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河北]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应用技术标准 DB13(J)T 8423-2021
2.1.7 阻尼装置 damping device 通过吸收并耗散地震输入能量而使隔震层地震响应衰减的装置。

•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 JTGT D65-05-2015
5.1.4 悬索桥宜采用对称的结构形式。 条文说明 对称的结构形式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提高抗风性能,使地震响应均匀分配,减小地震响应。

•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 GB/T 51408-2021
2.1.1 隔震建筑 seismically isolated building 为降低地震响应,在结构中设置隔震层而实现隔震功能的建筑,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和基础。

•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82-2014
4.1.1 监测项目宜包括应变监测、变形与裂缝监测、温湿度监测、振动监测、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风及风致响应监测、索力监测和腐蚀监测。

• [北京市]文物建筑安全监测规范 DB11/T 1473-2017
6.2.3其他环境威胁监测可包括以下内容: a)边坡稳定; b)水文地质; c)风及风致响应; d)地震动及地震响应; e)振动; f)冲刷; g)腐蚀; h)人群影响; i)表面病害; j)周边施工影响; k)周边交通影响。

•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82-2014
5.3.13 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测点应布置在结构地下室的底面、结构顶层的顶面及不少于2个中间层位置。尚应结合结构振动测点,选择测点布置部位。

• [河北]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应用技术标准 DB13(J)T 8423-2021
2.1.1 隔震建筑 seismicaly isolated building 为降低地震响应,在结构中设置隔震层而实现隔震功能的建筑,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和基础。

• 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 JGJ/T 487-2020
8.0.2 当调谐质量阻尼器和主被动混合调谐质量阻尼器风振控制系统用于被控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被控结构遭遇多遇地震作用时,应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阻尼器行程、速度和控制力进行验算

•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GB 55002-2021
6.1.3 城市桥梁应根据其地震响应的复杂程度分为规则和非规则两类,城市桥梁的抗震分析方法应根据其抗震设计类别、规则性以及地震作用水准按表6.1.3选用。 表6.1.3 桥粱抗震分析方法 续表6.1.3表6.1.3 桥粱抗震分析方法

• [北京市]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DB 11/689-2016
2.1.12消能减震加固法seismic strengthening using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通过在既有建筑中增设可有效耗散地震能量的消能器和配套的构件,减小既有结构地震响应,使其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的加固方法。

• 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 JGJ/T 487-2020
3.1.7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被控结构,应考虑风振控制系统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当风振控制系统也用于被控结构抗震控制时,应按本标准第8章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关规定,进行风振控制系统设计。

•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GB 55002-2021
6.3.4 地下工程的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应能反映周围挡土结构和内部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对于周围地层分布均匀、规则且具有对称轴的长线型地下工程,允许采用平面应变分析模型;其他情况,应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模型。

•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 JTGT D65-05-2015
悬索桥结构自振周期长、空间性强、构件种类多、地基覆盖范围广,高阶振型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很大且复杂,采用多振型反应谱法进行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时需要考虑足够多的振型阶数才能准确预计悬索桥的地震响应。采用

•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 2231-01-2020
9.5.1 塔、梁相交位置处,宜在横桥向梁体两侧设置缓冲装置。 条文说明 在地震时,为保护梁体与塔身不发生刚性碰撞,宜在塔梁之间设置专用缓冲装置(如橡胶垫),研究表明,设置弹性缓冲装置可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响应。

•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GB 55002-2021
6.3.3 除下列情况外,地下工程均应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1 6度、7度设防时位于Ⅰ、Ⅱ场地中的丙类、丁类地下工程。 2 8度(0.209)设防时位于Ⅰ、Ⅱ类场地、层数不超过2层、体型规则且跨度不超过18m的丙类和丁类地下工程。

• 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NB 35047-2015
4.3.5 对于特别重要的、地质条件复杂的高边坡工程,应进行基于动态分析的专门研究,通过对边坡位移、残余位移或滑动面张开度等地震响应的综合分析,评价其变形及抗震稳定安全性。

•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 2231-01-2020
6.2.5 进行直线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时,可分别考虑沿顺桥向和横桥向两个水平方向的地震动输入;进行曲线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时,可分别考虑沿一联两端桥墩连线(割线)方向和垂直于连线水平方向进行多方向地震动输入,以确定最不利地震响应。

•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 GB/T 51408-2021
9.1.4 隔震层应根据预期竖向承载力和地震响应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隔震支座、阻尼装置、抗风装置及其他装置。隔震支座产品性能参数应由试验确定,并应考虑使用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和极限安全地震动、运行安全地震动作用下水平位移的验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