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GB 51120-2015
4.2.7 接地引入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支持件间距应均匀,直线部分不宜大于2m,转弯部分不宜大于0.5m。

•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GB 51120-2015
5.2.5 引下线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支持件间距应均匀,直线部分不宜大于2m,转弯部分不宜大于0.5m,支持件应与引下线的接头位置错开。

•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GB 51120-2015
5.1.6 避雷带及避雷网导线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支持件间距应均匀,直线部分不宜大于2m,转弯部分不宜大于0.5m,高度不宜小于150mm;支持件应与避雷带或避雷网的接头位置错开。

•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CECS 230:2008
8.2.2 埋入式柱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埋入式柱脚的钢骨伸入基础的埋置深度hB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式中 ——基础顶面柱钢骨部分承担的弯矩设计值,可取钢骨的受弯承载力

•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961-2014
12.8.12 接地干线沿硐室壁敷设时,距地面高度宜为250mm~300mm,距硐壁间隙宜为10mm~15mm;支持件间的距离,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m~1.5m,转弯部分宜为0.3m~0.5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及尺量检查。

• 大型螺旋塑料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989-2014
3.3.5 管道应直线敷设。当转弯部分采用圆弧连接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130倍管道外径Dw的值;当采用直线段渐近弯道时,每段水流的折转角不得大于5°,渐近弯道半径不宜小于10倍管道外径Dw的值。

•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GB 50896-2013
5.3.7 在压型金属板屋面与突出屋面设施相交处,应考虑屋面板断开、伸缩等构造处理。连接构造应设置泛水板,泛水板应有向上折弯部分,泛水板立边高度不得小于250mm(见图5.3.7)。 图5.3.7 出屋面设施节点构造 1-泛水板;2-附加檩条;3-檩条

• 水运工程结构防腐蚀施工规范 JTS/T 209-2020
直径冷弯试验180°后,钢筋受弯部位表面不产生裂纹。钢筋弯曲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的有关规定,钢筋弯芯直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

• 金属面夹芯板应用技术标准 JGJ/T 453-2019
向上折弯部分,内外包角板立边高度自屋面板波谷起不宜小于200mm; 3 内外包角板宜与屋面金属面夹芯板间设置防水连接(图5.3.16)。

•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0-2010
‰。 3直线段辊子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且在辊子全长内偏差不应大于1.5mm。 4转弯部分的辊子应按径向正确排列,并应向内侧倾斜。表7.0.2相邻三个棍子上母线高度差

•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 89-2012
1.5m~3.0m,转弯部分宜为0.3m~0. 5m; 5 沿配电房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宜为0.25m~0.3m,与墙壁间的距离宜为0.01m~0.015m。

•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JGJT 473-2019
采取措施适应屋面板、墙面板的伸缩变形。 3 当设置泛水板时,下部应有可靠支撑。 4 金属板屋面与突出屋面设施相交处,应采取屋面板断开、伸缩等构造措施。连接处构造应设置泛水板,泛水板应有向上折弯部分,泛水板立边高度不得小于250mm。

•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CECS 230:2008
7.6.4 钢骨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应能保证梁中钢骨部分承担的弯矩传递给柱中钢骨,梁中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弯矩传递给柱中钢筋混凝土,节点梁端和柱端的钢骨部分及钢筋混凝土部分各自的受弯承载力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16
等问题。 3 接地线支撑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m~1.5m,垂直部分宜为1.5m~3m,转弯部分宜为0.3m~0.5m。 4 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或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

•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0-2018
14.4.10 明敷接地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的距离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 m,垂直部分应为1.5~3 m,转弯部分距转角应为0.3~0.5 m

•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 GB/T 51446-2021
7.3.3四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中的外包混凝土部分(图7.3+3)的截面受压承载力和相应的截面受弯承载力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 GB/T 51446-2021
7.4.3六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中的外包混凝土部分(图7.4.3)的截面受压承载力和相应的截面受弯承载力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 GB/T 51446-2021
7.2.3单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中的外包混凝土部分(图7.2.3)的截面受压承载力和相应的截面受弯承载力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757-2018
14.4.10 明敷接地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的距离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 m,垂直部分应为1.5~3 m,转弯部分距转角应为0.3~0.5 m

•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 GB 51367-2019
); Msux、Msuy——分别为型钢构件部分绕x轴和y轴的受弯承载力(N·mm); Mcux、Mcuy——分别为钢筋混凝土部分绕x轴和绕y轴的受弯承载力(N·mm)。

• 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 JTG/T 3371-2022
6.6.8 水下隧道主体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且受弯时,最小配筋率应符合式(6.6.8)的要求;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普通受拉钢筋的截面积,其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