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广西]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DBJ/T 45-001-2011
9 . 3 . 3 空调水系统的最不利环路不应设置高阻力阀门。管道管径应按经济比摩阻确定,同时管路的总阻力或空调冷热水循环的计算扬程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 392中对冷热水输送系数的要求。

•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53-2014
4.3.5 集中供暖水系统应按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严格进行水力平衡计算,且应通过各种措施使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用段)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15%。

• [陕西省西安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T 61-60-2011
2.0.21 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 water-loop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水/空气热泵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水环路将众多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成一个回收建筑物余热为主要特征的空气调节系统。

• [陕西省西安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T 61-60-2011
5.2.6 室内供暖管道和室外热力管网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并配置必要的手动平衡装置或自力式压差控制装置,确保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差额不大于15%;并应在设计说明中标明总压力损失。

• [广西省]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DBJ 45/003―2012
5.3.12 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宜采用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水环路系统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闭式冷却塔或开式冷却塔。使用开式冷却塔时,应设置中间换热器。

•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JGJ 176-2009
6.3.8 对于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较大的一次泵系统,在确保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可将其改造为二次泵系统,二次泵应采用变流量的控制方式。

•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11/891-2012
4.4.5 施工图设计时,应进行室内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当不满足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差额不大于15%的要求时,应采取其他水力平衡措施。当设置平衡阀时,应满足本标准第4.3.6条的要求。

•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11/891-2012
4.4.4 当采用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应分别为每个主要房间或区域配置独立的环路,管道系统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DB11/806)的规定。

• [上海市]城镇天然气站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DG/TJ 08-2103–2012
8.6.27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在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检验数量:抽查10%且不少于1处。 检验方法:目视检查。

•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 CJJ/T 72-2015
4.2.12 接触网采用硬性悬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速不高的地段和弯道、场区、回车环路、车库、桥梁、涵洞区域以及枢纽设备组件的定位等宜采用硬性悬吊; 2 硬性悬吊点的档距不宜大于25.0m。

•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DB 34/1800-2012
5.5.5 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器环路中添加防冻液时,应对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量、制热量和换热器阻力进行修正。机组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DB 34/1800-2012
5.2.17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单U管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lm,双U管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4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4m ~ 6m。水平环路集管距地面不宜小于1.5m,且应在冻土层以下0.6m。

•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DB 34/1800-2012
道煨制弯头; 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 4 管道连接按先地埋管,其次环路集管(水平管),最后连接机房分、集水器的顺序进行,不同阶段都应分别进行水压试验,并应有水压试验记录。

•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GB 51171-2016
12.2.1 全塑电缆线路工程的电气性能测试应包括下列项目,并应按表12.2.1的格式记录测试结果: 1 用户线路的全部电缆线对及对地绝缘电阻、每一分线设备抽测一对线的环路电阻、局至交接箱的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7-2010
10.0.15 干式空心电抗器和阻波器主线圈的支柱绝缘子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上、下重叠安装时,底层的所有支柱绝缘子均应接地,其余的支柱绝缘子不接地。 2 每相单独安装时,每相支柱绝缘子均应接地。 3 支柱绝缘子的接地线不应构成闭合环路。

• [北京市]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DB 11/806-2011
3.7.7 一次分水器、集水器环路(自分水器总进水管阀门前起,至集水器总出水管阀门后为止)的总压力损失应进行计算。当采用现场敷设加热管地面供暖系统时,总压力损失(不包括热量表和自动调节阀的局部阻力)不宜大于30KPA。

• [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 DBJ 50-071-2010
6.4.2住宅小区采用集中空调或集中采暖系统时,冷、热水输配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进行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同段)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应大于15%,否则采用一次泵

• [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DBJ 45/003-2012
5 . 3 . 12 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宜采用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水环路系统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闭式冷却塔或开式冷却塔。使用开式冷却塔时,应设置中间换热器。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260-2011
4.4.4 室外管网调试和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供热管网调试和试运行应在水压试验、冲洗完成后进行。 2 各环路流量不应超过设计流量的10%。 3 调试时应做好保温、封闭

•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 51017-2014
4.2.4 每根引下线均应与接地装置连接,单根引下线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每座古建筑的每根引下线的防雷接地体宜相互连接、围绕建筑物形成环路。当接地电阻大于10Ω时,接地装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JGJ/T 129-2012
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2 一个热力站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可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手动平衡阀。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2008年]
2.3.2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当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

• [山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 04-242-2012
5.3.10施工图设计时,应严格进行室内供暖管道的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差额不大于15%。 在水力平衡计算时,要计算水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附加压力值的2/3。

• 冷库施工及验收标准 GB 51440-2021
7.3.16冷库工程冷间地面内防冻加热盘管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环路流量控制和监测装置应运行正常,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供液温度不宜大于10℃; 3各测温点温度不得小于2℃; 4阀门应开启灵活、关闭严密。

•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 RFJ 01-2015
12.8.8 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 TB 10006-2016
8.5.2 调度交换机的主控部分、交换网络、电源模块等应采用1+1热备,2 Mbit/s数字环路中继板、30B+D接口、2 Mbit/s数字接口板等重要接口板应采用N+1配置,每种板卡宜至少配置2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