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8.6.10 当多台冷却塔与冷却水泵或冷水机组之间通过共用集管连接时,应使各台冷却塔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大致相同。当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底盘之间宜设平衡管,或在各台冷却塔底部设置共用集水盘。

•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8.3.5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通过调整环路布置和管径,使并联管路(不包括共同段)的阻力相对差额不大于15%;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15
5.8.5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最不利环路的供汽管,其压力损失不应大于起始压力的25%。供暖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比摩阻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高压蒸汽系统(汽水同向)宜保持在100Pa/m~350Pa

•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15
5.4.10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阻力应计算确定。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0.2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接近,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30kPa。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分水器前应设置阀门及过滤器,集水器后应设置阀门;系统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 142-2012
3.8.3 地面辐射供暖供冷水系统室温控制可采用分环路控制和总体控制两种方式,自动控制阀宜采用电热式控制阀,也可采用自力式温控阀和电动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分环路控制时,应在

• 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规范 GB 50673-2011
16.0.18 穿越屏蔽室的电力、照明线路,在屏蔽室内均应采取屏蔽措施。线路的保护管或波导管在穿越处均应与屏蔽网(板)做环路连续焊接。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G.0.3 在LPZn区(n等于或大于2)内环路的感应电压和电流在LPZn区Vs空间内的磁场强度Hn看成是均匀的情况下(见本规范图6.3.2-2),图G.0.1所示无屏蔽线路构成的环路,其最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作废版]
4.4.8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阻力应计算确定。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0.2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30kPa。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分水器前应设阀门及过滤器,集水器后应设阀门;集水器、分水器上应设放气阀;系统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作废版]
2.0.11 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 water-loop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水/空气热泵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水环路将众多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余热为主要特征的空气调节系统。

•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11/891-2012
4.3.4 室外供热管网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户侧室外供热管网最不利环路管道的比摩阻和压力损失,应以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不大于本标准第4.1.10条规定的限值为原则确定。 2

•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 61-65-2011
5.3.9 施工图设计时,应严格进行室内供暖管道的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差额不大于15%;在水力平衡计算时,要计算水冷却产生的重力循环作用附加力,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条件下附加压力值的2/3。

• [新疆省]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XJJ 063-2014
5.3.3室外供热管网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户侧室外供热管网最不利环路管道的比摩阻和压力损失,应以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不大于规定的限值为原则确定。 2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的其它环路管道

• [安徽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DB 34/1800-2012
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 30min ,稳压后压力降应不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3 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 器 连接完成后,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应不大于3%。

• [河北省]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DB13(J) 128-2011
5.2.2室外管网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管网最不利环路管道的比摩阻和压力损失,应以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EHR) 作校核,不得大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规定的限值。 2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的其他管路的比摩阻和压力损失,应根据水力平衡的原则确定。

• 桥梁防雷技术规范 GB/T 31067-2014 GB/T 31067-2014
6.2.5接闪器验收项目应包含: a)接闪带与引下线钢筋的连接; b)接闪带的材料规格及敷设方式; c)明敷接闪带的固定支架间距、高度; d)闭合环路情况; c)接闪杆的安装位置、高度、材料规格; f)接闪杆针的保护范围。

• 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 JGJ/T 288-2012
5.2.11 室外管网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当室外管网通过阀门截流进行阻力平衡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当室外管网水力平衡计算达不到要求时,应在热力站和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

• [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 50-052-2006
5.3.12 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宜采用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水环路系统宜采用闭式冷却塔或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应设置中间换热装置。

• [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4/1466-2011
6.3.2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空调冷热水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当并联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配置必要的水力平衡装置。

•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 JGJ/T 267-2012
5.2.7 对流环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热器安装位置应低于蓄热体,集热器背面应设置保温材料; 2 蓄热材料应选用重质材料,蓄热体接受集热器空气流的表面面积宜为集热器面积的50%~75%; 3 集热器应设置防止空气反向流动的逆止风门。

•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 GB/T 26759-2011
) 冷(热)量动态分配控制。节能控制装置宜具有冷(热)量动态分配控制功能,能够通过对冷冻水(热水)各个环路负荷的实时检测,动态分配和控制各个环路的冷冻水(热水)流量,使各个环路实现冷(热)量供需平衡和空调效果均衡。

•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2008年]
2.3.3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当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应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 2.定流量循环水系统的各

• [新疆省]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XJJ 001―2011
5.3.10 施工图设计时,应严格进行室内供暖管道的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差额不大于15%;在水力平衡计算时,要计算水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附加压力值的2/3。

• [浙江]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 33/1092-2021
8.2.9 供暖空调冷、热水系统作用半径较大、设计水流阻力较高的大型工程,空调冷、热水宜采用变流量二级泵系统。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温一致且设计水流阻力接近时,二级泵宜集中设置;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流阻力相差较大或各系统水温或温差要求不同时,宜按区域或系统分别设置二级泵。二级泵应采用变速变流量调节方式。

•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411-2019
14.3.1 地埋管换热系统在安装前后均应对管路进行冲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直埋管插入钻孔后,应进行管道冲洗; 2 环路水平地埋管连接完成,在与分、集水器连接之前,应进

•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 TB 10006-2016
提取同步信号时,不应形成定时环路; 3 主备定时链路宜选择不同路由的传输链路,并且倒换时不应构成定时环路; 4 应选择传输距离短、中继节点少以及自愈能力强、可靠性高的传输系统传送地面定时链路。

•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411-2019
14.2.4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管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地管道与环路集管连接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连接应严密、牢固; 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应选用定型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