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预应力混凝土异型预制桩技术规程 JGJ/T 405-2017
B.0.1 空心异型方桩的结构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 图B.0.1 空心异型方桩构造 1-预应力钢筋;2-螺旋箍筋; D-最大边长;D1-最小边长;Dp-预应力钢筋分布边长; L-桩长;R-圆弧半径;d-内径;a-箍筋加密区长度;b-最小边长处截面凹进深度

•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JGJ 61-2003
1.0.3 单层网壳结构不宜设置悬挂吊车。双层网壳结构直接承受工作级别为A3及以上的悬挂吊车荷载,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等于或大于105次时,应进行疲劳计算,其容许应力幅度及构造应经过专门的试验确定。

• 节段预制混凝土桥梁技术标准 CJJ/T 111-2023
8.3.3 体外预应力钢束宜锚固在箱梁的横梁上(图8.3.3 a)或顶、底板与腹板内角处凸块(图8.3.3 b)上,锚固横梁的厚度、锚固凸块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000mm。 (a)锚固在横梁上(b)锚固在凸块上 图8.3.3 体外预应力钢束锚固构造示意 1 一锚固横梁;2 一锚固凸块

•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标准 JGJ/T 497-2023
7.2.2 预应力钢结构的预应力专项施工方案应与钢结构高空散装、分块(榻)安装、高空滑移、整体提升方法等相协调,根据结构的类型、受力特点、构造特点及施工技术条件综合确定。

•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10-2019
6.5.5 预应力埋入式锚头的基本防护构造措施包括PA1、PA2和PA4,暴露式锚头的基本防护构造措施包括PA1和PA2。当环境作用等级为D级及以上时,可根据表6.5.4增加防护措施。 表

•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 212:2006
5.10.7 在施加预应力和加载阶段,网架的支座宜采用可侧移(克服摩擦力后可侧移)的构造措施。施工完成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将支座与下部结构连接固定。

•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 GB 50342-2003
9.2.5 构件的预拉区和预压区,应设置非预应力构造钢筋;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区须配置间接钢筋(网状或非网状筋、螺旋筋),其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1.0%。

•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 JGJ/T 258-2011
6.2.4 叠合楼板叠合层中配置的上部纵向受力非预应力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最小配筋率要求和构造规定。

•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GB 50574-2010
2.1.16 控制缝 control 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比较集中或与墙的垂直灰缝相一致的部位,为允许墙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足够抵抗能力的构造缝。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009年版)
5.8.4 断裂勘察,应搜集和分析有关文献档案资料,包括卫星航空相片,区域构造地质,强震震中分布,地应力和地形变,历史和近期地震等。

• 石灰石矿山工程勘察技术规范 GB 50955-2013
5.2.4 溜井、平硐及溜槽工程场地宜避开下列地段: 1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发育地段; 2 断裂及构造破碎带; 3 应力分布异常带、强烈风化带等不宜设置为工程场地的地段。

•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11
2.1.10 控制缝 control 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比较集中或墙的垂直灰缝相一致的部位,并允许墙身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足够抵抗能力的构造缝。

•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JC/T 540-2006
4.1 分类 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乙两级。甲级冷拔低碳钢丝适用于作预应力筋;乙级冷拔低碳钢丝适用于作焊接网、焊接骨架、箍筋和构造钢筋。

• 水电水利工程坑探规程 DL/T 5050-2010
5.1.2 施工前,应收集施工地段基本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可溶岩区、地应力及地温状况、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等。

• [安徽省]工程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 DB 34/5008-2014
6.4.2 断裂勘察,应搜集和分析有关文献档案资料,包括卫星航空相片,区域构造地质,强震震中分布,地应力和地形变,历史和近期地震等。

• [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 08-9-2013
14 . 1 . 6 地下建筑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对称、规则、平顺,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剖面宜规则、对称,形状和构造不宜沿建筑纵向突变。

• [安徽省]钢管桁架结构技术规程 DB34/T 5002-2014
10.1.4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构造复杂的构件进行工艺试验评定,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或方案,并 采取必要措施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

• [北京市]市政工程通用混凝土模块砌体构筑物结构设计规程 DB11/T 691-2009
2.1.13控制缝control 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比较集中或墙的垂直灰缝相一致的部位,并允许墙身自由变形和对外力作用有足够抵抗能力的构造缝。

•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 GB 50915-2013
3.2.1 井巷工程存在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开展岩石力学工作: 1 地质构造复杂。 2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3 大型矿山的关键工程。 4 高应力条件。 5 有岩爆倾向。

•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2-2018
2.1.22 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 (新增) 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要的长度。

• [上海市] 后张预应力施工规程 DG/TJ 08-235-2012
10.3.7 桥梁加固的锚固端及转向块设置可利用原结构横隔梁或新增横隔梁,新增横隔梁应与原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构造,保证体外预应力作用有效地传递至原结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