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安徽省]城镇桥梁安全鉴定技术规程 DB 34/961-2009
4.3.4 当钢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按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评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对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表4.3.4的规定评级。 2 对柱顶的水平位移(或倾斜),当其实测值大于表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GJ 369-2016
6.2.1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构件的刚度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 在等截面构件中,可假定各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等,并取用该区段内最大弯矩处的刚度。当计算跨度

• 木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05-2017
7.1.4 方木原木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木材宜用于结构的受压或受弯构件; 2 在受弯构件的受拉边,不应打孔或开设缺口; 3 对于在干燥过程中容易翘裂的树种木材,用于

•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CJJ/T 239-2016
8.3.4当采用预应力纤维带加固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时,其截面抗裂验算与应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正截面及斜截面抗裂验算、斜截面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 5057-2009
10.4.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构件的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 在等截面构件中,可假设各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等,并取用该段内最大弯矩处的刚度。当计算

•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 JGJ 227-2011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kΦ——计算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时的系数; kt——考虑结构试件变异性的因子; ksc——结构特性变异系数; kf——几何尺寸不定性

•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 D64―2015
――相对于My、Mz的等效弯矩系数; φbx――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受弯构件稳定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μ――冲击系数、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 η――双向受弯相关系数。 不 土 不 木搜规范始创于2015年。

•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 104:99
8.0.5 高强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深梁和牛腿的设计宜有专门的试验资料作为依据。当无相应的试验数据时,可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有关条文进行设计。此时,叠合式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和

•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 GB 51367-2019
·mm);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计算; Nsu、Msu——分别为型钢构件的轴心受压承载力(N)及相应的受弯承载力(N·mm);当为对称截面时可

•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第3 部分:钢格板楼梯踏板 YB/T 4001.3-2020
×100mm的负载区域,如图B.1 所示。 图B.1 供单人通行的钢格板楼梯踏板 钢格板楼梯踏板的受弯弯矩M采用式(B.1)计算。 式中 M一―钢格板楼梯踏板的受弯弯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mm

•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87-2017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M――弯矩设计值; Mcr――受弯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Mk、Mq――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u――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Np

•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87-2017
5.3.5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构件的刚度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其刚度取值及挠度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等截面构件中,可假定各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等,并取用该区

•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87-2017
5.3.8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加力反拱值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用结构力学方法按刚度E.I。进行计算,并应考虑预压应力长期作用的影响,简化计算时可将计算求得的预加力反拱值乘

•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T 50010-2010[2024年版]
H.0.7 钢筋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σsq应符合下列规定: [H.0.7-1] [H.0.7-2] 在弯矩M1GK作用下,预制构件纵向受拉钢筋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367-2013
5.2.3 当在受拉区加固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时(图5.2.3),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M——构件加固后弯矩设计值(kN·m); αs——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取αs

•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 JGJ 248-2012
5.4.3 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I形及倒L形截面梁(图5.4.3),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 x ≤h'f 时,按宽度为b'f的矩形截面计算。 当 x >h'f 和

•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 GB/T 51446-2021
7.3.4对称布置的四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中的内置钢管混凝土部分(图7.3.4-1)的截面受压承载力和相应的截面受弯 1钢管截面的受压承载力和相应的受弯承载力宜分别按式(7.3.4-3)和式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2016
/mm)。 2 抗弯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σ1——杆件的受弯应力(N/mm2);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M——上横杆的最大弯矩设计值(N

•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 JGJ 227-2011
抗剪强度设计值; f e——钢材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K——抗剪刚度; M d——畸变屈曲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 c——考虑轴力影响的整体失稳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2-2018
9.3.13 承受弯剪扭的构件的箍筋和纵向钢筋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箍筋应采用闭合式,箍筋末端做成 135° 弯钩。弯钩应箍牢纵向钢筋,相邻箍筋的弯钩接头,其纵向位置应交替布置。 2 承受扭矩的

•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CECS 230:2008
面积。 2 弯矩和剪力由外包层混凝土和钢柱脚共同承担,外包层的有效面积可参见图8.1.3-1。柱脚的受弯承载力可按下式进行验算: M≤0.9Asƒh0+M1 (8.1.3-1) 式中 M

•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 JGJ/T 302-2013
6.3.2 构件上监测点布设传感器的数量和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对受弯构件应在弯矩最大的截面上沿截面高度布置测点,每个截面不应少于2个;当需要量测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规律时,布置测点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2-2016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Fl——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M——弯矩设计值; Mcr——受弯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Mk——按荷载的标准

•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 DG/TJ 08-108-2014
断面削减。 5 木搁栅、桁条等受弯构件,因损伤、腐朽或木节影响,截面削减在1/5以上,挠度大于1/150,应进行承载力验算,并根据其受力情况,按单向或双向受弯计算。

• [安徽省]城镇桥梁安全鉴定技术规程 DB 34/961-2009
4.2.4 当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按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评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对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表4.2.4的规定评级。 2 对墩柱顶点的水平位移(或倾斜),当其实测值大于

• 节段预制混凝土桥梁技术标准 CJJ/T 111-2023
5.2.4 体外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σpe,e――体外预应力钢筋的永存预应力(MPa); ksc――体外预应力钢筋极限应力增量的修正系数:当计算简支受弯构件时取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