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铁路混凝土配筋设计规范 TB 10064-2019
2.1.2 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的长度。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 5057-2009
11.5.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若符合下式要求时: 则可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需根据13.2.7的规定,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 GB 51367-2019
10.4.1 加固结构的预应力杆件、锚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和构造,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的规定。

• [上海市]建筑结构用索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019-2005
5.2.3按结构的构造情况,索结构可分为索桁架、索网、索刚格、索穹顶、张弦梁、悬挂索、斜拉索、体内预应力索结构等。见图5.2.3所示:

•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 GB 51367-2019
10.1.3 钢结构预应力加固设计,宜根据被加固结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构造和使用环境确定预应力构件的布置、锚固节点构造以及张拉方式。施加预应力的技术方案及预应力大小的确定,应遵守结构或构件的卸载效应大于结构或构件的增载效应的原则。

•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91-2017
构造细节为横隔板作为主板附连件焊接构造时,γt=1。 2 疲劳应力以压为主的拉—压构件 ,其疲劳检算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 γ′n——以受压为主的构件的损伤修正系数(见

•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 GB 50295-2016
14.5.5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传动装置、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遮栏和电缆线的金属外包皮均应采用保护接地或接零。接零系统应有重复接地,对电气设备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在零线或设备接零处采用网络埋设的重复接地。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 双层玻璃幕墙热性能检测 示踪气体法 GB/T 30594-2014
的铜丝和康铜丝制作。铜丝和康铜丝应有绝缘包皮,铜-康铜热电偶感应头应作绝缘处理。 A.2.3 铜-康铜热电偶应定期进行校验。校验方法符合GB/T8484-2008中附录B的规定。

•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08
F.1.2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结构或构造的疲劳可靠性进行验算: 1 结构整体或局部构造承受反复荷载作用; 2 结构或局部构造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且为交变作用; 3 反复荷载作用的持续时间与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相比占主要部分。

•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
10.4.1 区间桥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应按容许应力法设计。其材料、容许应力、主力与附加力组合下的应力提高系数、结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以及特殊荷载(地震力除外)参与组合时,容许应力提高系数

•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D 70-2010
,上部边界宜取至地表。 计算初始自重应力和开挖效应时,左右边界为受水平向位移约束的边界,底部边界为受垂直向位移约束的边界,上部边界为自由变形边界。计算初始构造应力时,左右边界之一改为受初始构造

•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标准 GB 50077-2017
间接钢筋和附加构造钢筋; 3锚固端应验算抗裂及局部承压; 4 同一水平面上的预应力筋锚固点的上下距离不应小于70mm; 5 锚固点预应力筋的直线段应根据锚具要求确定,且不应小于400mm。

•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 CECS 180:2005
施工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7 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保证措施; 8 施工现场管理机构; 9 预应力筋竖向坐标和锚固端构造详图。 对重要的预应力施工计算,应列入附录。

• [河北]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DB13(J)/T 275-2018
9.1.5 节点构造应构造简单、整体性好、传力明确、安全可靠、节约材料和施工方便。节点设计应做到构造合理,使节点具有必要的延性,并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和过大约束,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

•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 CECS 180:2005
张拉力或总有效预应力不得小于原设计的要求; 4 预应力筋代换后,构件中的预应力筋布置应满足设计规范和本规程第4章的构造要求;代换后如锚固体系有变动,应重新验算锚固区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550-2010
14.3.6 预应力撑杆的横向张拉构造,可利用本规范第14.3.3条的补强钢板钻孔(图14.3.6),穿以螺杆,通过收紧螺杆建立预应力。张拉用的螺杆,其净直径不应小于18mm;其螺母高度不应小于

•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D 70-2010
14.5.2 高地应力地区隧道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合理选择隧道位置。 应尽量将隧道布置在地应力较低或均匀地段,尽可能避开构造断裂带、构造应力活跃区及应力集中区。 2

•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T 50010-2010[2024年版]
6.1.2 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分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主拉应力设计值的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域确定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当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时,可考虑受压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受压钢筋配置应符合构造要求。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JGJ/T 140-2019
4.2.10 预应力混凝土长悬臂梁的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应采用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钢筋混合配筋的方式,其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本标准第4.2.2条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