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安徽省]屋面和楼地面泡沫混凝土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DB34/T 5007-2014
7.3.2 泡沫混凝土板和发泡水泥板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对其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按每次进场,对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同一型号的泡沫混凝土板或发泡水泥板复验一次。

• [湖北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 42/489-2008
7.1.7管桩桩尖应根据场区地层和布桩情况设置,可采用闭口型或开口型桩尖。当桩端位于饱和砂类土或遇水易软化的土层时,以及桩具有抗拔功能时,应选用闭口桩尖,且在桩端浇注 1.2m 厚度以上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或中粗砂拌制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 ,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15 。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60-2020
配合比试验时,初次试验可参考下列数据: 胶集比:1:3.5~5 集料含砂率:45%~60% 水胶比:0.4~0.5 用于初喷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可适当加大(水泥:砂:石=1:2:1.5~2),以利于混凝土与岩面的黏结和减少回弹。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60-2020
B.4.1 评定水泥基浆体的强度,除设计另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外,应以标准养生28d的试件为准。试件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以3个试件为1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T 50224-2018
F.3.2 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外观变化、抗折和抗压强度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浸泡后应检查试件外观有无粉化、起砂、掉角和开裂等现象; 2 到期龄的

•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 20-2015
4.6.6 对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和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分别按表4.4.4和表4.4.6的推荐比例进行试验,必要时可采用正交设计或均匀设计方法。 条文说明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和水泥

•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DL/T 5395-2007
8.3.9 在砂砾石坝基内建造灌浆帷幕时,宜先按可灌比(M)判别其可灌性:M>15可灌注水泥浆;M>10可灌注水泥黏土浆。可灌比M可按式(8.3.9)计算。可灌性应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最终确定

•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JGJ/T 294-2013
5.0.1 本规程给出的强度换算公式适用于配制强度等级为C50~C100的混凝土,且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 2 砂

•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T D32-2012
3.3.5 采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土工合成材料可用于高温和酸环境中,不宜用于与水泥、石灰直接接触的环境。 条文说明 玻璃纤维类土工合成材料包括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等,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抗变形特性,但耐磨性较差,耐酸不耐碱,因此,不适于在与水泥、石灰直接接触等碱性环境中长期使用。

•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 10003-2016
要求。 2 混凝土宜选用低水化热、低C3A含量、低碱含量的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引气剂等。 3 当有侵蚀性水经常作用时,所用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均应具有相应的抗侵蚀性能。

• [上海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206-2002
4.3.6 可用于外墙内贴的硬质建筑保温制品有硬质矿棉板、石膏玻璃棉板、水泥聚苯板、砂加气块、泡沫玻璃保温板以及有硬质面板复面的水泥聚苯板等,材料的基本性能应符合表4.3.6要求。不同基层外墙对硬质

• [北京市]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 DB11/T 346-2006
3.2.1按组成分为两类,即P类和D类 P类:由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填料、聚合物胶粉和相关的外加剂组成的干粉状产品,进入工地按比例掺水拌合后使用。 D类:由聚合物乳液或聚合物胶液构成的产品。按其组成又分为单组份和双组份两种,双组份产品需按比例掺加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或水拌合后使用。

• [北京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DB 11/581-2008
6.4.14 有机防水涂料施工完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板、顶板分别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2 侧墙背水面应采用20mm厚的1:2.5水泥砂浆层保护; 3 侧墙迎水面宜选用软保护层或20mm厚的1:2.5水泥砂浆层保护。

•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73-2012
7.2.12 CS屋面板下抗裂水泥砂浆层采用人工抹灰时,宜分为两层,底层厚10mm~13mm,第二层厚12mm~15mm,且总厚度不小于25mm。抹底层时,应用抹子反复揉搓,使砂浆密实,将钢丝网

•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JG/T 223-2007
6.2.1 原材料 6.2.1.1 水 泥 应采用GB 8076标准规定的水泥,仲裁时须采用基准水泥。 6.2.1.2 砂 应采用复合JGJ 52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5~2.8的中砂

•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12-2014
A.2.5 聚合物乳液的质量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聚合物乳液外观、总固含量和密度的测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T 5126的有关规定执行。 2 黏度

• [上海市]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技术规程 DG/TJ 08-2084-2011
5.4.13 采用触变泥浆套进行减阻及纠偏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井刃脚踏面宽度不宜大于100mm。 2 井外壁应做成台阶形,台阶宽度宜为50mm~100mm。 3 在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泥浆套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宜采用水泥浆、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来置换触变泥浆。

•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T 8074-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勃氏透气仪来测定水泥细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及适合采用本标准方法的、比表面积在2000cm2/g到6000cm2/g范围的其他各种粉状物料,不适用于测定多孔材料及超细粉状物料。

• 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规范 GB/T 51130-2016
; 表5.4.11 触变泥浆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 在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泥浆套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置换触变泥浆。表5.4.11 触变泥浆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 [浙江省]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836-2011
C.3.3 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依据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现场压实度,通过振动压实试验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过6d标准养护和ld饱水恒温养护后,测试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C.6。表6 水泥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

•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 JGJ/T 199-2010
5. 3. 6 水泥浆液应按设计配比和拌浆机操作规定拌制,并应通过滤网倒入具有搅拌装置的贮浆桶或贮浆池,采取防止浆液离析的措施。在水泥浆液的配比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相应的外加剂,各种外加剂的用量均宜通过配比试验及成桩试验确定。

•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702-2011
B. 1.1 本方法适用于试验室条件下以结构胶粘剂或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为粘结材料粘合下列加固材料与基材,在均匀拉应力作用下发生内聚、粘附或混合破坏的正拉粘结强度测定: 1 纤维复合材与基材烧结普通砖; 2 钢板与基材烧结普通砖; 3 结构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层与基材烧结普通砖。

•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1-06—2017
D.2.5 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时至少应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D.2.4确定的配合比,其余两个配合比的用水量、砂用量

• [云南省]磷渣微粉混凝土技术规程 DBJ 53/T 35-2011
6.2.1 原材料要求 1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中热硅酸盐水泥用于配制混凝土,均可使用磷渣微粉作为掺合料。磷渣微粉掺量不仅要考虑混凝土的种类、使用部位、耐久性以及水泥品种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