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6.1.2 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 1 6度时,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2 7度时,除应按第1

•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9.3.3 房屋现有的整体性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厅的屋盖构造,应符合本标准第8章和弟9.2节的要求。 2 8、9度时,支承舞台口大梁的墙体应有保证稳定的措施。 3

• [河北]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DB13(J) T 8311-2019
铺设; 5 墙体热桥部位处理; 6 预制保温板或预制保温墙板的位置、界面处理、锚固、板缝及构造节点; 7 现场喷涂或浇注有机类保温材料的界面; 8 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9 保温隔热砌块填充墙; 10 变形缝节能工程做法(构造节点)。

•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GB/T 33444-2016
E.1.3 岩石特征 岩石特征如下: a)先描述岩性特征,再描述岩层特征,接触带特征,产状变化特征等。 b)岩性的观测顺序:颜色、结晶程度、结构与构造、矿物成分、各种矿物的特点。 c)岩层观测内容

•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DD 2008-02
遥感解译图。 11.2.2.2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主要调查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发育有关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地表覆盖等内容。 a) 地貌类型:确定

•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GB/T 33444-2016
地层方法填图,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组;侵人岩采用岩石谱系单位方法填图,侵人体为基本填图单位;火山岩采用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组;深变质岩采用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方法填图

•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 97-2011
6. 1.4 能力设计 capacity design method 以整个结构所具有的抗震能力为衡量指标的设计。它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使结构在大震时产生预期的塑性屈服机制,形成能力保护构件和耗能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2-2013
5.8.3 刚性桩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桩型、桩径、桩长、间距、桩帽设计及受力计算; 2 垫层设计,包括垫层构造形式、加筋材料的选用以及垫层受力计算; 3 桩体承载力验算; 4 地基沉降计算和稳定验算。

• 夹模喷涂混凝土夹芯剪力墙建筑技术规程 CECS 365:2014
6.1.7 抗震设计的夹芯剪力墙、保温剪力墙及保温夹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墙肢轴压比限值,以及保温剪力墙的现浇剪力墙的构造要求及边缘构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抗震墙的有关规定。

•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 YS 5202-2004
5.1.1 工程地质测绘宜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详细勘察阶段可对复杂地段做大比例尺的测绘。工程地质测绘应查明场地及其邻近地段的地貌、地质构造、地层、不良地质作用等地理、地质条件。

•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 YS 5202-2004
8.3.4 井巷工程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包含下列内容: 1 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2 围岩的分类、围岩压力和稳定性分析; 3 围岩渗透性分析和坑道涌水量的预测; 4 井巷支护衬砌方法的建议。

•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230-2010
5.3.3 女儿墙、山墙防水保温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女儿墙和山墙泛水处的防水卷材应满粘,墙体和屋面转角处的卷材宜空铺,空铺宽度不应小于200mm; 2 低女儿墙和山墙,防水材料可直接铺

•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230-2010
5.3.6 屋面水落口处防水保温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落口距女儿墙、山墙端部不宜小于500mm,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 图5.3.5 屋面高低跨变形缝处防水保温构造

•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 JGJ/T 225-2010
7.4.9 第一节护壁井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2 井圈顶面应高于场地地面100mm~150mm,第一节井圈的壁厚应比下一节井圈的壁厚加厚100mm~150mm,并应按本规程第7.4.7条的规定配置构造钢筋。

• 蒸压粉煤灰砖建筑技术规范 CECS 256:2009
4.2.3 蒸压粉煤灰砖建筑外墙可采用内保温、外保温或夹心复合保温墙体,保温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其保温层厚度及构造应按国家相关节能设计标准计算确定。

• 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 GB 50923-2013
7.3.1 拱座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座构造应能满足拱肋的固结要求,并应有足够的强度与抗裂性能。可在拱脚埋入段的钢管外缘设置螺旋箍筋,在拱座内拱脚截面下宜设置2层~4层分布钢筋网。

•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 CECS 325:2012
8.2.13 非结构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砌隔墙与两侧墙体应有拉结,墙顶尚应与梁、板或屋架下弦之间有拉结措施。 2 出入口处的烟囱、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应有锚固或防倒塌措施。 (Ⅴ) 抗震承载力验算

•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 CECS 325:2012
6.2.11 非结构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砌隔墙与两侧墙体应有拉结,墙顶尚应与梁或屋架下弦之间有拉结措施。 2 出入口处的烟囱、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应有锚固或防倒塌措施。 3 屋檐外挑梁上不得砌筑砌体。 (Ⅴ) 抗震承载力验算

•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 CECS 325:2012
8.2.5 石墙的砌筑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毛石墙体宜为分皮卧砌,且上下错缝,并应设置均匀分布的拉结石。 2 料石墙体上下皮应错缝搭砌。 3 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为咬槎砌筑,严禁采用直槎。 (Ⅲ) 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鉴定

•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
6.3.5 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各部位构件上的预埋件,其锚筋面积及构造要求,除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应附加腐蚀裕度; 2 预埋件的外露部分,必须作可靠的防腐保护。

• 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 JTS 152—2012
10.0.7 钢管桩不宜水上接桩。必须在水上接桩时,在同一根桩上接桩不应多于一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0.0.7.1 接桩位置宜设在内力较小处,不宜设在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并应避免设在桩身壁厚变化处。 10.0.7.2 钢管桩的接桩构造型式可按图10.0.7选用。

•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CJJ 181-2012
3.0.8 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 2 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 3 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329-2012
14.1.3 当专门检验桁架中木构件及其连接的破坏强度时,桁架中的钢拉杆及其连接应进行加强设计以保证能承受3倍以上设计荷载;加强设计的钢拉杆及其连接,不应损伤节点部位的木材,其构造应便于安装。

•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 5003-2014
7.7.2 平屋面宜按上人平屋面进行设计。屋面需安装微波天线(包括轨道)、微波天线塔、移动通信塔(杆)、空调室外机或冷却塔、水箱、工艺孔洞时,应考虑上述设备的荷载和防水、防漏构造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