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3-2016
7.1.3 木组件现场装配的连接设计和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 50708和《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26的规定,并应确保其符合施工质量的现场质量检验要求。

•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3-2016
10.2.5 组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进行测量放线,应设置组件安装定位标识; 2 应检查核对组件装配位置、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方案; 3 施工吊装设备和吊具应处于安全操作状态; 4 现场环境、气候条件和道路状况应满足安装要求。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1-2016
6.2.2 露明的金属支撑件及外墙板内侧与主体结构的调整间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材料进行封堵,封堵构造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墙体的耐火极限,封堵材料在耐火极限内不得开裂、脱落。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1-2016
8.2.4 轻质隔墙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结合室内管线的敷设进行构造设计,避免管线安装和维修更换对墙体造成破坏; 2 应满足不同功能房间的隔声要求; 3 应在吊挂空调、画框等部位设置加强板或采取其他可靠加固措施。

•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遥感技术规程 CECS 34:91
第2.2.7条 野外检验工作量的布置应有重点。对供水有意义的含水岩组、构造线和水文地质点以及其它关键部位的观测点和线应加密。对简单部位的观测点和线应适当放稀。

• [上海市]城镇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第二部分:构筑物工程) DG/TJ 08-2110-2012
7.4.24 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预埋件等的位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其表面平顺,无明显漏浆、错台、色差等现象; 1 检查数量:全数; 2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DGJ32/J 26-2017
10.1.9 当防雷引下线采用预制构造柱内的钢筋作引下线时,其引下线钢筋的截面积数及连接的要求应能满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第5.3.5条的规定;对于预应力钢筋的引下线,不应采用焊接连接。

•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4-2017
4.4.1 檐沟、天沟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檐沟、天沟部位应直接连续喷涂硬泡聚氨酯;喷涂厚度不应小于20mm; 2 檐沟外侧下端应做鹰嘴或滴水槽;檐沟外侧高于屋面结构板时,应设置溢水口。

• [上海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206-2002
热桥(构造柱、圈梁以及楼板伸入外墙部分等)部位在内的传热系数平均值。按外墙各部位(不包括门窗)的传热系数对其面积的加权平均计算求得。单位: W /( m 2 · K )。

• [上海市]城镇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DG/TJ 08-2031-2007
9.5.1 支、吊架的结构类型、规格型式以及加工材料、构造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对照设计文件检查产品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或加工材料质量保证资料、加工记录。

• [天津市]建筑基坑降水工程技术规程 DB/T 29-229-2014
5.8.1排水应满足以下要求: 1基坑上地表排水,排水管道构造应考虑一定的位移变形承受力,保证不能有渗漏。 2开挖面及时排水,其临时排水沟保证开挖面不能有明水。 3基底排水,应满足部分封井后的施工面无明水及抗浮作用。

• 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 GB/T 51223-2017
8.2.11 墙面结构为砖墙,应采用细石混凝土预埋件或采用隐蔽型夹板构造,也可视荷载大小,采用其他合适加固措施。对强度较低的墙面,必须对附着的墙体进行强度验算并采取特殊加固措施。

•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CJJ/T 262-2017 CJJ/T 262-2017
10.3.3 支挡结构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力系、荷载组合、验算要求、构造及材料要求宜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规定执行,列车荷载应按磁浮车辆产生的竖向荷载作用计算。

• 钢铁企业冶金设备基础设计规范 GB 50696-2011
4.4.8 高炉基础应在基础筏板的四角顶面或四角框架柱基短柱外侧距地面500mm处以及圆台基座顶面边缘与高炉中心线相交处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构造和观测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 [2014]
15.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对减隔震工程的巡查力度,重点检查进入施工现场的隔震支座、消能支撑的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质量检测报告,检查减隔震装置以及预留隔震沟(缝)和柔性连接等构造措施的安装和施工情况。

•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DD 2008-02
9.4.2 勘查内容包括: a) 了解泥石流松散层物质组成、结构、厚度和颗粒粒度级配的变化,沟谷基岩地层结构、构造; b) 现场测定泥石流物质堆积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颗粒粒度级配; c)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岩、土样。

•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DD 2008-02
11.5.4 对探槽、浅井揭露的地质现象都须及时进行详细编录和制作大比例尺(一般为1:20~1:100)的展视图或剖面图,内容包括:地层岩性界线、结构、构造特征、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特征、取样位置等,对重要地段(滑面带等)须进行拍照或录象。

•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2016
6.2.13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库区地震地质调查和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其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5.2.1条和第5.2.2条的规定。 2当预测有水库诱发地震发生时,应进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的总体方案设计。

•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2016
6.14.1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文应包括:概述,区域地质与构造稳定性,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坝址比较与选择,选定坝址坝型、坝线、枢纽布置方案比较,各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结论和建议等。

• [北京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 DB11/T 1445-2017
5.3.7住宅建筑工程分户墙施工洞口或剪力墙抗震设计所开的洞口封堵施工时,其材料隔声性能和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门、窗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应进行密封隔声处理;管道穿过楼板或墙体时,应对管边缝隙进行密封隔声处理。

•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6-2016
4.3.8 城镇快速路和主干路应进行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次干路和支路宜进行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检测项目宜包括摆值(BPN)、构造深度(TD)和横向力系数(SFC),可采用摆式仪、铺砂法和横向力系数自动检测车等进行检测。

•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6-2016
4.5.5 沥青路面抗滑能力评价应以摆值(BPN)、构造深度(TD)或横向力系数(SFC)表示。根据BPN、TD或SFC,可将沥青路面抗滑能力分为A、B、C和D四个等级,相应的评价标准应符合表4.5.5的规定。 表4.5.5 沥青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标准表4.5.5 沥青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标准

• [安徽省]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 DB34/T 1264-2010
11.3.4 骨架隔墙中龙骨间距和构造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骨架内设备管线的安装、门窗洞口等部位加强龙骨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填充材料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CJJ/T 262-2017 CJJ/T 262-2017
8.1.3 轨道梁桥跨径应根据其截面构造、桥梁高度及地基深度结合经济指标等因素选择,宜采用中等跨径组合(20m≤L≤30m)或小跨径组合(L<20m);跨越道路、河流采用30m以上的跨径时,宜采用连续梁、连续刚构、系杆拱结构或其他组合桥梁结构。

• [重庆市]无机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BJ 50-103-2010
3.1.5 墙体内保温系统(含外墙内保温系统、外墙内外组合保温系统中的内保温构造部分和分户墙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空鼓,无贯通裂纹。 2 能抵御使用、装修时正常撞击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