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10-2019
表面。其他受雨淋或可能积水的表面也应做成坡面,并采取可靠的防渗和排水构造措施,避免水和腐蚀性介质侵蚀混凝土表面; 2 对于混凝土梁外侧翼缘应设置滴水檐、滴水槽或其他防止雨水流向混凝土梁侧面的构造

•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 JGJ/T 423-2018
4.4.1GRC平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GRC平板厚度不宜小于25mm;高层建筑、重要建筑及临街建筑的GRC平板厚度不宜小于30mm; 2采用四点支承的单块GRC平板的面积不宜大于1.0m 2

•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 JGJ/T 253-2019
A.0.4 无机轻集料砂浆外墙防火隔离带基本构造应由界面层、保温层、抗裂层和饰面层构成(图A.0.4)。 图A.0.4 无机轻集料砂浆外墙防火隔离带基本构造示意 1-混凝土墙及各种砌体墙基层;2-

•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 RISN-TG 028-2017
6.5.2 阴角部位保温装饰板构造做法见图6.5.2,施工要点如下: 1 应先安装保温装饰板A,再安装保温装饰板B,采用搭接法安装; 2 两侧保温装饰板缝隙宽度宜为5mm~8mm

• [北京市]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现抹轻质砂浆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11/T 1080-2014
5.0.3 聚氨酯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阳角和门窗外侧洞口周边及四角部位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与板接缝距洞口四角距离不得小于200mm,构造示意见图5.0.3-1; 2 建筑物首层外墙阳角

• [北京市]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 DB11/T 689-2009
6.1.4既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构件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和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以及构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

•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91-2012
构造措施要求。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的内燃式热风炉与燃烧室为钢筒支承的外燃式热风炉,以及7度Ⅲ、Ⅳ类场地和8度、9度时的燃烧室为钢支架支承的外燃式热风炉,均应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抗震验算,并应符合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 JGJ/T 17-2020
5.5.9 自承重墙体宜采用内包式构造柱(图5.5.9-1),柱宽度不应小于100mm。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箍筋宜为直径5mm的单肢箍,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13-2018
允许偏差为±2 mm。 2 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轨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的瞎缝。 3 不得出现最大构造轨缝(计算值等于最大构造轨缝时除外)。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检查、尺量;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的轨缝检查记录并观察检查。

•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 116-2009
和高度限值时,应提高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增设外加构造柱等措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对其承载力和构造柱的相关要求。当其层数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规定的层数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F.2.9 钢筋混凝土环梁(图F.2.9)的配筋应由计算确定。环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环梁截面高度宜比框架梁高50mm; 2 环梁的截面宽度宜不小于框架梁宽度; 3 框架梁的纵向钢筋在环梁

• 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TB 10084-2007
8.1.4 踏勘阶段应交地质资料包括: 1 踏勘报告或说明。内容应包括铁路沿线与建筑材料相关的主要地层的分布情况、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的发育情况、主要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

•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GB/T 51336-2018
9.2.5 盾构隧道的抗震验算除应符合本标准第6.8节~第6.10节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验算应包括管片结构、管片接头构造、隧道与横通道等结构连接处的强度、变形验算以及地层

•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GJ/T 139-2020
应安装牢固。螺栓应有防松脱措施。 3 连接件的可调节构造应用螺栓牢固连接,并有防滑动措施。角码调节范围应满足使用要求。 4 连接件与埋件之间的位置偏差使用钢板或型钢焊接调整时,构造形式与焊缝应满足设计要求。 5 埋件、连接件表面防腐层应完整、不破损。

• [浙江]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33/T 1147-2018
5.3.3 地下建筑底板一级防水应在迎水面设置二道防水层。当底板选用预铺防水卷材时,应单层铺设,并不设保护层。底板一级防水设防的基本防水构造见图5.3.3。防水层设计方案可按附录D.0.7 选用

• [浙江]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33/T 1147-2018
在平面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3 抗浮锚杆防水构造见图5.3.27。 图5.3.27 抗拔锚杆防水构造 1 一底板防水层;2 一锚杆涂料防水层;3 一砂浆锚固体;4 一混凝土垫层及找平层; 5 一细石混凝土保护层;6 一混凝土底板;7 一锚杆钢筋

• 有色金属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规范 GB 51055-2014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采用脱开方法或不脱开方法;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连接方法柔性连接构造。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有关规定。

• [上海市]混凝土模卡砌块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2087-2011
4.6.5框架房屋的填充墙,应沿框架柱高每隔600mm,预留2 6钢筋沿墙全长贯通,预留钢筋的位置不应位于保温材料填充处,以保证保温材料的连续性。墙长大于5.0m时,应设置构造芯柱或构造柱;芯柱内配

•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TB 10623-2014
7.4.3 混凝土箱梁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箱梁应根据需要设置进人孔,进人孔宜设置在梁端附近的底板上。 2 梁端伸过支点的纵向预应力筋数量应不少于1/2。 3

•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 11-501-2009
9.4.2条规定的配筋构造要求时 2 当桩身配筋不符合第1款构造规定时 式中 N――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ψc――单桩成桩工艺系数,按第9.410条规定取值; fc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8.3.12 当预制叠合连梁端部与预制剪力墙在平面内拼接时,接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墙端边缘构件采用后浇混凝土时,连梁纵向钢筋应在后浇段中可靠锚固(图8.3.12a)或连接(图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8.4.13 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连接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墙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图8.4.13); 2 当交叉基础梁的宽度小于

• 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 JTG/T D65-06—2015
8.2.5 管节点及连接件的抗疲劳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桁式主拱的主管与支管同时应满足d/D≥0.4、T≥1.0、D/T≥40的要求。 2 细长空管杆件长度与钢管直径之比

• [山东]装配式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DB37/T 5257-2023
5.1.2 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应根据设防类别、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5.1.2 确定。 表

•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 GB 55030-2022
4.4.5 屋面工程防水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设备放置在防水层上时,应设附加层。 2 天沟、檐沟、天窗、雨水管和伸出屋面的管井管道等部位泛水处的防水层应设附加层或进行

•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
本标准第5.3.1~第5.3.11条要求时,可按本标准第5.2节第二级鉴定的方法综合考虑构造的整体影响和局部影响,其中,当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不满足本节的相关规定时,体系影响系数尚应根据不满足程度乘以0.8~0.95的系数。当场地处于本标准第4.1. 3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尚应乘以增大系数1. 1~1.6。

• [甘肃]兰州市屋顶绿化技术标准 DB62/T 3152-2018
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确定屋顶构造层次; 2)防水层设计,确定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和普通防水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排水材料选择及系统设计; 3)确定种植基质类型; 4)种植形式和植物种类; 5)树木防风固定

• [上海]基坑工程技术标准(2018 年修订) DG/TJ 08-61-2018
7.2.5 喷射混凝土面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面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 面层中应居中设置钢筋网片,网片宜采用HPB300 级Φ8 钢筋或Φ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