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浙江省]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设计指南 DB33/T 856-2012
10.3.5钢箱梁构造应充分考虑施焊和无损检验的操作空间,尽量减小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局部应力集中。对于活荷载应力幅及残余应力均较大的焊接构件,应提出相应的制作工艺及检验要求。

•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T 3334-2018
7.5.9 预应力锚索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应力锚索应由锚固段、自由段和锚头组成,锚头应由垫墩、钢垫板和锚具组成。 2 预应力筋每隔1.5~2.0m应设置隔离架。 3 预应力锚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 CECS 180:2005
、预应力筋锚固端构造等详图; 4 预应力材料(预应力筋、锚具、波纹管、灌浆水泥等)质量证明书; 5 预应力筋和锚具等进场复验报告; 6 张拉设备配套标定报告; 7

•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
10.4.2 区间桥梁的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和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的有关规定。

•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1022-2015
10.2.1 节点设计应传力简捷,构造合理,具有必要的延性;应便于焊接,避免应力集中和过大的约束应力;应便于加工及安装,容易就位和调整。

•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标准 GB 50077-2017
6.8.22 圆形筒仓在仓壁高度范围内配置预应力筋时,应按预应力对洞口周边的仓壁及有关构件的影响配置构造加强筋,其配置范围不宜小于1.5 倍的仓壁厚度。

• [上海市]轻型钢结构技术规程 DG/TJ 08-2089-2012
8.4.1节点设计应注意传力简捷,构造合理,需具有必要的延性;应便于焊接,避免应力集中和过大的约束应力;应便于加工及安装,容易就位和调整。

•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CJJ/T 239-2016
8.4.3当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加固混凝土梁时,其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的规定。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 5057-2009
D.4 当弹性应力图形的受拉区高度小于结构截面高度的2/3,且截面边缘最大拉应力σmax小于或等于0.5ft时,可不配置受拉钢筋或仅配置构造钢筋。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JGJ/T 140-2019
6.3.18 无粘结预应力筋端部锚固区的承载力、构造及锚具防护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的规定。

•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 CECS 180:2005
4.3.6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宜采取凹入式做法。锚具下的构造可采用不同体系,但必须满足局部受压承载力要求。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锚具的防护应符合结构耐久性要求。

• [陕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 DBJ 61/T 150-2018
8.5.2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预应力筋、锚具、连接器、孔道位置数量、局部加强构造、进浆出浆口、排气口等进行验收。预应力孔道应根据工程特点设置排气孔、泌水孔及灌浆孔。

•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标准 GB 50077-2017
6.8.20 后张预应力在圆形筒仓仓壁上的非预应力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筒仓仓壁非预应力筋的配置应符合非预应力筒仓仓壁配 筋的构造要求; 2 仓壁非预应力筋的配置应按预应力筋张拉后在仓壁上

•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2-2018
7.2.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性轴处的主拉应力,若符合下列条件: 该区段的主拉应力全部由混凝土承受,此时,抗剪钢筋按构造要求配置。 中性轴处的主拉应力不符合公式 (7.2.6-1) 的区段,则主

•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标准 GB 50077-2017
; 2 壁龛预留槽的周边应配置构造筋。预应力环筋首、末段张拉完成后,应补足仓壁被壁龛预留槽切断的非预应力筋。 (d)预应力环筋首、末端游动锚具 1 一首段预应力环筋的锚孔及锚头;2 一末段预应力环筋的锚孔

•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 10027—2012
14.5.3 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应根据煤层的构造类型、所处的构造部位、地应力、煤层厚度、煤体结构、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 蒸压硅酸盐企口小型砌块应用技术规程 CECS 432:2016
2.1.15 控制缝 control 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集中、刚度突变、沿墙体垂直灰缝等部位,其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墙体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足够抵抗能力与防护要求的构造缝。

• 蒸压粉煤灰砖建筑技术规范 CECS 256:2009
2.1.8 控制缝 control 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集中、刚度突变、沿墙体垂直灰缝等部位,其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墙体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足够抵抗能力与防护要求的构造缝。

• 混凝土砖建筑技术规范 CECS 257:2009
2.1.10 控制缝 control 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比较集中、刚度突变、沿墙体垂直灰缝等部位,其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墙体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足够抵抗能力与防护要求的构造缝。

•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2―2008
13.2.6 钢梁加固的构造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降低应力集中程度,选择对原钢桥结构影响小的构造形式和加固工艺,并应采用厚度较薄的轧制板件等。

•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T 50218-2014
5.1.4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有实测的应力成果时,应采用实测值;无实测成果时,可根据工程埋深或开挖深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运动史、主要构造线、钻孔中的岩心饼化和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岩爆等特殊地质现象,按本标准附录C作出评估。

•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 159:2004
7 . 1 . 1 节点的形式应构造简单、整体性好、传力明确、安全可靠、节约材料和施工方便。节点设计应做到构造合理,使节点具有必要的延性,能保证焊接质量,并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和过大约束应力。

•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10-2019
跨径桥梁,设计中可采用体内-体外混合配筋或全体外预应力筋。利用体外预应力筋的可更换构造和箱室内作业空间,保证体外预应力筋可以检查、可以维修、可以更换以及再次张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