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 91-2017
8.1.2 生态园林城市 ecological garden city 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

• 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 TB 10100-2018
5.13.1 地下车站总体布局应根据城市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周边环境及城市景观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 [河北]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设计标准 DB13(J) T 8454-2021
6.2.3 图纸应包括现状特色资源评价图、城市景观风貌结构图、公共空间系统图、城市风貌重点管控分区分级划示图,可增加其他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其他系统设计图纸。

• [上海市]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 DG/TJ 08-2105-2012
2.0.24绿化植物有害生物pest of afforest plant 对绿化植物的生长、生存造成危害,影响人类活动和城市景观面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 [河北]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库技术标准 DB13(J) T 8500-2022
3.0.3 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库的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兼顾城市景观,综合考虑场地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交通状况、智能停车设备、施工工艺及当地经验等因素,满足交通组织、环境保护、绿化及消防等要求。

• 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 TB 10100-2018
5.13.8 地下车站出入口的设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设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尚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等要求,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及冷却塔等附属建筑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的相关规定设计。

• [上海市]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规范 DG/TJ 08-2166-2015
4.2.1 城市地下综合体的总体布局,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防汛防洪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结合公共交通,合理布局;并妥善处理好交通组织、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集约建筑用地,并留有发展余地。

• [上海市]城市道路设计规程 DGJ 08-2106-2012
10 . 7 . 5 立交景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交选型应兼顾城市景观要求,立交范围的景观设计应突出识别性,形成地标。 2 立交景观要与相交道路的景观相协调。 3 立交区域内应以图案绿化为主,可配置雕塑小品或天然石景。 4 大型立交除功能照明外,可布置景观照明,营造城市丰富的夜景效果。

• [河北]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设计标准 DB13(J) T 8454-2021
、人文环境、交通组织方式等相协调,划分出城市风貌空间类型、轴线、核心节点; 2 城市景观空间结构应体现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结构关系与城市内在景观结构,包括景观廊道、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等。

•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4.13.1 城市绿化 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CJJ/T 262-2017 CJJ/T 262-2017
9.1.1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施工时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减少房屋拆迁和管线改移。

•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 83-2016
5.0.1 道路竖向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道路两侧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有利于道路两侧建设用地的排水及出入口交通联系,并满足保护自然地貌及塑造城市景观的要求; 2 与道路

•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5.3.1 沿城市道路建筑在符合有关退让规定的同时,应努力形成整洁有序的城市界面,并结合交通、绿化和人流集散特点,适当变化街道空间,丰富城市景观。

•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 50337-2003
4.1.1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要求,并应减少其运行时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城市的影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及二次转运站宜位于城市规划建成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及城市水系的下游,并符合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TB 10623-2014
,应设相应的集散场地。 2 风亭、冷却塔可集中或分散布置,距道路及相邻建筑物的距离应按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要求确定,且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2016
3.0.3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当架空敷设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对城市景观造成严重影响时应采取直埋、保护管、管沟或综合管廊等方式地下敷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