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 CECS 295:2011
4.2.3 永久性托换节点设计时,对于桩、柱传递竖向荷载的抱柱梁结构,当有植筋时,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竖向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γP≤0.16ƒcAc+0.56ƒsAs

•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 GB/T 51446-2021
8.4.5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的柱脚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震的要求,并应保证上部荷载的有效传递。偏心受压结构宜采用埋入式柱脚,也可采用非埋入式柱脚;偏心受拉结构应采用埋入式柱脚(图8.4.5)。

• 锅炉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22395-2008
10.3.17 柱脚与基础的连接方式有固接和铰接两种。为了使柱所承受的荷载安全地传递到基础中,柱脚要有适当的整体刚度,各部分的板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的连接。

• [上海市]轨道交通及遂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DG/TJ 08-2128-2013
5.1.1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钢筋的防锈、耐火以及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传递要求,且其设计值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一般环境或较低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GJ 369-2016
6.1.2 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进行正截面、斜截面抗裂验算时,应考虑预应力筋在其预应力传递长度ltr范围内实际应力值的变化。预应力筋的实际应力可考虑为线性分布,在构件端部取为零,在其

• 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 CECS 261:2009
主次梁连接构造应保证钢梁翼缘与腹板内力连续、可靠的传递;图14.3.2中翼缘的连接焊缝,应保证翼缘最大力的可靠传递;连接板与高强度螺栓连接应保证梁端最大剪力的可靠传递。 2 连续梁负弯矩区的受压翼缘

•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 50429-2007
4.2.3 框架结构中,梁与柱的刚性连接应符合受力过程中梁柱间交角不变的假定,同时连接应具有充分的强度,承受交汇构件端部传递的所有最不利内力。梁和柱铰接时,应使连接具有充分的转动能力,且能有效地传递

• 升船机设计规范 GB 51177-2016
6.4.4主提升机高速轴零部件及减速器高速级齿轮副宜按传递1.2倍电动机额定功率所对应的荷载进行疲劳强度验算;牵引绞车高速轴零件宜按1.4倍电动机额定功率所对应的荷载进行疲劳强度验算;减速器其他轴系

• 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 JTS 152—2012
%。 5.3.5.2 当采用搭接或拼接板的单面连接传递轴心力,因偏心引起连接部位发生弯曲时,除摩擦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外的螺栓或铆钉数目应按计算值增加10%。

• 升船机设计规范 GB 51177-2016
6.5.8驱动机构驱动齿轮托架应能适应承船厢与承重结构的水平相对变位和齿条的制造、安装误差。驱动齿轮托架机构还应具有传递、限制和检测驱动齿轮荷载的性能。驱动齿轮托架机构的结构及零部件疲劳强度应按额定驱动力计算,静强度应按驱动齿轮极限荷载计算。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
6.3.11 停车场水泥混凝土面层28d龄期的弯拉强度不应低于5.0MPa,人行广场面层28d龄期的弯拉强度不应低于3.5MPa,并且在有纵横向交通的广场上,宜采用正方形混凝土板块,接缝宜布置成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