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 50797-2012
4.0.4 地面光伏发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或北高南低的坡度地区。坡屋面光伏发电站的建筑主要朝向宜为南或接近南向,宜避开周边障碍物对光伏组件的遮挡。

•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GB 51048—2014
12.2.2 电站的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复用或排放。位于城市的电站,生活污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其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的有关规定。

•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GB/T 51071-2014
5.4.5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对变电站可靠、合理、完善的监视、测量、控制,并具备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远动功能,具有与调度通信中心计算机系统交换信息的能力。

• 建筑卫生陶瓷工厂设计规范 GB 50560-2010
17.4.4 防雷系统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达不到要求者需增加接地极,变电站防雷接地应与TN系统接地极共用且接触电阻应小于0.5Ω。变电所或变电站的高压进线为三线架空时应增设进线段及管形避雷器。

• 煤矿瓦斯发电工程设计规范 GB 51134-2015
9.10.2 当电站与煤矿相距较远或煤矿通信交换机容量不满足要求时,可另设一套调度数字程控交换机兼做行政交换机。调度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容量,应满足电站的规划容量及机组台数的要求。

• 太阳能发电站支架基础技术规范 GB 51101-2016
3.0.3 支架基础设计安全等级不应小于上部支架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于光伏发电站支架基础不应小于0.95,对于光热发电站支架基础不应小于1.0。

• [广西]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规范 DBJ 45-004-2012
3.3.3 高压供电要求: 1 居住区宜采用配电站方式供电; 2 居住区配电站应根据负荷分布和供电半径合理设置; 3 高压电缆及架空导线的截面力求简化并满足规划、设计要求,宜按表3.3.3进行选择。表3.3.3 高压电缆及架空导线的截面推荐表

• [安徽省]居住区供配电系统技术规范 DB34/T 1469-2011
2.0.4 开关站(开闭所)switchgear station 对电源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及构筑物。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有限或进出线走廊限制,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

• 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 DL/T 5510-2016
2.0.4 通用面向变电站事件对象 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GOOSE) 一种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快速报文需求的机制。主要用于实现在多IED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调整跳合闸信号,具有高传输成功概率。简写为“GOOSE”。

•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TB 10630-2019
2.1.30 牵引变电所 propulsion substation 常导短定子磁浮制式的牵引变电所是从中压供电网络受电,将交流电降压并整流为牵引用直流电的变电站。常导长定子磁浮制式的牵引变电所是从中压供电网络受电,通过变流装置向牵引分区供电的变电站。

•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 GB/T 51200-2016
9.2.1通风和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的有关规定。

• 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标准 GB/T 50549-2020
10.7.2气象系统的全厂码H1应为B。 1纳入本光伏电站运行维护对象的气象系统,按BO01~B099编号,未纳入本光伏电站运行维护对象的气象系统,按B100~B199编号。 2气象系统宜按地理坐标进行位置标识。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 51348-2019
5.1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变电所设备监控、实施数据采集及传输、故障快速判断和隔离等基本功能;应实现与上下级变电站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BA)系统(如果设有)等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和远方数据通信。

• 220kV~750kV 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18-2012
11.4.3 变电站内应设置事故油坑和总事故储油池以接受变电站突发事故时,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的漏油和可能产生的油污水。事故贮油油坑、事故油池的容积须能保证事故时废油和含油废水不污染环境。

• [北京市]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DB 11/994-2013
5.4.5移动柴油电站宜采用风冷方式,即利用室外空气对发电机房进行降温;固定柴油电站宜采用风冷方式,也可采用水冷或直接蒸发式冷风机组对发电机房进行降温。

•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GB/T 51368-2019
5.7.7直流配电柜输出回路正极、负极均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GB/T 32512和《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DL/T 1364的有关规定。

•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防雷接地技术导则 DL/T 1378-2014
7.1.5 OPGW在变电站内架构处引下应采用绝缘线夹固定,并保持OPGW引下平直,与构架构件间距不应小于20mm。OPGW引入变电站架构安装方案建议参见附录C。 图3 悬垂金具接地线连接方式 耐张金具 图4 耐张金具接地线连接方式

• [河北]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建设技术标准 DB13(J) /T 269-2018
2.0.4 电动汽车充电站EV charging station 采用整车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场所,应包括3 台及以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至少有1 台非车载充电机),以及相关供电设备、监控设备等配套设备。简称充电站。

•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DL/T 5578-2020
2.1.8 太阳能场 solar field 简称光场。太阳能热发电场采集和汇集太阳辐射的部分。在抛物槽式或线性菲涅尔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太阳能场由集热器及其连接部分组成。在塔式电站中,太阳能场由定日镜组成。

•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T 36547-2024
11.1 电化学储能电站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的设计和配置应满足电力网络结构、储能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应符合电力系统和反事故措施的有关规定。

• 电化学储能电站后评价导则 GB/T 43686-2024
8.3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安全评价应现场查看设备外观、运行状态及运行环境、设备运行维护记录、异常及故障记录、检修记录和修后试验报告,并结合设备性能评价情况,评价电站设备安全状态

• 电化学储能电站后评价导则 GB/T 43686-2024
9.2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应分析储能电站电磁源的构成、超标情况及其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结合电磁环境监测记录、现场实测结果评价电站电磁环境合规性和治理措施有效性。

• 电化学储能电站后评价导则 GB/T 43686-2024
11.1 电化学储能电站后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电站概况、评价依据、技术评价、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效益评价、后评价结论以及主要经验教训和对策建议,后评价报告框架见附录C。

• 智能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导则 GB/T 44133-2024
5.2 感知执行层应采用物联网及各种数据采集技术,感知智能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储能电池、变流器等关键设备的信息和电站信息;并应具备设备设施控制、生产人员行为管控等功能。

• 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试验规程 GB/T 44111-2024
9.4 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 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储能电站处于并网状态,设备运行参数设置满足并网要求,且运行正常,无报警、异常等现象; b)将数据采集装置与并网

•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 44112-2024
11.1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通过光纤专网或无线专网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与电网调度机构进行数据双向交互。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具备两条独立的光缆通信通道,并配置相应的通信设备。

•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标准 GB 50966-2024
4.3.2 充电站内行车道宜按行驶车型双车道设置。充电站内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消防车道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有关规定。

• 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标准 GB/T 50549-2020
10.1.1光伏发电站标识各阶段工作在满足本标准第3.2节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标识工作应确定光伏发电站项目的各系统标识及联合标识的初步方案(除地理位置以外内容)。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