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土不木规范为您找到强相关条文约 个, VIP会员无限次阅览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8.5.14 空凋水系统布置和选择管径时,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工况时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JGJ/T 304-2013
17.3.6 低温热水采暖系统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应设置阀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 142-2012
3.5.5 分支环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的相同管径的各环路长度宜接近;现场敷设加热供冷管时,各环路管长度不宜超过120m;当各环路长度差距较大时,宜采用

•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 142-2012
3.5.13 每个环路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可关断阀门。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G.0.1 格栅形屏蔽建筑物附近遭雷击时,在LPZ1区内环路的感应电压和电流(图G.0.1)在LPZ1区,其开路最大感应电压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环路开路最大感应电压(V); ——真空的磁导系数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
4.3.6 空调水系统布置和管径的选择,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工况下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29-153-2014
4.4.3 空调水系统布置和选择管径时,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工况时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 GB 51157-2016
12.2.3 物流建筑供暖系统环路宜与配套建设的单体办公建筑和生活服务建筑的供暖系统环路分开设置,且所设置的计量和调节装置应便于安装、维护和操作。

• 供热术语标准 CJJ/T 55-2011
7.1.15热水供热管网计算最不利环路most unfavorable main of hot-water heating network 设计计算热水供热管网时,所选的由热源、计算主干线和热力站(热用户)及其支线组成的环路。

• [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1/T 037-2015
9.3.4 供暖空调水系统布置和选择管径时,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工况时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 建筑电气工程电磁兼容技术规范 GB 51204-2016
8.4.6 高频电子系统主机房的等电位联结网络宜构成闭合环路或网格,具有交流工作电流的导体不得在闭合环路或网格的围合面内穿过。

• [北京市]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DB 11/806-2011
3.6.1 分水器、集水器直径应不小于总供回水管直径,且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每个分支环路均应可单独关断。

•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GB/T 50823-2013
4.6.6 I/O网络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I/O网络宜冗余或环路配置; 2 远程I/O网络应冗余或环路配置; 3 远程I/O网络通信介质宜采用光纤。

• [山东省]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规程 DBJ14-BT 14-2002
6.3.5 调试过程应持续在设计水温条件下连续采暖, 24h 调节每一环路水温达到正常范围,使各环路的回水温度基本相同。

• 供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 GB/T 13754-2017
A.1.5 小室冷却水环路由冷却水主环路和水冷夹层水道连接而成,见图A.5。小室内外水电连接的洞口应进行密封。 说明: R——冷媒接口; AS——空气分离器; P——水泵; H——电加热器。 图A.5 小室冷却水环路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