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 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符号

    • 3.1 术 语

      • 3.1.1     土石坝      用土、砂、砂砾石、卵

      • 3.1.2     碾压式土石坝     将土石料分层填筑

      • 3.1.3     均质坝 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坝壳,绝大

      • 3.1.4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 坝体断面由土质防渗体

      • 3.1.5     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分区坝 防渗体由混凝土

      • 3.1.6     坝轴线     代表坝平面位置的一根横

      • 3.1.7     坝长      坝顶两端之间沿坝轴线的

      • 3.1.8     坝高     土石坝的坝高是指从大坝防

      • 3.1.9     坝顶     坝体的顶面。

      • 3.1.10     坝底     坝体与河床基面(除局部

      • 3.1.11     坝坡     坝体上、下游面的坡度。

      • 3.1.12     戗台(马道)     为适应施工、观

      • 3.1.13     防浪墙     为防止波浪翻越坝顶而

      • 3.1.14     无黏性土      黏粒(粒径小于0

      • 3.1.15     碎(砾)石土     粒径大于5mm

      • 3.1.16     膨胀土     富含亲水矿物并具有明

      • 3.1.17     分散性黏土     在低含盐量水中(

      • 3.1.18     软黏土     天然含水率大,呈软塑

      • 3.1.19     有机质土      含一定量有机质呈

      • 3.1.20     湿陷性黄土      主要由粉粒组成

      • 3.1.21     红黏土     石灰岩或其他熔岩经风

      • 3.1.22     不连续级配土      由于土中缺乏

      • 3.1.23     喀斯特(岩溶)     地表水和地下

      • 3.1.24     硬岩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大

      • 3.1.25     软岩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小

      • 3.1.26     流土     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

      • 3.1.27     管涌     土体中的细颗粒在渗流作

      • 3.1.28     接触冲刷     渗流沿着两种渗透系

      • 3.1.29     接触流失      渗流垂直于渗透系

      • 3.1.30     压实度      填土压实的干密度相

    • 3.2 主要符号

      • 3.2.1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材料性能。     τ

      • 3.2.2  作用及作用效应。     σ1——大主总应力

      • 3.2.3  几何特征。     R——圆弧半径;    

      • 3.2.4  计算参数。     Y——坝顶超高;    

      • 3.2.5  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     y0——结构

  • 4 总 则

    • 4.0.1  为规范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使其符合工

    • 4.0.2  土石坝按其高度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高度3

    • 4.0.3  碾压式土石坝的级别,应根据DL 5180中的

    • 4.0.4  土石坝在正常和非常运用条件的荷载组合情况下,

    • 4.0.5  土石坝设计条件可分为:     1  正常运

    • 4.0.6  采用土工膜、沥青混凝土和混凝土作为防渗体材料

    • 4.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 5 枢纽布置和坝型选择

    • 5.1 坝轴线

      • 5.1.1  坝轴线应根据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坝型、坝基

      • 5.1.2  坝轴线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折线时,在转折处宜布

      • 5.1.3  当坝址处存在喀斯特、大断层或软黏土等不良地质

    • 5.2 泄水和引水建筑物

      • 5.2.1  枢纽中的泄水建筑物应能满足工程需要的运用条件

      • 5.2.2  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和结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

      • 5.2.3  泄水和引水建筑物进、出口的边坡应是稳定的。其

      • 5.2.4  泄水建筑物宣布置在岸边岩基上。对高、中坝不应

    • 5.3 坝型选择

      • 5.3.1  碾压式土石坝可在以下三种基本型式中选择:  

      • 5.3.2  坝型选择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

      • 5.3.3  1级、2级低坝与3级及其以下的中坝,经过论证

      • 5.3.4  坝轴线较长的土石坝根据地形、地质及料场的具体

  • 6 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碾压要求

    • 6.1 筑坝材料选择

      • 6.1.1  筑坝土石料调查和土工试验应分别按照DL/T

      • 6.1.2  在当地有多种适于筑坝的土石料时,应进行技术经

      • 6.1.3  料场或枢纽建筑物的开挖料,除沼泽土、膨润土和

      • 6.1.4  防渗土料碾压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6.1.5  以下几种黏性土作为坝的防渗体填筑料时,应进行

      • 6.1.6  红黏土可用作坝的防渗体。用于高坝时,应对其压

      • 6.1.7  湿陷性黄土或黄土状土,作为土石坝的防渗体时,

      • 6.1.8  用于填筑防渗体的砾石土(包括人工掺合砾石土)

      • 6.1.9  当采用含有可压碎的风化岩石或含有软岩的砾石土

      • 6.1.10  用膨胀土作为土石坝防渗料时,填筑含水量应采

      • 6.1.11  反滤料、垫层料、过渡层料和排水体料应符合下

      • 6.1.12  反滤料、垫层料、过渡层科、排水体料可利用天

      • 6.1.13  3级及其以下的低坝经过论证可采用土工织物作

      • 6.1.14  土石坝的坝壳材料起到保持坝体稳定的作用,应

      • 6.1.15  料场和建筑物开挖的无黏性土(包括砂、砾石、

      • 6.1.16  均匀的中砂、细砂及粉砂地震区不宜采用,非地

      • 6.1.17  采用风化石料和软岩填筑坝壳时,应按压实后的

      • 6.1.18  坝壳堆石料的开采,应遵守下列规定:    

      • 6.1.19  护坡石料应采用质地致密、抗水性和抗风化性能

    • 6.2 填筑碾压要求

      • 6.2.1  坝体填筑应具有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 6.2.2  土石坝设计中,应根据保证安全和经济的要求,按

      • 6.2.3  含砾和不含砾的黏性土的填筑碾压标准应以压实度

      • 6.2.4  黏性土的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6.2.5  黏性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应按照DL/T

      • 6.2.6  砂砾石和砂的填筑碾压标准应以相对密度为设计控

      • 6.2.7  堆石的填筑碾压标准宜用孔隙率为设计控制指标,

      • 6.2.8  堆石的碾压质量可用施工参数(包括碾压设备的型

      • 6.2.9  堆石碾压时应加水,砂砾石碾压时宜加水,加水量

      • 6.2.10  设计填筑碾压标准应在施工初期通过碾压试验验

      • 6.2.11  黏性土的施工填筑含水率应根据土料性质、填筑

      • 6.2.12  在冬季负气温下填筑时,应使土料在填筑过程中

  • 7 坝体结构

    • 7.1 坝体分区

      • 7.1.1  坝体分区设计应根据坝体应力应变和坝坡稳定条件

      • 7.1.2  坝体各部位应有明确的分区。对各区材料的性质和

      • 7.1.3  均质坝,宜分为坝体、排水体、反滤层和护坡等区。

      • 7.1.4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宜分为防渗体、反滤层、过渡

      • 7.1.5  当采用风化料或软岩筑坝时,坝体表面应设保护层

      • 7.1.6  坝体分区设计中,应研究围堰与坝体结合的可能性。

    • 7.2 坝 坡

      • 7.2.1  坝坡可按照坝型、坝高、坝的级别、坝体和坝基材

      • 7.2.2  上、下游坝坡马道的设置应根据坝面排水、检修、

      • 7.2.3  若坝基覆盖层或筑坝土石料沿坝轴线方向不相同时

      • 7.2.4  当坝基抗剪强度较低,坝体不满足深层抗滑稳定要

    • 7.3 坝顶超高

      • 7.3.1  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应按式(7.3.1

      • 7.3.2  地震区的安全加高尚应增加地震作用下的附加沉陷

      • 7.3.3  坝项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加坝顶超高,应分别按以

      • 7.3.4  当坝顶上游侧设有稳定、坚固、不透水且与坝的防

      • 7.3.5  波浪要素应按附录A计算,设计风速的取值应根据

      • 7.3.6  坝顶应预留竣工后的沉降超高。沉降超高值应按1

    • 7.4 坝顶构造

      • 7.4.1  坝顶宽度应根据构造、施工、运行和抗震等因素确

      • 7.4.2  坝顶盖面材料应根据当地材料情况及坝顶用途确定

      • 7.4.3  坝顶面可向上、下游两侧或向下游一侧放坡。坡度

      • 7.4.4  坝项上游侧可设防浪墙,墙顶一般高于坝顶1.0

      • 7.4.5  工程运行要求坝顶设照明设施时,应按有关规定执

      • 7.4.6  坝顶下游侧和不设防浪墙的上游侧,根据运用条件

      • 7.4.7  坝顶结构与布置应经济实用,美观大方,并与周围

    • 7.5 防渗体

      • 7.5.1  坝体防渗结构的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    

      • 7.5.2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的防渗体断面尺寸应根据下列因

      • 7.5.3  土质防渗体断面应自上而下逐渐加厚,顶部的水平

      • 7.5.4  防渗体顶部在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以上的超高

      • 7.5.5  土质防渗体顶部和土质斜墙上游面应设保护层。保

    • 7.6 反滤层、垫层和过渡层

      • 7.6.1  在防渗体与坝壳之间,根据需要可只设反滤层(或

      • 7.6.2  坝的反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

      • 7.6.3  土质防渗体(包括心墙、斜墙、铺盖和截水槽等)

      • 7.6.4  非均质坝的坝壳内的各土层之间,宜满足反滤准则

      • 7.6.5  防渗体下游和渗流逸出处的反滤层,除应满足7.

      • 7.6.6  根据材料性能、库水位变化情况等,防渗体上游反

      • 7.6.7  反滤层的级配和层数应按附录B计算,经过比较选

      • 7.6.8  反滤层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材料的级配、料源、用途

      • 7.6.9  在下列情况下,应论证是否要加厚防渗体上、下游

      • 7.6.10  土石坝的过渡层应具有协调相邻两侧材料变形的

      • 7.6.11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坝壳为堆石时,过渡层应采用

      • 7.6.12  反滤层、过渡层应压实。在填筑过程中宜与坝体

      • 7.6.13  选用土工织物作反滤层,宜用在易修补的部位,

    • 7.7 坝体排水

      • 7.7.1  在下列情况下土石坝应设置不同型式的坝体排水设

      • 7.7.2  坝体排水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 7.7.3  坝体排水可在以下几种型式中选择:     1

      • 7.7.4  排水型式的选择,应结合坝基排水的需要及型式,

      • 7.7.5  对均质坝和下游坝壳用弱透水材料填筑的土石坝,

      • 7.7.6   用弱透水材料填筑的均质坝或分区坝的坝壳,可

      • 7.7.7  棱体排水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 7.7.8  贴坡式排水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 7.7.9  坝内水平排水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 7.8 护 坡

      • 7.8.1  坝表面为土、砂、砂砾石等材料时应设专门护坡。

      • 7.8.2  护坡可在以下几种类型中选择:     1 

      • 7.8.3  护坡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坝的等级、运用条件和当地

      • 7.8.4  有条件时,上游护坡宜采用堆石护坡。在波浪较大

      • 7.8.5  护坡的覆盖范围应按以下要求确定:     1

      • 7.8.6  堆石、砌石护坡与被保护坝料不满足反滤层间关系

      • 7.8.7  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和浆砌石护

      • 7.8.8  在寒冷地区的黏性土坝坡,当有可能因坝坡土冻胀

      • 7.8.9  除堆石(含抛石)护坡外,各种护坡均应在马道、

      • 7.8.10  护坡厚度和粒径应按附录A的方法计算,其中设

    • 7.9 坝面排水

      • 7.9.1  坝面应设置排水,其范围包括坝顶、坝坡、坝端及

      • 7.9.2  坝坡与岸坡连接处均应设排水沟,其集水面积应包

      • 7.9.3  坝面排水系统的布置、排水沟的尺寸及其坡度均应

      • 7.9.4  排水沟可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或浆砌石砌筑,若用混

  • 8 坝基处理

    • 8.1 一般要求

      • 8.1.1  坝基(包括坝肩,下同)处理应满足渗流控制(包

      • 8.1.2  坝基中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慎重研究和处理。  

    • 8.2 坝基表面处理

      • 8.2.1  对于不符合坝体填料要求,影响坝体和坝基稳定、

      • 8.2.2  坝体与土质坝基及岸坡连接的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 8.2.3  坝体与岩石坝基和岸坡连接的处理应遵守下列原则

      • 8.2.4  与土质防渗体连接的岸坡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 8.2.5  土质防渗体与岸坡连接处附近,可扩大防渗体断面

      • 8.2.6  高坝防渗体底部与岩基接触面除应设置混凝土盖板

    • 8.3 砂砾石坝基的渗流控制

      • 8.3.1  砂砾石坝基应查明砂砾石的平面和空间分布情况,

      • 8.3.2  砂砾石坝基渗流控制可选择以下形式:    

      • 8.3.3  砂砾石坝基渗流控制的措施,应根据坝高、坝型、

      • 8.3.4  在技术条件可能而又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采用能可

      • 8.3.5  垂直防渗措施应设在坝的防渗体底部,均质坝可设

      • 8.3.6  垂直防渗措施,可根据工期及所采用的施工机械采

      • 8.3.7  黏土截水槽应采用与坝体防渗体相同的土料填筑,

      • 8.3.8  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 8.3.9  在砂砾石坝基内建造灌浆帷幕时,宜先按可灌比(

      • 8.3.10  砂砾石坝基灌浆材料宜用粒状材料(水泥、黏土

      • 8.3.11  灌浆帷幕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其技术可能性

      • 8.3.12  灌浆帷幕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 8.3.13  铺盖宜与下游排水设施联合作用。对高中坝、复

      • 8.3.14  土石坝下游是否需要设置坝基排水设施,应根据

      • 8.3.15  坝基排水设施型式可在:水平排水层、反滤排水

      • 8.3.16  坝基反滤排水暗沟的位置应设置在能有效地降低

      • 8.3.17  排水减压井系统设计应包括确定井径、井距、井

      • 8.3.18  下游坝脚渗流逸出处,若地表相对不透水层不足

    • 8.4 岩石坝基处理

      • 8.4.1  当岩石坝基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风化破碎或

      • 8.4.2  在喀斯特地区筑坝,应根据岩溶发育情况、充填物

      • 8.4.3  坝基范围内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构造

      • 8.4.4  基岩一般可采用水泥灌浆;特殊需要时经论证可采

      • 8.4.5  灌浆帷幕的位置应视坝内防渗体的位置和地质条件

      • 8.4.6  灌浆帷幕的钻孔方向宜根据岩体优势结构面的产状

      • 8.4.7  帷幕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水头大小、地质

      • 8.4.8  灌浆帷幕的设计标准应按灌浆后岩体的透水率控制

      • 8.4.9  防渗帷幕的排数、排距、孔距及灌浆压力,应根据

      • 8.4.10  灌浆帷幕伸入两岸的长度可依地质条件按下述原

      • 8.4.11  土质防渗体坝,当其基岩较破碎透水性较大时,

      • 8.4.12  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对水泥强度等级和浆液的要

      • 8.4.13  对特别重要的1、2级高坝,或坝基地质条件特

    • 8.5 易液化土、软黏土和湿陷性黄土坝基的处理

      • 8.5.1  对地震区建坝后的坝基中可能发生液化的无黏性土

      • 8.5.2  对判定为可能液化的土层,应挖除、换土。在挖除

      • 8.5.3  软黏土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宜作为坝基。经

      • 8.5.4  软黏土坝基的处理措施,宜挖除;当厚度较大、分

      • 8.5.5  有机质土不应作为坝基。如坝基内存在厚度较小且

      • 8.5.6  湿陷性黄土可用于低坝坝基,但应论证其沉降、湿

      • 8.5.7  湿陷性黄土坝基宜采用挖除、翻压、强夯等方法,

  • 9 坝体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

    • 9.0.1  坝体与混凝土坝、溢洪道、船闸、涵管等建筑物的

    • 9.0.2  坝体与混凝土坝的连接,可采用侧墙式(重力墩式

    • 9.0.3  坝体与混凝土建筑物采用侧墙式连接时,土质防渗

    • 9.0.4  坝下埋设涵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9.0.5  为排水、灌浆、监测和检修等方面需要设置的廊道

    • 9.0.6  地震区的土石坝与岸坡和混凝土建筑物的连接还应

  • 10 土石坝的计算分析

    • 10.1 渗流计算

      • 10.1.1  土石坝渗流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 

      • 10.1.2  渗流计算应考虑水库运行中出现的不利条件,包

      • 10.1.3  渗流计算应考虑坝体和坝基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

      • 10.1.4  对于1级、2级坝和高坝应采用数值计算确定渗

      • 10.1.5  岸边的绕坝渗流和高山峡谷的高土石坝以及其他

      • 10.1.6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和均质坝在库水位降落时,计

      • 10.1.7  采用公式进行渗流计算时,对比较复杂的实际条

    • 10.2 渗透稳定计算

      • 10.2.1  渗透稳定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 

      • 10.2.2  渗透变形形式的初步判别方法见附录C。对于重

      • 10.2.3  在没有反滤层保护时,坝体、坝基渗透出逸坡降

      • 10.2.4  对双层结构的地基,坝基表层土的渗透系数小于

    • 10.3 抗滑稳定计算

      • 10.3.1  抗滑稳定指土石坝坝坡及其覆盖层地基的抗滑稳

      • 10.3.2  土石坝施工、建成、蓄水和库水位降落的各个时

      • 10.3.3  土石坝各种计算工况,土体的抗剪强度均应采用

      • 10.3.4  堆石、砂砾石等粗颗粒料的非线性抗剪强度指标

      • 10.3.5  土质防渗体坝、沥青混凝土面板或心墙坝及土工

      • 10.3.6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仪测定。对3级以

      • 10.3.7  黏性填土或坝基土中某点在施工期的起始孔隙压

      • 10.3.8  稳定渗流期坝体和坝基中的孔隙压力,应根据流

      • 10.3.9  水库水位降落期坝体和坝基中孔隙压力的计算应

      • 10.3.10  坝坡抗滑稳定计算应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

      • 10.3.11  由土工膜做成的斜墙土石坝,除应进行有关部

      • 10.3.12  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时,坝坡抗

      • 10.3.13  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计算时,

      • 10.3.14  采用滑楔法进行稳定计算时,若假定滑楔之间

      • 10.3.15  抗震稳定计算应按DL5073有关规定执行

      • 10.3.16  对于狭窄河谷中的高土石坝,抗滑稳定计算还

    • 10.4 应力和变形计算

      • 10.4.1  一般土石坝都应进行垂直变形,即沉降分析,估

      • 10.4.2  对1级、2级高坝以及对建于复杂或软弱地基上

      • 10.4.3  坝项竣工后的预留沉降超高,应根据沉降计算、

      • 10.4.4  当计算的竣工后坝顶沉降量与坝高的比值大于1

      • 10.4.5  应力、变形计算宜采用非线性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 10.4.6  有限元计算的参数宜由试验测定,并结合工程类

      • 10.4.7  有限元计算应按照施工填筑和蓄水过程,模拟坝

      • 10.4.8  对于高坝一般应研究堆石材料的湿化、流变等特

      • 10.4.9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沉降、孔隙压力、总应力和

  • 11 分期施工与扩建加高

    • 11.1 分期施工

      • 11.1.1  土石坝分期施工临时断面的填筑高程,应根据各

      • 11.1.2  分期施工时,坝面护坡、排水设施以及盖重层的

      • 11.1.3  对龙口段和先期填筑段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1.4  土质心墙、斜心墙和斜墙,不应采取分期加厚的

      • 11.1.5  清基、削坡工作宜一次完成。如需分期完成,应

      • 11.1.6  对分期建设的坝,坝体、泄水和引水建筑物均应

    • 11.2 扩建加高

      • 11.2.1  进行扩建加高设计时,应分析原坝体的原型监测

      • 11.2.2  进行扩建加高时,应对原来大坝的坝基处理、坝

      • 11.2.3  土石坝的扩建加高宜采用从下游面培厚加高的方

      • 11.2.4  已建成土石坝一般不宜采用戴帽加高的方法。若

      • 11.2.5  原坝体为土质防渗体分区坝也可采用混凝土面板

      • 11.2.6  新增坝体与原坝体填土性质不同时,应研究增设

      • 11.2.7  原坝体如系水中填土或水力冲填法填筑,而新坝

  • 12 安全监测设计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土石坝应根据坝的级别、高度、结构型式以及地

      • 12.1.2  监测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应

      • 12.1.3  监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

    • 12.2 监测项目

      • 12.2.1  监测项目的设置,对不同工程等级和坝高,可根

      • 12.2.2  地震监测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12.2.3  混凝土防渗墙、钢筋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防渗体

      • 12.2.4  监测设计时,宜根据设计计算并参考类似工程监

      • 12.2.5  巡视检查的主要项目及内容:     1 

      • 12.2.6  监测设备的布置、安装埋设、测读等应按照有关

    • 12.3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

      • 12.3.1  监测设计应按照有关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

      • 12.3.2  资料整编的重点是查证原始观测数据的正确性与

      • 12.3.3  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均应及时对各种观测数据进

  • 附录A 波浪和护坡计算

    • A.1 波浪计算。

      • A.1.1  天然风浪是随机的不规则波。风浪要素指波高、周

      • A.1.2  年最大风速应采用水面上空10m高度处10mi

      • A.1.3  风向宜按水域计算点处8个方位角确定,其允许偏

      • A.1.4  风区长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1.4.

      • A.1.5  风区内水域平均深度Hm可沿风向作出地形剖面图

      • A.1.6  波浪的平均波高和平均波周期宜采用莆田试验站公

      • A.1.7  对于丘陵、平原地区水库,当W<26.5m/s

      • A.1.8  对于内陆峡谷水库,当W<20m/s、D<20

      • A.1.9  不同累积频率P(%)下的波高hp可由平均波高

      • A.1.10  有效波高hs可取累积频率为14%的波高h1

      • A.1.11  风壅水面高度可按式(A.11)计算: (A

      • A.1.12  波浪沿建筑物坡面爬升的垂直高度(由静水位起

      • A.1.13  正向来波在单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可按式(A.

      • A.1.14  不同累积频率下的波浪爬高Rp可由平均波高与

      • A.1.15  正向来波在带有马道的复式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

      • A.1.16  当来波波向线与太坝轴线的法线成β夹角时,波

      • A.1.17  如图A.2所示,作用在坡度系数为1.5~5

    • A.2 护坡计算。

      • A.2.1  砌石护坡在最大局部波浪压力作用下所需的换算球

      • A.2.2  对于经过整理的堆石(抛石)护坡的石块质量和厚

      • A.2.3  对具有明缝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护坡,当坝坡

  • 附录B 反滤层设计

    • B.1  反滤层设计方法分为保护无黏性土和保护黏性土两大类

    • B.2 反滤层设计原则主要是按几何条件,划分反滤层类型的目

    • B.3  被保护土为无黏性土,且不均匀系数Cu≤5~8时,

    • B.4 当被保护土为黏性土时,其第一层反滤层的级配应按下列

    • B.5  反滤料D90(下包线)和D10(上包线)的粒径关

    • B.6  根据求出的第一层反滤层,用式(B.1)、式(B.

    • B.7  选择第二层、第三层反滤层时,可分别以第一、二层反

    • B.8  不能用上述方法确定反滤层时,应由试验确定。试验的

  • 附录C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

    • C.1 土的渗透变形的判别

      • C.1.1  土的渗透变形类型的判别。

      • C.1.2  流土和管涌的临界水力坡降的确定。

      • C.1.3  土的允许水力坡降的确定。

    • C.2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方法

      • C.2.1  流土和管涌应根据土的细粒含量,采用下列方法判

      • C.2.2  对于不均匀系数大于5的不连续级配土可采用下列

      • C.2.3  接触冲刷宜采用下列方法判别。     对双层

      • C.2.4  接触流失宜采用下列方法判别:     对于渗

    • C.3 流土与管涌的临界水力坡降的确定方法

      • C.3.1  流土型宜采用下式计算: (C.11)    

      • C.3.2  管涌型或过渡型宜采用下式计算: (C.12)

      • C.3.3  管涌型也可采用下式计算: (C.13)   

      • C.3.4  土的渗透系数应通过渗透试验测定。若无渗透系数

    • C.4 无黏性土的允许水力坡降的确定方法

      • C.4.1  以土的临界水力坡降除以1.5~2.0的安全系

      • C.4.2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根据表C.1选用经验值。

  • 附录D 坝体和坝基内孔隙压力的估算

    • D.1 黏性填土施工期的孔隙压力系数,宜从三轴不排水试验

    • D.2  黏性地基或坝体填土中孔隙压力消散计算宜采用太沙基

    • D.3  稳定渗流期孔隙压力应根据流网确定。图D.1为大坝

    • D.4 水库水位降落期上游坝体内的孔隙压力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 附录E 抗滑稳定分析

    • E.1 抗剪强度的确定

      • E.1.1  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应按照DL/T 5

      • E.1.2  抗剪强度指标的整理和采用应按下述原则进行:

    • E.2 抗滑稳定计算。

      • E.2.1  圆弧滑动(图E.3)抗滑稳定可按式(E1)~

      • E.2.2  非圆弧滑动抗滑稳定可按式(E.3)~式(E.

      • E.2.3  运用E.2.1、E.2.2公式时,应遵守下列

  • 附录F 抗滑稳定分项系数设计法

    • F.1 基本规定

      • F.1.1  本附录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按分项系数设

      • F.1.2  土石坝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坝体和坝基进行抗

      • F.1.3  土石坝抗滑稳定计算时,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

      • F.1.4  碾压式土石坝应根据其在施工、建成、蓄水和库水

      • F.1.5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抗滑稳定计算时,应考虑

      • F.1.6  坝坡和坝基的抗滑稳定计算,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

      • F.1.7  坝坡静力抗滑稳定计算应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

      • F.1.8  由土工膜做成的斜墙土石坝,除应进行有关部位的

      • F.1.9  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时,坝坡静力抗

      • F.1.10  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条分法(源自瑞典圆弧

      • F.1.11  采用滑楔法进行静力抗滑稳定计算时,若假定滑

      • F.1.12  对于狭窄河谷中的高土石坝,抗滑稳定计算还可

    • F.2 抗滑稳定计算

      • F.2.1  圆弧滑动(见图E.3)抗滑稳定可按下列公式计

      • F.2.3  应用F.2.1、F.2.2的有关公式时,应符

      • F.2.3  应用F.2.1、F.2.2的有关公式时,应符

  • 附录G 沉降计算

    • G.1 基本资料

      • G.1.1  固结试验应按DL/T 5355、DL/T 5

      • G.1.2  每一分层土的计算压缩曲线可取该分层中各土样压

      • G.1.3  为了计算有效应力,须取得坝体和坝基中的孔隙压

    • G.2 竖向应力计算。

      • G.2.1  坝体任一点因自重引起的竖向总应力等于该点单位

      • G.2.2  坝基任一点的竖向总应力应由坝基土体自重和因坝

      • G.2.3  计算沉降时,坝体和坝基的竖向应力应采用有效应

      • G.2.4  对1级、2级高坝,尤其是窄土质防渗体心墙坝,

    • G.3 沉降计算

      • G.3.1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坝基和坝体的沉降量时,分层

      • G.3.2  坝基覆盖层很深时,受压层的计算深度可按以下方

      • G.3.3  黏性土坝体和坝基的竣工时的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

      • G.3.4  非黏性土坝体或坝基的最终沉降量可根据变形模量

      • G.3.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沉降量可利用筑坝材料相似

      • G.3.6  湿陷性黄土和黄土状土、软弱黏性土坝基的沉降量

      • G.3.7  当需要计及坝基侧向变形影响时,坝基的沉降量应

收藏 相似条文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工程中1级、2级、3级坝高200m以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4级、5级碾压式土石坝可参照使用。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应进行专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