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了在钢结构现场检测中,做到安全适用、数据准确

    • 1.0.2 本标准适用于钢结构中有关连接、变形、钢材厚度、

    • 1.0.3 钢结构现场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现场检测 in-site testing   

      • 2.1.2 目视检测 visual testing    

      • 2.1.3 无损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

      • 2.1.4 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 2.1.5 渗透检测 penetrant testing

      • 2.1.6 超声波检测 ultrasonic testin

      • 2.1.7 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

      • 2.1.8 线型缺陷 linear defects    

      • 2.1.9 圆型缺陷 circular defects  

      • 2.1.10 焊缝缺陷 weld defects    焊

      • 2.1.11 焊缝裂纹 weld crack    焊缝中

      • 2.1.12 未焊透 lack of penetratio

      • 2.1.13 未熔合 Lack of fusion    

      • 2.1.14 焊缝夹渣 weld slag inclusi

      • 2.1.15 平面型缺陷 planar defects  

      • 2.1.16 体积型缺陷 volume defects  

    • 2.2 符 号

      • 2.2.1 几何参数    β——斜探头的折射角;    

      • 2.2.2 力学参数    t——施工终拧扭矩值。

  • 3 基本规定

    • 3.1 钢结构检测的分类

      • 3.1.1 钢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在建钢结构的检测和既有钢结构

      • 3.1.2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在建钢结构进行检测:

      • 3.1.3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既有钢结构进行检测:

      • 3.1.4 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应为钢结构质量的评定或钢结构性

    • 3.2 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 3.2.1 钢结构检测工作的程序,宜按图3.2.1的框图进

      • 3.2.2 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1 收集被

      • 3.2.3 检测项目应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并应制定相应的

      • 3.2.4 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记录数据

      • 3.2.5 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

    • 3.3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 3.3.1 钢结构焊缝常用的无损检测可采用磁粉检测、渗透检

      • 3.3.2 钢结构的无损检测宜根据无损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以

      • 3.3.3 当钢结构中焊缝采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

      • 3.3.4 当采用射线检测钢结构内部缺陷时,在检测现场周边

    • 3.4 抽样比例及合格判定

      • 3.4.1 钢结构现场检测可采用全数检测或抽样检测。当抽样

      • 3.4.2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全数检测:    

      • 3.4.3 在建钢结构按检验批检测时,其抽样检测的比例及合

      • 3.4.4 既有钢结构计数抽样检测时,其每批抽样检测的最小

      • 3.4.5 既有钢结构计数抽样检测时,根据检验批中的不合格

    • 3.5 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

      • 3.5.1 钢结构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和量具应有产品合格证

      • 3.5.2 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从事钢结构无损

      • 3.5.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不得从事与

      • 3.5.4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

      • 3.5.5 从事钢结构无损检测的人员,视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 3.5.6 现场检测工作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 3.6 检测报告

      • 3.6.1 检测报告应对所检测的项目作出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

      • 3.6.2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委托单位名

  • 4 外观质量检测

    • 4.1 一般规定

      • 4.1.1 本章适用于钢结构现场外观质量的检测。

      • 4.1.2 直接目视检测时,眼睛与被检工件表面的距离不得大

      • 4.1.3 被测工件表面的照明亮度不宜低于160lx;当对

    • 4.2 辅助工具

      • 4.2.1 对细小缺陷进行鉴别时,可使用2倍~6倍的放大镜。

      • 4.2.2 对焊缝的外形尺寸可用焊缝检验尺进行测量。

    • 4.3 外观质量

      • 4.3.1 钢材表面不应有裂纹、折叠、夹层,钢材端边或断口

      • 4.3.2 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伤等缺陷时,其深度

      • 4.3.3 焊缝外观质量的目视检测应在焊缝清理完毕后进行,

      • 4.3.4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扣~

      • 4.3.5 涂层不应有漏涂,表面不应存在脱皮、泛锈、龟裂和

  • 5 表面质量的磁粉检测

    • 5.1 一般规定

      • 5.1.1 本章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熔化焊焊缝表面或近表面缺陷

      • 5.1.2 钢结构铁磁性原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可按照本

    • 5.2 设备与器材

      • 5.2.1 磁粉探伤装置应根据被测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状

      • 5.2.2 对于磁轭法检测装置,当极间距离为150mm、磁

      • 5.2.3 对接管子和其他特殊试件焊缝的检测可采用线圈法、

      • 5.2.4 磁悬液施加装置应能均匀地喷洒磁悬液到试件上。磁

      • 5.2.5 磁粉检测中的磁悬液可选用油剂或水剂作为载液。常

      • 5.2.6 在配制磁悬液时,应先将磁粉或磁膏用少量载液调成

      • 5.2.7 对用非荧光磁粉配置的磁悬液,磁粉配制浓度宜为1

      • 5.2.8 用荧光磁悬液检测时,应采用黑光灯照射装置。当照

      • 5.2.9 检查磁粉探伤装置、磁悬液的综合性能及检定被检区

      • 5.2.10 A型灵敏度试片应采用100μm厚的软磁材料制

      • 5.2.11 当磁粉检测中使用A型灵敏度试片有困难时,可用

      • 5.2.12 在连续磁化法中使用的灵敏度试片,应将刻有人工

    • 5.3 检测步骤

      • 5.3.1 磁粉检测应按照预处理、磁化、施加磁悬液、磁痕观

      • 5.3.2 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对试件探伤

      • 5.3.3 磁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磁化时,磁场方

      • 5.3.4 在施加磁悬液时,可先喷洒一遍磁悬液使被测部位表

      • 5.3.5 磁痕观察与记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 磁

      • 5.3.6 检测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后处理:    1

    • 5.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5.4.1 磁粉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

      • 5.4.2 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返修,返修后应进行复

      • 5.4.3 检测后应填写检测记录。所填写内容宜符合本标准附

  • 6 表面质量的渗透检测

    • 6.1 一般规定

      • 6.1.1 本章适用于钢结构焊缝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

      • 6.1.2 钢结构原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可按本章的规定

      • 6.1.3 渗透检测的环境及被检测部位的温度宜在10℃~5

    • 6.2 试剂与器材

      • 6.2.1 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等渗透检测剂的质量应符合

      • 6.2.2 现场检测宜采用非荧光着色渗透检测,渗透剂可采用

      • 6.2.3 渗透检测应配备铝合金试块(A型对比试块)和不锈

      • 6.2.4 试块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进行不

      • 6.2.5 试块灵敏度的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

      • 6.2.6 检测灵敏度等级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3 检测步骤

      • 6.3.1 渗透检测应按照预处理、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

      • 6.3.2 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检测面上的

      • 6.3.3 施加渗透剂时,可采用喷涂、刷涂等方法,使被检测

      • 6.3.4 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可先用无绒洁净布进行擦拭。在

      • 6.3.5 清洗处理后的检测面,经自然干燥或用布、纸擦干或

      • 6.3.6 宜使用喷罐型的快干湿式显像剂进行显像。使用前应

      • 6.3.7 迹痕观察与记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 施

      • 6.3.8 检测完成后,应将检测面清理干净。

    • 6.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6.4.1 渗透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

      • 6.4.2 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返修。返修后应进行复

      • 6.4.3 检测后应填写检测记录。所填写内容宜符合本标准附

  • 7 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检测

    • 7.1 一般规定

      • 7.1.1 本章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曲率半径不小于

      • 7.1.2 探伤人员应了解工件的材质、结构、曲率、厚度、焊

      • 7.1.3 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可按下列规定划分为A、B

      • 7.1.4 钢结构焊缝质量的超声波探伤检验等级应根据工件的

      • 7.1.5 钢结构中T形接头、角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除用平

    • 7.2 设备与器材

      • 7.2.1 模拟式和数字式的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的主要技术

      • 7.2.2 超声仪、探头及系统性能的检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 7.2.3 探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波直探

      • 7.2.4 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图7.2.4相符。标准

      • 7.2.5 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图7.2.5相符。对比

    • 7.3 检测步骤

      • 7.3.1 检测前,应对超声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如斜探头入射

      • 7.3.2 距离-波幅(DAC)曲线应由选用的仪器、探头系

      • 7.3.3 超声波检测应包括探测面的修整、涂抹耦合剂、探伤

      • 7.3.4 检测前应对探测面进行修整或打磨,清除焊接飞溅、

      • 7.3.5 应根据工件的不同厚度选择仪器时基线水平、深度或

      • 7.3.6 当受检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及材质衰减与试块不同时

      • 7.3.7 耦合剂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材料

      • 7.3.8 探伤灵敏度不应低于评定线灵敏度。扫查速度不应大

      • 7.3.9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

      • 7.3.9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

      • 7.3.10 在确定缺陷类型时,可将探头对准缺陷作平动和转

    • 7.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7.4.1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DAC曲线Ⅱ区的非危险性缺陷,

      • 7.4.2 在检测范围内,相邻两个缺陷间距不大于8mm时,

        • 7.4.3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Ⅱ区的非危险性缺陷,可根据缺陷

        • 7.4.4 最大反射波幅不超过评定线(未达到Ⅰ区)的缺陷应

        • 7.4.5 最大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但低于定量线的非裂纹类

        • 7.4.6 最大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的缺陷,检测人员判定为裂

        • 7.4.7 除了非危险性的点状缺陷外,最大反射波幅位于Ⅲ区

        • 7.4.8 不合格的缺陷应进行返修,返修部位及热影响区应重

        • 7.4.9 检测后应填写检测记录。所填写内容宜符合本标准附

  • 8 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

    • 8.1 一般规定

      • 8.1.1 本章适合于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以下

      • 8.1.2 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了解工程使用的高强度螺栓的

      • 8.1.3 对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施工质量检测,应在终拧1

    • 8.2 检测设备

      • 8.2.1 扭矩扳手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

      • 8.2.2 扭矩扳手的最大量程应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型号、规格

    • 8.3 检测技术

      • 8.3.1 在对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扭矩进行检测前,应清除螺栓

      • 8.3.2 对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检测,应经外观检查或小锤

      • 8.3.3 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时,先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

      • 8.3.4 检测时,施加的作用力应位于扭矩扳手手柄尾端,用

      • 8.3.5 扭矩扳手经使用后,应擦拭干净放入盒内。

      • 8.3.6 长期不用的扭矩扳手,在使用前应先预加载3次,使

    • 8.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8.4.1 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实测值宜在0.9Tc~1.

      • 8.4.2 小锤敲击检查发现有松动的高强度螺栓,应直接判定

  • 9 变形检测

    • 9.1 一般规定

      • 9.1.1 本章适用于钢结构或构件变形检测。

      • 9.1.2 变形检测可分为结构整体垂直度、整体平面弯曲以及

      • 9.1.3 在对钢结构或构件变形进行检测前,宜先清除饰面层

    • 9.2 检测设备

      • 9.2.1 钢结构或构件变形的测量可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激

      • 9.2.2 用于钢结构或构件变形的测量仪器及其精度宜符合现

    • 9.3 检测技术

      • 9.3.1 应以设置辅助基准线的方法,测量结构或构件的变形

      • 9.3.2 测量尺寸不大于6m的钢构件变形,可用拉线、吊线

      • 9.3.3 测量跨度大于6m的钢构件挠度,宜采用全站仪或水

      • 9.3.4 尺寸大于6m的钢构件垂直度、侧向弯曲矢高以及钢

      • 9.3.5 当测量结构或构件垂直度时,仪器应架设在与倾斜方

      • 9.3.6 钢构件、钢结构安装主体垂直度检测,应测量钢构件

      • 9.3.7 当用全站仪检测,且现场光线不佳、起灰尘、有振动

    • 9.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9.4.1 在建钢结构或构件变形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

      • 9.4.2 既有钢结构或构件变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 10 钢材厚度检测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本章适用于超声波原理测量钢结构构件的厚度。

      • 10.1.2 钢材的厚度应在构件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取

      • 10.1.3 对于受腐蚀后的构件厚度,应将腐蚀层除净、露出

    • 10.2 检测设备

      • 10.2.1 超声测厚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0.2.1

      • 10.2.2 超声测厚仪应随机配有校准用的标准块。  

    • 10.3 检测步骤

      • 10.3.1 在对钢结构钢材厚度进行检测前,应清除表面油漆

      • 10.3.2 检测前应预设声速,并应用随机标准块对仪器进行

      • 10.3.3 将耦合剂涂于被测处,耦合剂可用机油、化学浆糊

      • 10.3.4 将探头与被测构件耦合即可测量,接触耦合时间宜

      • 10.3.5 测厚仪使用完毕后,应擦去探头及仪器上的耦合剂

    • 10.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10.4.1 钢材的厚度偏差应以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为基准进

  • 11 钢材品种检测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本章适用于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判断国产结构钢

    • 11.2 钢材取样与分析

      • 11.2.1 取样所用工具、机械、容器等应预先进行清洗。

      • 11.2.2 钢材取样时,应避开钢结构在制作、安装过程中有

      • 11.2.3 在取样部位可用钢锉打磨构件表面,除去表面油漆

      • 11.2.4 屑状试样宜采用电钻钻取。同一构件钢材宜选取3

      • 11.2.5 宜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试样中C、Mn、Si、S

      • 11.2.6 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钢材中C、Mn、Si、S、

    • 11.3 钢材品种的判别

      • 11.3.1 钢材的品种应根据钢材中C、Mn、Si、S、P

  • 12 防腐涂层厚度检测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本章适用于钢结构防腐涂层厚度的检测。

      • 12.1.2 防腐涂层厚度的检测应在涂层干燥后进行。检测时

      • 12.1.3 同一构件应检测5处,每处应检测3个相距50m

      • 12.1.4 使用涂层测厚仪检测时,应避免电磁干扰。

      • 12.1.5 防腐涂层厚度检测,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

    • 12.2 检测设备

      • 12.2.1 涂层测厚仪的最大量程不应小于1200μm,最

      • 12.2.2 测试构件的曲率半径应符合仪器的使用要求。在弯

    • 12.3 检测步骤

      • 12.3.1 确定的检测位置应有代表性,在检测区域内分布宜

      • 12.3.2 检测前对仪器应进行校准。校准宜采用二点校准,

      • 12.3.3 应使用与被测构件基体金属具有相同性质的标准片

      • 12.3.4 测试时,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内转角处的距离不宜小

    • 12.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12.4.1 每处3个测点的涂层厚度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

      • 12.4.2 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

  • 13 防火涂层厚度检测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本章适用于钢结构厚型防火涂层厚度检测。

      • 13.1.2 防火涂层厚度的检测应在涂层干燥后进行。

      • 13.1.3 楼板和墙体的防火涂层厚度检测,可选两相邻纵、

      • 13.1.4 梁、柱构件的防火涂层厚度检测,在构件长度内每

      • 13.1.5 防火涂层厚度检测,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

    • 13.2 检测量具

      • 13.2.1 对防火涂层的厚度可采用探针和卡尺进行检测,用

      • 13.2.2 检测设备的分辨率不应低于0.5mm。

    • 13.3 检测步骤

      • 13.3.1 检测前应清除测试点表面的灰尘、附着物等,并应

      • 13.3.2 在测点处,应将仪器的探针或窄片垂直插入防火涂

      • 13.3.3 当探针不易插入防火涂层内部时,可采取防火涂层

    • 13.4 检测结果的评价

      • 13.4.1 同一截面上各测点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

  • 14 钢结构动力特性检测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本章适用于钢结构动力特性的检测。通过测试结构

      • 14.1.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钢结构,宜对结构动力特性进

    • 14.2 检测设备

      • 14.2.1 应根据被测参数选择合适的位移计、速度计、加速

      • 14.2.2 检测前应根据预估被测参数的最大幅值,选择合适

      • 14.2.3 动态信号测试仪应具备低通滤波,低通滤波截止频

      • 14.2.4 动态信号测试系统的精度、分辨率、线性度、时漂

    • 14.3 检测技术

      • 14.3.1 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目的制定检测方案,必要时应进

      • 14.3.2 结构动力特性检测可采用环境随机振动激励法。对

      • 14.3.3 根据振动频率,确定动态信号测试仪采样间隔和采

      • 14.3.4 确定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安装谐振频率要远高于测

      • 14.3.5 传感器安装位置宜避开振型节点和反节点处。

      • 14.3.6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作业时,应保证不产生对结构性

    • 14.4 检测数据分析

      • 14.4.1 数据处理前,应对记录的信号进行零点漂移、波形

      • 14.4.2 对记录的信号可进行截断、去直流、积分、微分和

      • 14.4.3 根据激励方式和结构特点,可选择时域、频域方法

      • 14.4.4 采用频域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时,宜根据信号类型选

      • 14.4.5 检测数据处理后,应根据需要提供所测结构的自振

  • 附录A 磁粉检测记录

  • 附录B 渗透检测记录

  • 附录C T形接头、角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

    • C.0.1 T形接头的超声波检测,探伤面和探头的选择应符合

    • C.0.2 角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探伤面和探头的选择应符合

  • 附录D 超声波检测记录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在钢结构现场检测中,做到安全适用、数据准确、确保质量、便于操作,制定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