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

    • 1.0.3 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

    • 1.0.4 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

    • 1.0.5 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

    • 1.0.6 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强度 strength     构件截面材料或

      • 2.1.2 承载能力 load-carrying capa

      • 2.1.2 摇摆柱 leaning column     

      • 2.1.3 脆断 brittle fracture    

      • 2.1.4 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

      • 2.1.5 强度设计值 design value of s

      • 2.1.6 一阶弹性分析 first order elas

      • 2.1.7 二阶弹性分析 second order ela

      • 2.1.8 屈曲 buckling     杆件或板件在轴

      • 2.1.9 腹板屈曲后强度 post-buckling s

      • 2.1.10 通用高厚比 normalized web s

      • 2.1.11 整体稳定 overall stability

      • 2.1.12 有效宽度 effective width  

      • 2.1.13 有效宽度系数 effective width

      • 2.1.14 计算长度 effective length

      • 2.1.15 长细比 slenderness ratio

      • 2.1.16 换算长细比 equivalent slend

      • 2.1.17 支撑力 nodal bracing forc

      • 2.1.18 无支撑纯框架 unbraced frame

      • 2.1.19 强支撑框架 frame braced wit

      • 2.1.20 弱支撑框架 frame braced wit

      • 2.1.22 柱腹板节点域 panel zone of c

      • 2.1.23 球形钢支座 spherical steel

      • 2.1.24 橡胶支座 couposite rubber

      • 2.1.25 主管 chord member     钢管

      • 2.1.26 支管 bracing member     

      • 2.1.27 间隙节点 gap joint     两支管

      • 2.1.28 搭接节点 overlap joint    

      • 2.1.29 平面管节点 uniplanar joint

      • 2.1.30 空间管节点 multiplanar join

      • 2.1.31 组合构件 built-up member  

      • 2.1.3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composite ste

    • 2.2 符号

      •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设计值     F——集中荷载;

      • 2.2.2 计算指标      E——钢材的弹性模量;  

      • 2.2.3 几何参数      A——毛截面面积;    

      •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C——用于疲劳计算的

  • 3 基本设计规定

    • 3.1 设计原则

      • 3.1.1 本规范除疲劳计算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

      • 3.1.2 承重结构应按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

      • 3.1.3 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

      • 3.1.4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

      • 3.1.5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

      • 3.1.6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强度和稳定性

    • 3.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 3.2.1 设计钢结构时,荷载的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荷载

      • 3.2.2 计算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

      • 3.2.3 计算屋盖桁架考虑悬挂吊车和电动葫芦的荷载时,在

      • 3.2.4 计算冶炼车间或其他类似车间的工作平台结构时,由

      • 3.2.5 结构的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应尽量与构件连接的实际

      • 3.2.6 建筑结构的内力一般按结构静力学方法进行弹性分析

      • 3.2.7 框架结构中,梁与柱的刚性连接应符合受力过程中梁

      • 3.2.8 框架结构内力分析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3.3 材料选用

      • 3.3.1 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

      • 3.3.2 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和构件不应采用Q235沸腾钢

      • 3.3.3 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

      • 3.3.4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

      • 3.3.5 钢铸件采用的铸钢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

      • 3.3.6 当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钢时

      • 3.3.7 对处于外露环境,且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的或在腐蚀

      • 3.3.8 钢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3.4 设计指标

      • 3.4.1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按表3.

      • 3.4.2 计算下列情况的结构构件或连接时,第3.4.1条

      • 3.4.3 钢材和钢铸件的物理性能指标应按表一一3.4.3

    • 3.5 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

      • 3.5.1 为了不影响结构或构件的正常使用和观感,设计时应

      • 3.5.2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时,可不考虑螺栓(或铆钉)

      • 3.5.3 为改善外观和使用条件,可将横向受力构件预先起拱

  • 4 受弯构件的计算

    • 4.1 强度

      • 4.1.1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者

      • 4.1.2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者

      • 4.1.3 当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集中荷载、且该荷

      • 4.1.4 在梁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若同时受有较大的正应

    • 4.2 整体稳定

      • 4.2.1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计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 4.2.2 除4.2.1条所指情况外,在最大刚度主平面内受

      • 4.2.3 除4.2.1条所指情况外,在两个主平面受弯的H

      • 4.2.4 不符合4.2.1条1款情况的箱形截面简支梁,其

      • 4.2.5 梁的支座处,应采取构造措施,以防止梁端截面的扭

      • 4.2.6 用作减小梁受压翼缘自由长度的侧向支撑,其支撑力

    • 4.3 局部稳定

      • 4.3.1 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合梁宜考虑腹

      • 4.3.2 组合梁腹板配置加劲肋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3.

      • 4.3.3 仅配置横向加劲肋的腹板(图4.3.2 a),其

      • 4.3.4 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图4.

      • 4.3.5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设有短加劲肋的区格(

      • 4.3.6 加劲肋宜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也可单侧配置,但支

      • 4.3.7 梁的支承加劲肋,应按承受梁支座反力或固定集中荷

      • 4.3.8 梁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b与其厚度t之比,应符合

    • 4.4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 4.4.1 腹板仅配置支承加劲肋(或尚有中间横向加劲肋)而

      • 4.4.2 当仅配置支承加劲肋不能满足公式(4.4.1-1

  • 5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 5.1 轴心受力构件

      • 5.1.1 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除高强度螺栓

      • 5.1.2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   

      • 5.1.3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仍应按公式(5.1.

      • 5.1.4 对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当缀件为缀条时,其分肢的

      • 5.1.5 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或双槽钢构件,可按实腹式

      • 5.1.6 轴心受压构件应按下式计算剪力:     剪力V

      • 5.1.7 用作减小轴心受压构件(柱)自由长度的支撑,当其

    • 5.2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 5.2.1 弯矩作用在主平面内的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其强度

      • 5.2.2 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绕x轴)的实腹式压弯构

      • 5.2.3 弯矩绕虚轴(x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其弯矩

      • 5.2.4 弯矩绕实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其弯矩作用平面

      • 5.2.5 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轴对称实腹式工字形(

      • 5.2.6 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肢格构式压弯构件,其

      • 5.2.7 计算格构式压弯构件的缀件时,应取构件的实际剪力

      • 5.2.8 用作减小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计算长度的支撑,

    • 5.3 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 5.3.1 确定桁架弦杆和单系腹杆(用节点板与弦杆连接)的

      • 5.3.2 确定在交叉点相互连接的桁架交叉腹杆的长细比时,

      • 5.3.3 单层或多层框架等截面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

      • 5.3.4 单层厂房框架下端刚性固定的阶形柱,在框架平面内

      • 5.3.5 当计算框架的格构式柱和桁架式横梁的惯性矩时,应

      • 5.3.6 在确定下列情况的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时应考虑:

      • 5.3.7 框架柱沿房屋长度方向(在框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

      • 5.3.8 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5.3.8的容许值。

      • 5.3.9 受拉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5.3.9的容许值。

    • 5.4 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 5.4.1 在受压构件中,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b与其厚度t之

      • 5.4.2 在工字形及H形截面的受压构件中,腹板计算高度h

      • 5.4.3 在箱形截面的受压构件中,受压翼缘的宽厚比应符合

      • 5.4.4 在T形截面受压构件中,腹板高度与其厚度之比,不

      • 5.4.5 圆管截面的受压构件,其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超过1

      • 5.4.6 H形、工字形和箱形截面受压构件的腹板,其高厚比

  • 6 疲劳计算

    • 6.1 一般规定

      • 6.1.1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

      • 6.1.2 本章规定不适用于特殊条件(如构件表面温度大于1

      • 6.1.3 疲劳计算采用容许应力幅法,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

    • 6.2 疲劳计算

      • 6.2.1 对常幅(所有应力循环内的应力幅保持常量)疲劳,

      • 6.2.2 对变幅(应力循环内的应力幅随机变化)疲劳,若能

      • 6.2.3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的疲

  • 7 连接计算

    • 7.1 焊缝连接

      • 7.1.1 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

      • 7.1.2 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的强度计算。   

      • 7.1.3 直角角焊缝的强度计算。     1 在通过焊缝

      • 7.1.4 两焊脚边夹角a为60°≤a≤135°的T形接头

      • 7.1.5 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图7.1.5a、b、d、e

    • 7.2 紧固件(螺栓、铆钉等)连接

      • 7.2.1 普通螺栓、锚栓和铆钉连接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7.2.2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7.2.3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7.2.4 在构件的节点处或拼接接头的一端,当螺栓或铆钉沿

      • 7.2.5 在下列情况的连接中,螺栓或铆钉的数目应予增加:

      • 7.2.6 连接薄钢板采用的自攻螺钉、钢拉铆钉(环槽铆钉)

    • 7.3 组合工字粱翼缘连接

      • 7.3.1 组合工字梁翼缘与腹板的双面角焊缝连接,其强度应

      • 7.3.2 组合工字梁翼缘与腹板的铆钉(或摩擦型连接高强度

    • 7.4 粱与柱的刚性连接

      • 7.4.1 当工字形梁翼缘采用焊透的T形对接焊缝而腹板采用

      • 7.4.2 由柱翼缘与横向加劲肋包围的柱腹板节点域应按下列

      • 7.4.3 梁柱连接节点处柱腹板横向加劲肋应满足下列要求:

    • 7.5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 7.5.1 连接节点处板件在拉、剪作用下的强度应按下列公式

      • 7.5.2 桁架节点板(杆件为轧制T形和双板焊接T形截面者

      • 7.5.3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可用下列方

      • 7.5.4 当用7.5.1~ 7.5.3条方法计算桁架节点

    • 7.6 支座

      • 7.6.1 梁或桁架支于砌体或混凝土上的平板支座(参见图8

      • 7.6.2 弧形支座(图7.6.2a)和辊轴支座(图7.6

      • 7.6.3 铰轴式支座的圆柱形枢轴(图7.6.3),当两相

      • 7.6.4 对受力复杂或大跨度结构,为适应支座处不同转角和

      • 7.6.5 为满足支座位移的要求采用橡胶支座时,应根据工程

      • 7.6.6 轴心受压柱或压弯柱的端部为铣平端时,柱身的最大

  • 8 构造要求

    • 8.1 一般规定

      • 8.1.1 钢结构的构造应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维护并使结

      • 8.1.2 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不宜采用:厚度小

      • 8.1.3 焊接结构是否需要采用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等特殊

      • 8.1.4 结构应根据其形式、组成和荷载的不同情况,设置可

      • 8.1.5 单层房屋和露天结构的温度区段长度(伸缩缝的间距

    • 8.2 焊缝连接

      • 8.2.1 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

      • 8.2.2 在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避免焊缝立体交叉和在

      • 8.2.3 对接焊缝的坡口形式,宜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有关

      • 8.2.4 在对接焊缝的拼接处:当焊件的宽度不同或厚度在一

      • 8.2.5 当采用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时,应在设计图中注明坡

      • 8.2.6 角焊缝两焊脚边的夹角a一般为90°(直角角焊缝

      • 8.2.7 角焊缝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角焊

      • 8.2.8 在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角焊缝表面应做成直

      • 8.2.9 在次要构件或次要焊缝连接中,可采用断续角焊缝。

      • 8.2.10 当板件的端部仅有两侧面角焊缝连接时,每条侧面

      • 8.2.11 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图8.2.11)宜采

      • 8.2.12 当角焊缝的端部在构件转角处做长度为2hf的绕

      • 8.2.13 在搭接连接中,搭接长度不得小于焊件较小厚度的

    • 8.3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 8.3.1 每一杆件在节点上以及拼接接头的一端,永久性的螺

      • 8.3.2 高强度螺栓孔应采用钻成孔。摩擦型连接的高强度螺

      • 8.3.3 在高强度螺栓连接范围内,构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应

      • 8.3.4 螺栓或铆钉的距离应符合表8.3.4的要求。 表

      • 8.3.5 C级螺栓宜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在下列情

      • 8.3.6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连接应采用双螺

      • 8.3.7 当型钢构件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拼接件宜

      • 8.3.8 沉头和半沉头铆钉不得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

      • 8.3.9 沿杆轴方向受拉的螺栓(或铆钉)连接中的端板(法

    • 8.4 结构构件

      • 8.4.1 在缀件面剪力较大或宽度较大的格构式柱,宜采用缀

      • 8.4.2 当实腹式柱的腹板计算高度 h 0与厚度 t w

      • 8.4.3 格构式柱或大型实腹式柱,在受有较大水平力处和运

      • 8.4.4 焊接桁架应以杆件形心线为轴线,螺栓(或铆钉)连

      • 8.4.5 分析桁架杆件内力时,可将节点视为铰接。对用节点

      • 8.4.6 当焊接桁架的杆件用节点板连接时,弦杆与腹杆、腹

      • 8.4.7 节点板厚度一般根据所连接杆件内力的大小确定,但

      • 8.4.8 跨度大于36m的两端铰支承的桁架,在竖向荷载作

      • 8.4.9 焊接梁的翼缘一般用二层钢板做成,当采用两层钢板

      • 8.4.10 铆接(或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梁的翼缘板不宜

      • 8.4.11 焊接梁的横向加劲肋与翼缘板相接处应切角,当切

      • 8.4.12 梁的端部支承加劲肋的下端,按端面承压强度设计

      • 8.4.13 柱脚锚栓不宜用以承受柱脚底部的水平反力,此水

      • 8.4.14 柱脚锚栓埋置在基础中的深度,应使锚栓的拉力通

      • 8.4.15 插入式柱脚中,钢柱插入混凝土基础杯口的最小深

      • 8.4.16 预埋入混凝土构件的埋入式柱脚,其混凝土保护层

    • 8.5 对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要求

      • 8.5.1 焊接吊车梁的翼缘板宜用一层钢板,当采用两层钢板

      • 8.5.2 支承夹钳或刚性料耙硬钩吊车以及类似吊车的结构,

      • 8.5.3 焊接吊车桁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桁

      • 8.5.4 吊车梁翼缘板或腹板的焊接拼接应采用加引弧板和引

      • 8.5.5 在焊接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中,对7.1.1条中要求

      • 8.5.6 吊车梁横向加劲胁的宽度不宜小于90mm。在支座

      • 8.5.7 直接铺设轨道的吊车桁架上弦,其构造要求应与连续

      • 8.5.8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中,上翼缘与柱或制动桁架传递水

      • 8.5.9 当吊车桁架和重级工作制吊车梁跨度等于或大于12

      • 8.5.10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的受拉翼缘板(或吊车桁架的受

      • 8.5.11 吊车梁的受拉翼缘(或吊车桁架的受拉弦杆)上不

      • 8.5.12 吊车钢轨的接头构造应保证车轮平稳通过。当采用

    • 8.6 大跨度屋盖结构

      • 8.6.1 大跨度屋盖结构系指跨度等于或大于60m的屋盖结

      • 8.6.2 大跨度屋盖结构应考虑构件变形、支承结构位移、边

      • 8.6.3 对有悬挂吊车的屋架,按永久和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

      • 8.6.4 大跨度屋盖结构当杆件内力较大或动力荷载较大时,

      • 8.6.5 对大跨度屋盖结构应进行吊装阶段的验算,吊装方案

    • 8.7 提高寒冷地区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

      • 8.7.1 结构形式和加工工艺的选择应尽量减少结构的应力集

      • 8.7.2 在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的地区,焊接结构的

      • 8.7.3 在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的地区,结构施工宜

    • 8.8 制作、运输和安装

      • 8.8.1 结构运送单元的划分,除应考虑结构受力条件外,尚

      • 8.8.2 结构的安装连接应采用传力可靠、制作方便、连接简

      • 8.8.3 安装连接采用焊接时,应考虑定位措施,将构件临时

    • 8.9 防护和隔热

      • 8.9.1 钢结构除必须采取防锈措施(除锈后涂以油漆或金属

      • 8.9.2 设计使用年限大于或等于25年的建筑物,对使用期

      • 8.9.3 柱脚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

      • 8.9.4 钢结构的防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 8.9.5 受高温作用的结构,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下列防护

  • 9 塑性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1.1 本章规定适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固端梁、连续

      • 9.1.2 采用塑性设计的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

      • 9.1.3 按塑性设计时,钢材的力学性能应满足强屈比fu/

      • 9.1.4 塑性设计截面板件的宽厚比应符合表9.1.4的规

    • 9.2 构件的计算

      • 9.2.1 弯矩Mx(对H形和工字形截面x轴为强轴)作用在

      • 9.2.2 受弯构件的剪力V假定由腹板承受,剪切强度应符合

      • 9.2.3 弯矩作用在一个主平面内的压弯构件,其强度应符合

      • 9.2.4 弯矩作用在一个主平面内的压弯构件,其稳定性应符

    • 9.3 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

      • 9.3.1 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

      • 9.3.2 在构件出现塑性铰的截面处,必须设置侧向支承。该

      • 9.3.3 用作减少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计算长度的侧向支撑,

      • 9.3.4 所有节点及其连接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出现塑

      • 9.3.5 当板件采用手工气割或剪切机切割时,应将出现塑性

  • 10 钢管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本章规定适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在节点处直

      • 10.1.2 圆钢管的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超过100(235

      • 10.1.3 热加工管材和冷成型管材不应采用屈服强度fy超

      • 10.1.4 在满足下列情况下,分析桁架杆件内力时可将节点

      • 10.1.5 若支管与主管连接节点偏心不超过式(10.1.

    • 10.2 构造要求

      • 10.2.1 钢管节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10.2.2 在有间隙的K形或N形节点中(图10.1.5a

      • 10.2.3 在搭接的K形或N形节点中(图10.1.5c、

      • 10.2.4 在搭接节点中,当支管厚度不同时,薄壁管应搭在

      • 10.2.5 支管与主管之间的连接可沿全周用角焊缝或部分采

      • 10.2.6 钢管构件在承受较大横向荷载的部位应采取适当的

    • 10.3 杆件和节点承载力

      • 10.3.1 直接焊接钢管结构中支管和主管的轴心内力设计值

      • 10.3.2 在节点处,支管沿周边与主管相焊,焊缝承载力应

      • 10.3.3 主管和支管均为圆管的直接焊接节点承载力应按下

      • 10.3.4 矩形管直接焊接节点(图10.3.4)的承载力

  • 1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本章规定一般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由混凝土翼

      • 11.1.2 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be(图11.1.2)应

      • 11.1.3 组合梁(含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和钢梁与组合板构

      • 11.1.4 组合梁施工时,若钢梁下无临时支承,则混凝土硬

      • 11.1.5 在强度和变形满足的条件下,组合梁交界面上抗剪

      • 11.1.6 按本章规定考虑全截面塑性发展进行组合梁的强度

    • 11.2 组合梁设计

      • 11.2.1 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11.2.2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在正弯矩区段的抗弯强度按下

      • 11.2.3 组合梁截面上的全部剪力,假定仅由钢梁腹板承受

      • 11.2.4 用塑性设计法计算组合梁强度时,在下列部位可不

    • 11.3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 11.3.1 组合梁的抗剪连接件宜采用栓钉,也可采用槽钢、

      • 11.3.2 对于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做翼板的组合梁(图

      • 11.3.3 位于负弯矩区段的抗剪连接件,其抗剪承载力设计

      • 11.3.4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应以弯矩绝对值最大点及零弯

    • 11.4 挠度计算

      • 11.4.1 组合梁的挠度应分别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

      • 11.4.2 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的折减刚度B可按下式确定:

      • 11.4.3 刚度折减系数ζ;按下式计算(当ζ≤0时,取;

    • 11.5 构造要求

      • 11.5.1 组合梁截面高度不宜超过钢梁截面高度的2.5倍

      • 11.5.2 组合梁边梁混凝土翼板的构造应满足图11.5.

      • 11.5.3 连续组合梁在中间支座负弯矩区的上部纵向钢筋及

      • 11.5.4 抗剪连接件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11.5.5 栓钉连接件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1.5.4条要求

      • 11.5.6 弯筋连接件除应符合本章第11.5.4条要求外

      • 11.5.7 槽钢连接件一般采用Q235钢,截面不宜大于[

      • 11.5.8 钢梁顶面不得涂刷油漆,在浇灌(或安装)混凝土

  • 附录A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 A.1

      • A.1.1 吊车梁、楼盖梁、屋盖梁、工作平台梁以及墙架构件

      • A.1.2 冶金工厂或类似车间中设有工作级别为A7、A8级

    • A.2

      • A.2.1 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柱顶水平位移和层间相

      • A.2.2 在冶金工厂或类似车间中设有A7、A8级吊车的厂

  • 附录B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 B.1 等截面焊接工字形和轧制H型钢简支梁     等截面

    • B.2 轧制普通工字钢简支梁     轧制普通工字钢简支梁

    • B.3 轧制槽钢简支梁     轧制槽钢简支梁的整体稳定系

    • B.4 双轴对称工字形等截面(含H型钢)悬臂梁     双

    • B.5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的近似计算     均匀弯曲的

  • 附录C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 附录D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 附录E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 附录F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

    • F.0.1 基本假定。     1 图F.0.1中B-A-

    • F.0.2 计算方法:     BA区:     AC区: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