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促进建筑门窗、玻

    •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中使用的门窗和玻璃幕

    • 1.0.3 本规程规定的计算是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空气渗透

    • 1.0.4 实际工程所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室内外热工计算

    • 1.0.5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所用材料的热工计算参数除可使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1.1 夏季标准计算环境条件 standard sum

      • 2.1.2 冬季标准计算环境条件 standard win

      • 2.1.3 传热系数 thermal transmitta

      • 2.1.4 面板传热系数 thermal transmit

      • 2.1.5 线传热系数 linear thermal tr

      • 2.1.6 太阳光总透射比 total solar ene

      • 2.1.7 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

      • 2.1.8 可见光透射比 visible transmit

      • 2.1.9 露点温度 dew point temperat

    • 2.2 符号

      • 2.2.1 本规程采用如下符号:     A——面积;  

      • 2.2.2 本规程的符号采用表2.2.2所列举的注脚。 表

  • 3 整樘窗热工性能计算

    • 3.1 一般规定

      • 3.1.1 整樘窗(或门,下同)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

      • 3.1.2 窗的线传热系数应按照本规程第7章的规定进行计算。

      • 3.1.3 窗框的传热系数、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照本规程第7

      • 3.1.4 窗玻璃(或其他透明板材)的传热系数、太阳光总透

      • 3.1.5 计算窗产品的热工性能时,框与墙相接的边界应作为

    • 3.2 整樘窗几何描述

      • 3.2.1 整樘窗应根据框截面的不同对窗框进行分类,每个不

      • 3.2.2 窗在进行热工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面积划分(图

      • 3.2.3 玻璃和框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对应的边缘长度应为框

    • 3.3 整樘窗传热系数

      • 3.3.1 整樘窗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Ut—

    • 3.4 整樘窗遮阳系数

      • 3.4.1 整樘窗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武中  

      • 3.4.2 整樘窗的遮阳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SC—

    • 3.5 整樘窗可见光透射比

      • 3.5.1 整樘窗的可见光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τ

  • 4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

    • 4.1 一般规定

      • 4.1.1 玻璃幕墙整体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

      • 4.1.2 玻璃幕墙的线传热系数应按本规程第7章的规定进行

      • 4.1.3 幕墙框的传热系数、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本规程第7

      • 4.1.4 幕墙玻璃(或其他透明面板)的传热系数、太阳光总

      • 4.1.5 非透明多层面板的传热系数应按照各个材料层热阻相

      • 4.1.6 计算幕墙水平和垂直转角部位的传热时,可将幕墙展

    • 4.2 幕墙几何描述

      • 4.2.1 应根据框截面、镶嵌面板类型的不同将幕墙框节点进

      • 4.2.2 在进行幕墙热工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面积划分(

      • 4.2.3 幕墙玻璃(或其他镶嵌板)和框结合的线传热系数对

      • 4.2.4 幕墙计算的边界和单元的划分应根据幕墙形式的不同

      • 4.2.5 幕墙计算的节点应包括幕墙所有典型的节点,对于复

    • 4.3 幕墙传热系数

      • 4.3.1 单幅幕墙的传热系数UCW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4.3.2 当幕墙背后有其他墙体(包括实体墙、装饰墙等),

      • 4.3.3 幕墙背后单层墙体的传热系数U Wall 应按下

      • 4.3.4 幕墙背后多层墙体的传热系数U Wall 应按下

      • 4.3.5 若幕墙与墙体之间存在热桥,当热桥的总面积不大于

    • 4.4 幕墙遮阳系数

      • 4.4.1 单幅幕墙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CW应按下式计算:

      • 4.4.2 单幅幕墙的遮阳系数SC C W应按下式计算:

    • 4.5 幕墙可见光透射比

      • 4.5.1 幕墙单元的可见光透射比τCW应按下式计算: 式

  • 5 结露性能评价

    • 5.1 一般规定

      • 5.1.1 评价实际工程中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结露性能时,

      • 5.1.2 室外和室内的对流换热系数应根据所选定的计算条件

      • 5.1.3 门窗、玻璃幕墙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应采用各个部

      • 5.1.4 应按本规程第7章的规定,采用二维稳态传热计算程

      • 5.1.5 对于每一个二维截面,室内表面的展开边界应细分为

    • 5.2 露点温度的计算

      • 5.2.1 水表面(高于0℃)的饱和水蒸气压应按下式计算:

      • 5.2.2 在一定空气相对湿度ƒ下,空气的水蒸气压e可按下

      • 5.2.3 空气的露点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Td——

    • 5.3 结露的计算与评价

      • 5.3.1 在进行门窗、玻璃幕墙结露计算时,计算节点应包括

      • 5.3.2 面板中部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T10应为采用二维稳

      • 5.3.3 框、面板边缘区域各自结露性能评价指标T10应按

      • 5.3.4 在进行工程设计或工程应用产品性能评价时,应以门

      • 5.3.5 进行产品性能分级或评价时,应按各个部件最低的结

      • 5.3.6 采用产品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T 10,min确定

  • 6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 6.1 单片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

      • 6.1.1 单片玻璃(包括其他透明材料,下同)的光学、热工

      • 6.1.2 单片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τ v应按下式计算: 式

      • 6.1.3 单片玻璃的可见光反射比ρ v应按下式计算: 式

      • 6.1.4 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τ s应按下式计算:

      • 6.1.5 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ρ s应按下式计算:

      • 6.1.6 单片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6.1.7 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As应按下式计算:

      • 6.1.8 单片玻璃的遮阳系数SC cg 应按下式计算:

    • 6.2 多层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

      • 6.2.1 太阳光透过多层玻璃系统的计算应采用如下计算模型

      • 6.2.2 对整个太阳光谱进行数值积分,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得

      • 6.2.3 多层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应按本规程公式(6.1.

      • 6.2.4 多层玻璃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应按本规程公式(6.

    • 6.3 玻璃气体间层的热传递

      • 图6.3.1 第i层玻璃的能量平衡       Tb,i-

      • 6.3.1 玻璃间气体间层的能量平衡可用如下基本关系式表达

      • 6.3.2 玻璃层阔气体间层的对流换热系数可按下式由无量纲

      • 6.3.3 玻璃层间气体间层的瑞利(Rayleigh)数可

      • 6.3.4 应对应于不同的倾角θ值或范围,定量计算通过玻璃

      • 6.3.5 填充气体的密度应按理想气体定律计算: 式中  

      • 6.3.6 混合气体的密度、导热系数、运动黏度和比热容是各

      • 6.3.7 玻璃(或其他远红外辐射透射比为零的板材),气体

    • 6.4 玻璃系统的热工参数

      • 6.4.1 计算玻璃系统的传热系数时,应采用简单的模拟环境

      • 6.4.2 玻璃系统的遮阳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7 框的传热计算

    • 7.1 框的传热系数及框与面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

      • 7.1.1 应采用二维稳态热传导计算软件进行框的传热计算。

      • 7.1.2 计算框的传热系数Uf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7.1.3 计算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的线传热系

    • 7.2 传热控制方程

      • 7.2.1 框(包括固体材料、空腔和缝隙)的二维稳态热传导

      • 7.2.2 采用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求解框截面的温度和热流分

      • 7.2.3 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可选用本规程附录F的数值,也

      • 7.2.4 当有热桥存在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热桥部位(例如

      • 7.2.5 判断是否需要考虑热桥影响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 玻璃气体间层的传热

      • 7.3.1 计算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处的线传热

    • 7.4 封闭空腔的传热

      • 7.4.1 计算框内封闭空腔的传热时,应将封闭空腔当作一种

      • 7.4.2 热流朝下的矩形封闭空腔(图7.4.2)的努谢尔

      • 7.4.3 热流朝上的矩形封闭空腔(图7.4.3)的努谢尔

      • 7.4.4 水平热流的矩形封闭空腔(图7.4.4)的努谢尔

      • 7.4.5 当框的空腔是垂直方向时,可假定其热流为水平方向

      • 7.4.6 开始计算努谢尔特数时,温度Thot和Tcold

      • 7.4.7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封闭空腔,可将其转换为相当的矩

      • 7.4.8 转换后空腔的垂直和水平表面的温度应取该表面的平

      • 7.4.9 转换后空腔的热流方向应由空腔的垂直和水平表面之

      • 7.4.10 当热流为水平方向时,封闭空腔的辐射传热系数h

    • 7.5 敞口空腔、槽的传热

      • 7.5.1 小面积的沟槽或由一条宽度大于2mm但小于10m

      • 7.5.2 大面积的沟槽或连遭到室外或室内环境的缝隙宽度大

    • 7.6 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 7.6.1 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ho

  • 8 遮阳系统计算

    • 8.1 一般规定

      • 8.1.1 本规程所规定的遮阳系统计算仅适用于平行或近似平

      • 8.1.2 遮阳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1 内遮阳:

      • 8.1.3 遮阳装置在计算处理时,可简化为一维模型,计算时

      • 8.1.4 在计算门窗、幕墙的热工性能时,应考虑窗和幕墙系

    • 8.2 光学性能

      • 8.2.1 在计算遮阳装置的光学性能时,可做下列近似:  

      • 8.2.2 对于任一遮阳装置,均应在不同光线入射角时,计算

      • 8.2.3 遮阳装置对光辐射的吸收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8.3 遮阳百叶的光学性能

      • 8.3.1 光在遮阳装置上透射或反射时可分解为直射和散射部

      • 8.3.2 计算由平行板条构成的遮阳百叶的光学性能时,应考

      • 8.3.3 计算遮阳百叶光学性能时可采用以下模型和假设:

      • 8.3.4 对确定后的模型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对于每层f

      • 8.3.5 散射-散射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τdif,di

      • 8.3.6 散射-散射反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ρdif,di

      • 8.3.7 直射-直射的透射比和反射比应依据百叶的角度和高

      • 8.3.8 直射一散射的透射比和反射比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8.3.9 在精确计算传热系数时,应详细计算遮阳百叶远红外

    • 8.4 遮阳帘与门窗或幕墙组合系统的简化计算

      • 8.4.1 遮阳帘类的遮阳装置按类型可分为匀质遮阳帘和百叶

      • 8.4.2 遮阳帘置于门窗(或玻璃幕墙)室外侧时,太阳光总

      • 8.4.3 遮阳帘置于门窗(或玻璃幕墙)室内侧时,太阳光总

      • 8.4.4 遮阳帘置于两片玻璃或封闭的两层门窗(或玻璃幕墙

      • 8.4.5 对内遮阳帘和外遮阳帘,遮阳帘与门窗或幕墙组合系

      • 8.4.6 对内遮阳帘和外遮阳帘,遮阳帘与门窗或幕墙组合系

    • 8.5 遮阳帘与门富或幕墙组合系统的详细计算

      • 8.5.1 遮阳帘与门窗或幕墙组合系统的详细计算.应按本规

      • 8.5.2 当按本规程第6章多层玻璃模型进行计算时.应对给

      • 8.5.3 当遮阳帘置于室外侧或室内侧,可将门窗(或玻璃幕

      • 8.5.4 遮阳帘置于两层门窗(或玻璃幕墙)中间时,可将门

      • 8.5.5 应根据遮阳帘的通风情况,按本规程第9章的方法计

  • 9 通风空气间层的传热计算

    • 9.1 热平衡方程

      • 9.1.1 空气间层可分为封闭空气间层和通风空气间层。封闭

      • 9.1.2 通风空气间层中由空气的流动而产生的对流换热(图

      • 9.1.3 空气间层的远红外辐射换热应按本规程第6.3节的

      • 9.1.4 通风产生的通风热流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9.

      • 9.1.5 通风空气间层可按气流流动的方向分为若干个计算子

      • 9.1.6 通风空气间层与室内环境的热传递可按本规程 第6

    • 9.2 通风空气闻层的温度分布

      • 9.2.1 在已知间层空气的平均气流速度时,可根据本规程的

      • 9.2.2 气流通过间层,在间层i中的温度分布(图9.2.

    • 9.3 通风空气间层的气流速度

      • 9.3.1 已知空气流量时,通风空气间层的气流速度应按下式

      • 9.3.2 自然通风条件下,通风间层的空气流量可采用经过认

      • 9.3.3 机械通风的情况下,空气流量应根据机械通风的设计

  • 10 计算边界条件

    • 10.1 计算环境边界条件

      • 10.1.1 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性

      • 10.1.2 在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门窗、玻璃幕墙热工性能

      • 10.1.3 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应为:     室内空气温度

      • 10.1.4 夏季标准计算条件应为:     室内空气温度

      • 10.1.5 传热系数计算应采用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并取Is

      • 10.1.6 遮阳系数、太阳光总透射比计算应采用夏季标准计

      • 10.1.7 结露性能评价与计算的标准计算条件应为:   

      • 10.1.8 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f计算应采用下列边界条件

    • 10.2 对流换热

      • 10.2.1 当室内气流速度足够小(小于0.3m/s)时,

      • 10.2.2 内表面的对流换热按自然对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

      • 10.2.3 在实际工程中,当内表面有较高速度气流时,室内

      • 10.2.4 外表面对流换热应按强制对流换热计算。设计或评

      • 10.2.5 当进行工程设计或评价实际工程用建筑门窗、玻璃

      • 10.2.6 当进行建筑的全年能耗计算时,门窗或幕墙构件外

      • 10.2.7 当外表面风速较低时,外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

    • 10.3 长波辐射换热

      • 10.3.1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的取值应分为下列两种应用条件

      • 10.3.2 对于实际工程计算条件,室外辐射照度G out

      • 10.3.3 室内辐射照度应为:     门窗(或玻璃幕墙

      • 10.3.4 内表面计算时,应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玻璃部分和

      • 10.3.5 进行外表面计算时,应按下列公式简化玻璃面上和

    • 10.4 综合对流和辐射换热

      • 10.4.1 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换热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10.4.2 对于在计算中进行了近似简化的表面,其表面换热

  • 附录A 典型窗的传热系数

    • A.0.1 在没有精确计算的情况下,典型窗的传热系数可采用

  • 附录B 典型窗框的传热系数

    • B.0.1 根据本规程第7章,可以输入图形及相关参数,用二

    • B.0.2 本附录中给出的数值都是对应窗垂直安装的情况。传

    • B.0.3 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在没有精确计算的

  • 附录C 典型玻璃系统的光学热工参数

    • C.0.1 在没有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以下数值可作为玻璃系统

  • 附录D 太阳光谱、人眼视见函数、标准光源

    • D.0.1 表D.0.1按波长给出了D65标准光源、视见函

    • D.0.2 表D.0.2按波长给出了太阳辐射、光谱间隔的乘

    • D.0.3 表D.0.3按波长给出了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光谱

  • 附录E 常用气体热物理性能

    • E.0.1 表E.0.1给出的线性公式及系数可以用于计算填

  • 附录F 常用材料的热工计算参数

    • F.0.1 门窗、玻璃幕墙常用材料的热工计算参数可采用表F

  • 附录G 表面发射率的确定

    • G.0.1 对远红外线不透明镀膜表面的标准发射率εn的计算

    • G.0.2 校正发射率ε的确定:     用表G.0.2给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促进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工程的节能设计和产品设计,规范门窗、玻璃幕墙产品的节能性能评价,制定本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