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

    • 1.0.3 混凝土结构加固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现

    • 1.0.4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结构加固 strengthening of s

      • 2.1.2 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e

      • 2.1.3 重要结构 important structur

      • 2.1.4 一般结构 general structure

      • 2.1.5 重要构件 important structur

      • 2.1.6 一般构件 general structure

      • 2.1.7 增大截面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

      • 2.1.8 外包型钢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

      • 2.1.9 复合截面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

      • 2.1.10 绕丝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r

      • 2.1.11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structure mem

      • 2.1.12 植筋 embedded steel bar

      • 2.1.13 结构胶粘剂 structural adhes

      • 2.1.14 纤维复合材 fibre reinforced

      • 2.1.15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polymer modi

      • 2.1.16 有效截面面积 effective cross

      • 2.1.17 加固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

    • 2.2 符 号

      • 2.2.1 材料性能     Es0——原构件钢筋弹性模量

      • 2.2.2 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M——构件加固后弯矩

      • 2.2.3 几何参数     A s0、A′ s0——原构

      • 2.2.4 计算系数     α1——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1.1 混凝土结构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

      • 3.1.2 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

      • 3.1.3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

      • 3.1.4 对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收缩

      • 3.1.5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

      • 3.1.6 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

      • 3.1.7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 3.1.8 设计应明确结构加固后的用途。在加固设计使用年限

    • 3.2 设计计算原则

      • 3.2.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应符合现

      • 3.2.2 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承载能力极限

      • 3.2.3 抗震设防区结构、构件的加固,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 3.2.4 为防止结构加固部分意外失效而导致的坍塌,在使用

      • 3.2.5 本规范的各种加固方法可用于结构的抗震加固,但具

    •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 3.3.1 结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

      • 3.3.2 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增大截面加固法

      • 3.3.3 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体外预应力加固

      • 3.3.4 与结构加固方法配合使用的技术应采用符合本规范规

  • 4 材 料

    • 4.1 混 凝 土

      • 4.1.1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

      • 4.1.2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可使用商品混凝土,但所掺的

      • 4.1.3 当结构加固工程选用聚合物混凝土、减缩混凝土、微

    • 4.2 钢材及焊接材料

      • 4.2.1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其品种、质量和性能应符

      • 4.2.2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钢板、型钢、扁钢和钢管,其品

      • 4.2.3 当混凝土结构的后锚固件为植筋时,应使用热轧带肋

      • 4.2.4 当后锚固件为钢螺杆时,应采用全螺纹的螺杆,不得

      • 4.2.5 当承重结构的后锚固件为锚栓时,其钢材的性能指标

      • 4.2.6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焊接材料,其型号和质量应符合

    • 4.3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

      • 4.3.1 纤维复合材的纤维必须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质量应

      • 4.3.2 结构加固用的纤维复合材的安全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

      • 4.3.3 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

      • 4.3.4 不同品种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分别按表

      • 4.3.5 纤维复合材的弹性模量及拉应变设计值应按表4.3

      • 4.3.6 对符合安全性要求的纤维织物复合材或纤维复合板材

      • 4.3.7 承重结构采用纤维织物复合材进行现场加固时,其织

      • 4.3.8 当进行材料性能检验和加固设计时,纤维复合材截面

    • 4.4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 4.4.1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宜按其基本性能分为A级胶和

      • 4.4.2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必须进行粘结抗剪强度检验。

      • 4.4.3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胶粘剂,包括粘贴钢板和纤维复合

      • 4.4.4 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醇酸

      • 4.4.5 当结构锚固工程需采用快固结构胶时,其安全性能应

    • 4.5 钢 丝 绳

      • 4.5.1 采用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

      • 4.5.2 制绳用的钢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

      • 4.5.3 钢丝绳的抗拉强度标准值(ƒrtk)应按其极限抗

      • 4.5.4 不锈钢丝绳和镀锌钢丝绳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

      • 4.5.5 高强度不锈钢丝绳和高强度镀锌钢丝绳的弹性模量及

      • 4.5.6 结构加固用钢丝绳的内部和表面严禁涂有油脂。

    • 4.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 4.6.1 采用钢丝绳网-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以下简称聚合

      • 4.6.2 承重结构用的聚合物砂浆分为Ⅰ级和Ⅱ级,应分别按

      • 4.6.3 Ⅰ级和Ⅱ级聚合物砂浆的安全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

    • 4.7 阻 锈 剂

      • 4.7.1 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的防锈,宜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

      • 4.7.2 喷涂型阻锈剂的质量应符合表4.7.2的规定。

      • 4.7.3 喷涂型阻锈剂的性能应符合表4.7.3的规定。

      • 4.7.4 对掺加氯盐、使用除冰盐或海砂,以及受海水浸蚀的

      • 4.7.5 对混凝土承重结构破损部位的修复,可在新浇的混凝

  •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 5.1 设计规定

      • 5.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的加固。

      • 5.1.2 采用本方法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

      • 5.1.3 当被加固构件界面处理及其粘结质量符合本规范规定

      • 5.1.4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正截面

      • 5.1.5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应采

    • 5.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5.2.1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受弯构件时,应根据原结构构造和

      • 5.2.2 当仅在受压区加固受弯构件时,其承载力、抗裂度、

      • 5.2.3 当在受拉区加固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时(图5.2.3

      • 5.2.4 受弯构件增大截面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 5.2.5 当按公式(5.2.3-1)及(5.2.3-2)

      • 5.2.6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其受拉区增

    • 5.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5.3.1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斜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 5.3.2 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受弯构件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

    • 5.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5.4.1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图5.

      • 5.4.2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时,其矩

      • 5.4.3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作用点的距离

    • 5.5 构造规定

      • 5.5.1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时,新增截面部分,可用现浇混

      • 5.5.2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时,原构件混凝土表面应经处理

      • 5.5.3 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

      • 5.5.4 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板的受力钢筋直径

      • 5.5.5 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

      • 5.5.6 梁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其两端应可靠锚固;柱的新

  •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 6.1 设计规定

      • 6.1.1 本方法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

      • 6.1.2 采用本方法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加以有效的

      • 6.1.3 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非置换部分的

      • 6.1.4 当混凝土结构构件置换部分的界面处理及其施工质量

    • 6.2 加固计算

      • 6.2.1 当采用置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其正

      • 6.2.2 当采用置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时,其正

      • 6.2.3 当采用置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时,其正截面

    • 6.3 构造规定

      • 6.3.1 置换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构件混凝土提高一级

      • 6.3.2 混凝土的置换深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

      • 6.3.3 梁的置换部分应位于构件截面受压区内,沿整个宽度

      • 6.3.4 置换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7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 7.1 设计规定

      • 7.1.1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  

      • 7.1.2 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一

      • 7.1.3 采用体外预应力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

      • 7.1.4 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其新增的预应力拉杆

      • 7.1.5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

      • 7.1.6 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

      • 7.1.7 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

    • 7.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 7.2.1 采用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受弯构件时

      • 7.2.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pb可采用

      • 7.2.3 当采用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矩形截面受弯构

      • 7.2.4 当采用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矩形截面受弯构

    • 7.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 7.3.1 采用普通钢筋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简支梁时,应按

      • 7.3.2 当采用两根预应力下撑式拉杆进行横向张拉时,其拉

      • 7.3.3 加固梁挠度ω的近似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ω=

    • 7.4 型钢预应力撑杆的加固计算

      • 7.4.1 采用预应力双侧撑杆加固轴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柱时

      • 7.4.2 采用单侧预应力撑杆加固弯矩不变号的偏心受压柱时

      • 7.4.3 采用双侧预应力撑杆加固弯矩变号的偏心受压钢筋混

    • 7.5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 7.5.1 钢绞线的布置(图7.5.1)应符合下列规定:

      • 7.5.2 中间连续节点的支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7.5.3 端部锚固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绞

      • 7.5.4 钢绞线的张拉应力控制值,对纵向张拉,宜取0.7

      • 7.5.5 采用横向张拉时,每跨钢绞线被支撑垫板、中间撑棍

      • 7.5.6 钢绞线横向张拉后的总伸长量,应根据中间撑棍和拉

      • 7.5.7 拉紧螺栓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5.8 当采用横向张拉方式来补偿部分预应力损失时,其横

      • 7.5.9 防腐和防火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

    • 7.6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 7.6.1 采用普通钢筋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时,其构造应符

      • 7.6.2 预应力下撑式拉杆端部的锚固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7.6.3 横向张拉宜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图7.6.1④)

    • 7.7 型钢预应力撑杆构造规定

      • 7.7.1 采用预应力撑杆进行加固时,其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

      • 7.7.2 当预应力撑杆采用螺栓横向拉紧的施工方法时,双侧

      • 7.7.3 压杆肢的弯折与复位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外包型钢加固法

    • 8.1 设计规定

      • 8.1.1 外包型钢加固法,按其与原构件连接方式分为外粘型

      • 8.1.2 当工程要求不使用结构胶粘剂时,宜选用无粘结外包

      • 8.1.3 当工程允许使用结构胶粘剂,且原柱状况适于采取加

      • 8.1.4 混凝土结构构件采用符合本规范设计规定的外粘型钢

      • 8.1.5 采用外包型钢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

      • 8.1.6 对型钢构架的涂装工程(包括防腐涂料涂装和防火涂

    • 8.2 外粘型钢加固计算

      • 8.2.1 采用外粘型钢(角钢或扁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

      • 8.2.2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时(图8

      • 8.2.3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时,应在梁截面的四

    • 8.3 构造规定

      • 8.3.1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时,应优先选用角钢;角钢的厚

      • 8.3.2 外粘型钢的两端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图8.3.

      • 8.3.3 当按本规范构造要求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排架柱时,应

      • 8.3.4 外粘型钢加固梁、柱时,应将原构件截面的棱角打磨

      • 8.3.5 采用外包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型钢表面(包

  • 9 粘贴钢板加固法

    • 9.1 设计规定

      • 9.1.1 本方法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

      • 9.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

      • 9.1.3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钢板受力

      • 9.1.4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钢板,其外表面应进行防

      • 9.1.5 采用本规范规定的胶粘剂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时

      • 9.1.6 采用粘贴钢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应采取

      • 9.1.7 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

    • 9.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2.1 采用粘贴钢板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除应

      • 9.2.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sp应

      • 9.2.3 在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和受压面粘贴钢板进行

      • 9.2.4 当受压面没有粘贴钢板(即A′sp=0),可根据

      • 9.2.5 对受弯构件正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其受拉面沿轴向

      • 9.2.6 对框架梁和独立梁的梁底进行正截面粘钢加固时,受

      • 9.2.7 对受弯构件负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钢板的截断位置

      • 9.2.8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粘贴

      • 9.2.9 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加固钢板的滞后应变εsp

      • 9.2.10 当钢板全部粘贴在梁底面(受拉面)有网难时,允

      • 9.2.1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9.2.12 粘贴钢板的加固量,对受拉区和受压区,分别不应

    • 9.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9.3.1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足,应采用胶粘的箍板

      • 9.3.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斜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3 采用加锚封闭箍或其他U形箍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

    • 9.4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4.1 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大偏心受压钢筋混凝土柱时,应将

      • 9.4.2 在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受拉边混凝土表面上粘贴

    • 9.5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5.1 采用外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时,应按原构

      • 9.5.2 轴心受拉构件的加固,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式确定

      • 9.5.3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加固,其正截面承载力应

    • 9.6 构造规定

      • 9.6.1 粘钢加固的钢板宽度不宜大于100mm。采用手工

      • 9.6.2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加固时,均应在钢

      • 9.6.3 当粘贴的钢板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本规范第9.

      • 9.6.4 当采用钢板对受弯构件负弯矩区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加

      • 9.6.5 当加固的受弯构件粘贴不止一层钢板时,相邻两层钢

      • 9.6.6 当采用粘贴钢板箍对钢筋混凝土梁或大偏心受压构件

      • 9.6.7 当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大偏心受压钢筋混凝土柱时,其

  • 10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 10.1 设计规定

      • 10.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

      • 10.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

      • 10.1.3 外贴纤维复合材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

      • 10.1.4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纤维复合材,不得直接

      • 10.1.5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

      • 10.1.6 采用纤维复合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应

      • 10.1.7 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

    •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2.1 采用纤维复合材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

      • 10.2.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f,

      • 10.2.3 在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边混凝土表面上粘贴纤

      • 10.2.4 实际应粘贴的纤维复合材截面面积Af,应按下式

      • 10.2.5 对受弯构件正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其粘贴纤维复

      • 10.2.6 对受弯构件负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纤维复合材的

      • 10.2.7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粘

      • 10.2.8 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纤维复合材的滞后应变ε

      • 10.2.9 当纤维复合材全部粘贴在梁底面(受拉面)有困难

      • 10.2.1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

      • 10.2.11 纤维复合材的加固量,对预成型板,不宜超过2

    •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10.3.1 采用纤维复合材条带(以下简称条带)对受弯构件

      • 10.3.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斜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3.3 当采用条带构成的环形(封闭)箍或U形箍对钢筋

    •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4.1 轴心受压构件可采用沿其全长无间隔地环向连续粘

      • 10.4.2 采用环向围束法加固轴心受压构件仅适用于下列情

      • 10.4.3 采用环向围束的轴心受压构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

      • 10.4.4 环向围束的计算参数kc和ρf,应按下列规定确

    •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 10.5.1 当采用纤维复合材的条带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

      • 10.5.2 采用环形箍加固的柱,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

    •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 10.6.1 当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加固大偏心受压的钢筋混凝

      • 10.6.2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柱的加固,其正截面承载力应

    •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7.1 当采用外贴纤维复合材加固环形或其他封闭式钢筋

      • 10.7.2 轴心受拉构件的加固,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式确

      • 10.7.3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加固,其正截面承载力

    •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

      • 10.8.1 钢筋混凝土柱因延性不足而进行抗震加固时,可采

      • 10.8.2 当采用环向围束作为附加箍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

    • 10.9 构造规定

      • 10.9.1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弯矩区进行正截面加固时

      • 10.9.2 当纤维复合材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本规范第1

      • 10.9.3 当采用纤维复合材对受弯构件负弯矩区进行正截面

      • 10.9.4 当加固的受弯构件为板、壳、墙和筒体时,纤维复

      • 10.9.5 当受弯构件粘贴的多层纤维织物允许截断时,相邻

      • 10.9.6 当采用纤维复合材对钢筋混凝土梁或柱的斜截面承

      • 10.9.7 当采用纤维复合材的环向围束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

      • 10.9.8 当沿柱轴向粘贴纤维复合材对大偏心受压柱进行正

      • 10.9.9 当采用U形箍、L形纤维板或环向围束进行加固而

      • 10.9.10 当采用纤维复合材加固大偏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

  • 1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 11.1 设计规定

      • 11.1.1 本方法适用于截面偏小或配筋不足的钢筋混凝土受

      • 11.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

      • 11.1.3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

      • 11.1.4 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 11.1.5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

      • 11.1.6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

      • 11.1.7 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

      • 11.1.8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

      • 11.1.9 设计应对所用锚栓的抗剪强度进行验算,锚栓的设

      • 11.1.10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

    •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 11.2.1 当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

      • 11.2.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f可

      • 11.2.3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

      • 11.2.4 在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边混凝土表面上粘贴预

      • 11.2.5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粘

      • 11.2.6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

      • 11.2.7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进行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

      • 11.2.8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当受拉边缘混凝土名义

      • 11.2.9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

    • 11.3 构造要求

      • 11.3.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用锚具可采用平板锚具,

      • 11.3.2 设计普通平板锚具的构造时,其盖板和底板的厚度

      • 11.3.3 设计尖齿齿纹锚具的构造时,其齿深宜为0.3m

      • 11.3.4 尖齿齿纹锚具摩擦力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 11.3.5 设计圆齿齿纹锚具的构造时,其齿深宜为0.3m

      • 11.3.6 圆齿齿纹锚具摩擦力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 11.3.7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材的宽度宜为100mm,对截

      • 11.3.8 锚具的开孔位置和孔径应根据实际工程确定,孔距

      • 11.3.9 对于平板锚具,锚具表面粗糙度25μm≤Ra≤

      • 11.3.10 为了防止尖齿齿纹锚具将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剪

      • 11.3.11 对圆齿齿纹锚具,为防止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在

      • 11.3.12 现场施工时,在锚具与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材之间

    • 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 11.4.1 采用本方法加固在施加预应力前,可不采取卸除作

      • 11.4.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材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宜

      • 11.4.3 对外露的锚具应采取防腐措施加以防护。

      • 11.4.4 锚固和张拉端的碳纤维应平直、无表面缺陷。

      • 11.4.5 当张拉过程中发现有明显滑移现象或达不到设计张

  • 12 增设支点加固法

    • 12.1 设计规定

      • 12.1.1 本方法适用于梁、板、桁架等结构的加固。

      • 12.1.2 本方法按支承结构受力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刚性支点

      • 12.1.3 设计支承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有预加力的方案。

      • 12.1.4 制作支承结构和构件的材料,应根据被加固结构所

    • 12.2 加固计算

      • 12.2.1 采用刚性支点加固梁、板时,其结构计算应按下列

      • 12.2.2 采用弹性支点加固梁时,应先计算出所需支点弹性

    • 12.3 构造规定

      • 12.3.1 采用增设支点加固法新增的支柱、支撑,其上端应

      • 12.3.2 增设支点加固法新增的支柱、支撑,其下端连接,

  • 13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 13.1 设计规定

      • 13.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柱、墙等构件的加固

      • 13.1.2 采用本方法时,原结构、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果推定

      • 13.1.3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混凝土结构

      • 13.1.4 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应采用下列构造方式

      • 13.1.5 钢丝绳网片安装时,应施加预张紧力;预张紧应力

      • 13.1.6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

      • 13.1.7 采用本方法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

      • 13.1.8 当被加固结构、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现

    • 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3.2.1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对受弯构件进行

      • 13.2.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rw

      • 13.2.3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

      • 13.2.4 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钢丝绳网片的滞后应变ε

      • 13.2.5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粘

      • 13.2.6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13.2.7 钢丝绳计算用的截面面积及参考质量,可按表13

      • 13.2.8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的钢筋混凝

    • 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13.3.1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对受弯构件斜截

      • 13.3.2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斜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 13.3.3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对钢筋混凝土梁

    • 13.4 构造规定

      • 13.4.1 钢丝绳网的设计与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4.2 采用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钢筋混凝土构

      • 13.4.3 钢丝绳网与基材混凝土的固定,应在网片就位并张

      • 13.4.4 当钢丝绳网的主筋需要接长时,应采取可靠锚固措

      • 13.4.5 聚合物砂浆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也不

      • 13.4.6 聚合物砂浆面层的表面应喷涂一层与该品种砂浆相

  • 14 绕丝加固法

    • 14.1 设计规定

      • 14.1.1 本方法适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位移延性的加固。

      • 14.1.2 采用绕丝法时,原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果推定的混凝

      • 14.1.3 采用绕丝法时,若柱的截面为方形,其长边尺寸h

      • 14.1.4 当绕丝的构造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采用绕丝法加

    • 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 14.2.1 采用环向绕丝法提高柱的位移延性时,其柱端箍筋

    • 14.3 构造规定

      • 14.3.1 绕丝加固法的基本构造方式是将钢丝绕在4根直径

      • 14.3.2 原构件截面的四角保护层应凿除,并应打磨成圆角

      • 14.3.3 绕丝加固用的细石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喷射混凝土;

      • 14.3.4 绕丝的间距,对重要构件,不应大于15mm;对

      • 14.3.5 绕丝的局部绷不紧时,应加钢楔绷紧。

  • 15 植筋技术

    • 15.1 设计规定

      • 15.1.1 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以结构胶种植带肋

      • 15.1.2 采用植筋技术,包括种植全螺纹螺杆技术时,原构

      • 15.1.3 采用植筋和种植全螺纹螺杆锚固时,其锚固部位的

      • 15.1.4 种植用的钢筋或螺杆,应采用质量和规格符合本规

      • 15.1.5 植筋用的胶粘剂应采用改性环氧类结构胶粘剂或改

      • 15.1.6 采用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

    • 15.2 锚固计算

      • 15.2.1 承重构件的植筋锚固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2.2 单根植筋锚固的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 15.2.3 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应按下式确定: ls=

      • 15.2.4 植筋用结构胶粘剂的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ƒbd应

      • 15.2.5 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

      • 15.2.6 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应经设计计算确定;不得

    • 15.3 构造规定

      • 15.3.1 当按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lmin应

      • 15.3.2 当植筋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图15.3.2)时

      • 15.3.3 当植筋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s不符合本规范表15

      • 15.3.4 植筋与纵向受拉钢筋在搭接部位的净间距,应按本

      • 15.3.5 用于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最小厚度hmin

      • 15.3.6 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种植;当有困难而必须后

  • 16 锚栓技术

    • 16.1 设计规定

      • 16.1.1 本章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承重结构;不适用于轻质混

      • 16.1.2 混凝土结构采用锚栓技术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

      • 16.1.3 承重结构用的机械锚栓,应采用有锁键效应的后扩

      • 16.1.4 在抗震设防区的结构中,以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

      • 16.1.5 当在抗震设防区承重结构中使用锚栓时,应采用后

      • 16.1.6 用于抗震设防区承重结构或承受动力作用的锚栓,

      • 16.1.7 承重结构锚栓连接的设计计算,应采用开裂混凝土

      • 16.1.8 锚栓受力分析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图1

    • 16.2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 16.2.1 锚栓钢材的承载力验算,应按锚栓受拉、受剪及同

      • 16.2.2 锚栓钢材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规定:

      • 16.2.3 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锚栓的钢材强度设计指标必

      • 16.2.4 锚栓钢材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区分无杠杆臂和有

    • 16.3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 16.3.1 基材混凝土的承载力验算,应考虑三种破坏模式:

      • 16.3.2 基材混凝土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进

      • 16.3.3 基材混凝土受拉承载力修正系数ψ N值应按下列

      • 16.3.4 当锚栓承载力不受其间距和边距效应影响时,由单

      • 16.3.5 混凝土呈锥形受拉破坏的实际锥体投影面积Ac,

      • 16.3.6 基材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 16.3.7 基材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修正系数ψv值,应按下列

      • 16.3.8 当锚栓受剪承载力不受其边距、间距及构件厚度的

      • 16.3.9 当单锚或群锚受剪时,若锚栓间距s≥3c1、边

      • 16.3.10 当锚栓间距、边距或构件厚度不满足本规范第1

      • 16.3.11 对基材混凝土角部的锚固,应取两个方向计算承

      • 16.3.12 当锚栓连接承受拉力和剪力复合作用时,混凝土

    • 16.4 构造规定

      • 16.4.1 混凝土构件的最小厚度hmin不应小于1.5h

      • 16.4.2 承重结构用的锚栓,其公称直径不得小于12mm

      • 16.4.3 在抗震设防区的承重结构中采用锚栓时,其埋深应

      • 16.4.4 锚栓的最小边距cmin、临界边距ccr,N和

      • 16.4.5 锚栓防腐蚀标准应高于被固定物的防腐蚀要求。

  • 17 裂缝修补技术

    • 17.1 设计规定

      • 17.1.1 本章适用于承重构件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对承载力

      • 17.1.2 经可靠性鉴定确认为必须修补的裂缝,应根据裂缝

      • 17.1.3 裂缝修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改

    • 17.2 裂缝修补要求

      • 17.2.1 当加固设计对修复混凝土裂缝有恢复截面整体性要

      • 17.2.2 钻取芯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取样的

      • 17.2.3 芯样检验应采用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当检验结

  •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 A.0.1 对既有结构上的荷载标准值取值,尚应符合现行国家

    • A.0.2 结构和构件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构件和连接的实测

    • A.0.3 常用材料和构件的单位自重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

    • A.0.4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材料和构件的自重标准值应

    • A.0.5 现场抽样检测材料或构件自重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

    • A.0.6 对非结构的构、配件,或对支座沉降有影响的构件,

    • A.0.7 当房屋结构进行加固验算时,对不上人的屋面,应计

    • A.0.8 对加固改造设计的验算,其基本雪压值、基本风压值

  • 附录B 既有结构混凝土回弹值龄期修正的规定

    • B.0.1 本规定适用于龄期已超过1000d,且由于结构构

    • B.0.2 当采用本规定的龄期修正系数对回弹法检测得到的测

    • B.0.3 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可乘以表B.0.3的修正系

  • 附录C 锚固用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法之一钢套筒法

    • C.1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C.1.1 本方法适用于以快固型结构胶粘剂粘结带肋

      •     C.1.2 本方法不得用于测定非快固型胶粘剂的拉伸

    • C.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C.2.1 试验机的加荷能力,应使试件的破坏荷载处

      •     C.2.2 夹持器及其夹具:试验机配备的夹持器及其

    • C.3 试 件

      •     C.3.1 试件由受检胶粘剂粘结直径为12mm的带

      •     C.3.2 受检胶粘剂应按规定的抽样规则从一定批量

      •     C.3.3 专用钢套筒应采用45号碳钢制作。套筒内

      •     C.3.4 试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C.4 试件制备

      •     C.4.1 钢筋、螺杆和钢套筒,应经除锈、除油污;

      •     C.4.2 钢筋的直径以及套筒的内径和深度,应用量

      •     C.4.3 粘结时,胶粘剂的配合比、粘结工艺要求以

    • C.5 试验条件

      •     C.5.1 试件应在胶粘剂养护到期时立即进行试验。

      •     C.5.2 试验应在室温为(23±2)℃的环境中进

      •     C.5.3 对温度、湿度有要求的试验,其试件在测试

    • C.6 试验步骤

      •     C.6.1 试验时应将试件(图C.6.1)对称地夹

      •     C.6.2 开动试验机,以连续、均匀的速率加荷;自

      •     C.6.3 试样破坏时,应记录其最大荷载值,并记录

    • C.7 试验结果

      •     C.7.1 胶粘剂的粘结抗剪强度ƒvu,应按下式计

      •     C.7.2 试验结果的计算应取三位有效数字。

      •     C.7.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 附录D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方法

    • D.1 适用范围

      •     D.1.1 本方法适用于锚固型快固结构胶的抗震性能

      •     D.1.2 采用本方法时,应以受检快固胶粘结全螺纹

      •     D.1.3 本方法不推荐用于环氧类结构胶的抗震性能

      •     D.1.4 当不同行业标准的检验方法与本规范不一致

    • D.2 取样规则

      •     D.2.1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的受检胶样

      •     D.2.2 作为锚固件的全螺纹螺杆,其直径应为M1

    • D.3 种植全螺纹螺杆的基材

      •     D.3.1 种植全螺纹螺杆的基材,应为强度等级为C

      •     D.3.2 混凝土块体的制作,应按所要求的强度等级

      •     D.3.3 混凝土块材种植螺杆的方法和要求,应符合

    • D.4 试验设备和装置

      •     D.4.1 试验应在2000kN伺服试验系统上进行

      •     D.4.2 检测用的加荷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 D.5 试验步骤与方法

      •     D.5.1 螺杆胶粘好后的试件,其试验应在胶粘剂固

      •     D.5.2 首先应进行对照组3个试件的拉拔承载力试

      •     D.5.3 对照组检验结果以螺杆最大抗拔力的平均值

      •     D.5.4 在取得对照组检验结果后,即可对检验组3

    • D.6 检验结果的评定

      •     D.6.1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评定,当Nue

      •     D.6.2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     D.6.3 当委托方有要求时,试验报告应附有试验结

  • 附录E 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

    • E.1 设计规定

      • E.1.1 本方法适用于以喷涂型阻锈剂对既有混凝土结构、构

      • E.1.2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阻锈处理:     1 结

      • E.1.3 采用阻锈剂时,应选用对氯离子、氧气、水以及其他

    • E.2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使用规定

      • E.2.1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 E.2.2 对露天工程或在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使用亲水性阻锈

      • E.2.3 当混凝土表面原先刷过涂料或各种防护液,已使混凝

    • E.3 阻锈剂使用效果检测与评定

      • E.3.1 本方法适用于已有混凝土结构喷涂阻锈剂前后,通过

      • E.3.2 评估用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 E.3.3 测定钢筋锈蚀电流的取样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 E.3.4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程度及锈蚀破坏开始产生的时

      • E.3.5 喷涂阻锈剂效果的评估应符合下列规定:     

  • 附录F 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

    • F.1 锚栓拉力作用值计算

      • F.1.1 锚栓受拉力作用(图F.1.1-1、图F.1.1

      • F.1.2 在轴向拉力与外力矩共同作用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F.2 锚栓剪力作用值计算

      • F.2.1 作用于锚板上的剪力和扭矩在群锚中的内力分配,按

      • F.2.2 剪切荷载通过受剪锚栓形心(图F.2.2)时,群

      • F.2.3 群锚在扭矩T(图F.2.3)作用下,各受剪锚栓

      • F.2.4 群锚在剪力和扭矩(图F.2.4)共同作用下,各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