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规范矿井建井时期排水工作,做到安全可靠、技术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扩建井工煤矿建并时期排水。

    • 1.0.3 矿井建井施工组织设计应编制专项施工排水方案。水

    • 1.0.4 矿井建井时期排水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矿井建井期 mine construction

      • 2.1.2 矿井排水 mine drainage     

      • 2.1.3 电动潜水泵 submersible pump

      • 2.1.4 风动潜水泵 air driven pump  

      • 2.1.5 吊泵 sinking pump     立井井

      • 2.1.6 卧泵 horizontal pump     

      • 2.1.7 临时水仓 temporary sump;dra

      • 2.1.8 中间转水站 intermediate wate

      • 2.1.9 一段排水 single-stage drain

      • 2.1.10 二段及多段排水 relay drainage

      • 2.1.11 一期工程 phase-1 project  

      • 2.1.12 二期工程 phase-2 project  

      • 2.1.13 三期工程 phase-3 project  

    • 2.2 符 号

      • 2.2.1 流量、流速     Q——排水流量;     

      • 2.2.2 扬程、高度     Hb——泵的计算扬程;  

      • 2.2.3 管径、厚度     dp——标准排水管内径;

      • 2.2.4 应力、效率     P——管内水压应力;   

      • 2.2.5 时间     t1——放炮前将水泵提离工作面的

      • 2.2.6 岩石松散系数、孔隙率     K1——矸石松散

      • 2.2.7 其他     l——炮眼深度;     η——

  • 3 基本规定

    • 3.0.1 矿井建井施工前,应制定排水方案,建立健全排水质

    • 3.0.2 矿井建井施工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安全培训。

    • 3.0.3 矿井建井时期,在穿过含水层时应采取防治水措施。

    • 3.0.4 矿井建井时期,井下设备、设施应采用本质安全型设

    • 3.0.5 矿井建井时期,预计涌水量立井不大于10m3/h

    • 3.0.6 井筒施工期间,应进行涌水量观测和水质监测。

    • 3.0.7 矿井水质的pH值不大于5.5时,排水设备应采取

    • 3.0.8 建井排水系统形成后,应进行试运转,并应编制试运

  • 4 一期工程排水

    • 4.1 立井井筒施工排水

      • 4.1.1 立井井筒施工应建立排水系统,排水设施的能力宜根

      • 4.1.2 井筒涌水量不大于10m3/h时,宜选用风动水泵

      • 4.1.3 深井井筒施工采用二(多)段排水时,中间转水站宜

      • 4.1.4 中间转水站排水设备布置形式宜按表4.1.4确定

      • 4.1.5 中间泵房转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间

      • 4.1.6 中间转水站上部应设置截水槽将上部井帮淋水截入。

      • 4.1.7 井筒开凿到底后,临时水仓和排水硐室形成前,可采

    • 4.2 斜井井筒施工排水

      • 4.2.1 斜井井筒施工应建立排水系统,排水设施的能力宜根

      • 4.2.2 斜井井筒涌水量不大于5m3/h时,宜选用风动或

      • 4.2.3 斜井井筒涌水量大于5m3/h,且排水高度大于1

      • 4.2.4 斜井井筒排水设备布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4.2.5 斜井井筒施工时,应设临时水沟,临时水沟距工作面

      • 4.2.6 斜井施工穿过含水段,宜在底板设置横向水沟,将水

      • 4.2.7 斜井井筒施工到底后,宜增设临时水仓,利用原有排

    • 4.3 平硐施工排水

      • 4.3.1 平硐施工过程中,临时水沟总过水能力不应小于预计

      • 4.3.2 临时水沟的位置宜与永久水沟一致,按永久水沟毛断

      • 4.3.3 平硐掘进方向为负坡施工时,工作面积水应采用电动

      • 4.3.4 平硐底板涌水时,宜在底板设置横向水沟,将水引入

  • 5 二期工程排水

    • 5.0.1 二期工程应优先施工永久排水系统。井筒施工到底后

    • 5.0.2 永久排水系统形成排水能力之前,应设置具有足够排

    • 5.0.3 两个或两个以上井筒位于同一工业广场,且井筒深度

    • 5.0.4 单立井施工井筒落底后,在井筒临时改绞期间,宜采

    • 5.0.5 临时罐笼改绞时,或临时排水系统未形成前,宜在马

    • 5.0.6 井底临时泵房排水设备布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5.0.7 永久排水系统形成前,施工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 6 三期工程排水

    • 6.0.1 三期工程施工前,应形成矿井永久排水系统;矿井贯

    • 6.0.2 上山施工时,宜采用永久水沟自流式排水,巷道内设

    • 6.0.3 下山施工排水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的规定。

    • 6.0.4 下山采区工作面巷道施工前,应形成采区永久排水系

    • 6.0.5 水平巷道应采用永久水沟自流式排水,永久水沟距工

    • 6.0.6 回采工作面巷道及切眼施工前,应形成排水系统。

  • 7 排水设备及设施

    • 7.1 一般规定

      • 7.1.1 井筒施工期间,水泵排水能力不应小于预计涌水量的

      • 7.1.2 水泵额定扬程应留有10%以上富余量,水泵排水管

      • 7.1.3 多段排水时,中间转水站水仓应能容纳0.5h预计

      • 7.1.4 使用吊盘设置卧泵排水时,吊盘应有足够的空间和承

      • 7.1.5 临时泵房温度不应高于34℃,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 7.1.6 中间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间

      • 7.1.7 弓形盘转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弓形盘

      • 7.1.8 吊盘水箱转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盘

    • 7.2 排水设备选择

      • 7.2.1 一期工程水泵选择应符合表7.2.1-1的规定。

      • 7.2.2 二期水泵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Q

      • 7.2.3 同一地点排水泵应选用经过鉴定的高效节能同型号产

    • 7.3 排水管路选择

      • 7.3.1 一期工程施工,排水管路排水能力不应小于预计涌水

      • 7.3.2 二期工程施工,工作排水管排水能力应满足工作水泵

      • 7.3.3 排水管径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p—

      • 7.3.4 排水钢管壁厚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δ—

      • 7.3.5 水泵排水管宜装设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或缓闭止回阀、

      • 7.3.6 负压吸水卧泵吸水管不应有窝存气体的地方,吸水管

      • 7.3.7 排水管宜选用无缝钢管。管径应按经济流速1.2m

      • 7.3.8 吸水管应装配严密,长度、管径和吸水高度应选配得

    • 7.4 排水设备及管路安装

      • 7.4.1 使用吊泵排水时,吊泵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 7.4.2 泵房内排水设备与硐室侧壁之间应留出500mm以

      • 7.4.3 井筒施工时,排水钢管宜采用法兰连接。

      • 7.4.4 立井井筒排水管路应采用钢丝绳悬挂或沿井壁敷设,

      • 7.4.5 斜井井筒排水管路敷设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7.4.6 泵房干管应预留出增设水泵的连接阀门。

  • 8 配电、控制、照明和通信

    • 8.0.1 矿井建井时期排水系统配电应有两回路供电。不能实

    • 8.0.2 排水电气设备应具有煤矿安全标志。配电设备应满足

    • 8.0.3 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

    • 8.0.4 井筒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有防淋水措施。

    • 8.0.5 水泵应有断水保护装置。

    • 8.0.6 泵房应配备隔爆型照明设备。

    • 8.0.7 排水系统应有设备监控、视频监控及通信联系。

    • 8.0.8 井下排水通信、信号和控制等装置,应采用本质安全

  • 9 环境保护

    • 9.0.1 矿井排放水应符合污水排放标准要求。矿井水和生活

    • 9.0.2 矿井水应综合利用。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时,应对水

    • 9.0.3 矿井水地面排水沟应结合矿井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 9.0.4 矿井建井时期排水工作,应结合施工项目特点,采用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规范矿井建井时期排水工作,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