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了满足公路桥梁加固工程施工的需要,确保加固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梁加固工程的施工。公路桥梁
-
1.0.3 桥梁的加固施工应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做
-
1.0.4 桥梁加固坚持动态施工原则。
-
1.0.5 桥梁加固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成熟的并经主管部门
-
1.0.6 桥梁加固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
-
-
2 术语
-
2.0.1 加固施工 Strengthening co
-
2.0.2 裂缝表面封闭法 Sealed surfac
-
2.0.3 自动低压渗注法 The automatic
-
2.0.4 压力注浆法 Pressure slip c
-
2.0.5 环氧涂层钢筋 Epoxy coating
-
2.0.6 套拱加固法 Interlink arch
-
2.0.7 更换斜拉索 Stayed cable re
-
2.0.8 焊接加固法 Welding strengt
-
2.0.9 栓接加固法 Bolting strengt
-
2.0.10 裂纹修理 Restoration of
-
2.0.11 套箍加固法 Strengthening
-
-
3 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
-
3.1 施工准备
-
3.1.1
-
3.1.2 材料检验 桥梁加固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
-
3.1.3 仪器具标定、设备校验 用于桥梁试验与
-
-
3.2 施工组织设计
-
3.2.1 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
-
3.2.2 桥梁加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编
-
3.2.3 桥梁加固施工前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
-
3.3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
-
3.3.1 桥梁加固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建立
-
3.3.2 采用化学材料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
3.3.3 桥梁加固施工应严格控制对原结构的损伤。
-
3.3.4 对处于受力状态下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时,若对原
-
3.3.5 桥梁加固施工,应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对于不中断
-
3.3.6 桥梁加固施工宜在晴天和白天进行。必须在不良天
-
3.3.7 桥梁加固施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
-
-
4 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
-
4.1 混凝土修补
-
4.1.1 本节适用于混凝土桥梁构件表面蜂窝、空洞以及较
-
4.1.2 用混凝土材料进行缺陷修补,应采用比原结构强度
-
4.1.3 在修补前应对混凝土表面的蜂窝、空洞进行处理、
-
4.1.4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
-
-
4.2 水泥砂浆修补
-
4.2.1 桥梁构件表面出现深度较浅、小面积缺陷的修补,
-
4.2.2 当桥梁构件表面出现大面积浅层缺陷及破损时,可
-
-
4.3 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
-
4.3.1 聚合物水泥砂浆适用于混凝土桥梁表面的风化、剥
-
4.3.2 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振动。
-
4.3.3 修补部位的聚合物砂浆终凝前,应采取保护措施,
-
-
4.4 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
-
4.4.1 采用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混凝土表面缺陷
-
4.4.2 涂抹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前,应先在已凿
-
4.4.3 立模浇筑改性环氧混凝土的工艺要求与浇筑普通混
-
4.4.4 改性环氧砂浆施工温度宜为20℃±5℃,高温或
-
-
4.5 混凝土表面防腐涂装
-
4.5.1 处于严重腐蚀环境下的混凝土桥梁,其混凝土表面
-
4.5.2 选择防腐材料型号时,应综合考虑桥梁所处环境的
-
4.5.3 混凝土桥梁涂装前应除去混凝土表面模板残渣、油
-
4.5.4 涂装前应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燥、清洁。在混凝土
-
-
4.6 钢筋防锈蚀处理
-
4.6.1 混凝土表层缺陷处理前应对生锈钢筋进行除锈,缺
-
4.6.2 阻锈剂的质量及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行
-
4.6.3 新浇筑混凝土采用阻锈剂溶液时,混凝土拌和物的
-
-
4.7 质量检验与验收
-
4.7.1 桥梁混凝土缺陷修补完成后表面应平整,无裂缝、
-
4.7.2 对浇筑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或砂浆,应预留强度试块
-
4.7.3 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应无漏喷、流挂、针孔、气泡
-
-
-
5 结构裂缝的处理
-
5.1 材料选用
-
5.1.1 裂缝修补胶除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
5.1.2 修补裂缝用聚合物水泥注浆料,应符合《公路桥梁
-
-
5.2 施工要求
-
5.2.1 裂缝调查及标注。对裂缝进行全面的调查,现场核
-
5.2.2 桥梁混凝土构件裂缝处理应根据不同构件、不同部
-
5.2.3 裂缝缝口表面处理,应使工作面平顺、干燥、无油
-
5.2.4 采用表面封闭法处理裂缝时,应在缝口表面处理后
-
5.2.5 自动低压渗注法、压力注浆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
-
5.2.6 注浆嘴沿裂缝走向布置,间距视缝宽度一般为20
-
5.2.7 压力注浆修补裂缝应根据浆液流动性选择注浆压力
-
5.2.8 竖向、斜向裂缝压浆应自下而上进行。
-
-
5.3 质量检验与验收
-
5.3.1 表面封缝材料同化后应均匀、平整,不出现裂缝,
-
5.3.2 当注入裂缝的修补胶达到7 d同化期时,应采用
-
-
-
6 梁桥加固
-
6.1 桥面板补强加固
-
6.1.1 桥面板凿毛处理 先凿去桥面铺装层及桥
-
6.1.2 桥面板若出现裂缝,应按本规范第5.2节要求进
-
6.1.3 凿除梁顶面混凝土破损部分,被凿除部分可先行修
-
6.1.4 植锚固钢筋和布置加强钢筋 采用植筋方
-
6.1.5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洁表面并保持湿润;新浇混凝土
-
6.1.6 运营中桥梁的加固,宜配制早强混凝土,并通过加
-
6.1.7 空心板顶板厚度不足引起的桥面板破损和开裂,应
-
6.1.8 空心板间铰缝或箱梁湿接缝混凝土破损时,应凿除
-
-
6.2 增大截面加固
-
6.2.1 构件结合面的处理:应凿除原构件混凝土缺陷部分
-
6.2.2 梁肋增设主筋时,对原有钢筋应除锈,当受力钢筋
-
6.2.3 在原结构上植筋,其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
-
6.2.4 在浇筑混凝土前,原混凝土表面应清洗干净并保持
-
6.2.5 外包混凝土的支架、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
-
6.2.6 外包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按现行《公路桥涵施
-
-
6.3 粘贴钢板加固
-
6.3.1 钢板制作 1 钢板下料宜采用工厂自
-
6.3.2 胶黏剂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力学指标和耐久性要
-
6.3.3 植螺栓 1 采用植筋法安装螺栓时,
-
6.3.4 钢板的安装与锚固 1 钢板粘贴应选
-
6.3.5 加固用钢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涂装防护处理。
-
-
6.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
6.4.1 底层处理 1 用裂缝修补胶灌注结构
-
6.4.2 涂刷底胶 1 调制好的底胶应及时使
-
6.4.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1 雨天或空气潮
-
-
6.5 体外预应力加固
-
6.5.0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由预应力钢筋(束)、锚固
-
6.5.1 预应力钢筋加工与运输 1 预应力所
-
6.5.2 安装及张拉 1 按设计要求增设转向
-
6.5.3 施工监控 在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的同时
-
6.5.4 齿板、转向块(板)及滑块 1 齿板
-
6.5.5 防腐与防护 体外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后应
-
-
6.6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
-
6.6.1 增加支点 1 增加支座 按
-
6.6.2 简支变连续 1 凿除原桥面铺装和梁
-
6.6.3 通过增加构件变原结构为组合结构。其施工技术要
-
-
6.7 质量检验与验收
-
6.7.1 总体要求 1 桥梁加固施工使用的主
-
6.7.2 粘贴钢板 1 锚栓的植入深度应符合
-
6.7.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1 碳纤维复合材
-
6.7.4 体外预应力加固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张拉
-
-
-
7 拱桥加固
-
7.1 拱上建筑拆除
-
7.1.1 拱上建筑拆除应严格按设计卸载程序进行。设计无
-
7.1.2 拱上建筑拆除时,应观测1/4跨、拱顶及其他控
-
7.1.3 大跨径拱桥拱上建筑拆除施工应在有效的监控下进
-
-
7.2 圬工拱桥加固
-
7.2.1 拱腹增设钢筋混凝土拱圈(套拱)加固
-
7.2.2 拱背增大截面加固 1 对拆除拱上建
-
7.2.3 更换砌块 1 更换破损的砌块应逐个
-
-
7.3 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
-
7.3.1 桁架拱、刚架拱等采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粘贴
-
7.3.2 增设拱肋加固 1 安装新拱肋时,应
-
7.3.3 横向连接加固 1 拱肋与横系梁或横
-
-
7.4 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
-
7.4.1 管内混凝土存在空洞时,通过钻孔浇筑聚合物混凝
-
7.4.2 管内混凝土脱空时,应用无收缩灌浆料填充。
-
7.4.3 增设构件加固时,加固构件与主拱圈应采用高强螺
-
-
7.5 中、下承式拱桥加固
-
7.6 质量检验与验收
-
-
8 缆索承重桥梁的加固
-
8.1 一般要求
-
8.1.1 本章适用于斜拉桥斜拉索、悬索桥吊索(杆)、拱
-
8.1.2 悬索桥加劲梁、索塔以及斜拉桥主梁、索塔加固执
-
-
8.2 斜拉索更换
-
8.2.1 换索前应对桥梁进行详细检测,检测应包括下列内
-
8.2.2 换索施工应在索塔、主梁及锚碇缺陷修复、加固完
-
8.2.3 换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换索
-
8.2.4 换索施工时应对桥上交通实行三限(限载、限量、
-
8.2.5 换索期间严禁将多余的机具、设备、材料、杂物等
-
8.2.6 换索施工应严格执行设计规定的程序及工艺要求,
-
8.2.7 卸索时应严格控制索力,分级同步卸载,分级荷载
-
8.2.8 卸索时应记录锚具大螺母松开时的千斤顶油表读数
-
8.2.9 卸索过程中,应全过程跟踪观测梁顶高程的变化,
-
8.2.10 拉索张拉的顺序、级次和量值应按设计规定和监
-
8.2.11 拉索更换后,应立即在拉索钢套管处采取有效密
-
8.2.12 换索过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
8.3 吊杆更换
-
8.3.1 吊杆运输、安装过程中,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
-
8.3.2 更换吊杆前应根据构造形式、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
-
8.3.3 更换吊杆过程中,应连续监测桥面高程、吊杆内力
-
8.3.4 对新换柔性索及刚性连接杆的尺寸、构造等根据现
-
8.3.5 施工过程中新旧吊杆、工具吊杆之间的荷载转换应
-
-
8.4 系杆更换
-
8.4.1 系杆运输、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PE索套,如
-
8.4.2 对可更换系杆,拆除前应设置临时系杆,临时系杆
-
8.4.3 对不可更换系杆,旧系杆拆除及新系杆张拉应交叉
-
8.4.4 施工过程中,新旧系杆、临时系杆之间的荷载转换
-
8.4.5 系杆张拉应在夜间气温稳定时段进行,并应临时中
-
-
8.5悬索桥主缆维修
-
8.5.1 主缆修复前应对主缆以及吊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
-
8.5.2 主缆缆套损伤时,应采取同样的材料进行修补。
-
8.5.3 若主缆索股间受力有较大偏差时,可通过索端拉杆
-
8.5.4 紧固同一索夹螺栓时应保证各螺栓受力均匀。
-
-
8.6锚碇加固
-
8.6.1 未做衬砌的岩石锚室或锚洞表面风化或开裂时,应
-
8.6.2 锚洞外的压重体出现空洞、松散、龟裂等缺陷时,
-
8.6.3 加厚结构加固锚室时,应先处理裂缝及表面缺陷,
-
-
8.7 质量检验与验收
-
8.7.1 锚碇施工质量检验,应按本规范第4章及第6章相
-
8.7.2 斜拉索更换质量检验 1 斜拉索更换
-
8.7.3 吊杆、系杆更换质量检验 1 吊杆更
-
8.7.4 主缆防护质量检验 主缆防护质量检验实
-
-
-
9 钢桥及钢一混组合结构桥梁加固
-
9.1 一般要求
-
9.1.1 钢桥加固的常用方法有增大截面法、更换构件法、
-
9.1.2 钢桥加固施工宜卸载进行。需要拆下构件或卸载时
-
9.1.3 恒载下加固钢桥,其加固工艺应减少被加固构件的
-
9.1.4 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加固,按其各部分材料采用不
-
-
9.2 焊接加固
-
9.2.1 焊接加固前,应先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
-
9.2.2 恒载下用焊接加固钢桥,应尽量避免采用长度垂直
-
9.2.3 恒载下用增加非横向焊缝长度连接时,原有焊缝中
-
9.2.4 焊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如确需要在低于5℃
-
9.2.5 施焊前,零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连接接触面和
-
9.2.6 施焊可采用埋弧自动焊或手工焊两种方法。手工焊
-
-
9.3 栓接加固
-
9.3.1 高强螺栓的更换,对于大型节点,更换数量不宜超
-
9.3.2 恒载下采用栓接加大截面加固构件,加固件与被加
-
-
9.4 更换(增加)构件
-
9.4.1 杆件损伤严重时应予以更换,当拆卸杆件进行更换
-
9.4.2 纵梁与横梁联结角钢出现裂纹,当修补条件受限时
-
9.4.3 钢梁连接系杆交叉处、连接杆件与主梁或纵梁翼缘
-
-
9.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
-
9.6 裂纹的修复
-
9.6.1 钢桥构件上发现裂纹时,作为临时应急措施,可于
-
9.6.2 修复裂纹应优先采用焊接方法。 1
-
9.6.3 用附加盖板修补裂纹时,宜采用双层盖板,此时裂
-
9.6.4 对网状、分叉裂纹和有破裂、过烧、烧穿等缺陷的
-
9.6.5 检查焊缝质量,若焊缝质量不合格,应刨去焊缝、
-
-
9.7 钢桥的涂装
-
9.7.1 加固构件涂装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若需变更应征
-
9.7.2 加固部件采用现场涂装时,应将相近加工区的受损
-
9.7.3 加固构件一般应采用厂内涂装。运输、安装过程中
-
9.7.4 若加固范围较大,可将加固构件的涂装与全桥更换
-
-
9.8 质量检验与验收
-
-
10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加固
-
10.1 盖梁及墩柱加固
-
10.1.1 本节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盖梁及墩柱的加固施工。
-
10.1.2 盖梁加固按本规范第6章相关规定执行。用钢筋
-
10.1.3 外包钢加固墩柱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
10.2 墩、台身套箍加固
-
10.2.1 混凝土套箍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10.2.2 钢套箍施工应按第10.1.3条相关规定执行。
-
-
10.3 桥台加固
-
10.3.1 浆砌片石桥台采用注浆加固的施工技术要求应符
-
10.3.2 侧墙及台身前缘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补强,在原
-
10.3.3 基础因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应先加固地基基础
-
10.3.4 台后填土不密实时,可采用换填、注浆等方法进
-
10.3.5 桥台加固时应观测台身的稳定性,必要时增加临
-
-
10.4 增大基础加固
-
10.4.1 基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不得超深、超宽,
-
10.4.2 应采取措施保护原基础,使其不受基坑开挖、抽
-
10.4.3 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检测基底承载力,如
-
10.4.4 增大基础时,应将原基础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
-
-
10.5 承台加固
-
10.5.1 水中承台的加固方案应综合考虑河宽、桥下净空
-
10.5.2 地面承台加固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开挖范围,确保
-
10.5.3 结构水下部分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5.4 承台增大截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0.6 桩基加固
-
10.6.1 增补桩基(灌注桩、静压桩)施工应考虑新增桩
-
10.6.2 增补灌注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6.3 增补静压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
10.7 人工地基加固
-
10.7.1 注浆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7.2 旋喷桩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
10.8 基础冲刷加固
-
10.8.1 抛石防护。一般用于深水墩台,施工前时应测量
-
10.8.2 板桩防护。板桩顶面高程不应高于河床。
-
10.8.3 采用双层或单层块(片)石做平面防护时,当河
-
10.8.4 护坦加固。排干冲坑积水,清理坑内杂物,用圬
-
-
10.9 质量检验与验收
-
10.9.1 外包钢加固质量检验 以目测和锤击检
-
10.9.2 承台加固质量检验 1 水下修补工
-
10.9.3 桩基加固质量检验 1 钻孔灌注桩
-
10.9.4 套箍加固质量检验 1 结构尺寸应
-
10.9.5 注浆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9.6 旋喷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
-
11 桥梁抗震及防碰撞加固
-
11.1 一般要求
-
11.1.1 抗震加固包括震前预加固及震后修复。
-
11.1.2 桥梁抗震预加固措施主要有: 1
-
11.1.3 进行抗震加固时应做好原桥交通的维持和疏导工
-
11.1.4 对重要桥梁应做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以便震后
-
-
11.2 桥梁结构加固
-
11.2.1 为满足承受地震荷载作用,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
-
11.2.2 上部结构的加固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第6章至第
-
11.2.3 下部结构的加固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第10章相
-
-
11.3 桥梁复位
-
11.3.1 在进行地震引起梁、板偏离原位置的修复时,应
-
11.3.2 顶升工序及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12.1.4
-
11.3.3 在桥梁墩、台帽设置的滑道,应能承受竖向力和
-
11.3.4 在桥梁墩、台帽上设置水平千斤顶的反力架。其
-
11.3.5 各水平千斤顶应按设计要求同步工作。
-
11.3.6 用水平千斤顶进行梁板复位时,其分级控制和相
-
11.3.7 用测量仪器观测梁板的位置,在平面位置就位后
-
11.3.8 启动竖向千斤顶顶梁,使梁板脱离滑道后,撤除
-
11.3.9 在梁板顶起后对已破坏的支座进行修理或更换,
-
11.3.10 检查支座、梁板位置,确认正确无误后落梁就
-
-
11.4 防止落梁装置
-
11.4.1 防止落梁装置的主要类型。 1 增
-
11.4.2 增设钢筋混凝土挡块。 1 挡块放
-
11.4.3 连接相邻孔主梁或主梁与墩、台帽的拉杆分为柔
-
11.4.4 增设钢挡板支架 1 钢挡板支架一
-
11.4.5 加宽桥梁墩台帽。用钢筋混凝土加宽墩、台帽的
-
-
11.5 防止地基土液化、流动的措施
-
11.5.1 防止地基液化的加固方法 1 在基
-
11.5.2 防止地基土流动的措施 当地基土液化
-
-
11.6 更换减(隔)震支座
-
11.6.1 减(隔)震支座的更换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梁抗
-
11.6.2 铅销橡胶减(隔)震支座应满足该产品经过认证
-
11.6.3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应满足该产品经过认证
-
11.6.4 支座成品进场时应核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
11.6.5 更换减(隔)震支座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
-
-
11.7 桥梁防碰撞加固
-
11.7.1 防碰撞加固包括碰撞前预加固及碰撞后修复。
-
11.7.2 在通航或漂浮物较大的河道,预防对桥墩碰撞的
-
11.7.3 被碰撞桥梁的修复。 在桥梁经受车辆
-
11.7.4 进行防碰撞加固施工时,对于立交桥应组织好原
-
11.7.5 对碰撞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若是交通标志不齐或
-
-
11.8质量检验与验收
-
11.8.1 桥梁结构加固的质量标准 1)用钢筋
-
11.8.2 防落梁装置的质量验收实测项目 1)
-
-
-
12 支座和伸缩装置更换
-
12.1 支座更换
-
12.1.1 一般规定 1 更换支座施工应符合
-
12.1.2 简易支座及橡胶支座的更换 1 简
-
12.1.3 钢筋混凝土摆柱式支座的更换 钢筋混
-
12.1.4 顶升梁体 1 顶升准备
-
-
12.2 伸缩装置更换
-
12.2.1 一般规定 1 新伸缩装置应符合现
-
12.2.2 嵌固对接式伸缩装置更换 清除已破损
-
12.2.3 钢制支承式伸缩装置更换 1 对有
-
12.2.4 板式橡胶伸缩装置更换 板式橡胶支座
-
12.2.5 模数式伸缩装置更换 1 伸缩装置
-
-
12.3 质量检验与验收
-
12.3.1 支座安装 1 基本要求
-
12.3.2 伸缩缝安装 1 基本要求
-
-
-
附录A 植筋施工方法
-
A.1 植筋施工
-
A.1.1 施工工艺流程(图A.1.1)
-
A.1.2 植筋用胶黏剂 植筋用胶黏剂分管装式、
-
A.1.3 植筋定位、钻孔 1 钻孔前可用钢筋
-
A.1.4 清洁孔壁、钢筋 清洁孔壁、钢筋可采用
-
A.1.5 植筋 1 植筋用胶黏剂应采用专用灌
-
A.1.6 静置固化 胶黏剂完全固化前,不得触动
-
-
A.2 植筋施工质量检验
-
A.2.1 钻孔要求 钻孔直径应满足表A.2.1
-
A.2.2 植筋要求 1 锚孔内胶黏剂应饱满,
-
A.2.3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 严禁采用将胶
-
-
-
附录B 锚栓施工方法
-
B.1 锚栓施工
-
B.1.1 施工工艺流程图。 用于桥梁构件加同的
-
B.1.2 锚孔的定位与钻孔可按照本规范附录A的相关要求
-
B.1.3 锚孔的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
-
B.1.4 机械型锚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自
-
B.1.5 化学锚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
B.2 施工质量检验
-
B.2.1 锚固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满
-
B.2.2 化学锚栓的胶黏剂的性能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设
-
B.2.3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 机械型锚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