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使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贯彻执行国家的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与

    • 1.0.3 本规范未考虑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承重结构和受有强

    • 1.0.4 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

    • 1.0.5 设计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时,应结合工程实际,合理选

    • 1.0.6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1.1 板件 elements     薄壁型钢杆件中

      • 2.1.2 加劲板件 stiffened elements

      • 2.1.3 部分加劲板件 partially stiffe

      • 2.1.4 非加劲板件 unstiffened eleme

      • 2.1.5 均匀受压板件 uniformly compre

      • 2.1.6 非均匀受压板件 non-uniformly c

      • 2.1.7 子板件 sub-elements     一纵

      • 2.1.8 宽厚比 width-to-thickness

      • 2.1.9 有效宽厚比 effective width-t

      • 2.1.10 冷弯效应 effect of cold fo

      • 2.1.11 受力蒙皮作用 stressed skin a

      • 2.1.12 喇叭形焊缝 flare groove wel

    • 2.2 符号

      • 2.2.1 作用及作用效应     B——双力矩;    

      • 2.2.2 计算指标     E——钢材的弹性模量;   

      • 2.2.3 几何参数     A——毛截面面积;     

      • 2.2.4 计算系数     k——受压板件的稳定系数;

  • 3 材料

    • 3.0.1 用于承重结构的冷弯薄壁型钢的带钢或钢板,应采用

    • 3.0.2 用于承重结构的冷弯薄壁型钢的带钢或钢板,应具有

    • 3.0.3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可在同一构件中采用不同

    • 3.0.4 焊接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手

    • 3.0.5 连接件(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3.0.6 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图纸和材料订货文件中,应

  • 4 基本设计规定

    • 4.1 设计原则

      • 4.1.1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 4.1.2 冷弯薄壁型钢承重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

      • 4.1.3 设计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时的重要性系数γ0应根据结

      • 4.1.4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应考虑

      • 4.1.5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应考虑

      • 4.1.6 计算结构构件和连接时,荷载、荷载分项系数、荷载

      • 4.1.7 设计刚架、屋架、檩条和墙梁时,应考虑由于风吸力

      • 4.1.8 结构构件的受拉强度应按净截面计算;受压强度应按

      • 4.1.9 构件的变形和各种稳定系数可按毛截面计算。

      • 4.1.10 当采用不能滑动的连接件连接压型钢板及其支承构

    • 4.2 设计指标

      • 4.2.1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4.

      • 4.2.2 计算全截面有效的受拉、受压或受弯构件的强度,可

      • 4.2.3 经退火、焊接和热镀锌等热处理的冷弯薄壁型钢构件

      • 4.2.4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2.4采用。 表4.

      • 4.2.5 C级普通螺栓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2.5采用。

      • 4.2.6 电阻点焊每个焊点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表4.2

      • 4.2.7 计算下列情况的结构构件和连接时,本规范4.2.

      • 4.2.8 钢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表4

    • 4.3 构造的一般规定

      • 4.3.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的壁厚不宜大于6mm,也不

      • 4.3.2 构件受压部分的壁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 4.3.3 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受压

      • 4.3.4 用缀板或缀条连接的格构式柱宜设置横隔,其间距不

  • 5 构件的计算

    • 5.1 轴心受拉构件

      • 5.1.1 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5.1.2 计算开口截面的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时,若轴心力不

    • 5.2 轴心受压构件

      • 5.2.1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5.2.2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     式

      • 5.2.3 计算闭口截面、双轴对称的开口截面和截面全部有效

      • 5.2.4 计算单轴对称开口截面(如图5.2.4所示)轴心

      • 5.2.5 有缀板的单轴对称开口截面轴心受压构件弯扭屈曲的

      • 5.2.6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应按公式5.2.2计

      • 5.2.7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剪力应按下式计算:    

    • 5.3 受弯构件

      • 5.3.1 荷载通过截面弯心并与主轴平行的受弯构件(如图5

      • 5.3.2 荷载偏离截面弯心但与主轴平行的受弯构件(如图5

      • 5.3.3 荷载偏离截面弯心且与主轴倾斜的受弯构件(如图5

      • 5.3.4 受弯构件支座处的腹板,当有加劲肋时应按公式5.

    • 5.4 拉弯构件

      • 5.4.1 拉弯构件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W

    • 5.5 压弯构件

      • 5.5.1 压弯构件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5.5.2 双轴对称截面的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于对称平面内

      • 5.5.3 压弯构件的等效弯矩系数βm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5.5.4 单轴对称开口截面(如图5.2.4所示)的压弯构

      • 5.5.5 单轴对称开口截面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于非对称主

      • 5.5.6 双轴对称截面双向压弯构件的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

      • 5.5.7 格构式压弯构件,除应计算整个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 5.5.8 格构式压弯构件,当弯矩绕实轴(x轴)作用时,其

    • 5.6 构件中的受压板件

      • 5.6.1 加劲板件、部分加劲板件和非加劲板件的有效宽厚比

      • 5.6.2 受压板件的稳定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5.6.3 受压板件的板组约束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5.6.4 部分加劲板件中卷边的高厚比不宜大于12,卷边的

      • 5.6.5 当受压板件的宽厚比大于第5.6.1条规定的有效

      • 5.6.6 圆管截面构件的外径与壁厚之比符合第4.3.2条

      • 5.6.7 在轴心受压构件中板件的有效宽厚比应根据由构件最

      • 5.6.8 在拉弯、压弯和受弯构件中板件的有效宽厚比应按下

  • 6 连接的计算与构造

    • 6.1 连接的计算

      • 6.1.1 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6.1.2 喇叭形焊缝的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 6.1.3 电阻点焊可用于构件的缀合或组合连接,每个焊点所

      • 6.1.4 普通螺栓的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 6.1.5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中,高强度螺栓的强度应按下

      • 6.1.6 在构件的节点处或拼接接头的一端,当螺栓沿受力方

      • 6.1.7 用于压型钢板之间和压型钢板与冷弯型钢构件之间紧

      • 6.1.8 由两槽钢(或卷边槽钢)连接而成的组合工形截面(

    • 6.2 连接的构造

      • 6.2.1 当被连接板件的厚度t≤6mm时,焊缝的计算长度

      • 6.2.2 当采用喇叭形焊缝时,单边喇叭形焊缝的焊脚尺寸h

      • 6.2.3 电阻点焊的焊点中距不宜小于15(mm),焊点边

      • 6.2.4 螺栓的中距不得小于螺栓孔径d0的3倍,端距不得

      • 6.2.5 抽芯铆钉(拉铆钉)和自攻螺钉的钉头部分应靠在较

      • 6.2.6 抽芯铆钉的适用直径为2.6~6.4mm,在受力

      • 6.2.7 自攻螺钉连接的板件上的预制孔径d0应符合下式要

      • 6.2.8 射钉只用于薄板与支承构件(即基材如檩条)的连接

      • 6.2.9 在抗拉连接中,自攻螺钉和射钉的钉头或垫圈直径不

  • 7 压型钢板

    • 7.1 压型钢板的计算

      • 7.1.1 本节有关压型钢板计算的规定仅适用于屋面板、墙板

      • 7.1.2 压型钢板(如图7.1.2所示)受压翼缘的有效宽

      • 7.1.3 压型钢板腹板的有效宽厚比应按本规范第5.6.1

      • 7.1.4 压型钢板受压翼缘的纵向加劲肋应符合下列规定:

      • 7.1.5 压型钢板的强度可取一个波距或整块压型钢板的有效

      • 7.1.6 压型钢板腹板的剪应力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 7.1.7 压型钢板支座处的腹板,应按下式验算其局部受压承

      • 7.1.8 压型钢板同时承受弯矩M和支座反力R的截面,应满

      • 7.1.9 压型钢板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V的截面,应满足下

      • 7.1.10 在压型钢板的一个波距上作用集中荷载F时,可按

      • 7.1.11 压型钢板的挠度与跨度之比不宜超过下列限值:

      • 7.1.12 仅作模板使用的压型钢板上的荷载,除自重外,尚

    • 7.2 压型钢板的构造

      • 7.2.1 压型钢板腹板与翼缘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不宜小于4

      • 7.2.2 压型钢板宜采用镀锌钢板、镀铝锌钢板或在其基材上

      • 7.2.3 屋面、墙面压型钢板的基材厚度宜取0.4~1.6

      • 7.2.4 压型钢板长度方向的搭接端必须与支承构件(如檩条

      • 7.2.5 屋面压型钢板侧向可采用搭接式、扣合式或咬合式等

      • 7.2.6 墙面压型钢板之间的侧向连接宜采用搭接连接,通常

      • 7.2.7 辅设高波压型钢板屋面时,应在檩条上设置固定支架

      • 7.2.8 用作非组合楼面的压型钢板支承在钢梁上时,其支承

      • 7.2.9 铺设楼面压型钢板时,应避免过大的施工集中荷载,

  • 8 檩条与墙梁

    • 8.1 檩条的计算

      • 8.1.1 屋面能起阻止檩条侧向失稳和扭转作用的实腹式檩条

      • 8.1.2 当风荷载使实腹式檩条下翼缘受压时,其稳定性可按

      • 8.1.3 平面格构式檩条上弦的强度按公式5.5.1计算,

      • 8.1.4 当风荷载作用下平面格构式檩条下弦受压时,下弦应

      • 8.1.5 平面格构式檩条受压弦杆在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取节

      • 8.1.6 檩条在垂直屋面方向的容许挠度与其跨度之比,可按

    • 8.2 檩条的构造

      • 8.2.1 实腹式檩条可采用檩托与屋架、钢架相连接(如图8

      • 8.2.2 平面格构式檩条的高度可取跨度的1/12~1/2

      • 8.2.3 实腹式檩条跨度大于4m时,在受压翼缘应设置拉条

      • 8.2.4 利用檩条作为水平支撑压杆时,檩条长细比不得大于

    • 8.3 墙梁的计算

      • 8.3.1 简支墙梁(如图5.3.3d所示)的强度应按公式

      • 8.3.2 若构造上不能保证墙梁的整体稳定时,尚需按公式5

      • 8.3.3 墙梁的容许挠度与其跨度之比,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 8.4 墙梁的构造

      • 8.4.1 墙梁主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宜将其刚度较大主平面置

      • 8.4.2 当墙梁跨度大于4m时,宜在跨中设置一道拉条;当

  • 9 屋架

    • 9.1 屋架的计算

      • 9.1.1 计算屋架各杆件内力时,假定各节点均为铰接,次应

      • 9.1.2 屋架杆件的计算长度(如图9.1.2所示)可按下

    • 9.2 屋架的构造

      • 9.2.1 两端简支的跨度不小于15m的三角形屋架和跨度不

      • 9.2.2 屋盖应设置支撑体系。当支撑采用圆钢时,必须具有

      • 9.2.3 屋架杆件宜采用薄壁钢管(方管、矩形管、圆管)。

      • 9.2.4 屋架杆件的接长宜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且须与杆件

      • 9.2.5 屋架节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杆

  • 10 刚架

    • 10.1 刚架的计算

      • 10.1.1 刚架梁、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10.1.2 单跨门式刚架柱,在刚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H0应

      • 10.1.3 多跨门式刚架柱在刚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按公式

      • 10.1.4 实腹式刚架梁和柱在刚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应取

      • 10.1.5 格构式刚架梁和柱的弦杆、腹杆和缀条等单个构件

      • 10.1.6 刚架梁的竖向挠度与其跨度的比值,不宜大于表1

    • 10.2 刚架的构造

      • 10.2.1 用于刚架梁、柱的冷弯簿壁型钢,其壁厚不应小于

      • 10.2.2 刚架梁的最小高度与其跨度之比:格构式梁可取1

      • 10.2.3 门式刚架房屋应设置支撑体系。在每个温度区段或

      • 10.2.4 刚架梁及柱的内翼缘(或内肢)需设置侧向支承点

      • 10.2.5 钢架梁应与檩条或屋盖的其他刚性构件可靠连接。

  • 11 制作、安装和防腐蚀

    • 11.1 制作和安装

      • 11.1.1 构件上应避免刻伤。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

      • 11.1.2 应保证切割部位准确、切口整齐,切割前应将钢材

      • 11.1.3 钢材和构件的矫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1.4 构件的制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强

      • 11.1.5 构件的组装和工地拼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1.6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1.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应在涂层干燥后进行包装,

      • 11.1.8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1.9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制作和安装质量除应符合本规范

    • 11.2 防腐蚀

      • 11.2.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构

      • 11.2.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应根据其使用条件和所处环境,

      • 11.2.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表面处理,除

      • 11.2.4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采用化学除锈方法时,应选用具

      • 11.2.5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列相适应

      • 11.2.6 冷弯薄壁型钢采用的涂装材料,应具有出厂质量证

      • 11.2.7 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 11.2.8 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

      • 11.2.9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目测涂装质量应均匀、细致、无

      • 11.2.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防腐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2.1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检查与

      • 11.2.1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重新涂装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

  • 附录A 计算系数

    • A.1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 A.1.1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可根据钢材的牌号按下列表

    • A.2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

      • A.2.1 对于图5.3.1所示单轴或双轴对称截面(包括反

      • A.2.2 对于图A.2.2所示单轴对称截面简支梁,x轴(

      • A.2.3 对于图5.3.1所示单轴或双轴对称截面的简支梁

    • A.3 刚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 A.3.1 等截面刚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见表A.3.1。

      • A.3.2 变截面刚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见表A.3.2。

    • A.4 简支梁的双力矩B的计算

      • A.4.1 简支梁的双力矩B可根据荷载情况按表A.4.1中

      • A.4.2 由双力矩B所产生的正向应力符号按表A.4.2采

  • 附录B 截面特性

    • B.1 常用截面特性表

      • B.1.1 常用截面特性表见表B.1.1-1~B.1.1-

    • B.2 截面特性的近似计算公式

      • B.2.1 半圆钢管。     A=πrt     Z0=

      • B.2.2 等边角钢。     A=2bt     e0=

      • B.2.3 卷边等边角钢。     A=2(b+a)t  

      • B.2.4 槽钢。     A=(2b+h)t     Z

      • B.2.5 向外卷边槽钢。     A=(h+2b+2a)

      • B.2.6 向内卷边槽钢。     A=(h+2b+2a)

      • B.2.7 Z型钢。     A=(h+2b)t     

      • B.2.8 卷边Z形钢。     A=(h+2b+2a)t

      • B.2.9 斜卷边Z型钢。     A=(h+2b+2a)

      • B.2.10 圆钢管。     A=πdt     Ix=

  • 附录C 考虑冷弯效应的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

    • C.0.1 考虑冷弯效应的强度设计值f'可按下式计算:  

  • 附录D 侵蚀作用分类和防腐涂料底、面漆配套及维护年限

    • D.0.1 外界条件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侵蚀作用分类可按表

    • D.0.2 常用防腐涂料底、面漆配套及维护年限可按表D.0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使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