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适应公路行业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沥青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的沥青路

    • 1.0.3  应根据公路等级、路面使用性能要求和所需承担的

    • 1.0.4  路基应满足最低回弹模量要求,并应具有合适的干

    • 1.0.5  应结合当地条件和工程经验,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

    • 1.0.6  沙漠、膨胀土和盐渍土等特殊地区的路面设计,除

    • 1.0.7  沥青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沥青路面  asphalt pavement

      • 2.1.2  可靠度  reliability     路

      • 2.1.3  可靠指标  reliability inde

      • 2.1.4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

      • 2.1.5  设计轴载  design axle load

      • 2.1.6  当量轴次  equivalent singl

      • 2.1.7  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cumulati

      • 2.1.8  封层  seal coat     路面结构

      • 2.1.9  黏层  tack coat     路面结构

      • 2.1.10  透层  prime coat     用于

      • 2.1.11  排水层  drainage layer  

      • 2.1.12  防冻层  frost protection

      • 2.1.13  路基平衡湿度  subgrade equi

      • 2.1.14  低温开裂指数  low temperatu

    • 2.2 符号

  • 3 设计标准

    • 3.0.1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不应低于表

    • 3.0.2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3.0

    • 3.0.3  路面设计应采用轴重为100 kN的单轴一双轮

    • 3.0.4  路面结构所承受的交通荷载应按表3.0.4进行

    • 3.0.5  沥青路面设计应控制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损坏、

    • 3.0.6  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 3.0.7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山岭重丘区二级和三级公

  • 4 结构组合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1.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针对各种路面结构组合的力学

      • 4.1.2  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

      • 4.1.3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路面应不发生由于疲劳导致的

      • 4.1.4  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应设置黏层;在沥青结合料

      • 4.1.5  应采取路面结构的防水、排水措施,阻止降水渗入

    • 4.2 路面结构组合

      • 4.2.1  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和路基状况等因素,结合路面

      • 4.2.2  路面结构类型可按基层材料性质分为无机结合料稳

      • 4.2.3  路面结构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4.2.4  路基湿度状态为中湿或潮湿时,宜采用粒料类底基

      • 4.2.5  多雨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水泥混凝土基

      • 4.2.6  当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时,可采取下列一种

      • 4.2.7  选定结构组合后,可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参考本规范

    • 4.3 路基

      • 4.3.1  路基应稳定、密实和均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 4.3.2  多雨地区土质路堑和强风化岩石路段,应加强填挖

      • 4.3.3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宜为20

      • 4.3.4  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并应采取措

    • 4.4 基层和底基层

      • 4.4.1  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疲劳开裂

      • 4.4.2  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类型可参照表4.4.2选用

      • 4.4.3  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用于

      • 4.4.4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与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可设置

      • 4.4.5  不同材料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宜符合表4.4.5的

      • 4.4.6  沥青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

    • 4.5 面层

      • 4.5.1  面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

      • 4.5.2  面层材料类型宜按表4.5.2选用。 表4.5

      • 4.5.3  对抗滑、排水或降噪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可采用开

      • 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应符合表4.5.4的

      • 4.5.5  沥青贯入碎石层的厚度宜为40~80 mm,乳

      • 4.5.6  沥青表面处治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表面

    • 4.6 功能层

      • 4.6.1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应增

      • 4.6.2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

      • 4.6.3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结

      • 4.6.4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的黏层宜采用改

      • 4.6.5  单层表面处治封层的结合料可采用改性沥青、道路

      • 4.6.6  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置透

    • 4.7 路肩

      • 4.7.1  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

      • 4.7.2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

      • 4.7.3  三级和四级公路硬路肩可采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或

    • 4.8 路面排水

      • 4.8.1  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应与公路其他相关排水系统相衔

      • 4.8.2  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或设置粒料、开级

  • 5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 5.1 一般规定

      • 5.1.1  路面材料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

      • 5.1.2  各结构层的原材料性质要求和混合料组成与性质要

      • 5.1.3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可分为下列三个水

      • 5.1.4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水平

    • 5.2 路基

      • 5.2.1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

      • 5.2.2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5.2.2的规定。不

    • 5.3 粒料类材料

      • 5.3.1  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的CBR值应符合表5.3

      • 5.3.2  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于基层时,CBR值不应小

      • 5.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粒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

      • 5.3.4  填隙碎石公称最大粒径宜为层厚的1/2~2/3

      • 5.3.5  防冻层所用砂砾、碎石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

      • 5.3.6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中通过0.075 mm筛孔

      • 5.3.7  粒料层的回弹模量在结构验算时应采用粒料回弹模

      • 5.3.8  最佳含水率和与压实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的

    • 5.4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 5.4.1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

      • 5.4.2  水泥稳定类材料水泥剂量宜为3.0%~6.0%。

      • 5.4.3  贫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

      • 5.4.4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 5.4.5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按本

      • 5.4.6  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弹性模量应乘

      • 5.4.7  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 5.5 沥青结合料类材料

      • 5.5.1  沥青结合料应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或其加工产品,沥

      • 5.5.2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气候条件严酷

      • 5.5.3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宜采用高黏沥青或橡胶沥

      • 5.5.4  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0

      • 5.5.5  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表面层沥青低

      • 5.5.6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19.0

      • 5.5.7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应在规定的试验条

      • 5.5.8  宜采用本规范附录F规定的单轴贯入试验方法测定

      • 5.5.9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和底基层采用粒料的沥青结合

      • 5.5.10  沥青混合料应测试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和

      • 5.5.11  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应按本规范第5.1.

    • 5.6 泊松比

      • 5.6.1  各类材料的泊松比应按表5.6.1确定。 表5

  • 6 路面结构验算

    • 6.1 一般规定

      • 6.1.1  路面结构力学指标计算应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

      • 6.1.2  路面结构组合应先初拟方案,并按本规范附录B进

    • 6.2 设计指标

      • 6.2.1  路面结构验算应根据路面结构组合,参照表6.2

      • 6.2.2  路面结构验算时,各设计指标应选用表6.2.2

    • 6.3 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

      • 6.3.1  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应

      • 6.3.2  路面结构验算时结构层模量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3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

    • 6.4 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 6.4.1  路面结构验算应按图6.4.1所示的流程进行,

      • 6.4.2  设计路面结构的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和路表验收弯

  • 7 改建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1.1  本章适用于沥青路面结构补强设计。

      • 7.1.2  改建设计应充分调查和分段评估既有路面状况,分

      • 7.1.3  确定改建设计方案时,应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性

      • 7.1.4  应考虑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和临时安全设施设计。

      • 7.1.5  改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理念,工程实施阶段应逐

    • 7.2 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

      • 7.2.1  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7.2.2  既有路面损坏状况的评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技术状

      • 7.2.3  应根据既有路面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病害原因,判断

    • 7.3 改建方案

      • 7.3.1  应根据不同路段路面状况和损坏程度,对既有路面

      • 7.3.2  既有路面处理可采用局部病害处治、整体性处理的

      • 7.3.3  改建方案应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和材料,可视具

      • 7.3.4  既有路面存在较多裂缝时,应采取减缓反射裂缝的

      • 7.3.5  既有路面出现因内部排水不良引起的水损坏时,应

      • 7.3.6  加铺层材料组成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

    • 7.4 改建路面结构验算

      • 7.4.1  设计使用年限内预期的交通荷载参数应按本规范附

      • 7.4.2  加铺层以及经处治后的既有路面结构在设计使用年

      • 7.4.3  既有路面破损不严重且结构性能较好,采用直接加

      • 7.4.4  既有路面破损严重或结构性能不足时,无论采用直

      • 7.4.5  再生材料设计参数可按实测或工程经验确定。

      • 7.4.6  改建路面结构验算应按图7.4.6所示的流程进

  • 8 桥面铺装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1.1  桥面铺装设计可包括桥面板处理、防排水、铺装结

      • 8.1.2  桥面铺装层结构宜与公路主线路面结构相协调,钢

      • 8.1.3  桥面防水体系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 8.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 8.2.1  水泥混凝土桥面板宜进行铣刨或抛丸打毛处理,处

      • 8.2.2  设置水泥混凝土调平层的桥面,调平层厚度不宜小

      • 8.2.3  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黏结强度

      • 8.2.4  热沥青防水层宜采用橡胶沥青或SBS改性沥青,

      • 8.2.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合料铺

      • 8.2.6  特大桥桥面铺装宜设置砂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砂粒

      • 8.2.7  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应具有较小的空隙率,并具

      • 8.2.8  路缘带、护栏和伸缩缝与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的接触

      • 8.2.9  桥面铺装边缘带可在沥青混合料铺装下层设置纵向

    • 8.3 钢桥面铺装

      • 8.3.1  钢桥面应进行抛丸处理,除锈等级应不低于Sa2

      • 8.3.2  钢桥面防水材料应与铺装层材料类型相匹配。

      • 8.3.3  钢桥面铺装宜采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

  • 附录A 交通荷载参数分析

    • A.1 车型分类

      • A.1.1  车辆轴型应根据表A.1.1规定按轮组和轴组类

      • A.1.2  车辆类型应按表A.1.2所列轴型组合分为11

    • A.2 交通数据调查

      • A.2.1  交通数据调查应包括交通量及增长率、方向系数、

      • A.2.2  公路初期交通量和其他参数可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

      • A.2.3  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依据公路等级和功能以及

      • A.2.4  方向系数宜根据不同方向上实测交通量数据确定,

      • A.2.5  车道系数可按下列三个水平确定,改建设计应采用

      • A.2.6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可按下列三个水平确定,改建设

    • A.3 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

      • A.3.1  各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可按下列三个水平

    • A.4 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A.4.1  根据本规范第A.3节确定的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

      • A.4.2  应根据初始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N1、设计

  • 附录B 路面结构验算方法

    • B.1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验算

      • B.1.1  沥青混合料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应根据路面结构分析

      • B.1.2  沥青混合料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应大于设计使用年限

    • B.2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

      • B.2.1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应根据路面结构

      • B.2.2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应大于设计使用

    • B.3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

      • B.3.1  应按下列要求对各沥青混合料层进行分层,分别计

      • B.3.2  根据标准条件下的车辙试验,得到各层沥青混合料

      • B.3.3  验算所得的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应满足表3.

      • B.3.4  满足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要求的沥青混合

    • B.4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验算

      • B.4.1  路基顶面的容许竖向压应变应按式(B.4.1)

      • B.4.2  应按本规范第6.2.2条的规定选取计算点,根

    • B.5 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

      • B.5.1  季节性冻土地区沥青面层,应按式(B.5.1)

      • B.5.2  沥青面层的低温开裂指数值,应满足表3.0.6

    • B.6 防冻厚度验算

      • B.6.1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为中湿或潮湿状态时,应按式

      • B.6.2  根据公路多年最大冻深,按表B.6.2的规定验

    • B.7 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

      • B.7.1  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应按式(B.7.1)

      • B.7.2  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进行路基验收,落锤式弯沉仪

      • B.7.3  路表验收弯沉值la,应根据设计路面结构,采用

      • B.7.4  路面交(竣)工时应对路表弯沉值进行检测。落锤

  • 附录C 沥青路面结构方案

    • C.0.1  不同交通荷载等级时,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组合可

    • C.0.2  结构层厚度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路基承载能力等

  • 附录D 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 D.1 适用范围

      • D.1.1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动态三轴压缩试验测试粒料类材

      • D.1.2  成型试件可采用冲击压实、静载压实和振动压实等

    • D.2 仪器设备

      • D.2.1  动三轴试验仪根据传感器位置可分为外置式和内置

      • D.2.2  三轴压力室应采用聚碳酸酯、丙烯酸或其他透明材

      • D.2.3  加载应为顶部加载式,宜采用闭路电液压或电气压

      • D.2.4  轴向荷载测量应采用电子荷载传感器。加载能力和

      • D.2.5  轴向变形测量可采用光学变形测量仪、非接触式逼

      • D.2.6  数据采集系统应能自动处理数据,配备信号激励、

      • D.2.7  三轴室应采用承压能力不小于210kPa、精度

      • D.2.8  其他工具应包括测径器、千分尺、标定至0.5m

    • D.3 试件准备

      • D.3.1  最大粒径大于19mm粒料类材料的试件尺寸为:

      • D.3.2  室内压实试件目标含水率应采用击实试验的最佳含

      • D.3.3  室内压实试件应采用与现场压实度要求相应的干密

    • D.4 试验步骤

      • D.4.1  每组试验前,应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

      • D.4.2  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组装试件:     1 

      • D.4.3  将组装好的试件置于三轴室基座上。通过气室媒体

      • D.4.4  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组装设备:     1 

      • D.4.5  打开所有连接试件的排水管阀门,连通围压供给管

      • D.4.6  按表D.4.6的加载序列1,将最大轴向应力调

      • D.4.7  测试完成后,将围压降为0,移出试件,去掉橡皮

    • D.5 回弹模量计算

      • D.5.1  应按每个加载序列最后5次循环的回弹变形计算回

      • D.5.2  应根据测试所得的相关数据和式(D.5.2)所

    • D.6 试验报告

      • D.6.1  试验报告中应记录的试件信息数据包括:试件个数

      • D.6.2  试验报告中应记录的试验数据包括:每加载序列的

  • 附录E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单轴压缩模量试验方法

    • E.1 适用范围

      • E.1.1  本方法适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试件侧面法单

      • E.1.2  可室内成型或现场钻取试件。

    • E.2 仪器设备

      • E.2.1  应采用配备伺服液压或气压材料试验系统的试验机

      • E.2.2  加载板可采用硬质钢板或高强度铝板,其直径应不

      • E.2.3  轴向变形△l应采用位移传感器从试件侧面量取,

      • E.2.4  应按图E.2.4所示安装位移传感器,刚性环应

      • E.2.5  应采用电脑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应记录每隔0.0

      • E.2.6  试件切割机宜采用双面锯,能保证试件两个锯面平

    • E.3 试件准备

      • E.3.1  可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

      • E.3.2  采用切割机切割试件两端,应保证试件高度为15

      • E.3.3  在试件中部和距上下表面1/3试件高度的3个位

      • E.3.4  试件上下两个端面应采用水泥净浆彻底抹平。将试

      • E.3.5  应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

      • E.3.6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公称最大粒

    • E.4 试验步骤

      • E.4.1  试件应浸水24h,取出后擦干表面水称量,试件

      • E.4.2  在试件顶面撒少量粒径为0.25~0.50mm

      • E.4.3  压力机应以1mm/min的加载速度连续均匀施

      • E.4.4  试件应变ε应取3个位移传感器测得的试件变形量

      • E.4.5  应根据荷载一应变曲线得到最大荷载和对应0.3

    • E.5 试验报告

      • E.5.1  弹性模量应修约为整数。

      • E.5.2  同一组试件试验中,应采用3倍均方差方法剔除异

      • E.5.3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最大粒径不

      • E.5.4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件成型方式、试件尺寸、试件成

  • 附录F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试验方法

    • F.1 适用范围

      • F.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贯入强度,供沥青

      • F.1.2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和现场取

      • F.1.3  本方法适用于直径100mm±2.0mm或15

    • F.2 仪具与材料要求

      • F.2.1  宜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其他路面材料试验设备也

      • F.2.2  贯入压头材质应为Q235不锈钢,其洛氏硬度H

      • F.2.3  宜采用旋转压实仪进行试件成型,并控制沥青混合

      • F.2.4  其他设备:烘箱、卡尺、浸水天平等。

    • F.3 试件准备

      • F.3.1  按试验需求准备测试用沥青混合料试件。试件标准

      • F.3.2  当在拌和厂取样时,应将混合料装在保温桶中,在

      • F.3.3  室内成型试件宜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

      • F.3.4  室内成型后,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在常温下放置时

      • F.3.5  当使用取芯机钻取路面芯样时,应保证芯样呈圆柱

      • F.3.6  将试件置于环境箱中,环境温度应稳定在60℃±

    • F.4 试验步骤

      • F.4.1  将试件置于试验台上,贯入测试面应选取试件成型

      • F.4.2  粗调压头位置使其距离试件表面约为1mm,然后

      • F.4.3  启动加载,加载速率为1mm/min,记录压力

    • F.5 数据处理

      • F.5.1  读取最大贯入荷载P,准确到1N。

      • F.5.2  按式(F.5.2)计算标准高度沥青混合料的贯

      • F.5.3  对高度不为100mm的试件,应根据下列情况对

      • F.5.4  对现场取芯的试件,其计算的贯入强度应再乘以修

    • F.6 报告

      • F.6.1  同一种沥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的路面,一组试验的

      • F.6.2  试验报告应注明试件尺寸、试件成型方式、试验温

  • 附录G 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

    • G.1 温度调整系数

      • G.1.1  路面结构沥青面层或基层(含底基层)由两层或两

      • G.1.2  不同气温状况下基准路面结构的损坏,转换成标准

      • G.1.3  路面结构的温度调整系数,应根据式(G.1.3

    • G.2 等效温度

      • G.2.1  分析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沥青混合料层的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适应公路行业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沥青路面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性能,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