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

    •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应编制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

    • 1.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监测 monitoring measureme

      • 2.1.2 周边环境 around environment

      • 2.1.3 支护结构 supporting structu

      • 2.1.4 周围岩土体 surrounding rock

      • 2.1.5 工程影响分区 influenced zone

      • 2.1.6 风险 risk     不利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概

      • 2.1.7 工程监测等级 monitoring measu

      • 2.1.8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monito

      • 2.1.9 力学监测 mechanical monitor

      • 2.1.10 明挖法 cut and cover meth

      • 2.1.11 盖挖法 cover and cut meth

      • 2.1.12 盾构法 shield method     

      • 2.1.13 矿山法 mining method     

      • 2.1.14 监测点 observation point

      • 2.1.15 监测项目控制值 controlled val

    • 2.2 符 号

  • 3 基本规定

    • 3.1 基本要求

      • 3.1.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应在施工阶段对支护结构、周

      • 3.1.2 地下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监测应为验证设计、施工及

      • 3.1.3 工程监测应遵循下列工作流程:     1 收集

      • 3.1.4 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前应收集并分析水文气象资料、岩

      • 3.1.5 工程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在分析研究工

      • 3.1.6 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反映工程结构和周边

      • 3.1.7 监测点的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不应影响和妨碍监测

      • 3.1.8 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等多

      • 3.1.9 监测信息采集的频率和监测期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

      • 3.1.10 监测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反馈,发现影响

      • 3.1.11 当工程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编制专项监测方案:

      • 3.1.12 突发风险事件时的应急抢险监测应在原有监测工作

      • 3.1.13 城市轨道交通应在运营期间对线路中的隧道、高架

    • 3.2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 3.2.1 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

      • 3.2.2 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3.2.2的规定进行划分

      • 3.2.3 土质隧道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3.2.3的规定进行

      • 3.2.4 工程影响分区的划分界线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

      • 3.2.5 监测范围应根据基坑设计深度、隧道埋深和断面尺寸

      • 3.2.6 采用爆破开挖岩土体的地下工程,爆破振动的监测范

    • 3.3 工程监测等级划分

      • 3.3.1 工程监测等级宜根据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

      • 3.3.2 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宜根据支护结构发生

      • 3.3.3 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宜根据周边环境发生变形或破坏的

      • 3.3.4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

      • 3.3.5 工程监测等级可按表3.3.5划分,并应根据当地

  • 4 监测项目及要求

    • 4.1 一般规定

      • 4.1.1 工程监测对象的选择应在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和周

      • 4.1.2 工程监测项目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工程监测等级

      • 4.1.3 各监测对象和项目应相互配套,满足设计、施工方案

    • 4.2 仪器监测

      • 4.2.1 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

      • 4.2.2 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应根据表

      • 4.2.3 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应根据表

      • 4.2.4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对工程周围岩土体进行监测:

      • 4.2.5 周边环境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5选择。当主要

      • 4.2.6 当工程周边存在既有轨道交通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

      • 4.2.7 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应对爆破振动影响范围内的建(

      • 4.2.8 仪器监测项目的代号和图例应规范、统一,并宜按本

    • 4.3 现场巡查

      • 4.3.1 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施工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 4.3.2 盾构法隧道施工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 4.3.3 矿山法隧道施工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 4.3.4 周边环境现场巡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

      • 4.3.5 基准点、监测点、监测元器件的完好状况、保护情况

    • 4.4 远程视频监控

      • 4.4.1 对工程施工中风险较大的部位宜进行远程视频监控,

      • 4.4.2 下列部位宜进行远程视频监控:     1 明挖

  • 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

    • 5.1 一般规定

      • 5.1.1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

      • 5.1.2 支护结构监测应在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位移与内力最

      • 5.1.3 监测点布设时应设置监测断面,且监测断面的布设应

    • 5.2 明挖法和盖挖法

      • 5.2.1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护桩(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

      • 5.2.2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

      • 5.2.3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护桩(墙)结构应力监测断面及

      • 5.2.4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立柱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结

      • 5.2.5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撑轴力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应

      • 5.2.6 盖挖法顶板应力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5.2.7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锚杆拉力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应

      • 5.2.8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土钉拉力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

      • 5.2.9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

      • 5.2.10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监测

      • 5.2.11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布设应

      • 5.2.12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地下水位观测孔布设应符合下列

      • 5.2.13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支护桩(墙)侧向土压力、土体

    • 5.3 盾 构 法

      • 5.3.1 盾构管片结构竖向、水平位移和净空收敛监测断面及

      • 5.3.2 盾构管片结构应力、管片围岩压力、管片连接螺栓应

      • 5.3.3 盾构法隧道的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应

      • 5.3.4 盾构法隧道的周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分层竖向位移

      • 5.3.5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 矿 山 法

      • 5.4.1 矿山法的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监测断面

      • 5.4.2 矿山法的初期支护结构底板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

      • 5.4.3 矿山法的隧道拱脚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

      • 5.4.4 矿山法的车站中柱沉降、倾斜及结构应力监测点布设

      • 5.4.5 矿山法的围岩压力、初期支护结构应力、二次衬砌应

      • 5.4.6 矿山法的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应符合

      • 5.4.7 矿山法的周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 5.4.8 矿山法的地下水位观测孔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6 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

    • 6.1 一般规定

      • 6.1.1 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环境对象的

      • 6.1.2 周边环境监测点应布设在反映环境对象变形特征的关

      • 6.1.3 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设应便于观测,且不应影响或妨

      • 6.1.4 爆破振动监测点的布设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6.2 建(构)筑物

      • 6.2.1 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反映建(构)筑

      • 6.2.2 建(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邻近基坑或隧

      • 6.2.3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4 建(构)筑物裂缝宽度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 桥 梁

      • 6.3.1 桥梁墩台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2 采用全站仪监测桥梁墩柱倾斜时,监测点应沿墩柱顶

      • 6.3.3 桥梁结构应力监测点宜布设在桥梁梁板结构中部或应

      • 6.3.4 桥梁裂缝宽度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本规范第6.2.

    • 6.4 地下管线

      • 6.4.1 地下管线监测点埋设形式和布设位置应根据地下管线

      • 6.4.2 地下管线位于主要影响区时,竖向位移监测点的间距

      • 6.4.3 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设在地下管线的节点、转角点、

      • 6.4.4 地下管线位于主要影响区时,宜采用位移杆法在管体

      • 6.4.5 隧道下穿污水、供水、燃气、热力等地下管线且风险

      • 6.4.6 地下管线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地

      • 6.4.7 地下管线密集、种类繁多时,应对重要的、抗变形能

    • 6.5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

      • 6.5.1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面和路基竖向位移监测点的

      • 6.5.2 路面竖向位移监测应根据施工工法,按本规范第5.

      • 6.5.3 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城市重要道路时,应布设路基竖

      • 6.5.4 道路挡墙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沿挡墙走向布设,挡墙位

      • 6.5.5 道路挡墙倾斜监测点应根据挡墙的结构形式选择监测

    • 6.6 既有轨道交通

      • 6.6.1 既有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净空收

      • 6.6.2 既有轨道交通高架桥结构监测点的布设可按本规范第

      • 6.6.3 既有轨道交通地面线的路基竖向位移监测可按本规范

      • 6.6.4 既有轨道交通整体道床或轨枕的竖向位移监测应按监

      • 6.6.5 轨道静态几何形位监测点的布设应按城市轨道交通或

      • 6.6.6 既有轨道交通其他附属结构监测点布设可按本规范第

      • 6.6.7 既有轨道交通隧道结构、轨道结构的裂缝监测应符合

      • 6.6.8 既有轨道交通监测宜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

  • 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7.1 一般规定

      • 7.1.1 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特点、工程监

      • 7.1.2 变形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7.1.3 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 7.1.4 监测传感器应具备下列性能:     1 与量测

      • 7.1.5 对同一监测项目,现场监测作业宜符合下列规定:

      • 7.1.6 工程周边环境与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应在施工之前埋设

      • 7.1.7 监测精度应根据监测项目、控制值大小、工程要求、

      • 7.1.8 监测过程中,应做好监测点和传感器的保护工作。测

      • 7.1.9 工程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前,应与传统方法进行

    • 7.2 水平位移监测

      • 7.2.1 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法、方向线偏移

      • 7.2.2 测定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可根据监测点的分布情况,

      • 7.2.3 当监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全

      • 7.2.4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

      • 7.2.5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B.0

      • 7.2.6 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假设坐标系统,并进行一次布

      • 7.2.7 测角、测边水平位移监测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的边角

      • 7.2.8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7.2.9 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应满足水平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

    • 7.3 竖向位移监测

      • 7.3.1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电子测距三角高

      • 7.3.2 竖向位移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

      • 7.3.3 竖向位移监测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4 竖向位移监测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

      • 7.3.5 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B.0

      • 7.3.6 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应满足竖向位移监测点测站高差

    • 7.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7.4.1 支护桩(墙)体和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宜在桩

      • 7.4.2 测斜仪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

      • 7.4.3 测斜管宜采用聚氯乙烯(PVC)工程塑料或铝合金

      • 7.4.4 支护桩(墙)体的水平位移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桩(

      • 7.4.5 测斜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护桩

      • 7.4.6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前,宜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刷干净

      • 7.4.7 深层水平位移计算时,应确定固定起算点,固定起算

      • 7.4.8 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宜符合本规范

    • 7.5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 7.5.1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可埋设磁环分层沉降标,采用

      • 7.5.2 分层沉降管宜采用聚氯乙烯(PVC)工程塑料管,

      • 7.5.3 磁环分层沉降标可通过钻孔在预定位置埋设。安装磁

      • 7.5.4 磁环分层沉降标埋设后应连续观测1周,至磁环位置

      • 7.5.5 采用磁环分层沉降标监测时,应对磁环距管口深度采

      • 7.5.6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

    • 7.6 倾斜监测

      • 7.6.1 倾斜监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

      • 7.6.2 投点法应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瞄准上部观测点,在底

      • 7.6.3 垂准法应在下部测点安装光学垂准仪、激光垂准仪或

      • 7.6.4 倾斜仪法可采用水管式、水平摆、气泡或电子倾斜仪

      • 7.6.5 差异沉降法应采用水准方法测量沉降差,经换算求得

      • 7.6.6 当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外部观测时,仪器设置位

      • 7.6.7 倾斜观测精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 7.7 裂缝监测

      • 7.7.1 建(构)筑物、桥梁、既有隧道结构等的裂缝监测内

      • 7.7.2 裂缝监测宜采用下列方法:     1 裂缝宽度

      • 7.7.3 工程施工前应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

      • 7.7.4 裂缝监测标志应便于量测,长期观测可采用镶嵌或埋

      • 7.7.5 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

      • 7.7.6 当采用测缝传感器自动测记时,应与人工监测数据比

    • 7.8 净空收敛监测

      • 7.8.1 矿山法初期支护结构和盾构法管片结构的净空收敛可

      • 7.8.2 采用收敛计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

      • 7.8.3 采用红外激光测距仪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7.8.4 采用全站仪进行固定测线收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7.8.5 采用全站仪进行隧道全断面扫描收敛监测应符合下列

      • 7.8.6 矿山法隧道开挖后、盾构法隧道拼装完成后,应及时

    • 7.9 爆破振动监测

      • 7.9.1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由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数

      • 7.9.2 爆破振动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与被测对象之间刚性粘

      • 7.9.3 仪器安装和连接后应进行监测系统的测试;监测期内

      • 7.9.4 爆破振动监测仪器量程精度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 7.10 孔隙水压力监测

      • 7.10.1 孔隙水压力应根据工程测试的目的、土层的渗透性

      • 7.10.2 孔隙水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孔隙水压力范围的

      • 7.10.3 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可采用钻孔埋设法、压入埋设

      • 7.10.4 孔隙水压力计应在施工前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7.10.5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应圆直、干

      • 7.10.6 孔隙水压力监测的同时,应测量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 7.11 地下水位监测

      • 7.11.1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钻孔设置水位观测管,采用测

      • 7.11.2 地下水位应分层观测,水位观测管的滤管位置和长

      • 7.11.3 水位观测管埋设稳定后应测定孔口高程并计算水位

      • 7.11.4 水位观测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11.5 水位观测管宜至少在工程开始降水前1周埋设,且

    • 7.12 岩土压力监测

      • 7.12.1 基坑支护桩(墙)侧向土压力、盾构法及矿山法隧

      • 7.12.2 土压力计的测试量程可根据预测的压力变化幅度确

      • 7.12.3 土压力计的埋设可采用埋入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

      • 7.12.4 基坑工程开挖前,应至少经过1周时间的监测并取

    • 7.13 锚杆和土钉拉力监测

      • 7.13.1 锚杆和土钉拉力宜采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

      • 7.13.2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

      • 7.13.3 锚杆张拉设备仪表应与锚杆测力计仪表相互标定。

      • 7.13.4 锚杆或土钉施工完成后应对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

    • 7.14 结构应力监测

      • 7.14.1 结构应力可通过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

      • 7.14.2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变计、光

      • 7.14.3 结构应力监测应排除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且钢

      • 7.14.4 结构应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标定和编号,埋

      • 7.14.5 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2倍,精

    • 7.15 现场巡查

      • 7.15.1 现场巡查可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并辅助以量尺、

      • 7.15.2 巡查人员应以填表、拍照或摄像等方式将观测到的

      • 7.15.3 巡查信息应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

    • 7.16 远程视频监控

      • 7.16.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包括前端采集、数据传输、显

      • 7.16.2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实现监视、录像、回放、备

      • 7.16.3 实况图像宜采用可通过遥控进行变焦和扫视,俯仰

      • 7.16.4 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可采用无线发送设备或通过有

  • 8 监测频率

    • 8.1 一般规定

      • 8.1.1 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监测对象、监

      • 8.1.2 监测频率应使监测信息及时、系统地反映施工工况及

      • 8.1.3 对穿越既有轨道交通和重要建(构)筑物等周边环境

      • 8.1.4 施工降水、岩土体注浆加固等工程措施对周边环境产

      • 8.1.5 工程施工期间,现场巡查每天不宜少于一次,并应做

      • 8.1.6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

      • 8.1.7 施工阶段工程监测应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满足下列

      • 8.1.8 建(构)筑物变形稳定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 8.2 监测频率要求

      • 8.2.1 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工程施工中支护结构、周围岩土

      • 8.2.2 对于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监测频率,在竖井开

      • 8.2.3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不应少于3次,并应在基坑开

      • 8.2.4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管片结构、周围岩土体和

      • 8.2.5 矿山法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周围岩土

      • 8.2.6 对于车站中柱竖向位移及结构应力的监测频率,土体

      • 8.2.7 地下水位监测频率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施

      • 8.2.8 钻爆法施工首次爆破时,对所需监测的周边环境对象

  • 9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

    • 9.1 一般规定

      • 9.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应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控

      • 9.1.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监测项

      • 9.1.3 监测项目控制值应按监测项目的性质分为变形监测控

      • 9.1.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应根据监测预警等级和预警标

      • 9.1.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

      • 9.1.6 现场巡查过程中发现下列警情之一时,应根据警情紧

    • 9.2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

      • 9.2.1 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监测项

      • 9.2.2 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竖向位移、净空收敛和地表沉降

      • 9.2.3 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控制值应根据工

    • 9.3 周边环境

      • 9.3.1 建(构)筑物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2 桥梁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3 地下管线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4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应符合下

      • 9.3.5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应符合下

      • 9.3.6 既有铁路监测项目控制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7 爆破振动监测项目控制值包括峰值振动速度值和主振

  • 10 线路结构变形监测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应对其线路中

      • 10.1.2 线路结构变形监测应根据线路结构形式、地质与环

      • 10.1.3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对相关区段的线路结构进行变

      • 10.1.4 重要地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结构监测宜采用远程

      • 10.1.5 附属结构、车辆基地的重要厂房等建(构)筑物的

    • 10.2 线路结构监测要求

      • 10.2.1 隧道、路基的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

      • 10.2.2 高架桥梁的每一桥墩均宜布设竖向位移监测点。

      • 10.2.3 基准点的位置或数量应根据整条线路情况统筹考虑

      • 10.2.4 线路结构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 11.0.1 工程监测成果资料应完整、清晰、签字齐全,监测

    • 11.0.2 现场监测资料宜包括外业观测记录、现场巡查记录

    • 11.0.3 取得现场监测资料后,应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

    • 11.0.4 对监测数据应及时计算累计变化值、变化速率值,

    • 11.0.5 监测报告可分为日报、警情快报、阶段性报告和总

    • 11.0.6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利用专门的工程监测

    • 11.0.7 监测日报、警情快报、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应按

  • 附录A 监测项目代号和图例

    • A.0.1 监测项目代号和图例应具有唯一性。

    • A.0.2 工程监测断面、监测点编号应结合监测项目及其图例

    • A.0.3 支护结构监测项目代号和图例宜符合表A.0.3-

    • A.0.4 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代号和图例宜符合表A.0.4

    • A.0.5 周边环境监测项目代号和图例宜符合表A.0.5的

  • 附录B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

    • B.0.1 深埋钢管水准基准点标石的埋设(图B.0.1),

    • B.0.2 平面基准点标石的埋设(图B.0.2),应符合下

    • B.0.3 支护桩(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图

    • B.0.4 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图B.0.4

    • B.0.5 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埋设(图B.0.5-1、图B.

    • B.0.6 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路基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埋设(

    • B.0.7 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图B.0.

    • B.0.8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埋设(图B.0.8),

  • 附录C 现场巡查报表

    • C.0.1 明挖法和盖挖法的基坑现场巡查报表可按表C.0.

    • C.0.2 盾构法隧道现场巡查报表可按表C.0.2执行。

    • C.0.3 矿山法隧道现场巡查报表可按表C.0.3执行。

  • 附录D 监测日报表

    • D.0.1 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可按表D.0.1执

    • D.0.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可按表D.0.2执行。

    • D.0.3 轴力(拉力)监测日报表可按表D.0.3执行。

    • D.0.4 应力、压力监测日报表可按表D.0.4执行。 表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果可靠,保证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