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了适应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的需要,使设计符合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地基基础的设计。其他道路桥

    • 1.0.3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

    • 1.0.4 桥址处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提供的勘察资料应能正

    • 1.0.5 基础结构设计的作用及其效应组合,应按下列规定采

    • 1.0.6 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可按下式进行验算: 式中:γ0

    • 1.0.7 基础结构应进行耐久性设计。

    • 1.0.8 地基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时,传至基底或承台底面的

    • 1.0.9 计算基础沉降时,传至基础底面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

    • 1.0.10 作用取值及其效应组合、有关系数的取用,除有特

    • 1.0.11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1.1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

      • 2.1.3 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es 为使结

      • 2.1.4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combination fo

      • 2.1.5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combination fo

      • 2.1.6 承载力容许值 allowable value

      • 2.1.7 节理 joint 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层无明显位移

      • 2.1.8 持力层 beating stratum 直接承

      • 2.1.9 下卧层 underlying stratum

      • 2.1.10 重力密度(简称重度)gravity dens

      • 2.1.11 季节性冻土seasonal frozen s

      • 2.1.12 多年冻土 permafrost 冻结状态持续

      • 2.1.13 桩基础 pile foundation 由桩

      • 2.1.14 负摩阻力 negative friction

      • 2.1.15 基桩 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

      • 2.1.16 群桩基础 foundation of pil

      • 2.1.17 沉井基础 open caisson foun

      • 2.1.18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 2.1.19 切向冻胀力tangential frost-

      • 2.1.20 地下连续墙 underground diap

    • 2.2 主要符号

      • 2.2.1 地基抗力及应力有关符号 [fa0]——地基承载

      • 2.2.2 作用及其效应有关符号 N——作用于地基上的竖向

      • 2.2.3 几何尺寸有关符号

      • 2.2.4 参数和系数有关符号 Ip——塑性指数; IL—

  • 3 地基岩土分类、工程特性与地基承载力

    • 3.1 地基岩土分类

      • 3.1.1 公路桥涵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

      • 3.1.2 岩石为颗粒间连接牢固、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地

      • 3.1.3 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

      • 3.1.4  岩体完整程度根据完整性指数按表3.1.4分为

      • 3.1.5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根据节理间距按表3.1.5分

      • 3.1.6 岩石按软化系数可分为软化岩石和不软化岩石,当软

      • 3.1.7 碎石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

      • 3.1.8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

      • 3.1.9 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

      • 3.1.10  砂土的密实度可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按表3.1

      • 3.1.11 公路桥涵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

      • 3.1.12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

      • 3.1.13   黏性土为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

      • 3.1.14 黏性土的软硬状态可根据液性指数打 按表3.1

      • 3.1.15  黏性土可根据沉积年代按表3.1.15分为老

      • 3.1.16 特殊性岩土是具有一些特殊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区

      • 3.1.17 软土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等处天然含水量高

      • 3.1.18 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

      • 3.1.19 膨胀土为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

      • 3.1.20 湿陷性土为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大于

      • 3.1.21 红黏土为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

      • 3.1.22 盐渍土为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

      • 3.1.23 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

      • 3.1.24 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

    • 3.2 工程特性指标

      • 3.2.1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包括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

      • 3.2.2 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

      • 3.2.3 土的载荷试验应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深层平板载

      • 3.2.4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原状土室内剪切试验、无

      • 3.2.5 土的压缩性指标可采用原状土室内压缩试验、原位浅

    • 3.3 地基承载力

      • 3.3.1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应以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 3.3.2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1 地基承

      • 3.3.3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可根据岩土类别、

      • 3.3.4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按式 (3.

      • 3.3.5 软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按下列规定确定:

      • 3.3.6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应根据地基受荷阶段及受

  • 4 基础计算与地基处理

    • 4.1 基础埋置深度

      • 4.1.1 桥涵墩台基础(不包括桩基础)基底埋置深度应符合

      • 4.1.2 墩台基础顶面标高宜根据桥位情况、施工难易程度、

    • 4.2 地基与基础计算

      • 4.2.1 设计桥梁墩台基础时,应考虑在修建和使用期间可能

      • 4.2。2 基础底面岩土的承载力,当不考虑嵌固作用时,可按

      • 4.2.3  当设置在基岩上的基底承受单向偏心荷载,其偏心

      • 4.2.4 当设置在基岩上的墩台基底承受双向偏心压应力且按

      • 4.2.5 桥涵墩台应验算作用于基底的合力偏心距。 1 桥

      • 4.2.6 在基础底面下或基桩桩端下有软弱地基或软土层时,

      • 4.2.7 当墩台、桩基础位于冻胀土中时,应验算抗冻拔稳定

    • 4.3 基础沉降计算

      • 4.3.1 当墩台建筑在地质情况复杂、土质不均匀及承载力较

      • 4.3.2 沉降计算时,传至基底的作用效应按本规范第1.0

      • 4.3.3 墩台的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墩台间不

      • 4.3.4 墩台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s

      • 4.3.5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按表4.3.5确定。 表4

      • 4.3.6 地基沉降计算时设定计算深度zn,在zn以上取△

      • 4.3.7 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底宽度在1~30m范围内时

    • 4.4 基础稳定性计算

      • 4.4.1 桥涵墩台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按下式计算(图4.

      • 4.4.2 桥涵墩台基础的抗滑动稳定性系数kc按下式计算:

      • 4.4.3 验算墩台抗倾覆和抗滑动的稳定性时,稳定性系数不

    • 4.5 软土或软弱地基处理

      • 4.5.1 在软弱地基或软土上修建桥涵基础时,可采用砂砾垫

      • 4.5.2 砂砾垫层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素填土、

      • 4.5.3 砂砾垫层比软弱地基或软土有较大的变形模量和强度

      • 4.5.4 垫层承载力容许值[]宜通过现场确定,当无试验资

      • 4.5.5  砂砾垫层地基的沉降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4.5.6 砂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对

      • 4.5.7 砂桩的中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但不宜大于砂桩直

      • 4.5.8 砂井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

      • 4.5.9 砂井的平面布置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砂

      • 4.5.10 砂井的深度应根据桥涵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变形的要

      • 4.5.11 砂井预压法处理地基应在地表铺设排水砂砾垫层,

    • 4.6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 4.6.1 黄土的湿陷性应按湿陷系数δs确定。δs根据室内

      • 4.6.2 自重湿陷系数方δzs可按下式计算:     (

      • 4.6.3 黄土地区桥涵的湿陷类型按自重湿陷量△zs确定。

      • 4.6.4 基底以下地基的湿陷量△s可按下式计算:    

      • 4.6.5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自重湿陷量△z

      • 4.6.6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涵根据其重要性、结构特点、受水

  • 5 桩基础

    • 5. 1 一般规定

      • 5.1.1 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

      • 5.1.2 各类桩基须根据地质、水文等条件比较采用。 1 

      • 5.1.3 各类桩基础的承台底面标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5.1.4 位于冻胀土地区的桩,桩间若需设横系梁,其位置应

      • 5.1.5 在同一桩基中,除特殊设计外,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

      • 5.1.6 对于具有下列情况的大桥、特大桥,应通过静载荷试

    • 5. 2 构造

      • 5.2.1 钻孔桩设计直径不宜小于0.8m;挖孔桩直径或最

      • 5.2.2 混凝土桩。 1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钻(挖)孔

      • 5.2.3 钢桩。 l 钢桩可采用管型或H型,其材质应符合

      • 5.2.4 桩的布置和中距。 1 群桩的布置可采用对称形、

      • 5.2.5 承台和横系梁的构造。 1 承台的厚度宜为桩直径

      • 5.2.6 桩与承台、横系梁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

    • 5. 3 计算

      • 5.3.1 桩的计算,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 承台底面以上

      • 5.3.2 在软土和软弱地基土层较厚、持力层较好的地基中,

      • 5.3.3 摩擦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可按下

      • 5.3.4 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钻《挖)孔桩、沉桩的

      • 5.3.5 当河床岩层有冲刷时,桩基须嵌入基岩,嵌岩桩按桩

      • 5.3.6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他通

      • 5.3.7 按本规范第5.3.3条、第5.3. 4条、第5

      • 5.3.8 摩擦桩应根据桩承受作用的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出现拉

      • 5.3.9 计算桩内力时,可采用m法(见本规范附录P和附录

      • 5.3.10 桩应验算桩身强度、稳定性及裂缝宽度。验算方法

      • 5.3.11 9根桩及9根桩以上的多排摩擦桩群桩在桩端平面

      • 5.3.12 当桩基为端承桩或桩端平面内桩的中距大于桩径(

  • 6 沉井基础

    • 6. 1 一般规定

      • 6.1.1 当桥梁墩台基础处的河床地质、水文及施工等条件适

      • 6.1.2 为使沉井顺利下沉,沉井重力(不排水下沉时,应计

    • 6. 3 计算

      • 6.3.1 沉井的计算应包括: 1 沉井作为整体基础计算。

      • 6.3.2 沉井井壁应按下列规定验算。薄壁浮运沉井的井壁应

      • 6.3.3 沉井刃脚可分别作为悬臂梁和水平框架验算其竖向和

      • 6. 3.4 沉井刃脚上作用的水平力分配系数可用下列近似方

      • 6.3.5 混凝土封底的厚度应根据基底的水压力和地基土的向

      • 6.3.6 薄壁浮运沉井在浮运过程中(沉入河床前》,应验算

      • 6.3.7 底节以上沉井应按静水腿力、流水压力、风力、导向

    • 6.2 构 造

      • 6.2.1 沉井平面形状及尺寸应根据墩台身底面尺寸、地基土

      • 6.2.2 沉井每节高度可视沉井的平面尺寸、总高度、地基土

      • 6.2.3 沉井井壁的厚度应根据结构强度、施工下沉需要的重

      • 6.2.4 沉井刃脚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尖刃脚或带踏面刃脚

      • 6.2.5 沉井材料可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配筋率不应小于

      • 6.2.6 沉井填料可采用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在

      • 6.2.7 沉井各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刃脚不应低于C25;

      • 6.2.8 沉井封底混凝土厚度由计算确定,但其顶面应高出刃

  • 7 地下连续墙

    • 7. 1 一般规定

      • 7.1.1 本章适用于用作公路桥梁整坑支护结构及基础的现浇

      • 7.1.2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

      • 7.1.3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

      • 7.1.4 地下连续墙设计应考虑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 7.1.5 地下连续墙设计应对质量检测、环境监测和现场试验

    • 7. 2 支护结构设计

      • 7.2.1 基坑支护结构应保证岩土开挖、地下结构施工的安全。

      • 7.2.2 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7.2.3 支护结构宜设置支承系统。

      • 7.2.4 支护结构的支撑必须采用稳定的结构体系和连接构造

      • 7.2.5 应考虑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

      • 7.2.6 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初步选定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

      • 7.2.7 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作用应包括土压力、水压力、基坑

      • 7.2.8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不同设计状况,分别

      • 7.2.9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应根据不同设计状态,按施工过

      • 7.2.10 构造规定: 1 墙体的截面形式和分段长度应根

      • 7.2.11 直线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7.2.12 直线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构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 7.2.13 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 基础设计

      • 7.3.1 根据墙段单元之间的连接组合、平面布置以及使用功

      • 7.3.2 墙端应进入良好的持力层,墙体在持力层内的埋设深

      • 7.3.3 基础的截面形状和平面布置,宜使其形心与作用基本

      • 7.3.4 基础主要承受上部构造物传递的各种作用。基础设计

      • 7.3.5 基础结构设计应按不同设计状况,分别按承载能力极

      • 7.3.6 当基础周围土体因自重固结或受地面大面积荷载等影

      • 7.3.7 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

      • 7.3.8 构造规定: l 墙体的构造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

      • 7.3.9 地下连续墙基础结构受力应采用可靠方法按空间结构

      • 7.3.10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构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11 兼作基坑支护结构的基础墙体,应符合本规范第7

  • 附录A 桥涵地基岩土的分级

  • 附录B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 B.0.1 试料可用钻孔的岩芯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 B.0.2 岩样尺寸一般为φ50mm×100mm,数量不应

    • B.0.3 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

    • B.0.4 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

  • 附录C 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 附录D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 D.0.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确定浅部地基、承压板下应

    • D.0.2 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b或直径d的3倍

    • D.0.3 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

    • D.0.4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

    • D.0.5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 承压

    • D.0.6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

    • D.0.7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

  • 附录E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 E.0.1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及大直径桩桩

    • E.0.2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m的刚

    • E.0.3 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1/15

    • E.0.4 每级加荷后,第一个小时内按间隔10min、10

    • E.0.5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 沉降s

    • E.0.6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

    • E.0.7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

  • 附录F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 F.0.1 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

    • F.0.2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

    • F.0.3 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

    • F.0.4 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

    • F.0.5 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

    • F.0.6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读

    • F.0.7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 F.0.8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

    • F.0.9 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

    • F.0.10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 对应于P—s曲线

  • 附录G 抗剪强度指标CK、ΦK标准值

    • G.0.1 内摩擦角标准值φk、黏聚力标准值ck,可按下列

  • 附录H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其冻胀性分类

    • H.0.1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如图H.0.1所示。

    • H.0.2 公路桥涵地基土的季节性冻胀性分类,可按表H.0

    • H.0.3 公路桥涵地基土的多年冻土分类,可按表H.0.3

  • 附录J 台背路基填土对桥台基底或桩端平面处的附加竖向压应力的计算

  • 附录K 岩石地基矩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及圆形截面偏心受压的应力重分布计算

    • K.0.1 矩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截面的应力重分布,当缺少资

    • K.0.2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的应力重分布,当偏心率n=(e

  • 附录L 冻土地基抗冻拔稳定性验算

    • L.0.1 季节性冻土地基墩、台和基础(含条形基础)抗冻拔

    • L.0.2 多年冻土地基墩、台和基础(含条形基础)抗冻拔稳

    • L.0.3 桩(柱)基础抗冻拔稳定性按下列公式验算: 式中

    • L.0.4 当切向冻胀力较大时,应验算墩、台、基础和桩(柱

  • 附录M 桥涵基底附加压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压应力系数 Α

    • M.0.1 桥涵基底中点下卧层附加压应力系数α见表M.0.

    • M.0.2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平均附加压应力系数

  • 附录N 后压浆关键技术参数

    • N.0.1 浆液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和渗透性确定。对于

    • N.0.2 桩端压浆终止压力:根据土层性质、压浆点深度确定

    • N.0.3 持荷时间:5min。

    • N.0.4 压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 N.0.5 压浆量:单桩压浆量设计,主要应考虑桩径、桩长、

  • 附录P 按M法计算弹性桩水平位移及作用效应

    • P.0.1 桩的计算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b1——桩的

    • P.0.2 桩基中桩的变形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α——

    • P.0.3 αh>2.5时,单排桩柱式桥墩承受桩柱顶荷载时

    • P.0.4 αh >2.5时,单排桩柱式桥台桩柱侧面受土压

    • P.0.5 桩端最大和最小压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 

    • P.0.6 αah>2.5时,多排竖直桩柱式桥墩承受桩顶荷

    • P.0.7 αh >2.5时,多排竖直桩桥台桩侧面受土压力

    • P.0.8 本规范表P.0. 3、表P.0.4中,系数Ai

  • 附录Q 刚性桩位移及作用效应计算方法

    • Q.0.1 本附录适用于αh≤2.5时的桩基础、沉井基础的

    • Q. 0. 2 为了保证基础在土中有可靠的嵌固,基础侧面水

    • Q.0.3 墩台顶面水平位移计算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  l

  • 附录R 群桩作为整体基础的计算

    • R. 0. 1 群桩(摩擦桩)作为整体基础时,桩基可视为如

  • 附录S 直线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计算

    • S.0.1 直线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

  • 附录T 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计算

    • T.0.1 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算

    • T.0.2 当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利用环梁或内衬作支承时

    • T.0.3 圆形地下连续墙墙体的环向效应可采用沿深度分布的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适应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的需要,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