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落实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减轻公路工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工程构筑物抗震设计。

    • 1.0.3  公路工程构筑物应进行抗震设计。不需要进行专门

    • 1.0.4  独立特大型桥梁工程及独立特长隧道工程、地震动

    • 1.0.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20g的地区,

    • 1.0.6  公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

    • 1.0.7  公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 2 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

      • 2.1.2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design b

      • 2.1.3  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io

      • 2.1.4  E1地震作用  El earthquake

      • 2.1.5  E2地震作用  E2 earthquake

      • 2.1.6  地震效应  seismic effect  

      • 2.1.7  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

      • 2.1.8  抗震有利地段  seismic favora

      • 2.1.9  抗震不利地段  seismic unfavo

      • 2.1.10  抗震危险地段  seismic risk

      • 2.1.11  液化  liquefaction    

      • 2.1.12  弹性抗震设计  elastic seism

      • 2.1.13  延性抗震设计  ductility sei

      • 2.1.14  延性构件  ductile member

      • 2.1.15  能力保护设计  capacity desi

      • 2.1.16  能力保护构件  capacity prot

      • 2.1.17  减隔震设计  seismic isolat

      • 2.1.18  抗震措施  seismic measure

      • 2.1.19  基本周期  fundamental per

    • 2.2 符号

      •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h——作用于挡土墙

      • 2.2.2  计算系数     Ah——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

      • 2.2.3  材料性能和几何参数     db——基础埋置

      • 2.2.4  其他符号     g——重力加速度;    

  • 3 基本规定

    • 3.1 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 3.1.1  桥梁抗震设防类别应按表3.1.1确定。 表3

      • 3.1.2  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应按表3.1.2确定。 表3

      • 3.1.3  桥梁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Ci应按表3.1.3确

      • 3.1.4  桥梁抗震措施设防烈度应按表3.1.4确定。

      • 3.1.5  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应不低于下线

    • 3.2 其他公路工程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 3.2.1  其他公路工程构筑物抗震设防目标应为:    

      • 3.2.2  其他公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应按表

      • 3.2.3  其他公路工程构筑物的抗震措施,应根据现行《中

      • 3.2.4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台阶式路基和阶梯式挡土

      • 3.2.5  四级公路上的一般]二程,可仅采用简易的抗震措

    • 3.3 地震作用

      • 3.3.1  公路工程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包括水平向地震作用和

      • 3.3.2  公路工程构筑物的地震基本烈度和水平向、竖向设

    • 3.4 作用效应组合

      • 3.4.1  公路工程构筑物抗震设计时应考虑下列作用:  

      • 3.4.2  季节性河流上的公路工程构筑物,可不考虑水流影

      • 3.4.3  作用效应组合应包括永久作用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

    • 3.5 抗震设计

      • 3.5.1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

      • 3.5.2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

      • 3.5.3  A类桥梁应在专门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本规范的抗

      • 3.5.4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

      • 3.5.5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10g地区的

    • 3.6 抗震措施

      • 3.6.1  应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断裂构造的活动性

      • 3.6.2  路线布设应远离发震断裂带。必须穿过时,宜布设

      • 3.6.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避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

      • 3.6.4  路线设计应避免造成较多的高陡临窄面;不宜采用

      • 3.6.5  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地层上,

      • 3.6.6  隧址宦避歼活动断裂和浅薄山嘴。不宜在地形陡峭

      • 3.6.7  存在岩堆、围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峡

      • 3.6.8  地震时可能因发生滑坡、崩塌形成堰塞湖的地段,

      • 3.6.9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线穿越松散堆积体、岩石破

      • 3.6.10  液化土和软土地区,路线宜选择在上覆层较厚处

      • 3.6.11  构筑物范围内有发震断裂时,应就断裂对工程的

      • 3.6.12  构筑物的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 3.6.13  应通过合理选择尺寸、配置钢筋等措施,增加钢

      • 3.6.14  减隔震装置的设置应考虑减隔震装置的可更换性

  • 4 地基和基础

    • 4.1 一般规定

      • 4.1.1  在抗震不利、危险地段布设路线、桥梁和隧道时,

      • 4.1.2  地基为软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

      • 4.1.3  工程场地类别应根据场地土的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

      • 4.1.4  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应根据基础类型、土质条件

    • 4.2 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

      • 4.2.1  地基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与永久作用

      • 4.2.2  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可按式(4.2.2)计算:

      • 4.2.3  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时,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

      • 4.2.4  液化土层及以上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不应按4.2.

    • 4.3 液化地基

      • 4.3.1  存在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应进行

      • 4.3.2  一般地基地面以下15m,桩基和基础埋置深度大

      • 4.3.3  当不能判别为不液化或不需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

      • 4.3.4  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

      • 4.3.5  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地

      • 4.3.6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 4.3.7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 4.3.8  减轻液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影响,可综合采用下列

      • 4.3.9  液化等级为中等和严重的占河道、现代河滨、海滨

    • 4.4 桩基础

      • 4.4.1  非液化地基的桩基,进行抗震验算时,柱桩的地基

      • 4.4.2  地基内有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包括桩

      • 4.4.3  桩基承台全部或局部处于液化土层中时,承台基坑

  • 5 桥梁

    • 5.1 一般规定

      • 5.1.1  本章适用于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钢筋混凝土

      • 5.1.2  地震作用可用设计加速度反应谱、设计地震动时程

      • 5.1.3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20g

      • 5.1.4  采用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法表征地震作用,在同时考

    • 5.2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 5.2.1  阻尼比为0.05的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中,任

      • 5.2.2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Smax可由式(5.2

      • 5.2.3  特征周期Tg应按桥梁所在位置,根据现行《中国

      • 5.2.4  结构的阻尼比ξ为0.05时,阻尼调整系数Cd

      • 5.2.5  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应由水平向设计加速度反应

    • 5.3 设计地震动时程

      • 5.3.1  采用设计地震动时程表征地震作用时,设计地震动

      • 5.3.2  桥址已作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提供了设计地震动时程

    • 5.4 抗震设计

      • 5.4.1  进行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建立合理的抗震验算

      • 5.4.2  桥台台身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地震惯性力,在进行

      • 5.4.3  需要验算E2地震作用下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墩

      • 5.4.4  桥梁宜采用构造简单、性能可靠的减隔震装置。减

    • 5.5 强度和变形验算

      • 5.5.1  桥梁工程应按式(5.5.1)验算其承载能力极

      • 5.5.2  桥梁结构在E2地震作用下,应验算潜在塑性铰区

      • 5.5.3  支座的性能应满足地震作用下对强度和允许变形量

    • 5.6 抗震措施

      • 5.6.1  宜采用对抗震有利的桥梁形式。

      • 5.6.2  上部结构连续的桥梁,各桥墩高度宜相近。相邻桥

      • 5.6.3  在刚度较大的桥墩处可设置能协调结构在地震作用

      • 5.6.4  应加强结构塑性铰区域、结点区域等薄弱部位的构

      • 5.6.5  相邻上部结构之间宜在桥台、桥墩等处设置适当的

      • 5.6.6  装配式结构宜采取加强结构横向连接等提高结构整

      • 5.6.7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

      • 5.6.8  简支梁桥应合理确定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

      • 5.6.9  设防烈度为7度的桥梁,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 5.6.10  设防烈度为8度的桥梁,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 5.6.11  设防烈度为9度的桥梁,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 6 隧道

    • 6.1 一般规定

      • 6.1.1  隧道宦设置于抗震有利地段。

      • 6.1.2  隧道洞口不应设在岩堆、滑坡体、泥石流沟、崩塌

      • 6.1.3  应根据公路等级、地震烈度、地形地质情况,合理

    • 6.2 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 6.2.1  隧道应按表6. 2.1的规定验算其抗震强度和

      • 6.2.2  隧道的地震作用可按静力法计算。验算隧道的结构

      • 6.2.3  地基抗震容许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本规范第4.

    • 6.3 抗震措施

      • 6.3.1  隧道洞口应采取控制路堑边坡和仰坡的开挖高度等

      • 6.3.2  洞门建筑材料不应低于表6.3.2的要求。 表

      • 6.3.3  没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

      • 6.3.4  抗震设防地段隧道衬砌和明涮的建筑材料,不应低

      • 6.3.5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20g

      • 6.3.6  棚式明洞应按本规范第5章规定,采取防止落梁的

      • 6.3.7  浅埋、偏压以及位于断裂破碎带等地质不良地段的

      • 6.3.8  隧道建筑范围内有发震断裂时,应考虑发震断裂错

  • 7 土墙

    • 7.1 一般规定

      • 7.1.1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20g

      • 7.1.2  挡土墙范围内有发震断裂,且按本规范第3.6.

      • 7.1.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挡土墙距离主断裂边缘不

    • 7.2 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 7.2.1  挡土墙应按表7.2.1规定的范围和要求验算其

      • 7.2.2  公路挡土墙可采用静力法验算挡土墙体抗震强度和

      • 7.2.3  按静力法验算时,挡土墙第i截面以上墙身重心处

      • 7.2.4  位于斜坡上的挡土墙,作用于其重心处的水平向总

      • 7.2.5  路肩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可按式(7.2.5

      • 7.2.6  挡土墙墙身的截面偏心距e应符合式(7.2.6

      • 7.2.7  挡土墙的抗震稳定性验算应按现行《公路桥涵地基

    • 7.3 抗震措施

      • 7.3.1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20g

      • 7.3.2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

      • 7.3.3  混凝土挡土墙的施工缝和衡重式挡土墙的变截面处

      • 7.3.4  挡土墙应分段修筑,每段长度不宜超过15m;在

      • 7.3.5  位于液化土及软土地基上的挡土墙,应按本规范第

  • 8 路基

    • 8.1 一般规定

      • 8.1.1  应根据公路等级、场区设汁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 8.1.2  路线经过规模较大、性质复杂的滑坡、崩塌、岩溶

    • 8.2 抗震稳定性验算

      • 8.2.1  路基应按表8.2.1规定的范围和要求验算其抗

      • 8.2.2  公路路基可采用静力法进行抗震稳定性验算。设计

      • 8.2.3  当路堤高度大于20m且位于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

      • 8.2.4  地震作用应与结构重力、土重力组合,对于水库地

      • 8.2.5  采用静力法对路基进行抗震稳定性验算时,高速公

      • 8.2.6  采用静力法对路基进行抗震稳定性验算时,应按下

    • 8.3 抗震措施

      • 8.3.1  路堤填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3.2  公路路堤或路堑的高度大于表8.3.2规定时,

      • 8.3.3  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2

      • 8.3.4  当在自然坡度大于1:3的稳定斜坡上填筑路堤时

      • 8.3.5  路基地基存在液化土层,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

      • 8.3.6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地基为液化土层,不满

      • 8.3.7  筑于软土地基且高度大于6m的路堤,可根据具体

      • 8.3.8  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地表设置垫层

      • 8.3.9  边坡高度超过10m的岩石路堑,边坡坡度宜参考

      • 8.3.10  路基通过发震断裂,按本规范第3.6.11条

  • 9 涵洞

    • 9.0.1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20g

    • 9.0.2  软土或液化地基上的涵洞,地基基础处理应符合本

    • 9.0.3  涵洞可按本规范第7.2节的规定进行强度和稳定

    • 9.0.4  钢筋混凝土管涵的涵节接头两侧宜置于同一土层上

  • 附录A 地震土压力计算

    • A.0.1  地震主动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A.0.

    • A.0.2  地震被动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A.0.2-

    • A.0.3  地震土压力作用点的位置,当q=0时,可取在距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落实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减轻公路工程构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