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

    • 1.0.3 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

    • 1.0.4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

      •     2.1.2 复合地基 composite grou

      •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

      •     2.1.4 换填垫层 replacement la

      •     2.1.5 加筋垫层 replacement la

      •     2.1.6 预压地基 preloaded grou

      •     2.1.7 堆载预压 preloading wit

      •     2.1.8 真空预压 vacuum preload

      •     2.1.9 压实地基 compacted grou

      •     2.1.10 夯实地基 rammed ground

      •     2.1.11 砂石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     2.1.1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compo

      •     2.1.1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composi

      •     2.1.14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composi

      •     2.1.15 旋喷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     2.1.16 灰土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     2.1.17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composit

      • 2.1.18 多桩型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

      •     2.1.19 注浆加固 ground improv

      •     2.1.20 微型桩 micropile     

    • 2.2 符 号

      •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强夯或强

      •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Dr——砂土相

      •     2.2.3 几何参数     A——基础底面积;

  • 3 基本规定

    • 3.0.1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 3.0.2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

    • 3.0.3 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 3.0.4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

    • 3.0.5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

    • 3.0.6 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验算,应同时满足轴心荷载作用

    • 3.0.7 处理后地基的整体稳定分析可采用圆弧滑动法,其稳

    • 3.0.8 刚度差异较大的整体大面积基础的地基处理,宜考虑

    • 3.0.9 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评价、处理范

    • 3.0.10 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

    • 3.0.11 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类别符合有关

    • 3.0.12 地基处理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

  • 4 换填垫层

    • 4.1 一般规定

      • 4.1.1 换填垫层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

      • 4.1.2 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场地土质条

      •     4.1.3 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

      •     4.1.4 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以

    • 4.2 设 计

      •   4.2.1 垫层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 4.2.2 垫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4.2.3 垫层底面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垫层底面宽

      • 4.2.4 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表4.2.4选用。矿渣垫层的

      •     4.2.5 换填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

      • 4.2.6 对于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在进行地基变形

      • 4.2.7 垫层地基的变形由垫层自身变形和下卧层变形组成。

      • 4.2.8 加筋土垫层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尚应进行材料强度

      •   4.2.9 加筋土垫层的加筋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4.3 施 工

      • 4.3.1 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粉质

      • 4.3.2 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宜通

      • 4.3.3 粉质黏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ωo

      • 4.3.4 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时

      • 4.3.5 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180m

      • 4.3.6 换填垫层施工时,应采取基坑排水措施。除砂垫层宜

      • 4.3.7 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坑底土层

      • 4.3.8 粉质黏土、灰土垫层及粉煤灰垫层施工,应符合下列

      • 4.3.9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 4.4 质量检验

      • 4.4.1 对粉质黏土、灰土、砂石、粉煤灰垫层的施工质量可

      • 4.4.2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

      • 4.4.3 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选择位

      • 4.4.4 竣工验收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且每个

      • 4.4.5 加筋垫层中土工合成材料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 5 预压地基

    • 5.1 一般规定

      • 5.1.1 预压地基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

      • 5.1.2 真空预压适用于处理以黏性土为主的软弱地基。当存

      • 5.1.3 预压地基应预先通过勘察查明土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

      • 5.1.4 对重要工程,应在现场选择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在

      • 5.1.5 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施加,并确保每级

      • 5.1.6 对主要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建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所

      • 5.1.7 当建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或建筑物对地

      • 5.1.8 预压地基加固应考虑预压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地下管

      • 5.1.9 当受预压时间限制,残余沉降或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沉

    • 5.2 设 计

      • 5.2.1 对深厚软黏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

      • 5.2.2 堆载预压地基处理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选

      • 5.2.3 排水竖井分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普通

      • 5.2.4 排水竖井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的平面布置

      • 5.2.5 排水竖井的间距可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定时间

      • 5.2.6 排水竖井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建筑物

      • 5.2.7 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下,当固结时间为t时,对

      • 5.2.8 当排水竖井采用挤土方式施工时,应考虑涂抹对土体

      • 5.2.9 对排水竖井未穿透受压土层的情况,竖井范围内土层

      • 5.2.10 预压荷载大小、范围、加载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5.2.11 计算预压荷载下饱和黏性土地基中某点的抗剪强度

      • 5.2.12  预压荷载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量的计算可取附加

      • 5.2.13 预压处理地基应在地表铺设与排水竖井相连的砂垫

      • 5.2.14 在预压区边缘应设置排水沟,在预压区内宜设置与

      • 5.2.15 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黏粒含量不应大于3

      • 5.2.16 堆载预压处理地基设计的平均固结度不宜低于90

      • 5.2.17 真空预压处理地基应设置排水竖井,其设计应包括

      • 5.2.18 排水竖井的间距可按本规范第5.2.5条确定。

      • 5.2.19 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渗透系数应大于1×

      • 5.2.20 真空预压竖向排水通道宜穿透软土层,但不应进入

      • 5.2.21 真空预压区边缘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轮廓线,每边增

      • 5.2.22 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稳定地保持在86.7k

      • 5.2.23 对于表层存在良好的透气层或在处理范围内有充足

      • 5.2.24 真空预压固结度和地基强度增长的计算可按本规范

      • 5.2.25 真空预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可按本规范第5.2.

      • 5.2.26 真空预压地基加固面积较大时,宜采取分区加固,

      • 5.2.27 真空预压地基加固可根据加固面积的大小、形状和

      • 5.2.28 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预压时

      • 5.2.29 当设计地基预压荷载大于80kPa,且进行真空

      • 5.2.30 堆载体的坡肩线宜与真空预压边线一致。     

      • 5.2.31 对于一般软黏土,上部堆载施工宜在真空预压膜下

      • 5.2.32 当堆载较大时,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应采用分级加

      • 5.2.33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时地基固结度和地基承载力增

      • 5.2.34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最终竖向变形可按本规范第5

    • 5.3 施 工

      • 5.3.1 塑料排水带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在现场

      • 5.3.2 砂井的灌砂量,应按井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

      • 5.3.3 灌入砂袋中的砂宜用干砂,并应灌制密实。

      • 5.3.4 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施工时,宜配置深度检测设备。

      • 5.3.5 塑料排水带需接长时,应采用滤膜内芯带平搭接的连

      • 5.3.6 塑料排水带施工所用套管应保证插入地基中的带子不

      • 5.3.7 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施工时,平面井距偏差不应大

      • 5.3.8 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砂袋埋入砂垫层中的长度不应

      • 5.3.9 堆载预压加载过程中,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控制

      • 5.3.10 真空预压的抽气设备宜采用射流真空泵,真空泵空

      • 5.3.11 真空管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真

      • 5.3.12 密封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膜应

      • 5.3.13 地基土渗透性强时,应设置黏土密封墙。黏土密封

      • 5.3.14 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时,应先抽真空,当真空

      • 5.3.15 堆载前,应在膜上铺设编织布或无纺布等土工编织

      • 5.3.16 堆载施工时可采用轻型运输工具,不得损坏密封膜。

      • 5.3.17 上部堆载施工时,应监测膜下真空度的变化,发现

      • 5.3.18 堆载加载过程中,应满足地基稳定性设计要求,对

      • 5.3.19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除满足本规范第5.3.14

    • 5.4 质量检验

      • 5.4.1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和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3 原位试验可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或静力触探,检验深

      • 5.4.4 预压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检

  • 6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 6.1 一般规定

      • 6.1.1 压实地基使用于处理大面积填土地基。浅层软弱地基

      • 6.1.2 夯实地基可分为强夯和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强夯处理

      • 6.1.3 压实和夯实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

    • 6.2 压实地基

      • 6.2.1 压实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

      • 6.2.2 压实填土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2.3 压实填土地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2.4 压实填土地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5 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完成一道工

    • 6.3 夯实地基

      • 6.3.1 夯实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强夯

      • 6.3.2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 6.3.3 强夯处理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3.4 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5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6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7 夯实地基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

      • 6.3.8 当场地表层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宜采用人工降低

      • 6.3.9 施工前,应查明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

      • 6.3.10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

      • 6.3.11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3.12 夯实地基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及所采

      • 6.3.1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根据静

      • 6.3.14 夯实地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7 复合地基

    • 7.1 一般规定

      • 7.1.1 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现场试

      • 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对有

      • 7.1.3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

      • 7.1.4 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的桩位施工允许偏差:对条形基

      • 7.1.5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或

      • 7.1.6 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桩身强度应满足式(7.

      • 7.1.7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 7.1.8 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可根据地区沉降观

      • 7.1.9 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

    • 7.2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 7.2.1 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

      • 7.2.2 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 7.2.3 振冲碎石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振

      • 7.2.4 沉管砂石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砂

      • 7.2.5 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

      • 7.2.6 竣工验收时,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

    • 7.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 7.3.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2 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pH值小

      • 7.3.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4 用于建筑物地基处理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设备,其湿

      • 7.3.5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6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

      • 7.3.7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8 基槽开挖后,应检验桩位、桩数与桩顶桩身质量,如

    • 7.4 旋喷桩复合地基

      • 7.4.1 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4.2 旋喷桩加固体强度和直径,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 7.4.3 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

      • 7.4.4 旋喷桩复合地基的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7.

      • 7.4.5 当旋喷桩处理地基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

      • 7.4.6 旋喷桩复合地基宜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褥垫层。褥

      • 7.4.7 旋喷桩的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结构和基础特点确定,

      • 7.4.8 旋喷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

      • 7.4.9 旋喷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旋

      • 7.4.10 竣工验收时,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

    • 7.5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 7.5.1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7.5.2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5.3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7.5.4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

      • 7.5.5 竣工验收时,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

    • 7.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 7.6.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7.6.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6.3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6.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7.6.5 竣工验收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

    • 7.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 7.7.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

      • 7.7.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7.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7.7.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7.8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 7.8.1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杂填

      • 7.8.2 柱锤冲扩桩处理地基的深度不宜超过10m。

      • 7.8.3 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复杂的工程,在正式施工前

      • 7.8.4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8.5 柱锤冲扩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

      • 7.8.6 基槽开挖后,应晾槽拍底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后,再铺

      • 7.8.7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7.9 多桩型复合地基

      • 7.9.1 多桩型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不同深度存在相对硬层的

      • 7.9.2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 7.9.3 多桩型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应由静载荷试验确定,初

      • 7.9.4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布桩宜采用正方形或三角形间隔布

      • 7.9.5 多桩型复合地基垫层设置,对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

      • 7.9.6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多桩复合地基

      • 7.9.7 多桩型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应根据基础面积与该面

      • 7.9.8 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可按本规范第7.1.7条

      • 7.9.9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地基土层的厚度,

      • 7.9.10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7.9.11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注浆加固

    • 8.1 一般规定

      • 8.1.1 注浆加固适用于建筑地基的局部加固处理,适用于砂

      • 8.1.2 注浆加固设计前,应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

      • 8.1.3 注浆加固应保证加固地基在平面和深度连成一体,满

      • 8.1.4 注浆加固后的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 8.1.5 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基,注浆加

    • 8.2 设 计

      • 8.2.1 水泥为主剂的注浆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2 硅化浆液注浆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3 碱液注浆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8.3 施 工

      •   8.3.1 水泥为主剂的注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8.3.2 硅化浆液注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8.3.3 碱液注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 质量检验

      • 8.4.1 水泥为主剂的注浆加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2 硅化注浆加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硅酸

      • 8.4.3 碱液加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4 注浆加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

      •     8.4.5 静载荷试验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每个单

  • 9 微型桩加固

    • 9.1 一般规定

      •     9.1.1 微型桩加固适用于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或新建

      • 9.1.2 微型桩加固后的地基,当桩与承台整体连接时,可按

      • 9.1.3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采用微型桩加固补强,应符合现行

      • 9.1.4 根据环境的腐蚀性、微型桩的类型、荷载类型(受拉

      • 9.1.5 软土地基微型桩的设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9.2 树根桩

      • 9.2.1 树根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

      • 9.2.2 树根桩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9.2.3 树根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2.4 树根桩采用的灌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 预制桩

      • 9.3.1 预制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

      •     9.3.2 预制桩桩体可采用边长为150mm~30

      •     9.3.3 预制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应通过单桩静载荷

    • 9.4 注浆钢管桩

      •     9.4.1 注浆钢管桩适用于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

      • 9.4.2 注浆钢管桩单桩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

      •     9.4.3 钢管桩可采用静压或植入等方法施工。

      •     9.4.4 水泥浆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5 水泥浆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6 注浆钢管桩钢管的连接应采用套管焊接,焊

    • 9.5 质量检验

      •     9.5.1 微型桩的施工验收,应提供施工过程有关参

      •     9.5.2 微型桩的桩位施工允许偏差,对独立基础、

      • 9.5.3 桩身完整性检验宜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进行检测。检

      • 9.5.4 微型桩的竖向承载力检验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桩

  • 10 检验与监测

    • 10.1 检 验

      • 10.1.1 地基处理工程的验收检验应在分析工程的岩土工程

      • 10.1.2 检验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建筑物的重要性以

      • 10.1.3 验收检验的抽检位置应按下列要求综合确定: 1

      • 10.1.4 工程验收承载力检验时,静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

      • 10.1.5 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的静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应

    • 10.2 监 测

      • 10.2.1 地基处理工程应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施工中,

      • 10.2.2 堆载预压工程,在加载过程中应进行竖向变形量、

      • 10.2.3 强夯施工应进行夯击次数、夯沉量、隆起量、孔隙

      • 10.2.4 当夯实、挤密、旋喷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柱锤

      • 10.2.5 大面积填土、填海等地基处理工程,应对地面变形

      • 10.2.6 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有影响时,应进行邻

      • 10.2.7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

  • 附录A 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 A.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确定换填垫层、预压地基、压实地

    • A.0.2 平板静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

    • A.0.3 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

    • A.0.4 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

    • A.0.5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

    • A.0.6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当满足前三

    • A.0.7 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A.0.8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各试验实

  • 附录B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 B.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多桩复

    • B.0.2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

    • B.0.3 试验应在桩顶设计标高进行。承压板底面以下宜铺设

    • B.0.4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宽度和长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

    • B.0.5 试验前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

    • B.0.6 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测试前为校核试验

    • B.0.7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

    • B.0.8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

    • B.0.9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

    • B.0.10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B.0.11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

  • 附录C 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静载荷试验要点

    • C.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竖向抗压静载

    • C.0.2 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 C.0.3 试验提供的反力装置可采用锚桩法或堆载法。当采用

    • C.0.4 堆载支点以及试桩、锚桩、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

    • C.0.5 试压前应对桩头进行加固处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

    • C.0.6 桩帽下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的桩顶标高及地基土标高

    • C.0.7 百分表架设位置宜在桩顶标高位置。

    • C.0.8 开始试验的时间、加载分级、测读沉降量的时间、稳

    • C.0.9 当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

    • C.0.10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C.0.11 将单桩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承载力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