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了统一在冰、冻融和冻胀作用下的水工建筑物抗冰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受冰、冻融和冻胀作用的新建或改建的

    • 1.0.3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4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冻土 frozen ground     具有

      • 2.1.2 季节冻土 seasonally frozen

      • 2.1.3 季节冻结深度 depth of seasona

      • 2.1.4 设计冻深 design freezing de

      • 2.1.5 地基土设计冻深 design freezing

      • 2.1.6 冻结指数 freezing index    

      • 2.1.7 冻胀量 amount of frost-hea

      • 2.1.8 地表冻胀量 amount of frost-h

      • 2.1.9 冻胀力 frost-heaving force

      • 2.1.10 水平冻胀力 horizontal frost

      • 2.1.11 切向冻胀力 tangential frost

      • 2.1.12 法向冻胀力 normal frost-hea

      • 2.1.13 静冰压力 static ice pressu

      • 2.1.14 动冰压力 dynamic ice press

      • 2.1.15 冰盖 ice cover     水体表面形

      • 2.1.16 武开江 ice breakup due to

      • 2.1.17 冰坝 ice dam     大量冰块在河道

    • 2.2 符号

      • 2.2.1 作用力     σh——单位水平冻胀力;   

      • 2.2.2 冻深、冻胀参数     βo——非冻胀区深度系

      • 2.2.3 热学参数     λc——底板(墙)的热导率;

      • 2.2.4 水力参数     δi——冰厚;     δw

      • 2.2.5 几何参数     δc——底板(墙)厚度;  

  • 3 基本资料

    • 3.0.1 水工建筑物的抗冰冻设计,应根据需要取得工程地点

    • 3.0.2 气象资料应包括工程地点的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

    • 3.0.3 气候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最

    • 3.0.4 设计采用的冻结指数应取历年最大值,其统计系列年

    • 3.0.5 冰情资料应包括封冰(冻)日期、解冰(冻)日期、

    • 3.0.6 地质资料应包括工程地基土的种类、颗粒组成、密度

    • 3.0.7 冻土资料应包括历年最大冻深和地表冻胀量,应分别

    • 3.0.8 冻胀性土和非冻胀性土可根据地基土的颗粒组成按下

    • 3.0.9 工程冻胀级别可根据地表冻胀量或地基土冻胀量、挡

  • 4 冰冻荷载

    • 4.0.1 冰冻荷载应包括冰压力和土的冻胀力。作用在水工建

    • 4.0.2 冰压力应包括静冰压力和动冰压力,可按本规范附录

    • 4.0.3 土的冻胀力应包括切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和法向冻

    • 4.0.4 桩、墩基础设计宜取切向冻胀力与其他非冰冻荷载的

    • 4.0.5 挡土墙设计应取水平冻胀力与其他非冰冻荷载的组合

    • 4.0.6 两侧填土的矩形结构设计应取侧墙的水平冻胀力和作

    • 4.0.7 静冰压力宜按冰冻期可能的最高水位情况计算,并宜

  • 5 材料与结构

    • 5.1 混凝土与砌石材料

      • 5.1.1 混凝土的抗冻级别应分为F400、F300、F2

      • 5.1.2 各类水工结构和构件的混凝土抗冻级别应根据气候分

      • 5.1.3 大体积混凝土分区采用不同抗冻级别时,其分区厚度

      • 5.1.4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

      • 5.1.5 1级~3级建筑物的抗冻混凝土的材料和配比应通过

      • 5.1.6 抗冻混凝土现场取样试件的合格率,素混凝土不应低

      • 5.1.7 抗冻混凝土应防止早期受冻。冬季施工时,应根据具

      • 5.1.8 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5.1.9 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浆砌石结构应采用质地良好的石料

    • 5.2 保温材料

      • 5.2.1 水工建筑物的保温宜选择当地易得材料,可采用水、

      • 5.2.2 采用聚合物保温材料时,所用产品的技术指标应符合

      • 5.2.3 保温层应有足够的防水性能。经常处于潮湿和浸水环

    • 5.3 分缝和止水

      • 5.3.1 土基上的水工建筑物应根据地基沉陷和冻胀变形条件

      • 5.3.2 土基上水工建筑物的变形缝应能适应温度伸缩、沉陷

      • 5.3.3 防渗要求较高的接缝止水材料应采用止水片,防渗要

      • 5.3.4 接缝构造应便于施工和质量检查,容易损坏的止水宜

      • 5.3.5 止水片宜根据具体工程实际需要采用耐低温、抗老化

      • 5.3.6 护面板的柔性防渗嵌缝材料宜设于缝高的中部,不应

    • 5.4 结构构造

      • 5.4.1 溢流面、底孔、尾水闸墩、尾水墙和大型水闸的墙、

      • 5.4.2 严寒地区的大中型工程,包括施工期易受冻胀开裂部

      • 5.4.3 混凝土水工建筑物的抗冰冻设计,应采取下列抗冰冻

  • 6 水与泄水建筑物

    • 6.1 一般规定

      • 6.1.1 坝顶超高应按常规设计和抗冰要求计算,并应取常规

      • 6.1.2 抗冰设计超高应按下列情况计算:     1 有

      • 6.1.3 对有泄冰要求的开敞式泄水建筑物,其上设置交通桥

      • 6.1.4 水库上游河道、水库末端或坝址附近河段易形成冰坝

      • 6.1.5 冰压力对大坝、坝坡及附属建筑物的作用宜按本规范

      • 6.1.6 安全监测设施应避免结霜、冰冻或冻胀的影响。设计

    • 6.2 混凝土坝与砌石坝

      • 6.2.1 坝基应防止受冻。施工期有可能受冻时,应采取保温

      • 6.2.2 岩基上的混凝土低坝在冰推力作用下的抗滑稳定计算

      • 6.2.3 寒冷和严寒地区混凝土坝的止水片距离坝面不宜小于

      • 6.2.4 带有周边缝的薄拱坝应防止周边缝冻结。

      • 6.2.5 碾压混凝土坝应作好上游防渗、分缝和内部排水,并

      • 6.2.6 支墩坝和空腹坝的腹腔宜作封闭保温,外露的接缝应

      • 6.2.7 砌石坝应作好防渗、分缝和内部排水,下游渗水出逸

      • 6.2.8 寒冷和严寒地区坝体的廊道、电梯(转梯)井,均应

      • 6.2.9 坝体闸门井、各种内部充水井、管应采取内部防渗和

      • 6.2.10 下游侧栏杆宜采用不致挡风遮阳和积水的稀疏栏杆

      • 6.2.11 露天的人行通道、桥梁、阶梯等应防止积雪或结冰

    • 6.3 土石坝

      • 6.3.1 土石坝的土质心墙、斜墙和防渗铺盖应防止运行和施

      • 6.3.2 黏性土质坝的上游坡应设置非冻胀性土的防冻层。防

      • 6.3.3 土石坝护坡结构除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

      • 6.3.4 护坡的坡脚高程宜设在冬季最低水位时的最大冰厚的

      • 6.3.5 坝体的浸润线宜低于设计冻深线。下游排水、减压设

      • 6.3.6 设有防浪墙的土石坝,设计荷载应包括可能产生的冰

      • 6.3.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

    • 6.4 溢流坝与岸边溢洪道

      • 6.4.1 有排冰要求时,宜采用无闸门且无闸墩的自由溢流堰

      • 6.4.2 溢流堰排冰时,堰上水深应大于水库最大冰厚。

      • 6.4.3 溢流堰排冰时,冰块应能自由下泄且不致破坏下游设

      • 6.4.4 有排冰要求时,应根据下游河道封冻的可能性以及冰

      • 6.4.5 1、2、3级泄水建筑物的上下游冬季水位变化区的

      • 6.4.6 有排冰要求时,闸墩、堰顶应较常规设计适当增加配

      • 6.4.7 土基上的溢流堰堰体基础埋深应大于当地最大冻深;

      • 6.4.8 岩基上的泄槽底板厚度不宜小于0.4m。底板应设

      • 6.4.9 土基上1、2级建筑物的泄槽底板连同垫层的总厚度

      • 6.4.10 岩基岸边溢洪道下的地基排水设施,应根据周围地

    • 6.5 泄洪洞与坝体泄水孔

      • 6.5.1 坝体巾孔、底孔宜采取防止冷空气侵入的措施。冬季

      • 6.5.2 封冻水库的进水塔,宜采用封闭式井筒结构或其他刚

      • 6.5.3 工作闸门位于首部或中部的泄洪洞和坝身泄水孔,当

      • 6.5.4 与洞脸岩体连接的岸塔式进水口两侧的边墙应与岩体

    • 6.6 堤防与护岸

      • 6.6.1 在频繁发生冰凌壅塞的河段,堤顶高程除应符合现行

      • 6.6.2 受流冰作用的堤岸护坡,除应符合常规要求外。还应

      • 6.6.3 冻胀性土基的堤岸护坡宜根据土的冻胀级别采取必要

      • 6.6.4 岸坡护面层宜采用砌石、混凝土、模袋混凝土等,其

      • 6.6.5 堤岸护坡的坡脚应符合本规范第6.3.4条的规定。

  • 7 取水与输水建筑物

    • 7.1 一般规定

      • 7.1.1 冬季有防冰和输冰要求的引水、输水工程,应进行抗

      • 7.1.2 引水、输水工程设计应在充分收集和分析基本资料的

      • 7.1.3 在枢纽总体布置、形式、体型设计中,应保证进水口

      • 7.1.4 输排冰渠道布置宜少设弯道,宜避开深挖方和傍山滑

      • 7.1.5 输排冰渠道沿程不宜采用突变断面和设置阻水建筑物。

      • 7.1.6 结冰盖运行方式的引水渠道.渠顶超高不应小于冰盖

      • 7.1.7 渠道与渠道衬砌的抗冻胀设计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

    • 7.2 取水口排冰

      • 7.2.1 引水枢纽有排冰要求时,冬季过闸水深、流速应满足

      • 7.2.2 枢纽布置为无坝引水时,宜在枢纽前河道弯道凹岸处

      • 7.2.3 导凌(冰)筏与排冰闸衔接(河)段内的流速不宜大

      • 7.2.4 引水枢纽冬季排冰日耗水量可根据枢纽所在河道的冬

    • 7.3 明渠冬季输水

      • 7.3.1 冬季有输冰要求的引水明渠,其设计弯道半径宜大于

      • 7.3.2 渠道输冰量过大时,宜充分利用沿渠线两侧或渠线通

      • 7.3.3 当不具备本规范第7.3.2条的条件时,宜加大引

      • 7.3.4 输冰渠道断面型式宜采用窄深式的弧形渠底的矩形或

      • 7.3.5 渠道冬季输水可采取冰盖下明流、满流输水或无冰盖

      • 7.3.6 冰盖下明流输水方式宜按下列要求设计:     

      • 7.3.7 冰盖下满流输水时,综合糙率可按下式计算: (7

      • 7.3.8 采用输水(冰)运行方式时,渠内设计流速不宜小于

      • 7.3.9 冬季行水渠道,当有外来热源能形成不结冰渠段时,

    • 7.4 暗管与隧洞

      • 7.4.1 暗管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土的冻胀级别、冻胀量沿深度

      • 7.4.2 埋于冻层内通水的暗管,应论证其抗冻胀稳定性和管

      • 7.4.3 暗管沿程的竖井结构应按抗冻拔要求设计。当不能满

      • 7.4.4 冬季输水隧洞为压力流时,在下游出口后部宜采取防

      • 7.4.5 冬季不输水的隧洞,宜在闸门下游出口处采取封闭式

  • 8 渠道与渠道衬砌

    • 8.1 一般规定

      • 8.1.1 在渠道规划选线时,宜避开地下水位高、有傍渗水补

      • 8.1.2 渠道衬砌的抗冻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8.1.3 冬季输水有防冰要求的渠道输冰、排冰设计应按本规

    • 8.2 衬砌结构抗冻胀稳定性要求

      • 8.2.1 衬砌结构的抗冻胀稳定性可按表8.2.1所列的衬

      • 8.2.2 抗冻胀衬砌结构的冻胀位移量可按渠道地基土的冻胀

      • 8.2.3 对于冻结期输水、地下水位高出渠底、渠底有积水(

    • 8.3 渠道衬砌结构

      • 8.3.1 当渠道地基土的冻胀级别属Ⅰ、Ⅱ级时,宜按渠道大

      • 8.3.2 当渠道地基土冻胀级别属Ⅲ、Ⅳ、Ⅴ级时,宜按渠道

      • 8.3.3 刚性衬砌的分缝应能适应冻胀变形,可分为横向缝和

    • 8.4 冻胀土基处理

      • 8.4.1 采用保温材料防止渠道地基土冻结时,应符合下列要

      • 8.4.2 当地或附近有丰富和适宜的非冻胀性土时,可采用非

      • 8.4.3 设置排水系统,宜按下列情况分别确定:     

    • 8.5 渠坡稳定要求

      • 8.5.1 土质渠道或以土石料护面的埋铺式膜料防渗渠道应采

      • 8.5.2 渠床土冻胀级别属Ⅲ、Ⅳ、Ⅴ级的1、2、3级渠道

      • 8.5.3 渠坡有冻融滑坍可能时,可采用土工编织布砂(土)

  • 9 泵站与电站建筑物

    • 9.1 一般规定

      • 9.1.1 泵站与电站建筑物的整体布置和结构型式设计应在充

      • 9.1.2 冬季运行的泵站与电站建筑物应设置防冰、排冰设施。

    • 9.2 前池排冰

      • 9.2.1 前池容积的确定应计入冬季高水位运行时冰块、冰凌

      • 9.2.2 采用输水(冰)方式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气象、

      • 9.2.3 排冰闸孔宽度应大于最大冰块的宽度。排冰闸下游应

      • 9.2.4 正向排冰侧向引水方式的排冰闸前应布置一定长度的

      • 9.2.5 正向排冰正向引水方式的排冰闸中心线应与渠道中心

      • 9.2.6 弯道排冰方式的排冰闸前的渠道断面型式宜为梯形。

      • 9.2.7 采取弯道排冰方式时,应在排冰闸前凸岸设置活动导

      • 9.2.8 泄水排冰渠的断面型式可采用矩形或梯形,其纵坡宜

      • 9.2.9 泄水排冰渠下游的消能形式应符合本规范第6.4.

      • 9.2.10 有清冰要求的排冰建筑物附近,宜设置清冰、人员

      • 9.2.11 前池水闸和侧墙的抗冰冻设计应按本规范第10章

    • 9.3 地面厂(泵)房

      • 9.3.1 地面厂(泵)房位置宜避开雪崩、高边坡、地下水位

      • 9.3.2 地面厂(泵)房及其邻近地区应作好地表排水和地下

      • 9.3.3 地面厂(泵)房基础埋深均应大于基础设计冻深。外

      • 9.3.4 压力管道与机组联结接头,以及穿过外墙处的构造,

      • 9.3.5 冬季需要采暖的地面厂(泵)房应进行采暖保温设计。

      • 9.3.6 冬季运行的地面厂(泵)房,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电

      • 9.3.7 冬季不运行且不采暖的地面厂(泵)房,所有水管冻

      • 9.3.8 冬季不运行且不采暖的地面厂(泵)房的楼板、梁,

  • 10 闸涵建筑物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水闸和涵洞建筑物设计,宜根据

      • 10.1.2 闸涵抗冰冻宜以进口、闸室(洞身)、护坦、消力

      • 10.1.3 有过冰要求的拦河闸和渠系水闸,宜采用开敞式。

      • 10.1.4 过冰的水闸消力段不宜设消力墩。

      • 10.1.5 进出口翼墙和岸墙的抗冰冻设计应按本规范第11

    • 10.2 结构与布置

      • 10.2.1 冻胀性地基上的闸涵宜采用有利于适应冻胀的整体

      • 10.2.2 严寒地区的拦河闸,当闸室边墩后部填土的冻胀级

      • 10.2.3 在满足稳定和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闸涵的布

      • 10.2.4 冬季暴露的大、中型水闸上游阻滑板(铺盖)和护

      • 10.2.5 承受法向冻胀力的底板宜布置上下两层钢筋。

    • 10.3 稳定与强度验算

      • 10.3.1 闸涵建筑物底板下地基土不冻结时,其稳定与强度

      • 10.3.2 闸涵建筑物底板下地基土冻结时,除应按本规范第

      • 10.3.3 进行上述稳定与强度验算时,冰压力可按本规范附

    • 10.4 抗冻胀措施

      • 10.4.1 涵闸建筑物可采取加强结构、保温或置换非冻胀性

      • 10.4.2 采用保温材料防止建筑物地基冻结时,应符合下列

      • 10.4.3 采用水层保湿对,应防止水的渗漏,并应采取防止

      • 10.4.4 当地或附近有足够和适宜的非冻胀性土,并在满足

  • 11 挡土结构(墙)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冻胀性地基上和墙后回填冻胀性土的挡土结构(墙

      • 11.1.2 地基土的冻胀级别属Ⅲ、Ⅳ、Ⅴ级时,挡土墙的基

      • 11.1.3 当基础埋深等于或大于设计冻深时,可只计算水平

      • 11.1.4 严寒地区的薄壁式挡土墙顶宽不宜小于0.3m;

      • 11.1.5 墙后地下水位高时,宜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 11.1.6 冻胀性地基上的挡土墙宜每隔8m~12m设置变

    • 11.2 水平冻胀力的计算

      • 11.2.1 墙前地面至墙后填土顶面之间的高差在1.5m~

      • 11.2.2 最大单位水平冻胀力设计值和水平冻胀力沿墙高的

    • 11.3 抗冻胀措施

      • 11.3.1 抗冻胀设计应根据墙后回填土的冻胀量、地下水位

      • 11.3.2 水平冻胀力在满足防渗要求的条件下,墙后回填土

      • 11.3.3 采用保温材料防止挡土结构(墙)后土冻结时,应

  • 12 桥梁和渡槽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桥梁和渡槽的桩、墩基础,当土的冻胀级别属Ⅲ、

      • 12.1.2 桥梁和渡槽宜减少桩、墩数量或减小桩径。

      • 12.1.3 冰情较严重的河(渠)道上的桥梁和渡槽,宜增大

      • 12.1.4 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河(渠)床冲刷对基础埋深减

      • 12.1.5 基础在冻(冰)层内和地(冰)面以上至少40c

      • 12.1.6 渡槽进出口段的抗冻胀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

      • 12.1.7 冬季输水的渡槽应防止结冰盖对槽身的不利影响。

    • 12.2 基础结构

      • 12.2.1 混凝土灌注桩在稳定河床以下大于设计冻深的1.

      • 12.2.2 扩大式基础、排架式基础和墩台基础宜用于冲刷深

      • 12.2.3 扩大式基础的翼板长度和埋深,在满足承载力要求

      • 12.2.4 排架式基础的底梁宽度宜大于桩(柱)直径或边长

      • 12.2.5 墩台基础在冻层内宜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其坡比不

      • 12.2.6 当采用扩底桩基础时,扩底上表面的埋置深度应大

    • 12.3 基础的稳定与强度验算

      • 12.3.1 桥梁和渡槽的桩、墩基础抗冻拔稳定和强度验算应

      • 12.3.2 桩、墩基础所受的总切向冻胀力可按下式计算:

      • 12.3.3 桩、墩基础的抗冻拔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

      • 12.3.4 基础侧壁与暖土之间的总摩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 12.3.5 桩、墩基础的结构抗拉强度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

      • 12.3.6 桩基础应在全长内配置钢筋,其抗冻拔强度验算应

      • 12.3.7 扩大式基础、排架式和大头桩基础抗冻拔强度验算

  • 13 工金属结构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冰冻期运行和操作的发电、泄水、排冰的闸门、拦

      • 13.1.2 防冰和防冰冻方法应根据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的设置

      • 13.1.3 闸门不应承受静冰压力。有动冰压力作用时,动冰

      • 13.1.4 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的焊接钢结构部分,宜选用具有

      • 13.1.5 闸门使用的水封止水材质应保证在当地最低气温条

      • 13.1.6 深孔弧形闸门的伸缩式充压变形水封止水装置,应

      • 13.1.7 闸门主轮和弧门支铰的润滑剂应采用低温润滑脂或

      • 13.1.8 液压启闭机、液压清污机、液压自动挂脱梁、液压

      • 13.1.9 严寒地区的引水枢纽渠首的引水发电进水闸闸门应

    • 13.2 闸门

      • 13.2.1 冰冻期挡水而不开启的表孔闸门,应与闸门前冰盖

      • 13.2.2 冰冻期挡水且需要操作的表孔闸门和非闸井中潜孔

      • 13.2.3 严寒地区坝式、岸式、塔式和井式进水口的事故闸

      • 13.2.4 严寒地区的泄洪洞和排沙洞进口或中部工作闸门或

      • 13.2.5 严寒地区的泄洪洞和排沙洞出口工作闸门的闸门室

      • 13.2.6 排冰闸的闸门宜采用舌瓣闸门或带舌瓣平面闸门、

      • 13.2.7 排冰的舌瓣闸门两侧的埋固止水座板应做成箱体结

      • 13.2.8 结冰盖的水库,不宜采用浮动闸门。

      • 13.2.9 冰冻期需要操作运行的闸门,通气孔内不应结冰盖

      • 13.2.10 严寒地区的启闭机冰冻期有运行操作要求时,启

      • 13.2.11 冰冻期运行和操作的闸门,其门叶结构下游面的

      • 13.2.12 门叶结构主梁、次梁、边梁、隔板、支臂结构上

      • 13.2.13 门槽二期混凝土与一期混凝土的接缝应按混凝土

      • 13.2.14 在负气温下清除门叶上和门叶与门槽之间的结冰

      • 13.2.15 闸门埋件防冰冻可选择定时加热或连续加热的电

      • 13.2.16 埋件电热法防冰冻的加热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13.2.17 采用人工或机械冰盖开槽法防止门叶承受冰静压

      • 13.2.18 采用保温板法防止门叶承受静冰压力作用时,可

      • 13.2.19 采用电热法防止门叶承受冰静压力作用时,加热

      • 13.2.20 闸门门叶结构的防腐蚀,宜采用金属热喷涂复合

      • 13.2.21 采用压力水射流法防止门叶承受冰静压力作用时

      • 13.2.22 采用压力空气吹泡法防止门叶承受冰静压力作用

      • 13.2.23 压力水射流法或压力空气吹泡法可采用各孔闸门

      • 13.2.24 压力水射流法的射流管或压力空气吹泡法的吹气

    • 13.3 拦污栅

      • 13.3.1 严寒地区引水式水电站的压力前池进水口宜采用提

      • 13.3.2 压力前池机械排冰宜采用回转栅式排冰清污机,其

      • 13.3.3 压力前池设置的回转栅式清污排冰机的回转结构宜

      • 13.3.4 压力前池拦污栅采用人工清冰时,拦污栅应倾斜布

      • 13.3.5 结冰盖运行的明渠引水式水电站压力前池的拦污栅

      • 13.3.6 潜孔拦污栅应布置在胸墙的下游,栅顶高程应低于

      • 13.3.7 在水道中应在只有流冰花和冰雪团而无流冰的条件

    • 13.4 露天压力钢管

      • 13.4.1 露天压力钢管材质的质量等级的试验温度应与当地

      • 13.4.2 冬季运行的露天压力钢管可采用下列任意一种防冰

      • 13.4.3 压力钢管进入孔井和伸缩节井应加盖保温,必要时

      • 13.4.4 严寒地区冬季不运行的露天压力钢管,管内水体应

      • 13.4.5 露天压力钢管的镇墩和支墩,应采取防止基土冻胀

  • 附录A 中国主要河流冰情特征

    • A.0.1 河流和水库的冰情特征宜根据当地水文站实际观测资

    • A.0.2 主要河流初冰、封冰、解冻日期和最大冰厚可按表A

    • A.0.3 水库冰厚可按下式计算: (A.0.3) 式中:

  • 附录B 土的冻结深度的确定

    • B.0.1 设计冻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 B.0.2 当涵闸底板(或墙)的厚度δc>0.5m时,地基

    • B.0.3 当涵闸底板(或墙)的厚度δc≤0.5m时,地基

  • 附录C 土的冻胀量的确定

    • C.0.1 进行水工建筑物抗冻胀设计时,应确定工程各计算点

    • C.0.2 工程地点的天然地表或设计地面高程的地表冻胀量宜

    • C.0.3 地基土冻胀量可按本规范第C.0.2条的规定确定

  • 附录D 冰压力计算

    • D.1 动冰压力

      • D.1.1 大冰块运动作用在铅直的坝面或其他宽长建筑物上的

      • D.1.2 大冰块运动作用在墩柱上的冰压力可按下列规定分别

    • D.2 静冰压力

      • D.2.1 冰层升温膨胀时水平方向作用于坝面或其他宽长建筑

      • D.2.2 静冰压力作用点应取冰面以下冰厚1/3处。

      • D.2.3 作用在独立墩柱上的静冰压力可按本规范公式(D.

  • 附录E 门叶电热法防冰冻计算

    • E.0.1 门叶电热法防冰冻应采用连续加热。其所需的总功率

    • E.0.2 通过门叶钢板向过冷水中传热所需的加热功率可按下

    • E.0.3 通过门叶钢板向冷空气的传热所需的加热功率可按下

    • E.0.4 通过门叶保温板向冷空气传热所需的加热功率可按下

    • E.0.5 门叶内加热所需的总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E.0

  • 附录F 压力水射流法防冰冻计算

    • F.0.1 冰盖下水温补给的热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 F.0.2 冰盖下水深Hp处的水温应由实测确定。无实测资料

    • F.0.3 水气交界面辐射、蒸发和对流的全部热流量损失强度

    • F.0.4 冰盖下水温补给的热流量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 F.0.5 潜水泵的流量可按下式选择,其扬程应满足H≥2H

    • F.0.6 射流管上的射流孔射流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 F.0.7 潜水泵的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 F.0.8 射流管放置水深hg应在现场进行调试。射流管应能

    • F.0.9 冰盖的融化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F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统一在冰、冻融和冻胀作用下的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抗冰冻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