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统一泵站设计标准,保证泵站设计质量,使泵站工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与改建的大、中型供、排水

    • 1.0.3 泵站设计应广泛搜集和整理基本资料。基本资料应经

    • 1.0.4 泵站设计应吸取实践经验,进行必要的科学试验,节

    • 1.0.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的地区,主

    • 1.0.6 泵站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 2 泵站等级及防洪(潮)标准

    • 2.1 泵站等级

      • 2.1.1 泵站的规模应根据工程任务,以近期目标为主,并考

      • 2.1.2 泵站等别应按表2.1.2确定。 表2.1.2

      • 2.1.3 泵站建筑物应根据泵站所属等别及其在泵站中的作用

      • 2.1.4 泵站与堤身结合的建筑物,其级别不应低于堤防的级

      • 2.1.5 对失事后造成巨大损失或严重影响,或采用实践经验

    • 2.2 防洪(潮)标准

      • 2.2.1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应按表2.2.1确定。 表2

      • 2.2.2 受潮汐影响的泵站建筑物,其挡潮水位的重现期应根

  • 3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 3.1 设计流量

      • 3.1.1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灌溉保证率、设计灌水

      • 3.1.2 排水泵站排涝设计流量及其过程线,可根据排涝标准

      • 3.1.3 工业与城镇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水平年、设

    • 3.2 特征水位

      • 3.2.1 灌溉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防洪

      • 3.2.2 灌溉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出

      • 3.2.3 排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最高

      • 3.2.4 排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防洪

      • 3.2.5 工业、城镇供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3.2.6 工业、城镇供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3.2.7 灌排结合泵站的特征水位,可根据本规范第3.2.

    • 3.3 特征扬程

      • 3.3.1 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差,并计

      • 3.3.2 平均扬程可按下式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并计入水力

      • 3.3.3 最高扬程宜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进水池最低

      • 3.3.4 最低扬程宜按泵站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与进水池最高

  • 4 站址选择

    • 4.1 一般规定

      • 4.1.1 泵站站址应根据灌溉、排水、工业及城镇供水总体规

      • 4.1.2 山丘区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形开阔、岸坡适宜、有利

      • 4.1.3 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的天

    • 4.2 泵站站址选择

      • 4.2.1 由河流、湖泊、感潮河口、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

      • 4.2.2 从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应根据灌区与水库的

      • 4.2.3 排水泵站站址宜选择在排水区地势低洼、能汇集排水

      • 4.2.4 灌排结合泵站站址,宜根据有利于外水内引和内水外

      • 4.2.5 供水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受水区上游、河床稳定、水源

      • 4.2.6 梯级泵站站址应结合各站站址地形、地质、运行管理

  • 5 总体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1.1 泵站的总体布置应根据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流、泥

      • 5.1.2 泵站的总体布置应包括泵房,进、出水建筑物,变电

      • 5.1.3 站区布置应满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环境绿

      • 5.1.4 泵站室外专用变电站宜靠近辅机房布置,满足变电设

      • 5.1.5 站区内交通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运输、消防车辆通行

      • 5.1.6 具有泄洪任务的水利枢纽,泵房与泄洪建筑物之间应

      • 5.1.7 进水处有污物、杂草等漂浮物的泵站,应设置拦污、

      • 5.1.8 泵房与铁路、高压输电线路,地下压力管道、高速公

      • 5.1.9 进、出水池应设有防护和警示标志。

      • 5.1.10 对水流条件复杂的大型泵站枢纽布置,应通过水工

    • 5.2 泵站布置形式

      • 5.2.1 由河流取水的泵站,当河道岸边坡度较缓时,宜采用

      • 5.2.2 在具有部分自排条件的地点建排水泵站,泵站宜与排

      • 5.2.3 灌排结合泵站,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或扬程较低时,

      • 5.2.4 建于堤防处且地基条件较好的低扬程、大流量泵站,

      • 5.2.5 从多泥沙河流上取水的泵站,当具备自流引水沉沙、

      • 5.2.6 运行时水源有冰冻或冰凌的泵站,应有防冰、消冰,

      • 5.2.7 在深挖方地带修建泵站,应合理确定泵房的开挖深度

      • 5.2.8 紧靠山坡、溪沟修建泵站,应设置排泄山洪和防止局

      • 5.2.9 受地形条件限制,修建地面泵站不经济时,可布置地

      • 5.2.10 从血吸虫疫区引水的泵站,应根据水利血防的要求

  • 6 泵 房

    • 6.1 泵房布置

      • 6.1.1 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

      • 6.1.2 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机电设备布置

      • 6.1.3 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加高不应小于表6.1.3的

      • 6.1.4 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

      • 6.1.5 主泵房长度应根据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

      • 6.1.6 主泵房宽度应根据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

      • 6.1.7 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

      • 6.1.8 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

      • 6.1.9 安装在机组周围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

      • 6.1.10 辅机房宜设置在紧靠主泵房的一端或出水侧,其尺

      • 6.1.11 安装检修间宜设置在主泵房内对外交通运输方便的

      • 6.1.12 中控室附近不宜布置有强噪声或强振动的设备。

      • 6.1.13 当主泵房分为多层时,各层楼板均应设置吊物孔,

      • 6.1.14 主泵房对外至少应有2个出口,其中一个应能满足

      • 6.1.15 立式机组主泵房电动机层的进水侧或出水侧应设主

      • 6.1.16 当主泵房分为多层时,各层应设不少于2个通道。

      • 6.1.17 立式机组主泵房内的水下各层或卧式、斜轴式、贯

      • 6.1.18 主泵房顺水流向的永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

      • 6.1.19 主泵房排架的布置,应根据机组设备安装、检修的

      • 6.1.20 主泵房电动机层地面宜铺设水磨石。泵房门窗应根

      • 6.1.21 泵房屋面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泵房通风、采暖要

      • 6.1.22 泵站建筑物、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

      • 6.1.23 主泵房电动机层值班地点允许噪声标准不得大于8

    • 6.2 防渗排水布置

      • 6.2.1 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站址地质条件和泵站扬程等因素

      • 6.2.2 土基上泵房基底防渗长度不足时,可结合出水池布置

      • 6.2.3 铺盖长度可根据泵房基础防渗需要确定,宜采用上、

      • 6.2.4 当泵房地基为较薄的砂性土层或砂砾石层,其下卧层

      • 6.2.5 当泵房地基的下卧层为深厚的相对透水层时,除应符

      • 6.2.6 当地基持力层为薄层粘土和砂土互层时,除应符合本

      • 6.2.7 岩基上泵房可根据防渗需要在底板高水位侧的齿墙下

      • 6.2.8 高扬程泵站的泵房可根据需要在其岸坡上设置通畅的

      • 6.2.9 所有顺水流向永久变形缝的水下缝段,应埋设不少于

      • 6.2.10 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泵站扬程,岸、翼墙后土

      • 6.2.11 具有双向扬程的灌排结合泵站,其防渗排水布置应

    • 6.3 稳定分析

      • 6.3.1 泵房稳定分析可采取一个典型机组段或一个联段作为

      • 6.3.2 用于泵房稳定分析的荷载应包括自重、水重、静水压

      • 6.3.3 设计泵房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

      • 6.3.4 泵房沿基础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 6.3.5 泵房沿基础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应按表6.

      • 6.3.6 泵房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f

      • 6.3.7 泵房抗浮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不分泵站级别和地

      • 6.3.8 泵房基础底面应力应根据泵房结构布置和受力情况等

      • 6.3.9 各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泵房基础底面应力应符合下列

    • 6.4 地基计算及处理

      • 6.4.1 泵房地基应满足承载能力、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地基

      • 6.4.2 泵房地基应优先选用天然地基。标准贯入击数小于4

      • 6.4.3 泵房不宜建在半岩半土或半硬半软地基上;否则,应

      • 6.4.4 土基上泵房和取水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宜在最大

      • 6.4.5 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基上的泵房和取水建筑物,基

      • 6.4.6 地基土的剪切试验方法可按表6.4.6的规定选用

      • 6.4.7 泵房地基允许承载力应根据站址处地基原位或室内试

      • 6.4.8 当泵房地基持力层内存在软弱土层时,除应满足持力

      • 6.4.9 当泵房基础受振动荷载影响时,其地基允许承载力应

      • 6.4.10 泵房地基最终沉降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地基压缩

      • 6.4.11 泵房地基允许沉降量和沉降差,应根据工程具体情

      • 6.4.12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不进行地基沉降计算:

      • 6.4.13 泵房的地基处理方案应综合考虑地基土质、泵房结

      • 6.4.14 泵房地基中有可能发生“液化”的土层宜挖除。当

      • 6.4.15 泵房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可采用强力夯实、换

      • 6.4.16 泵房地基为膨胀土地基,在满足泵房布置和稳定安

      • 6.4.17 泵房地基为岩石地基,应清除表层松动、破碎的岩

    • 6.5 主要结构计算

      • 6.5.1 泵房底板、进出水流道、机墩、排架、吊车梁等主要

      • 6.5.2 用于泵房主要结构计算的荷载及荷载组合除应按本规

      • 6.5.3 泵房底板应力可根据受力条件和结构支承形式等情况

      • 6.5.4 当土基上泵房底板采用有限深或半无限深的弹性地基

      • 6.5.5 肘形、钟形进水流道和直管式、屈膝式、猫背式、虹

      • 6.5.6 双向进、出水流道应力,可分别按肘形进水流道和直

      • 6.5.7 混凝土蜗壳式出水流道应力,可简化为平面 形刚架

      • 6.5.8 机墩结构形式可根据机组特性和泵房结构布置等因素

      • 6.5.9 立式机组机墩可按单自由度体系的悬臂梁结构进行共

      • 6.5.10 泵房排架应力可根据受力条件和结构支承形式等情

      • 6.5.11 吊车梁结构形式可根据泵房结构布置、机组安装和

  • 7 进出水建筑物

    • 7.1 引 渠

      • 7.1.1 泵站引渠的线路应根据选定的取水口及泵房位置,结

      • 7.1.2 引渠纵坡和断面应根据地形、地质、水力、输沙能力

      • 7.1.3 引渠末段的超高应按突然停机,压力管道倒流水量与

      • 7.1.4 渗漏严重的土质引渠应采取防渗措施;边坡稳定性差

    • 7.2 前池及进水池

      • 7.2.1 泵站前池布置应满足水流顺畅、流速均匀,池内不得

      • 7.2.2 侧向进水的前池,宜设分水导流设施,可通过水工模

      • 7.2.3 多泥沙河流上的泵站前池应设隔墩分为多条进水道,

      • 7.2.4 多级泵站前池顶高可根据上、下级泵站流量匹配的要

      • 7.2.5 泵站进水池的布置形式应根据地基、流态,含沙量、

      • 7.2.6 进水池设计应使池内流态良好,满足水泵进水要求,

      • 7.2.7 进水池的水下容积可按共用该进水池的水泵30倍~

      • 7.2.8 岸墙、翼墙、拦污栅桥等建筑物的稳定、应力分析可

    • 7.3 出水管道

      • 7.3.1 泵房外出水管道的布置,应根据泵站总体布置要求,

      • 7.3.2 出水管道的转弯角宜小于60°,转弯半径宜大于2

      • 7.3.3 出水管道的出口上缘应淹没在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以

      • 7.3.4 明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明管转弯处、分岔

      • 7.3.5 埋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管管顶最小埋深

      • 7.3.6 钢管管身应采用镇静钢。焊条性能应与母材相适应。

      • 7.3.7 钢筋混凝土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

      • 7.3.8 管道上作用的荷载应包括自重、水重、水压力、土压

      • 7.3.9 出水管道应进行包括水力损失及水锤在内的水力计算。

      • 7.3.10 明设光面钢管抗外压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可取2.

      • 7.3.11 明设光面钢管管壁最小厚度,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

      • 7.3.12 钢管管壁、加劲环及支承环的应力分析,可按现行

      • 7.3.13 岔管布置宜采用丫形、卜形或三分岔形。对于管径

      • 7.3.14 镇墩和支墩的地基处理与否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 7.3.15 镇墩应进行抗滑、抗倾稳定及地基强度验算,并应

    • 7.4 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 7. 4.1 出水池的位置应结合站址、管线及输水渠道的位置

      • 7.4.2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采用出水池与输水渠连接困难时,

      • 7.4.3 出水池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内水流应顺畅

      • 7.4.4 出水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水塔应布置在稳定

      • 7.4.5 压力水箱应建在坚实基础上,并应与泵房或出水管道

  • 8 其他形式泵站

    • 8.1 一般规定

      • 8.1.1 当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在10m以上时,可采用竖井式

      • 8.1.2 其他形式泵站可根据水位变化幅度、涨落速度、水流

    • 8.2 竖井式泵站

      • 8.2.1 当河岸坡度较陡、地质条件较好、洪枯水期岸边水深

      • 8.2.2 无论集水井与泵房合建或分建,其取水建筑物的布置

      • 8.2.3 当取水河段主流不靠岸,且河岸坡度平缓,枯水期岸

      • 8.2.4 竖井式泵房宜采用圆形。泵房内机组台数不宜多于4

      • 8.2.5 竖井式泵房内应设安全方便的楼梯。总高度大于20

      • 8.2.6 竖井式泵房内应有与机组隔开的操作室。操作室内应

      • 8.2.7 竖井式泵房的底板、井壁等结构应满足抗渗要求,连

      • 8.2.8 竖井式泵站的泵房底板、集水井、栈桥桥墩等基础埋

      • 8.2.9 竖井式泵房应建在坚实的地基上,否则应进行地基处

    • 8.3 缆车式泵站

      • 8.3.1 缆车式泵站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河流顺直

      • 8.3.2 缆车式泵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车数不应

      • 8.3.3 每台泵车上宜装置水泵2台,机组应交错布置。

      • 8.3.4 泵车车体竖向布置宜成阶梯形。泵车房的净高应满足

      • 8.3.5 泵车的结构设计除应进行静力计算外,还应进行动力

      • 8.3.6 泵车应设保险装置。根据牵引力大小,可采用挂钩式

      • 8.3.7 水泵吸水管可根据坡道形式和坡度进行布置。采用桥

      • 8. 3.8 水泵出水管道应沿坡道布置。岸坡式坡道可采用埋

    • 8.4 浮船式泵站

      • 8.4.1 浮船式泵站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流应平

      • 8.4.2 浮船的形式应根据泵站的重要性、运行要求、材料供

      • 8.4.3 浮船布置应包括机组设备间、船首和船尾等部分。当

      • 8.4.4 浮船的设备布置应紧凑合理,满足船体平衡与稳定的

      • 8.4.5 浮船的型线和主尺度(包括吃水深、型宽、船长、型

      • 8.4.6 浮船的锚固方式及锚固设备应根据停泊处的地形、水

      • 8.4.7 联络管及其两端接头形式应根据河流水位变化幅度、

      • 8.4.8 输水管的坡度宜与岸坡坡度一致。当地质条件能满足

    • 8.5 潜没式泵站

      • 8.5.1 潜没式泵站泵房内宜安装卧式机组,机组台数不宜多

      • 8.5.2 潜没式泵站泵房宜布置成圆形,泵房内机电设备可采

      • 8.5.3 泵站泵房底板、墙壁、屋顶等结构应满足抗渗要求,

      • 8.5.4 潜没式泵站泵房基础应锚固在牢固的基础上。泵房抗

  • 9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 9.1 主 泵

      • 9.1.1 主泵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泵站设计流

      • 9.1.2 主泵的台数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进行技术经济

      • 9.1. 3 备用机组的台数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运行条件及

      • 9.1.4 大型轴流泵和混流泵应有装置模型试验资料;当对水

      • 9.1.5 增速运行的水泵,其转速超过设计转速的5%时,应

      • 9.1.6 水泵最大轴功率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运行

      • 9.1.7 水泵安装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进水池最低

      • 9.1.8 并联运行的水泵,其设计扬程应接近,并联运行台数

      • 9.1.9 采用液压操作的全调节水泵,油压装置的数量宜根据

      • 9.1.10 低扬程轴流泵应有防止抬机的措施。

      • 9.1.11 抽取清水时,轴流泵站与混流泵站的装置效率不宜

      • 9.1.12 抽取多沙水流时,泵站的装置效率可适当降低。

    • 9.2 进出水流道

      • 9.2.1 泵站进出水流道型式应结合泵型、泵房布置、泵站扬

      • 9.2.2 泵站进水流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流道型线

      • 9.2.3 肘形和钟形进水流道的进口段底面宜做成平底,或向

      • 9.2.4 泵站出水流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水泵导

      • 9.2.5 泵站的断流方式应根据出水池水位变化幅度、泵站扬

      • 9.2. 6 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较高的泵站,可采用直管式出

      • 9.2.7 立式或斜式轴流泵站,当出水池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时

      • 9.2.8 低扬程卧式轴流泵站可采用猫背式或轴伸式出水流道。

      • 9.2.9 出水流道的出口上缘应淹没在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以

      • 9.2.10 进、出水流道均应设置检查孔,检查孔孔径不宜小

      • 9.2.11 双流道双向泵站进水流道内宜设置导流锥、隔板等

    • 9.3 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 9.3.1 离心泵或小口径轴流泵、混流泵的进水管道设计流速

      • 9.3.2 离心泵进水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泵进口最

      • 9.3.3 离心泵或小口径轴流泵、混流泵的进水管喇叭口与建

      • 9.3.4 离心泵出水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泵出口应

    • 9.4 过渡过程及产生危害的防护

      • 9.4.1 有可能产生水锤危害的泵站,在各设计阶段均应进行

      • 9.4.2 当事故停泵瞬态特性参数不能满足下列要求时,应采

      • 9.4.3 真空破坏阀应有足够的过流面积,动作应准确可靠;

      • 9.4.4 高扬程、长压力管道的泵站,工作阀门宜选用两阶段

    • 9.5 真空及充水系统

      • 9.5.1 泵站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宜设真空、充水系统: 1

      • 9.5.2 真空泵宜设2台,互为备用,其容量确定应符合下列

      • 9.5.3 采用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泵站,可利用已运行机组的驼

      • 9.5.4 抽真空系统应密封严实。

    • 9.6 排水系统

      • 9.6.1 泵站应设机组检修及泵房渗漏水的排水系统,泵站有

      • 9.6.2 排水泵不应少于2台,其流量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9.6.3 渗漏排水和调相排水应按水位变化实现自动操作,检

      • 9.6.4 叶轮脱水调相运行时,流道内水位应低于叶轮下缘0

      • 9.6.5 排水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止回阀和检修阀。无冰冻地

      • 9.6.6 采用集水廊道时,其尺寸应满足人工清淤的要求,廊

      • 9.6.7 在主泵进、出水管道的最低点或出水室的底部,应设

      • 9.6.8 泵房内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9.7 供水系统

      • 9.7.1 泵站应设主泵机组和辅助设备的冷却、润滑、密封、

      • 9.7.2 供水系统应满足用水对象对水质、水压和流量的要求

      • 9.7.3 采用自流供水方式时,可直接从主泵出水管取水;采

      • 9.7.4 供水管内流速宜按2m/s~3m/s选取,供水泵

      • 9.7.5 采用水塔(池)集中供水时,其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

      • 9.7.6 每台供水泵应有单独的进水管,管口应有拦污设施,

      • 9.7.7 沉淀池或水塔应有排沙清污设施,在寒冷地区还应有

      • 9.7.8 供水系统应装设滤水器,在密封水及润滑水管路上还

      • 9.7.9 消防给水宜与技术供水、生活供水系统相结合,也可

      • 9. 7.10 主泵房、辅机房、室外变电站、露天油罐或厂外

      • 9.7.11 消防水管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组消防

      • 9.7.12 室内消防用水量应按2支水枪同时使用计算,每支

    • 9.8 压缩空气系统

      • 9.8.1 泵站应根据机组的结构和要求,设置机组制动、检修

      • 9. 8.2 压缩空气系统应满足各用气设备的用气量、工作压

      • 9.8.3 低压系统应设贮气罐,其总容积可按全部机组同时制

      • 9.8.4 低压空气压缩机的容量可按15min~20min

      • 9.8.5 中压空气压缩机宜设2台,总容量可按2h内将1台

      • 9.8.6 空气压缩机宜按自动操作设计,贮气罐应设安全阀、

      • 9.8.7 空气压缩机和贮气罐宜设于单独的房间内。主供气管

      • 9.8.8 供气管直径应按空气压缩机、贮气罐、用气设备的接

    • 9.9 供油系统

      • 9.9.1 泵站应根据需要设置机组润滑、叶片调节、油压启闭

      • 9.9.2 透平油供油系统宜设置不少于2只容积相等、分别用

      • 9.9.3 油处理设备的种类、容量及台数应根据用油量选择。

      • 9.9.4 梯级泵站或泵站群宜设中心油系统,配置油分析与油

      • 9.9.5 机组台数在4台及4台以上时,宜设供、排油总管。

      • 9.9.6 装有液压操作阀门的泵站,在低于用油设备的地方宜

      • 9.9.7 油桶及变压器事故排油不应污染水源或污染环境。

    • 9.10 起重设备及机修设备

      • 9.10.1 泵站应设起重设备,其额定起重量应根据最重吊运

      • 9.10.2 起重量等于或小于5t、主泵台数少于4台时,宜

      • 9.10.3 起重机应采用轻级、慢速的工作制。制动器及电气

      • 9.10.4 起重机跨度级差应按0.5m选取,起重机轨道两

      • 9.10.5 泵站可配置简单的检测和修理工具。

      • 9.10.6 泵站可适当配置供维修与安装用的汽车、手动葫芦

    • 9.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9.11.1 泵房通风与采暖方式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泵房形

      • 9.11.2 地面式泵房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

      • 9.11.3 主电动机宜采用管道通风、半管道通风或空气密闭

      • 9.11.4 油罐室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室的换气次数不应

      • 9.11.5 油罐室、油处理室和蓄电池室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机

      • 9.11.6 蓄电池室温度宜保持在10℃~35℃。不设采暖

      • 9.11.7 中控室和通信室的温度不宜低于15℃,当不能满

      • 9.11.8 主泵房和辅机房夏季室内空气参数宜按表9.11

    • 9.12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 9.12.1 泵房水力机械设备布置应满足设备运行、维护、安

      • 9.12.2 立式泵机组的间距应取下列的大值: 1 电动机

      • 9.12.3 机组段长度应按本规范第9.12.2条的规定确

      • 9.12.4 卧式泵进水管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12.5 边机组段长度应满足设备吊装以及楼梯、交通道布

      • 9.12.6 安装检修间长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 立式机

      • 9.12.7 主泵房宽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立式机组泵

      • 9.12.8 主泵房电动机层以上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12.9 吊运设备与固定物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9.12.10 水泵层净高不宜小于4.0m,排水泵室净高不

      • 9.12.11 在大型卧式机组的四周,宜设工作平台。平台通

      • 9.12.12 装有立式机组的泵房,应有直通水泵层的吊物孔

      • 9.12.13 在泵房的适当位置应预埋便于设备搬运或检修的

  • 10 电 气

    • 10.1 供电系统

      • 10.1.1 泵站的供电系统设计应以泵站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

      • 10.1.2 泵站负荷等级及供电方式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

      • 10.1.3 泵站的专用变电站,宜采用站、变合一的供电管理

      • 10.1.4 泵站供电系统应设生活用电,并与站用电分开设置。

    • 10.2 电气主接线

      • 10.2.1 电气主接线设计应根据泵站性质、规模、运行方式

      • 10.2.2 电气主接线的电源侧宜采用单母线接线,多机组、

      • 10.2.3 电动机电压侧宜采用单母线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

      • 10.2.4 电动机电压母线进线回路应设置断路器。母线分段

      • 10.2.5 站用变压器宜接在供电线路进线断路器的线路一侧

    • 10.3 主电动机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10.3.1 泵站电气设备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性能良

      • 10.3.2 泵站主电动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电

      • 10.3.3 同步电动机应采用静止励磁装置。励磁调节器宜采

      • 10.3.4 主变压器的容量应根据泵站的总计算负荷以及机组

      • 10.3.5 供电网络的电压偏移不能满足泵站要求时,宜选用

      • 10.3.6 安装在室内的站用变压器、励磁变压器和补偿电容

      • 10.3.7 6kV~10kV电动机断路器,应按回路负荷电

      • 10.3.8 导体和电器的选择及校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 10.4 无功功率补偿

      • 10.4.1 无功功率补偿及补偿容量可根据具体电网的要求而

      • 10.4.2 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的无功功率补偿,电容器应分

    • 10.5 机组启动

      • 10.5.1 机组应优先采用全电压直接启动方式,并应符合下

      • 10.5.2 电动机启动计算应按供电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和机组

    • 10.6 站 用 电

      • 10.6.1 泵站站用电设计应根据电气主接线及运行方式、枢

      • 10.6.2 站用变压器台数应根据站用电的负荷性质、接线形

      • 10.6.3 站用变压器容量应满足可能出现的最大站用电负荷

      • 10.6.4 站用电压应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或

      • 10.6.5 集中布置的站用电低压配电装置,应采用成套低压

    • 10.7 室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 10.7.1 泵站电气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结合

      • 10.7.2 6kV~10kV高压配电装置和380/220

      • 10.7.3 配电室的长度大于7m时,应设2个出口;大于6

      • 10.7.4 电动机单机容量在630kW及以上,且机组在2

      • 10.7.5 中控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便于运行和

      • 10.7.6 油浸式站用、励磁变压器等充油设备如布置在室内

      • 10.7.7 干式变压器可不设单独的变压器小间。对无外罩的

      • 10.7.8 油浸变压器上部空间不得作为与其无关的电缆通道

      • 10.7.9 当机组自动屏、励磁屏等布置在机旁时,宜选用同

      • 10.7.10 集中补偿的高压电容器宜设单独的电容器室。

      • 10.7.11 中控室、主泵房和高、低压配电室内的电缆,应

      • 10.7.12 电缆沟内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坡度不宜小于2

      • 10.7.13 室外直埋敷设的电缆,其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

      • 10.7. 14 电缆敷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 10.8 电气设备的防火

      • 10.8.1 站区地面建筑物,室外电气设备周围及主泵房、辅

      • 10.8.2 油量为2500kg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之间的防

      • 10.8.3 当相邻2台油浸式变压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满足

      • 10.8.4 单台油量超过1000kg油浸式变压器及其他充

      • 10.8.5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应分层敷设。对非阻燃性分层

      • 10.8.6 电缆隧道及沟道的下列部位应设防火分隔设施:

      • 10.8.7 防火分隔物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

      • 10.8.8 消防设备的供电应按二类负荷设计,并采用单独的

      • 10.8.9 消防控制设备宜设在中央控制室内,采用消防水泵

    • 10.9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 10.9.1 室外配电装置、架空进线、母线桥、露天油罐等重

      • 10.9.2 泵房房顶、变压器的门架上、35kV及以下高压

      • 10.9.3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泵房、中控室、配电室、油处理

      • 10.9.4 在1k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电力设备

      • 10.9.5 直接与架空线路连接的电动机应在母线上装设避雷

      • 10.9.6 泵站应装设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接地装置。接地

      • 10.9. 7 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网的连接不应少于2点,

      • 10.9.8 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宜

      • 10.9.9 泵站的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装置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

    • 10.10 照 明

      • 10.10.1 泵站应设置正常工作照明、事故照明以及必要的

      • 10.10.2 工作照明电源应由厂用电系统的380/220

      • 10.10.3 泵站各种场所的最低照度标准值,应按表10.

      • 10.10.4 泵站内外照明应采用光学性能和节能特性好的新

      • 10.10.5 在正常工作照明消失后仍需工作的场所和运行人

    • 10.1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10.11.1 泵站的电力设备和馈电线路应装设主保护和后备

      • 10.11.2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

      • 10.11.3 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应根据最不利的运行方式和

      • 10.11.4 泵站主电动机电压母线进线应装设下列保护:

      • 10.11.5 对电动机相间短路,应采用下列保护方式: 1

      • 10.11.6 电动机应装设低电压保护。电压整定值应为40

      • 10.11.7 电动机单相接地故障,当接地电流大于5A时,

      • 10.11.8 电动机应装设过负荷保护。同步电动机过负荷保

      • 10.11.9 同步电动机应装设失步与失磁保护。失步保护应

      • 10.11.10 机组应设轴承温度升高和过高保护。温度升高

      • 10.11.11 泵站专用供电线路不应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 10.11.12 站用电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 11. 13 泵站可逆式电机,站、变合一的降压变电

    • 10.12 自动控制和信号系统

      • 10.12.1 泵站的自动化程度及远动化范围应根据泵站调度

      • 10.12.2 大、中型泵站,应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 10.12.3 泵站主机组及辅助设备按自动控制设计时,应符

      • 10.12.4 泵站设置的信号系统,应能发出区别故障和事故

      • 10.12.5 大型泵站宜设置视频监视系统,监视机组、降压

    • 10.13 测量表计装置

      • 10.13.1 泵站高压异步电动机应装设有功功率表、电流表

      • 10.13.2 根据泵站检测与控制的要求,可装设自动巡回检

      • 10.13. 3 主变压器或进线应装设电流表、电压表、有功

      • 10.13.4 主电动机电压母线上应装设带切换开关的测量相

      • 10.13.5 静电电容器装置的总回路应分相设置电流表,在

      • 10.13.6 站用变压器低压侧应装设有功电度表、电流表及

      • 10.13.7 直流系统应装设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及绝缘

      • 10.13.8 泵站测量仪器仪表装置的设计和电能计量仪表装

    • 10.14 操作电源

      • 10.14.1 操作电源应保证对继电保护、自动控制、信号回

      • 10.14.2 泵站操作电源宜采用直流系统,宜只设1组蓄电

      • 10.14.3 蓄电池组的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站事

    • 10.15 通 信

      • 10.15.1 泵站应设置包括水、电的生产调度通信和行政管

      • 10.15.2 泵站生产调度通信和行政通信可根据具体情况合

      • 10.15.3 通信设备的容量应根据泵站规模、枢纽布置及自

      • 10.15.4 泵站与电力系统间的联系宜采用电力载波或光纤

      • 10.15.5 通信装置应设不小于48h的供电电源。

    • 10.16 电气试验设备

      • 10.16.1 梯级泵站;集中管理的泵站群以及大型泵站可设

      • 10.16.2 对距电气试验中心较远或交通不便的泵站,宜配

  • 11 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泵站进水侧应设置拦污设备和检修闸门,出水侧应

      • 11.1.2 拦污栅应综合考虑来污量、污物性质、泵站布置和

      • 11.1.3 采用拍门或快速闸门断流的泵站,其出水侧还应设

      • 11.1.4 拍门、快速闸门及事故闸门门后应设通气孔,通气

      • 11.1.5 拍门或快速闸门停泵闭门操作宜与事故闸门联动控

      • 11.1.6 检修闸门的数量应根据机组台数、工程重要性及检

      • 11.1.7 后止水检修闸门宜采用反向预压装置。

      • 11.1.8 检修闸门和事故闸门宜设置充水平压装置。

      • 11.1.9 严寒地区冰冻期运行的工作闸门和事故闸门应有防

      • 11.1.10 两道闸门门槽之间及门槽与拦污栅槽之间的距离

      • 11.1.11 闸门、拦污栅及其启闭设备的埋件安装,宜采用

      • 11.1.12 闸门、拦污栅和启闭设备及埋件应根据水质情况

      • 11.1.13 闸门的孔口尺寸,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

      • 11.1.14 闸门、拦污栅设计计算及启闭力计算应按现行行

      • 11.1.15 固定启闭机宜设置启闭机房。启闭机房和检修平

    • 11.2 拦污栅及清污机

      • 11.2.1 采用人工清污时,过栅流速宜取0.6m/s~0

      • 11.2.2 拦污栅宜采用活动式。栅体可直立布置,也可以倾

      • 11.2.3 拦污栅设计水位差可按1.0m~2.0m选用,

      • 11.2.4 拦污栅栅条净距应根据水泵型号和运行工况确定,

      • 11.2.5 拦污栅栅条宜采用扁钢制作。栅体构造应满足清污

      • 11.2.6 机械清污的泵站,根据来污量、污物性质及水工布

      • 11.2.7 清污机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和自动运行装置。

      • 11.2.8 自多泥沙水源取水的泵站,其清污机水下部件应有

    • 11.3 拍门及快速闸门

      • 11.3.1 拍门和快速闸门选型应根据机组类型、水泵扬程与

      • 11.3.2 拍门和快速闸门事故停泵闭门时间应满足机组保护

      • 11.3.3 设计工况下整体自由式拍门开启角应大于60°;

      • 11.3.4 双节式拍门的下节门宜采用部分或全部空箱结构。

      • 11.3.5 轴流泵机组用快速闸门或有控制的拍门作为断流装

      • 11.3.6 拍门、快速闸门的结构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

      • 11.3.7 拍门、快速闸门宜采用焊接钢结构制作;经计算论

      • 11.3.8 拍门铰座应采用铸钢制作。吊耳孔宜加设耐磨衬套

      • 11.3.9 拍门、快速闸门应设缓冲装置。

      • 11.3.10 拍门的止水橡皮和缓冲橡皮宜设在门框上,并便

      • 11.3.11 拍门宜倾斜布置,其倾角可取10°左右。拍门

      • 11.3.12 拍门铰座宜与门框成套制作。门框宜采用二期混

      • 11.3.13 自由式拍门开启角和闭门撞击力可按本规范附录

      • 11.3.14 快速闸门闭门速度和闭门撞击力可按本规范附录

    • 11.4 启闭设备

      • 11.4.1 启闭设备的型式应根据泵站布置、闸门(拦污栅)

      • 11.4.2 启闭机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启闭

      • 11.4.3 卷扬式和液压式快速闸门启闭机应设现地紧急手动

      • 11.4.4 卷扬启闭机宜选用镀锌钢丝绳。

      • 11.4.5 启闭机房宜配置适当的检修起吊设施或设备。启闭

  • 12 安全检测

    • 12.1 工程监测

      • 12.1.1 根据工程等别、地基条件、工程运用及设计要求,

      • 12.1.2 垂直位移宜埋设水准标点,采用水准法进行测量;

      • 12.1.3 扬压力监测可通过埋设在建筑物下的测压管或渗压

      • 12.1.4 多泥沙水源泵站应对进水池内泥沙淤积部位和高度

      • 12.1.5 应通过理论计算,分别在泵房结构应力和振动位移

    • 12.2 水力监测

      • 12.2.1 泵站应设置水力监测系统,应根据泵站的性质和特

      • 12. 2.2 泵站进、出水池应设置水位标尺,根据泵站管理

      • 12.2.3 水泵进、出口及虹吸式出水流道的驼峰顶部应设真

      • 12.2.4 泵站应装设累计水量及单泵流量的监测设备,并在

      • 12.2.5 对配有肘形、钟形或渐缩形进水流道的大型泵站,

      • 12.2.6 装有进水喇叭管的轴流泵站,可采用喇叭口差压法

      • 12.2.7 对进、出水管道系统没有稳定的差压可供利用的抽

      • 12.2.8 对进水管装有90°或45°弯头或出水管装有9

  • 附录A 泵房稳定分析有关数据

    • A.0.1 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值可按表A.0

    • A.0.2 土基上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角和粘结力值

    • A.0.3 岩基上泵房基础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

  • 附录B 泵房地基计算及处理

    • B.1 泵房地基允许承载力

      • B.1.1 在只有竖向对称荷载作用下,可按下列限制塑性区开

      • B.1.2 在既有竖向荷载作用,且有水平向荷载作用下,可按

      • B.1.3在既有竖向荷载作用,且有水平向荷载作用下,也可按

    • B.2 土质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 B.2.1 土质地基常用处理方法见表B.2.1。 表B.2

  • 附录C 自由式拍门开启角近似计算

    • C.0.1  整体自由式拍门开启角(图C.0.1):当拍门

    • C.0.2 双节自由式拍门开启角(图C.0.2),可按公式

  • 附录D 自由式拍门停泵闭门撞击力近似计算

    • D.0.1  停泵后正转正流时间和正转逆流时间可按公式(D

    • D.0.2  整体自由式拍门停泵下落运动:正流阶段运动由方

    • D.0.3  拍门停泵下落运动方程可用布里斯近似积分、龙格

    • D.0.4  拍门撞击力可按公式(D.0.4-1)计算。

  • 附录E 快速闸门闭门速度及撞击力近似计算

    • E.0.1 快速闸门停泵下落运动速度(图E.0.1),可按

    • E.0.2  快速闸门对门槽底板撞击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统一泵站设计标准,保证泵站设计质量,使泵站工程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管理方便,制订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