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给山岭公路隧道设计提供技术准则,制定本规范。

    •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手段的各级公路双

    • 1.0.3 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

    • 1.0.4 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四类,如表1.0.4所示。

    • 1.0.5 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

    • 1.0.6 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

    • 1.0.7 隧道土建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

    • 1.0.8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地

    • 1.0.9 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

    • 1.0.10 公路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 2 主要术语与符号

    • 2.1 术语

      • 2.1.1 公路隧道 road tunnel 供汽车和行人

      • 2.1.2 山岭隧道 mountain tunnel 指贯

      • 2.1.3 岩石质量指标 Rock Quality Des

      • 2.1.4 岩体分级 rock mass classifi

      • 2.1.5 环境调杳 environmental、surv

      • 2.1.6 水文调查 hydrological surve

      • 2.1.7 地质调查 geological survey

      • 2.1.8 隧道涌水water inflow into t

      • 2.1.9 荷载 load 指作用于结构物而使结构产生应力

      • 2.1.10 围岩压力 surrounding rock

      • 2.1.11 偏压 unsyrmmetrical pres

      • 2.1.12 松散压力 loosening pressur

      • 2.1.13 新奥法 NATM(New Austrian

      • 2.1.14 净空断面(内轮廓) inner sectio

      • 2.1.15 洞门 portal 在隧道的洞门部位,为挡土

      • 2.1.16 衬砌lining 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坍

      • 2.1.17 仰拱 invert 为改善隧道上部支护结构受

      • 2.1.18 小净距隧道 neighburhood tun

      • 2.1.19 连拱隧道 multi-arch tunnel

      • 2.1.20 竖井 vertical shaft 为改善营

      • 2.1.21 斜井 incline,inclined sh

      • 2.1.22 横通道 horizontal edit 将隧

      • 2.1.23 超前导坑 advancing drift 因

      • 2.1.25照明 lighting 通过在隧道内设置灯具,

      • 2.1.25照明 lighting 通过在隧道内设置灯具,

    • 2.2 符号

  • 3 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

    • 3.1 一般规定

      • 3.1.1 应根据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

      • 3.1.2 调查应分施工前调查和施工中调查两个阶段。施工前

      • 3.1.3 应根据隧道所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并综合考

      • 3.1.4 围岩分级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

    • 3.2 资料搜集

      • 3.2.1 应全面搜集隧道地区的下列既有资料: 1 地形地

      • 3.2.2 搜集社会环境、施工条件和邻近既有工程等资料。

    • 3.3 地形与地质调查

      • 3.3.1 隧道调查各阶段的目标、内容及范围可按表3.3.

      • 3.3.2 隧道工程测绘应遵守下列规定: l 按设计阶段的

      • 3.3.3 施工前各阶段的地形与地质调查应包括自然地理概况

      • 3.3.4 地形、地质调查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 当隧道

      • 3.3.5 施工中的地质调查,宜采取地面补充调查,开挖工作

    • 3.4 气象调查

      • 3.4.1 气象调查的内容应包括隧道地区的气温、气压、风速

      • 3.4.2 必要时应在隧址处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

    • 3.5 工程环境调查

      • 3.5.1 应对隧道场区及邻近地区相关地表水系、地下水露头

      • 3.5.2 应对场区内土地使用情况、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

      • 3.5.3 应对生产生活用水、交通状况、施工和营运噪声、振

      • 3.5.4 施工条件调查应包括: 1 施工便道、施工场地、

    • 3.6 围岩分级

      • 3.6.1 隧道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宜采用两步分级,并按

      • 3.6.2 围岩分级中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

      • 3.6.3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K

      • 3.6.4 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

      • 3.6.5 可根据调查、勘探、试验等资料,岩石隧道的围岩定

      • 3.6.6 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宜通过室内或现场试验获取

      • 3.6.7 各级围岩的自稳能力宜根据围岩变形量测和理论计算

  • 4 总体设计

    • 4. 1 一般规定

      • 4.1.1 隧道设计应满足公路交通规划的要求,其建筑限界、

      • 4.1.2 隧道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在地形、地貌

    • 4. 2 隧道位置选择

      • 4.2.1 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

      • 4.2.2 穿越分水岭的长、特长隧道,应在较大面积地质测绘

      • 4.2.3 路线沿河傍山地段,当以隧道通过时,其位置宜向山

      • 4.2.4 隧道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坍、岩堆、危岩落石、泥

      • 4.2.5 濒临水库地区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水

    • 4.3 隧道线形设计

      • 4.3.1 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

      • 4.3.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

      • 4.3.3 隧道内纵面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性、营运通风规模、

      • 4.3.4 隧道内的纵坡形式,一般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

      • 4.3.5 隧道洞外连接线应与隧道线形相协调,并符合以下规

      • 4.3.6 间隔lOOm以内的短隧道群,宜整体考虑其平、纵

    • 4.4 隧道横断面设计

      • 4.4.1 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如图4.4.1,在建筑限界

      • 4.4.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隧道内应设置检修道。其它等级

      • 4.4.3 隧道内轮廓设计除应符合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外,还

      • 4.4.4 隧道内路侧边沟应结合检修道、侧向宽度、余宽等布

      • 4.4.5 长、特长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紧急停车带。

      • 4.4.6 上、下行分离式独立双洞的公路隧道之间应设置横向

    • 4.5 施工计划

      • 4.5.1 隧道设计应制订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计划主要包括

  • 5 建筑材料

    • 5.1 一般规定

      • 5.1.1 隧道工程常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可选用下列强度等级

      • 5.1.2 隧道工程各部位的建筑材料,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

      • 5.1.3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结构

      • 5.1.4 混凝土和砌体所用的材料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 5.1.5 喷锚支护采用的材料除应符合5.1.1-5.1.

      • 5.1.6 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中掺加的各种外加剂,其性能应

      • 5.1.7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宜采用普通碳素钢制成

      • 5.1.8 初期支护的钢架宜用钢筋或H形、工字形、U形型钢

      • 5.1.9 隧道内路面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 5.1.10 隧道内防水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

    • 5.2 材料性能

      • 5.2.1 常用建筑材料的重度应按表5.2.1的规定采用。

      • 5.2.2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5.2.2采用。

      • 5.2.3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5.2.3采用。

      • 5.2.4 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Ec应按表5.2.4采用。

      • 5.2.5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及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设

      • 5.2.6 钢筋的弹性模量应采用210GPa。

      • 5.2.7 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 5.2.8 砌休的抗压弹性模量采用10~15GPa。砌体的

      • 5.2.9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的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

      • 5.2.10 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应按表5.2.10采用。

      • 5.2.11 钢筋的容许应力应按表5.2.11采用。

      • 5.2.12 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不同

      • 5.2.13 喷射混凝土的重度可取22KN/m3,弹性模量

      • 5.2.14 砌体的极限强度应按表5.2.14采用。

      • 5.2.15 石砌体和混凝土块砌体轴心及偏心受压的容许应力

  • 6 荷载

    • 6.1 一般规定

      • 6.1.1 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应按表6.1.1分类。

      • 6.1.2 荷载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埋置深度、

      • 6.1.3 在隧道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按承载能力和

      • 6.1.4 明洞荷载组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I 计算明洞顶

      • 6.1.5 本规范所列之外的特殊荷载,在荷载计算与组合时应

    • 6.2 永久荷载

      • 6.2.1 隧道结构自重可按结构设计尺寸及材料标准重度计算

      • 6.2.2 Ⅰ—Ⅳ级围岩中的深埋隧道,围岩压力为主要形变压

      • 6.2.3 Ⅳ—Ⅵ级围岩中探埋隧道的围岩压力为松散荷载时,

      • 6.2.4 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可按附录E确定。

      • 6.2.5 隧道可能产生偏压时,应根据偏压的状态和程度采取

      • 6.2.6 计算明洞的回填土压力,其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无

      • 6.2.7 作用于洞门墙墙背的主动土压力可按库仑理论计算,

    • 6.3 可变荷载

      • 6.3.1 明洞上公路车辆荷载及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土压力应

      • 6.3.2 明洞上立交铁路列车活载及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土压

      • 6.3.3 变形受约束的结构,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徐

      • 6.3.4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地区的隧道应考虑冻

      • 6.3.5 施工荷载应根据施工阶段、施工方法和施工条件确定。

    • 6.4 偶然荷载

      • 6.4.1 当有落石危害需检算冲击力时,可通过现场调查或有

      • 6.4.2 地震荷载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 7 洞口及洞门

    • 7.1 一般规定

      • 7.1.1 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

      • 7.1.2 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

      • 7.1.3 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骨排水

      • 7.1.4 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 7.2 洞口工程

      • 7.2.1 洞口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洞口的边坡

      • 7.2.2 洞口工程的没计应遵循下列规定: 1 洞口边坡、

    • 7.3 洞门工程

      • 7.3.1 隧道应修建洞门,洞门形式的设计应保证营运安全,

      • 7.3.2 洞门宜与隧道轴线汇交。

      • 7.3.3 洞门构造及基础设置应遵循下列规定: 1 洞口仰

  • 8 衬砌结构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1.1 公路隧道应作衬砌,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

      • 8.1.2 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

      • 8.1.3 衬砌结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使用要求、围岩级别、

      • 8.1.4 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衬砌断面宜采用曲

    • 8.2 喷锚衬砌

      • 8.2.1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不宜大于300

      • 8.2.2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

      • 8.2.3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纤

      • 8.2.4 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采用合成纤维喷射

      • 8.2.5 锚杆支护设计应根据隧道围岩条件、隧道断面尺寸、

      • 8.2.6 永久支护的锚杆应为全长粘结型锚杆或预应力注浆锚

      • 8.2.7 自稳时间短的围岩,宜采用全粘结树脂锚杆或早强水

      • 8.2.8 锚杆露头应设托板,托板长、宽、厚宜不小于150

      • 8.2.9 在Ⅲ、Ⅳ、Ⅴ、VI级围岩条件下,锚杆应按系统锚

      • 8.2.10 局部不稳定的岩块宜设置局部锚杆,可采用全长粘

      • 8.2.11 软岩、收敛变形较大的围岩地段,可采用预应力锚

      • 8.2.12 岩体破碎、成孔困难的围岩,宜采用白进式锚杆。

      • 8.2.13 在围岩条件较差地段或地面沉降有严格限制时,应

      • 8.2.14 在设置超前支护的地段,可设置钢架作为超前锚杆

      • 8.2.15 钢架支护的一般规定: 1 钢架支护必须有足够

      • 8.2.16 大面积淋水地段、膨胀性地层、能造成衬砌腐蚀的

      • 8.2.17 喷锚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或数值计算,并结合现

    • 8.3 整体式衬砌

      • 8.3.1 整体式衬砌截面可设计为等截面或变截面。对设仰拱

      • 8.3.2 明洞衬砌与洞内衬砌交界处或不设明洞的洞口段衬砌

      • 8.3.3 严寒与酷热温差变化大的地区,特别是在最冷月份平

      • 8.3.4 沉降缝、伸缩缝缝宽应大于20mm,缝内可夹侵沥

      • 8.3.5 沉降缝、伸缩缝可兼作施工缝。在设右沉降缝、伸缩

      • 8.3.6 不设仰拱的地段,衬砌边墙墓底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之

      • 8.3.7 在有明显偏压的地段,应采用抗偏压衬砌,抗偏压衬

      • 8.3.8 隧道横洞与主洞的交叉段利.砌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

      • 8.3.9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0o.2的地区,洞口段

      • 8.3.10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 8.4 复合式衬砌

      • 8.4.1 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夹防水层

      • 8.4.2 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

      • 8.4.3 对软弱流变围岩、膨胀性围岩,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

    • 8.5 明洞衬砌

      • 8.5.1 下列情况应设明洞衬砌: 1 洞顶覆盖层薄,不宜

      • 8.5.2 选择明洞的结构类型,应根据地形、地质、施工条件

      • 8.5.3 明洞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拱形明

      • 8.5.4 明洞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明洞基础应置

      • 8.5.5 明洞洞顶回填、拱背处理应根据明洞设置的目的、作

      • 8.5.6 明洞边墙背后回填,应根据明洞类型、地质条件、设

  • 9 结构计算

    • 9.1 一般规定

      • 9.1.1 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验算构件截面的强度。结构

      • 9.1.2 本章适用于静力问题的分析。

    • 9.2 衬砌计算

      • 9.2.1 深埋隧道中的整体式衬砌、浅埋隧道中的整体或复合

      • 9.2.2 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隧道衬砌的内力和变形时,应通

      • 9.2.3 计算带仰拱的衬砌,当先做仰拱后建边墙时,应考虑

      • 9.2.4 按破损阶段验算构件截面的强度时,应根据不同的荷

      • 9.2.5 Ⅰ—Ⅴ级围岩中,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应主要按工

      • 9.2.6 复合式衬砌中的二次衬砌,I-Ⅲ级围岩中为安全储

      • 9.2.7 进行衬砌计算时,围岩地层的特性参数值应按地质资

      • 9.2.8 按承载能力设计时,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的允许洞周

      • 9.2.9 衬砌计算时,应使其在变形后仍满足净空要求。

      • 9.2.10 整体式衬砌的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轴向力的偏

      • 9.2.11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

      • 9.2.12 按抗裂要求,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抗拉

      • 9.2.13 整体式衬砌的拱脚截面,当混凝土为间歇浇筑或边

      • 9.2.14 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强度可按附

      • 9.2.15 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构件,按荷载基本组台求得的

      • 9.2.16 对于受弯构件,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计算的最大挠度

      • 9.2.1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变形

    • 9.3 明洞计算

      • 9.3.1 明洞衬砌应按破损阶段计算构件截面强度,并根据不

      • 9.3.2 当墙背围岩对边墙变形有约束作用时,应按9.2.

    • 9.4 洞门计算

      • 9.4.1 采用挡墙式洞门时,洞门墙可视作挡土墙,按极限状

      • 9.4.2 洞门设计计算参数应按现场试验资料采用。当缺乏试

      • 9.4.3 钢筋混凝土洞门的截面最小配筋率应符合9.5.4

    • 9.5 构造要求

      • 9.5.1 隧道建筑物各部结构的截面最小厚度应大于表9.5

      • 9.5.2 混凝土基础台阶的坡线和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

      • 9.5.3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 9.5.4 钢筋混筋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最小配筋

      • 9.5.5 钢筋的弯起及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弯

      • 9.5.6 轴心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仅

      • 9.5.7 直径大于25mm的光圆钢筋以及所有螺纹钢筋的接

      • 9.5.8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表9.5.8-1-表9.

  • 10 防水与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

      • 10.1.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隧道防排水应满足

      • 10.1.3 二级公路、四级公路隧道应做到: 1 拱部、边

      • 10.1.4 当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时,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 10.2 防水

      • 10.2.1 隧道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

      • 10.2.2 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时,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

      • 10.2.3 隧道二次衬砌应满足抗渗要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 10.2.4 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应采取可

      • 10.2.5 有侵蚀性地下水时,应针对侵蚀类型,采用抗侵蚀

      • 10.2.6 围岩破碎、涌水易坍塌地段,宜向围岩内预注浆。

      • 10.2.7 当隧道位于常水位以下,又不宜排泄时,隧道衬砌

    • 10.3 排水

      • 10.3.1 隧道洞内宜按地下水和营运清洗污水、消防污水分

      • 10.3.2 隧道内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l 路面两侧应设

      • 10.3.3 路面结构底部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

      • 10.3.4 隧道衬砌外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衬

      • 10.3.5 当地下水发育,含水层明显,又有长期充分补给来

      • 10.3.6 当洞内水质有侵蚀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排水

    • 10.4 洞口与明洞防排水

      • 10.4.1 隧道、辅助坑道的洞口及明洞应没置截水沟和排水

      • 10.4.2 为防止洞外水流入隧道内,可在洞口外设置反向排

      • 10.4.3 明洞防排水要求如下: 1 明洞顶部应设置必要

  • 11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

    • 11.1 小净距隧道

      • 11.1.1 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4.

      • 11.1.2 小净距隧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隧

      • 11.1.3 为确保小净距隧道的安全,应对相邻双洞最大临界

      • 11.1.4 小净距隧道有偏压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施工

    • 11.2 连拱隧道

      • 11.2.1 连拱隧道主要适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对两洞间距

      • 11.2.2 连拱隧道按中墙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中墙和复

      • 11.2.3 连拱隧道没计必须结合洞外接线、地形、地质和施

      • 11.2.4 为确保连拱隧道施工安全,应对相邻洞室的最大临

      • 11.2.5 连拱隧道有偏压时,应对支护参数与施工方法进行

  • 12 辅助通道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为满足营运通风、逃生救灾等要求或增加施工开挖

      • 12.1.2 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形、地质、水文等

      • 12.1.3 营运辅助通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通风需要、管路布

      • 12.1.4 营运辅助通道一般应设模筑衬砌,并要求内壁面平

      • 12.1.5 施工辅助通道在隧道主体工程竣工后不予利用者,

      • 12.1.6 辅助通道的洞(井)口位置选择、施工场地布置及

      • 12.1.7 应根据地下水水量和施工组织安排,选择竖井、斜

    • 12.2 竖井

      • 12.2.1 竖井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口位置的高

      • 12.2.2 竖井的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井井口应设

      • 12.2.3 竖井必须设有安全设施,并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 12.3 斜井

      • 12.3.1 斜井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口位置的高

      • 12.3.2 斜井井口段和地质较差的地段宜作衬砌,衬砌参数

      • 12.3.3 斜井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适当位置设挡车

    • 12.4 平行导坑与横洞

      • 12.4.1 长度在3000m以上或确有特殊需要的隧道,可

      • 12.4.2 平行导坑应设置水沟,其过水断面、沟底坡度等应

      • 12.4.3 傍山、沿河隧道需设辅助通道时宜考虑采用横洞,

      • 12.4.4 平行导坑与横洞的衬砌参数可按表11.3.2选

    • 12.5 横通道、风道及地下机房

      • 12.5.1 营运用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和断面建筑限界应符合本

      • 12.5.2 风道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风道在弯曲、变

      • 12.5.3 将通风机械设备设置于地下洞室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2.5.4 横通道、风道的衬砌参数可按表12.3.2选用

  • 13 辅助工程措施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当隧道通过浅埋、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土

      • 13.1.2 隧道设计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施工条

    • 13.2 地层稳定措施

      • 13.2.1 管棚法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管棚的形状和

      • 13.2.2 超前小导管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小导管宜

      • 13.2.3 超前钻孔注浆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据地

      • 13.2.4 超前锚杆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l 超前锚杆设

      • 13.2.5 地表砂浆锚杆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锚杆宜

      • 13.2.6 地表注浆加固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l 地表注

      • 13.2.7 对于浅埋隧道,且隧道上方两侧(或一侧)地表有

    • 13.3 涌水处理措施

      • 13.3.1 注浆止水设计除应符合13.2.3条外,还应遵

      • 13.3.2 超前钻孔排水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采取排

      • 13.3.3 超前导洞排水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导洞应

      • 13.3.4 井点降水设汁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当降水深度

      • 13.3.5 深井降水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当降水深度

  • 14 特殊地质地段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当隧道通过膨胀岩层、黄土地层、含水未固结围岩

      • 14.1.2 特殊地质地段的隧道,除采用特殊设计外,还应在

    • 14.2 膨胀性围岩

      • 14.2.1 膨胀性围岩隧道支护衬砌形状宜采用圆形或接近圆

      • 14.2.2 膨胀性围岩隧道应采用先柔后刚、先让后顶、分层

      • 14.2.3 膨胀性围岩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喷射

      • 14.2.4 当膨胀压力引起大变形时,初期支护宜采用预留纵

      • 14.2.5 膨胀性围岩隧道仰拱应及时施作,使支护衬砌尽早

      • 14.2.6 膨胀性围岩隧道必须做好隧底的防水排水工作,防

    • 14.3 溶洞与采空区

      • 14.3.1 通过岩溶地区的隧道,可采用跨越、加固洞穴、引

      • 14.3.2 对于规模较大溶洞、或暗河通道、或有松软充填物

      • 14.3.3 对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

      • 14.3.4 当隧道拱顶部有较大规模空溶洞时,可视溶洞洞壁

      • 14.3.5 当个别溶洞处理困难时,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溶洞

      • 14.3.6 对于隧道底部溶洞充填物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桩基

      • 14.3.7 对管道岩溶水应采取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处理。对裂

      • 14.3.8 对穿越采空区的隧道,应根据采空区的分布范围、

    • 14.4 流沙

      • 14.4.1 穿越流沙地段的隧道应根据流沙特性、规模,综合

      • 14.4.2 通过流沙地段的隧道应遵循下列设计原则: 1

    • 14.5 瓦斯地层

      • 14.5.1 通过瓦斯地层的隧道,衬砌断面宜采用带仰拱的封

      • 14.5.2 含瓦斯地层隧道应采用单层或多层全封闭结构,并

      • 14.5.3 含瓦斯地层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5cm,

      • 14.5.4 瓦斯地层宜采用超前导坑法开挖,探查瓦斯种类和

      • 14.5.5 隧道竣工后,应继续对瓦斯渗入及含量进行监测,

      • 14.5.6 通过瓦斯地层的隧道,钻爆设计应遵循《公路隧道

    • 14.6 黄土

      • 14.6.1 黄土地区的隧道,应视黄土分类、物理力学性能和

      • 14.6.2 黄土地区隧道应采用曲墙衬砌。

      • 14.6.3 采用复合式衬砌时,开挖后宜以钢支撑、钢筋网喷

      • 14.6.4 位于隧道附近地表的冲沟、陷穴、裂缝应回填、铺

      • 14.6.5 黄土地区的隧道,在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

      • 14.6.6 黄土隧道洞门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非湿陷

    • 14.7 岩爆

      • 14.7.1 岩爆地段的隧道设计应根据岩爆烈度等级采取有效

      • 14.7.2 岩爆地段隧道初期支护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系统锚

  • 15 隧道内路基与路面

    • 15.1 一般规定

      • 15.1.1 隧道路基应稳定、密实、匀质,为路面结构提供均

      • 15.1.2 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耐久、抗滑、

    • 15.2 路基

      • 15.2.1 当隧道衬砌设置仰拱时,仰拱的填充材料和填充要

      • 15.2.2 隧道内路基宜设完整的中央管(沟)排水系统。对

    • 15.3 路面

      • 15.3.1 各级公路隧道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条件时,

      • 15.3.2 不设仰拱的隧道路面结构宜设整平层、基层和面层

      • 15.3.3 各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标准、材料性

      • 15.3.4 岩石路基的整平层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值应与基层相

      • 15.3.5 基层宜采用素混凝土,适宜的厚度范围为12-2

      • 15.3.6 水泥混凝上面层 1 二、三、四级公路隧道路面

      • 15.3.7 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 1 当采用复合式沥青路

      • 15.3.8 当洞内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而洞外采用沥青路面时

  • 16 机电及其它设施

    • 16.1 通风

      • 16.1.1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地形、地

      • 16.1.2 隧道通风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单向交通的隧道

      • 16.1.3 隧道通风主要应对一氧化碳(CO)、烟雾和异味

      • 16.1.4 CO设计浓度 1 采用全横向通风方式与半横向

      • 16.1.5 烟雾没计浓度 1 采用钠灯光源时,烟雾设计浓

      • 16.1.6 稀释异味 1 隧道空间不间断换气频率不宜低于

      • 16.1.7 通风设计时必须考虑火灾对策,长度大于l500

      • 16.1.8 选用的风机,在环境温度为250℃情况下其可靠

    • 16.2 照明

      • 16.2.1 长度大于lOOm的隧道应设置照明。

      • 16.2.2 照明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条件、交通状况、土建结

      • 16.2.3 照明设计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o)应不低于表1

      • 16.2.4 中间段亮度 1 中间段亮度可按表16.2.4

      • 16.2.5  入口段亮度可按式(16.2.5)计算。 式

      • 16.2.6过渡段照明 1过渡段亮度 过渡段由TR1、TR

      • 16.2.7 出口段照明 1 在单向交通隧道中,应设置出口

      • 16.2.8 隧道照明灯具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5。

    • 16.3 交通工程

      • 16.3.1  公路隧道交通上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标志、标线

      • 16.3.2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分级,应根据隧道长度和隧道交

      • 16.3.3 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

    • 16.4 其它设施

      • 16.4.1 公路隧道内壁装饰应结合隧道位置、使用要求进行

      • 16.4.2 公路隧道可根据需要设置消音设施,消音设施不得

      • 16.4.3 隧道内各类设施的悬挂及安装配件应根据其承重和

  • 附录A 围岩分级有关规定

    • A.0.1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Kv和Jv值的测试和计

    • A.0.2   岩体基本质量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片K1、K2

    • A.0.3 根据岩体(围岩)钻探和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

    • A.0.4  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应通

    • A.0.5  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可按表A.0.5作出判断。

  • 附录B 隧道标准内轮廓

    • B.0.1 隧道内轮廓标准,即拱部为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

    • B.0.2 三车道隧道标准内轮廓断面如图B.0.2所示。

  • 附录C 型钢特性参数表

  • 附录D 释放荷载的计算方法

    • D.0.1 初始地应力的确定 初始地应力{σo}的确定常需

    • D.0.2  释放荷载的计算 对各开挖阶段的状态,有限元分

  • 附录E 浅埋隧道荷载的计算方法

    • E.0.1 浅埋和深埋隧道的分界,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

    • E.0.2 浅埋隧道荷载分下述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1  深

  • 附录F 偏压隧道衬砌荷载的计算方法

    • F.0.1   偏压隧道垂直压力的计算(图F.0.1) 假

    • F.0.2   偏压隧道水平侧压力的计算 式中:h、h——

  • 附录G 明洞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

    • G.0.1 拱圈回填土石垂直压力 式中:qi——鸣动结构上

    • G.0.2 拱圈回填土石侧压力 式中:ei——任意点i的侧

    • G.0.3 边墙回填土石侧压力 式中:y2——墙背回填土石

  • 附录H 洞门土压力荷载的计算方法

    • H.0.1 隧道门端墙、翼墙及洞门挡土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H.0.2 明洞门端墙土压力计算可参考有关设计手册。

  • 附录I 荷载结构法

    • I.0.1  设计原理 荷载结构法的设计原理认为,隧道开挖

    • I.0.2 计算原珲 1 基本未知量与基本方程 取衬砌结构

  • 附录J 地层结构法

    • J.0.1  设计原理 地层结构法的设计原理,是将衬砌和地

    • J.0.2初始地应力的计算 1 初始自重应力 初始自重应力

    • J.0.3  本构模型 1 岩石单元 1)弹性模型 对于平

    • J.0.4单元模式 1 一维单元 对两结点一维线性单元,设

    • J.0.5  施工过程的模拟 1 一般表达式 开挖过程的模

  • 附录K 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配筋量计算方法

    • K.0.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K.0.2 矩形和T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截面应符合下式要求

    • K.0.3 计算斜截面的抗剪强度时,其计算位置应按下列规定

    • K.0.4 矩形和T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当仅配有箍筋时,其斜

    • K.0.5 矩形和T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

    • K.0.6 计算弯起钢筋时,剪力Q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图K

    • K.0.7 矩形和T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当符合式(K.0.7

    • K.0.8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的大偏心受压构件(x《0.

    • K.0.9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的小偏心受压构件(x>O.5

    • K.0.10 计算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的偏心受爪构件时,应考

    • K.0.11 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其最大裂

    • K.0.12 检算裂缝宽度时,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可按下列

  • 附录L 本规范用词说明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给山岭公路隧道设计提供技术准则,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