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

  • 前言

  • 1 总则

    • 1.0.1

    • 1 . 0 . 2 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市场地类别为Ⅲ类和Ⅳ类

    • 1 . 0 . 3 按本规程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

    • 1 . 0 . 4 应用本规程进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除应

    • 1 . 0 . 5 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应贯彻概念设计与计算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 2 . 1 . 2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prot

      • 2 . 1 . 3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seismic gr

      • 2 . 1 . 4 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

      • 2 . 1 . 5 设计地震动参数 design para

      • 2 . 1 . 6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design ba

      • 2 . 1 . 7 设计特征周期 design chara

      • 2 . 1 . 8 场地 site 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

      • 2 . 1 . 9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seismic co

      • 2 . 1 . 10 抗震构造措施 details of

      • 2 . 1 . 11 抗震措施 seismic measu

      • 2 . 1 . 12 抗震性能水准 seismic per

      • 2 . 1 . 13 抗震性能目标 seismic per

      • 2 . 1 . 1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performa

      • 2 . 1 . 15 预制混凝土结构 precast RC

      • 2 . 1 . 16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 preca

      • 2 . 1 . 17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结构 she

      • 2 . 1 . 18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reinfor

    • 2.2 主要符号

      • 2.2.1

      • 2 . 2 . 2 材料性能和抗力 K --结构或构件的刚

      • 2 . 2 . 3 几何参数 A --构件截面面积; A

      • 2 . 2 . 4 计算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

      • 2 . 2 . 5 其它 T --结构自振周期; N --

  •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 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 3.1.1

      • 3 . 1 . 2 上海市各区县的抗震设防烈度均可按7度采

    • 3.2 地震影响

      • 3.2.1

      • 3 . 2 . 2 上海地区多遇地震和设防烈度地震时,Ⅲ类

    • 3.3 场地和地基

      • 3.3.1

      • 3 . 3 . 2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

      • 3 . 3 . 3 坡地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 3.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 3.4.1

      • 3 . 4 . 2 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

      • 3 . 4 . 3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

      • 3 . 4 . 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不规则时,应按下列

      • 3 . 4 . 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

    • 3.5 结构体系

      • 3.5.1

      • 3 . 5 . 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应具

      • 3 . 5 . 3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

      • 3 . 5 . 4 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凝土结

      • 3 . 5 . 5 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3 . 5 . 6 装配式单层厂房的各种抗震支撑系统,应保

      • 3 . 5 . 7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

    • 3.6 结构分析

      • 3.6.1

      • 3 . 6 . 2 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重大地

      • 3 . 6 . 3 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

      • 3 . 6 . 4 结构抗震分析时,应按照楼、屋盖的平面形

      • 3 . 6 . 5 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

      • 3 . 6 . 6 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

    • 3.7 非结构构件

      • 3.7.1

      • 3 . 7 . 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由相关专业人员

      • 3 . 7 . 3 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

      • 3 . 7 . 4 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

      • 3 . 7 . 5 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

      • 3 . 7 . 6 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

    • 3.8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 3.8.1

      • 3 . 8 . 2 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

    • 3.9 结构材料与施工

      • 3.9.1

      • 3 . 9 . 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3 . 9 . 3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 3 . 9 . 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

      • 3 . 9 . 5 采用焊接连接的钢结构,当接头的焊接拘束

      • 3 . 9 . 6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 3 . 9 . 7 混凝土墙体、框架柱的水平施工缝,应采取

    • 3.10 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3.10.1

      • 3 . 10 . 2 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选择建筑结构的抗

      • 3 . 10 . 3 关于地震动水准,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

      • 3 . 10 . 4 关于性能设计指标,应选定分别提高结构

      • 3 . 10 . 5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计算应符

      • 3 . 10 . 6 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及结构构件的设计要

    • 3.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 3.11.1

  • 4 场地、地基和基础

    • 4.1 场地

      • 4.1.1

      • 4 . 1 . 2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类的建筑物应避免在

      • 4 . 1 . 3 对于抗震设防的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

    • 4.2 地基液化的判别和处理

      • 4.2.1

      • 4 . 2 . 2 当需要进行液化判别时,可根据标准贯入试

      • 4.2.3 对于存在可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

      • 4 . 2 . 4 地基抗液化措施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

      • 4 . 2 . 5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

      • 4 . 2 . 6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

    • 4.3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强度验算

      • 4.3.1

      • 4 . 3 . 2 对于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当需进行竖向地

      • 4 . 3 . 3 在验算天然地基上浅基础水平抗震承载力(

      • 4 . 3 . 4 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

      • 4 . 3 . 5 对于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水平抗震验算,

      • 4 . 3 . 6 存在可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可按下列原则

      • 4 . 3 . 7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类建筑物的地下、半

      • 4.3 . 8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类建筑物的地下或半地下

    • 4.4 抗震措施

      • 4.4.1

      • 4 . 4 . 2 当建筑物地基位于故河道或暗藏沟坑的边缘

      • 4 . 4 . 3 当需要提高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对地震作用的

      • 4 . 4 . 4 处于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及地下室周围,宜

      • 4 . 4 . 5 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

      • 4 . 4 . 6 为提高建筑工程桩基础对地震作用的水平抗

  •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 5.1 一般规定

      • 5.1.1

      • 5 . 1 . 2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 5 . 1 . 3 计算地震作用时 . 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

      • 5 . 1 . 4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

      • 5 . 1 . 5 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5.1.5

      • 5 . 1 . 6 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5 . 1 . 7 符合本章5.5节规定的结构,除按规定进

    •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 5.2.1

      • 5 . 2 . 2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

      • 5 . 2 . 3 水平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扭转耦联地震

      • 5 . 2 . 4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

      • 5 . 2 . 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

      • 5 . 2 . 6 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

      • 5 . 2 . 7 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计入地基与

    • 5.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 5.3.1

      • 5 . 3 . 2 长悬臂和不属于本规程第5.3.1条的大

      • 5 . 3 . 3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尚可按竖

    • 5.4 截面抗震验算

      • 5.4.1

      • 5 . 4 . 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

      • 5 . 4 . 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

    • 5.5 抗震变形验算

      • 5.5.1

      • 5 . 5 . 2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

      • 5 . 5 . 3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

      • 5 . 5 . 4 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

      • 5 . 5 . 5 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

  • 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 6.1 一般规定

      • 6.1.1

      • 6 . 1 . 2 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建筑最大

      • 6 . 1 . 3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烈度

      • 6 . 1 . 4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

      • 6 . 1 . 5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

      • 6 . 1 . 6 B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其平面布置应

      • 6 . 1 . 7 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

      • 6 . 1 . 8 框架 - 抗震墙、板 - 柱 - 抗震

      • 6 . 1 . 9 采用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

      • 6 . 1 . 10 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抗

      • 6 . 1 . 11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

      • 6 . 1 . 12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

      • 6 . 1 . 13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房屋不宜布置短肢剪

      • 6 . 1 . 14 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

      • 6 . 1 . 15 框架-抗震墙结构、板 - 柱 - 抗

      • 6 . 1 . 16 主楼与裙房相连且采用天然地基,除应符

      • 6 . 1 . 17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

      • 6 . 1 . 18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现

      • 6 . 1 . 19 框架的填充墙应符合本规程第13章的规

      • 6 . 1 . 20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程附

      • 6 . 1 . 2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程

      • 6 . 1 . 22 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

    • 6.2 计算要点

      • 6.2.1

      • 6 . 2 . 2 带加强层的结构、带转换层的结构、错层结

      • 6 . 2 . 3 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按本节规定调整构件的组

      • 6 . 2 . 4 一、二、三、四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

      • 6 . 2 . 5 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

      • 6 . 2 . 6 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的连梁,其

      • 6 . 2 . 7 一、二、三、四级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组合的

      • 6 . 2 . 8 一、二、三、四级框架的角柱,经本节6.

      • 6 . 2 . 9 抗震墙各墙肢截面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应按

      • 6 . 2 . 10 一、二、三级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其

      • 6 . 2 .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抗震墙和连梁

      • 6 . 2 . 1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尚应满足下

      • 6 . 2 . 1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一、二、三级落

      • 6 . 2 . 14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一级落地抗震墙底

      • 6 . 2 . 15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顶层楼盖应

      • 6 . 2 . 16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时,尚应符合下

      • 6 . 2 . 17 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

    • 6.3 框架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 6.3.1

      • 6 . 3 . 2 梁 宽大于柱宽的扁 梁 应符合下列要求

      • 6 . 3 . 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

      • 6 . 3 . 4 梁 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6 . 3 . 5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截

      • 6 . 3 . 6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的规定,较

      • 6 . 3 . 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

      •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

      • 6.3.9 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的箍筋

      • 6 . 3 . 10 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

    • 6.4 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 6.4.1

      • 6 . 4 . 2 一、二、三级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

      • 6 . 4 . 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

      • 6 . 4 . 4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尚应符

      • 6 . 4 . 5 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

      • 6 . 4 . 6 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4倍时,应

      • 6 . 4 . 7 跨高比较小的高连梁 ,可设水平缝形成双

    • 6.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 6.5.1

      • 6 . 5 . 2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

      • 6 . 5 . 3 楼面梁与抗震墙平面外连接时,不宜支承在

      • 6 . 5 . 4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其它抗震构造措施,应

    • 6.6 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6.6.1

      • 6 . 6 . 2 板-柱-抗震墙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

      • 6 . 6 . 3 当房屋高度大于12m时,板柱抗震墙结构

      • 6 . 6 . 4 板 - 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平面框

      • 6 . 6 . 5 板-柱体系中板的承载力宜采用柱上板带和

      • 6 . 6 . 6 按等代框架法计算出结构内力后,可以按下

      • 6 . 6 . 7 板-柱节点应按以下方法进行冲切承载力的

      • 6 . 6 . 8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板-柱节点构造应符

    • 6.7 简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6.7.1

      • 6 . 7 . 2 框架 - 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

      • 6 . 7 . 3 楼面大 梁 不宜支承在内筒或核心筒连梁

      • 6 . 7 . 4 一、二级核心筒和内筒中跨高比不大于2的

      • 6 . 7 . 5 简体结构的转换层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程

  • 7 预制混凝土结构房屋

    • 7.1 一般规定

      • 7.1.1

      • 7 . 1 . 2 对于部分结构构件采用预制装配或预制装配

      • 7 . 1 . 3 不同结构类型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房屋最大适

      • 7 . 1 . 4 预制混凝土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

      • 7 . 1 . 5 除本章另有规定外,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结构

      • 7 . 1 . 6 预制混凝土结构平面布置应规则、对称,并

      • 7 . 1 . 7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分析模型应能准确反

      • 7 . 1 . 8 预制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防烈度、建筑高度

      • 7 . 1 . 9 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结构构件抗震应满足

      • 7 . 1 . 10 预制混凝土结构宜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

      • 7 . 1 . 11 预制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施工安装阶段的承

    • 7.2 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7.2.1

      • 7 . 2 . 2 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可采

      • 7 . 2 . 3 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框架是指全部或部分

      • 7 . 2 . 4 后浇连接部位受力钢筋的连接应满足如下规

      • 7 . 2 . 5 装配整体式框架 梁 柱连接节点应采用“

      • 7 . 2 . 6 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柱柱和梁

      • 7 . 2 . 7 现场混凝土后浇筑面需要配置的摩擦抗剪钢

      • 7 . 2 . 8 预制混凝土框架或排架柱应采用杯口基础进

      • 7 . 2 . 9 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框架楼板宜采用现浇

      • 7 . 2 . 10 预制混凝土框架宜按三维空间分析方法进

      • 7 . 2 . 11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现场安装临时支架一

    • 7.3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结构

      • 7.3.1

      • 7 . 3 . 2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结构是指建筑物

      • 7 . 3 . 3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适用于结构总高

      • 7 . 3 . 4 预制叠合抗震墙结构除本节特别规定外,应

      • 7 . 3 . 5 预制叠合抗震墙结构中的预制叠合抗震墙应

      • 7 . 3 . 6 预制叠合抗震墙取有效墙厚后等同于一般抗

      • 7 . 3 . 7 预制叠合抗震墙结构应限制叠合抗震墙的数

      • 7 . 3 . 8 叠合抗震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

      • 7 . 3 . 9 较长的叠合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

      • 7 . 3 . 10 应控制叠合抗震墙平面外的弯矩。当叠合

      • 7 . 3 . 11 叠合抗震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

      • 7 . 3 . 12 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叠合抗震墙之间的

      • 7 . 3 . 13 预制叠合抗震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 7 . 3 . 14 预制叠合抗震墙应有可靠措施保证其整体

      • 7 . 3 . 15 预制叠合抗震墙有效厚度不应小于本规程

      • 7 . 3 . 16 以有效厚度计算的预制叠合抗震墙分布钢

      • 7 . 3 . 17 预制叠合抗震墙配筋根据计算及构造要求

  • 8 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 8.1 一般规定

      • 8.1.1

      • 8 . 1 . 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8 . 1 . 3 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

      • 8 . 1 . 4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

      • 8 . 1 . 5 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 8 . 1 . 6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

      • 8 . 1 . 7 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不应超过表8.1.

      • 8 . 1 . 8 多层砌体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

      • 8 . 1 . 9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

    • 8.2 计算要点

      • 8.2.1

      • 8 . 2 . 2 对砌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

      • 8 . 2 . 3 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砌体墙段

      • 8 . 2 . 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

      • 8 . 2 . 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

      • 8 . 2 . 6 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

      • 8 . 2 . 7 普通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

      • 8 . 2 . 8 小砌块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

      • 8 . 2 . 9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嵌砌于框架之

    • 8.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 8.3.1

      • 8 . 3 . 2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 8 . 3 . 3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

      • 8 . 3 . 4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 梁

      • 8 . 3 . 5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 8 . 3 . 6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

      • 8 . 3 . 7 6、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

      • 8 . 3 . 8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层楼梯间

      • 8 . 3 . 9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

      • 8 . 3 . 10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砖过梁 ;过梁支承长

      • 8 . 3 . 11 预制阳台,6、7度时应与圈梁和楼板的

      • 8 . 3 . 12 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烟道、风道、垃

      • 8 . 3 . 13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

      • 8 . 3 . 14 丙类设防的多层砖砌体房屋,当横墙较少

    • 8.4 多层小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 8.4.1

      • 8 . 4 . 2 多层小砌块砌体房屋的芯柱,应符合下列构

      • 8 . 4 . 3 小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 8 . 4 . 4 多层小砌块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 8 . 4 . 5 多层小砌块砌体房屋的层数,6度超过五层

      • 8 . 4 . 6 丙类设防的多层小砌块砌体房屋,当总高度

      • 8 . 4 . 7 多层小砌块砌体房屋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

    • 8.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 8.5.1

      • 8 . 5 . 2 过渡层墙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8 . 5 . 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采用钢筋

      • 8 . 5 . 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采用配筋

      • 8 . 5 . 5 当6度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采

      • 8 . 5 . 6 当6度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块房屋的

      • 8 . 5 . 7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框架柱应符合下

      • 8 . 5 . 8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

      • 8 . 5 . 9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

      • 8 . 5 . 10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

      • 8 . 5 . 11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其他构造措施应

    • 8.6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 (Ⅰ) 一般规定

        • 8.6.1

        • 8 . 6 . 2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

        • 8 . 6 . 3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应避免采用本规

        • 8 . 6 . 4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的层高应符合下

        • 8 . 6 . 5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短肢墙应符合下列

        • 8 . 6 . 6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全

      • (Ⅱ) 计算要点

        • 8 . 6 . 7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抗震计算时,应

        • 8 . 6 . 8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承载力计算时,截面

        • 8 . 6 . 9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

        • 8 . 6 . 10 偏心受压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截面受剪

        • 8 . 6 . 11 在多遇地震作用组合下,配筋混凝土小型

        • 8 . 6 . 12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跨高比大于2 .

        • 8 . 6 . 13 抗震墙采用配筋小砌块砌体连 梁 时应

        • 8 . 6 . 14 配筋小砌块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除本章规

      • (Ⅲ) 抗震构造措施

        • 8 . 6 . 15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

        • 8 . 6 . 16 各向墙肢截面均为3b<h<5b的小墙

        • 8 . 6 . 17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

        • 8 . 6 . 18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墙肢端部应设置边

        • 8 . 6 . 19 转角窗开间相关墙体尽端边缘构件纵筋和

        • 8 . 6 . 20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内钢筋的锚固和搭

        • 8 . 6 . 21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连 梁 的构造,

        • 8 . 6 . 22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圈 梁 构造,

        • 8 . 6 . 23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与混凝土基础连接

        • 8 . 6 . 24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的楼、屋盖,

    • 8.7 多层错层砖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 8.7.1

      • 8 . 7 . 2 多层错层砖砌体房屋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 8 . 7 . 3 多层错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

  • 9 钢结构房屋

    • 9.1 多层钢结构房屋

      • (Ⅰ) 一般规定

        • 9.1.1

        • 9 . 1 . 2 多层钢结构的布置应符合本规程3 . 4

        • 9 . 1 . 3 多层厂房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9 . 1 . 4 多层钢结构的楼板宜采用下列形式: 1

        • 9 . 1 . 5 可按表9 . 1 . 5确定楼层水平支

        • 9 . 1 . 6 多层厂房钢框架与支撑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

        • 9 . 1 . 7 框架结构体系的 梁 柱节点宜采用刚接。

      • (Ⅱ) 计算要点

        • 9 . 1 . 8 多层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分析,阻尼

        • 9 . 1 . 9 计算厂房的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

        • 9 . 1 . 10 进行多层钢结构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

        • 9 . 1 . 11 多层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计

        • 9 . 1 . 12 宜考虑 梁 柱节点域的剪切变形对刚接

        • 9 . 1 . 13 如果楼层侧移满足下式要求,则应考虑P

        • 9 . 1 . 14 在框架 - 支撑结构中,框架部分按计

        • 9 . 1 . 15 直接支承设备和料斗的构件及其连接,除

        • 9 . 1 . 16 当设备或支承设备的结构与厂房结构共同

        • 9 . 1 . 17 普通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 9 . 1 . 18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

        • 9 . 1 . 19 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

        • 9 . 1 . 20 钢框架构件及节点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

        • 9 . 1 . 21 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

      • (Ⅲ) 构造措施

        • 9 . 1 . 22 柱的长细比不应大于 。

        • 9 . 1 . 23 柱的板件宽厚比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 9 . 1 . 24 梁的板件宽厚比不应超过下列值:

        • 9 . 1 . 25 梁 与柱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 9 . 1 . 26 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

        • 9 . 1 . 27 框架柱接头宜位于框架 梁 上方1 .

        • 9 . 1 . 28 框架柱间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当为拉杆时,

        • 9 . 1 . 29 中心支撑受压杆件的宽厚比不应超过下列

        • 9 . 1 . 30 中心支撑节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 9 . 1 . 31 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的钢材屈服强度不

        • 9 . 1 . 32 偏心支撑框架的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大

        • 9 . 1 . 33 消能 梁 段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 9 . 1 . 34 用压型钢板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和现浇

    • 9.2 单层钢结构厂房

      • (Ⅰ) 一般规定

        • 9.2.1

        • 9 . 2 . 2 厂房平面布置和防震缝设置要求,可参照单

        • 9 . 2 . 3 厂房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厂

        • 9 . 2 . 4 柱间支撑杆件宜采用整根型钢,采用焊接型

        • 9 . 2 . 5 厂房的围护结构,应优先采用轻型板材和轻

      • (Ⅱ) 抗震验算

        • 9 . 2 . 6 厂房抗震计算时,应根据屋盖高差和吊车设

        • 9 . 2 . 7 计算厂房地震作用时,围护墙体的自重与刚

        • 9 . 2 . 8 厂房横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

        • 9 . 2 . 9 厂房纵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

        • 9 . 2 . 10 有吊车的厂房,当横向按平面框架进行抗

        • 9 . 2 . 11 屋盖构件的抗震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 9 . 2 . 12 X形、V形或∧形的柱间支撑应考虑拉压

        • 9 . 2 . 13 厂房结构构件连接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

      • (Ⅲ) 构造措施

        • 9 . 2 . 14 厂房的屋盖支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9 . 2 . 15 柱间支撑的布置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 9 . 2 . 16 厂房框架柱的长细比,轴压比小于0 .

        • 9 . 2 . 17 厂房框架柱、 梁 截面板件的宽厚比限

        • 9 . 2 . 18 柱脚应能可靠传递柱身承载力,宜采用埋

  • 10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 10 . 1 . 2 厂房天窗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0 . 1 . 3 厂房屋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10 . 1 . 4 厂房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 . 1 . 5 厂房围护墙、砌体女儿墙的布置、材料选

    • 10.2 计算要点

      • 10.2.1

      • 10 . 2 . 2 厂房的纵向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 10 . 2 . 3 突出屋面天窗架的横向抗震计算,可采用

      • 10 . 2 . 4 突出屋面天窗架的纵向抗震计算,可采用

      • 10 . 2 . 5 两个主轴方向柱距均不小于12m、无桥

      • 10 . 2 . 6 不等高厂房中,支承低跨屋盖的柱牛腿(

      • 10 . 2 . 7 柱间交叉支撑斜杆的地震作用效应及其与

      • 10 . 2 . 8 厂房的抗风柱、屋架小立柱和计及工作平

    • 10.3 抗震构造措施

      • 10.3.1

      • 10 . 3 . 2 无檩屋盖构件的连接及支撑布置,应符合

      • 10 . 3 . 3 屋盖支撑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天窗

      • 10 . 3 . 4 突出屋面的钢筋混凝土天窗架,其两侧墙

      • 10 . 3 . 5 钢筋混凝土屋架的截面和配筋,应符合下

      • 10 . 3 . 6 厂房柱子的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10 . 3 . 7 大柱网厂房柱的截面和配筋构造,应符合

      • 10 . 3 . 8 山墙抗风柱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 10 . 3 . 9 厂房柱间支撑的设置和构造,应符合下列

      • 10 . 3 . 10 8度时跨度不小于18m的多跨厂房中

      • 10 . 3 . 11 厂房结构构件的连接节点,应符合下列

  • 11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 11.1 单层空旷房屋

      • (Ⅰ) 一般规定

        • 11.1.1

        • 11 . 1 . 2 大厅、前厅、舞台之间不宜设防震缝分开

        • 11 . 1 . 3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

        • 11 . 1 . 4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承重结构,除第

        • 11 . 1 . 5 前厅结构布置应加强横向的侧向刚度,大

        • 11 . 1 . 6 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连接处的横墙,

        • 11 . 1 . 7 大厅部分其他要求可参照本规程第10章

      • (Ⅱ) 计算要点

        • 11 . 1 . 8 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可将房屋划分

        • 11 . 1 . 9 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

        • 11 . 1 . 10 大厅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

        • 11 . 1 . 11 大厅的横向抗震计算,宜符合下列原则

        • 11 . 1 . 12 高大山墙的壁柱应进行平面外的截面抗

      • (Ⅲ) 抗震构造措施

        • 11 . 1 . 13 大厅的屋盖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10

        • 11 . 1 . 14 大厅的钢筋混凝土柱和组合砖柱应符合

        • 11 . 1 . 15 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间轴线上横墙

        • 11 . 1 . 16 大厅柱(墙)顶标高处应设置现浇圈

        • 11 . 1 . 17 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间不设防震缝时,

        • 11 . 1 . 18 悬挑式挑台应有可靠的锚固和防止倾覆

        • 11 . 1 . 19 山墙应沿屋面设置钢筋混凝上卧 梁

        • 11 . 1 . 20 舞台后墙,大厅与前厅交接处的高大山

    • 11.2 大跨屋盖建筑

      • (Ⅰ) 一般规定

        • 11.2.1

        • 11 . 2 . 2 屋盖及其支承结构的选型和布置,应符合

        • 11 . 2 . 3 屋盖体系的结构布置,尚应分别符合下列

        • 11 . 2 . 4 当屋盖分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时,交

        • 11 . 2 . 5 屋面围护系统、吊顶及悬吊物等非结构构

      • (Ⅱ) 计算要点

        • 11 . 2 . 6 屋盖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 . 2 . 7 屋盖结构抗震分析的计算模型,应符合下

        • 11 . 2 . 8 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支承结构协同分析时,

        • 11 . 2 . 9 屋盖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

        • 11 . 2 . 10 一般情况,屋盖结构的多遇地震作用计

        • 11 . 2 . 11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屋盖结构的

        • 11 . 2 . 12 屋盖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应

        • 11 . 2 . 13 大跨屋盖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多遇

        • 11 . 2 . 14 屋盖构件截面抗震验算除应符合本规程

      • (Ⅲ) 抗震构造措施

        • 11 . 2 . 15 屋盖钢杆件的长细比,宜符合表11

        • 11 . 2 . 16 屋盖构件节点的抗震构造,应符合下列

        • 11 . 2 . 17 支座的抗震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11 . 2 . 18 屋盖结构采用隔震及减震支座时,其性

  • 12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 12 . 1 . 2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确定设

      • 12 . 1 . 3 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符合下列各项

      • 12 . 1 . 4 消能减震设计可用于钢、钢筋混凝土、钢

      • 12 . 1 . 5 消能部件应能对应不同的工作状态提供足

      • 12 . 1 . 6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时,隔震装置和消能

      • 12 . 1 . 7 消能减震结构构件设计时,宜充分考虑消

      • 12 . 1 . 8 建 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

    • 12.2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 12.2.1

      • 12 . 2 . 2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

      • 12 . 2 . 3 隔震层的橡胶隔震支座应符合下列要求:

      • 12 . 2 . 4 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的布置、竖向承载力、

      • 12 . 2 . 5 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

      • 12 . 2 . 6 隔震支座的水平剪力应根据隔震层在罕遇

      • 12 . 2 . 7 隔震结构的隔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 . 2 . 8 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

      • 12 . 2 . 9 隔震层以下的结构和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 12.3 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 12.3.1

      • 12 . 3 . 2 消能器的力学模型参数应根据设计要求,

      • 12 . 3 . 3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消能部件在结构中布置

      • 12 . 3 . 4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时宜使各层以下参数相

      • 12 . 3 . 5 消能减震结构各层消能器的最大水平阻尼

      • 12 . 3 . 6 消能减震设计中不应考虑消能器(防屈曲

      • 12 . 3 . 7 消能减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

      • 12 . 3 . 8 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和有效

      • 12 . 3 . 9 消能部件的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 . 3 . 10 消能器的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 . 3 . 11 结构采用消能减震设计时,消能部件的

      • 12 . 3 . 12 当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时

  • 13 非结构构件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 13 . 1 . 2 非结构构件应根据所属建筑的抗震设防类

      • 13 . 1 . 3 当抗震要求不同的两个或多个非结构构件

    • 13.2 基本计算要求

      • 13.2.1

      • 13 . 2 . 2 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应符合

      • 13 . 2 . 3 采用等效侧力法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13 . 2 . 4 非结构构件因支承点相对位移产生的内力

      • 13 . 2 . 5 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包括自身重

    • 13.3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 13.3.1

      • 13 . 3 . 2 非承重墙体的材料、选型和布置,应根据

      • 13 . 3 . 3 多层砌体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等建筑非结

      • 13 . 3 . 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

      • 13 . 3 . 5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围护墙和隔墙,

      • 13 . 3 . 6 钢结构厂房的围护墙和隔墙,应符合下列

      • 13 . 3 . 7 各类顶棚的构件与楼板的连接件,应能承

      • 13 . 3 . 8 悬挑雨蓬或一端由柱支承的雨蓬,应与主

      • 13 . 3 . 9 玻璃幕墙、预制墙板、附属于楼屋面的悬

    •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 13.4.1

      • 13 . 4 . 2 下列附属机电设备的支架可不考虑抗震设

      • 13 . 4 . 3 建筑附属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导致其使用

      • 13 . 4 . 4 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设置,

      • 13 . 4 . 5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连接件应能将

      • 13 . 4 . 6 建筑内的高位水箱应与所在的结构构件可

      • 13 . 4 . 7 在设防烈度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

  • 14 地下建筑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 14 . 1 . 2 甲、乙类地下建筑的抗震等级宜取为二级

      • 14 . 1 . 4 地下建筑宜建造在密实、均匀、稳定的地

      • 14 . 1 . 5 地下建筑的结构体系应根据使用要求、场

      • 14 . 1 . 6 地下建筑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对称、

    • 14.2 计算要点

      • 14.2.1

      • 14 . 2 . 2 地下建筑的抗震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实

      • 14 . 2 . 3 地下建筑的抗震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要

      • 14 . 2 . 4 地下建筑的抗震验算,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 14.3 抗震构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

      • 14.3.1

      • 14 . 3 . 2 地下建筑的顶板、底板和楼板,应符合下

      • 14 . 3 . 3 地下建筑周围土体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层时

  • 附录A 地震地面加速度时程曲线

  • 附录B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B . 0 . 1 高强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

    • B . 0 . 2 结构构件的截面剪力设计值中含有混凝土轴

    • B . 0 . 3 高强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下

    • B . 0 . 4 当抗震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70时,

  • 附录C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C . 0 . 1 本附录适用于6、7、8度时先张法和后张

    • C . 0 . 2 抗震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措施

    • C . 0 . 3 抗震设计时,后张预应力框架、门架、转换

    • C . 0 . 4 抗震设计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 C . 0 . 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

    • C . 0 . 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计算,除应符合本

    • C . 0 . 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除下列规定

    • C . 0 . 8 后张预应力筋的锚具不宜设置在 梁 柱节

  • 附录D 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 D.1 一般框架梁柱节点

      • D.1.1 一、二级框架 梁 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 D.1.2 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 D . 1 . 3 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

      • D . 1 . 4 节点核芯区的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列

    • D.2 扁梁框架的梁柱节点

      • D . 2 . 1 扁 梁 框架的 梁 大于柱宽时, 梁

      • D . 2 . 2 扁 梁 框架的 梁 柱节点核芯区应根据

      • D . 2 . 3 核芯区验算方法除应符合一般框架 梁 柱

    • D.3 圆柱框架梁柱节点

      • D.3.1 梁中线与柱中线重合时,圆柱框架 梁 柱节点核芯

      • D . 3 . 2 梁中线与柱中线重合时,圆柱框架 梁 柱

  • 附录E 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 E.1 矩形平面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要求

      • E . 1 . 1 框支层应采用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

      • E . 1 .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剪力设计

      • E . 1 . 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与落地抗

      • E . 1 . 4 框支层楼板的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

      • E . 1 . 5 对建筑平面较长或不规则及各抗震墙内力相

    • E.2 简体结构转换层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E . 2 . 1 转换层上下的结构质量中心宜接近重合(不

      • E . 2 . 2 转换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墙、柱)宜

      • E . 2 . 3 厚板转换层结构不宜用于7度及7度以上的

      • E . 2 . 4 转换层楼盖不应有大洞口,在平面内宜接近

      • E . 2 . 5 转换层楼盖与简体、抗震墙应有可靠的连接

      • E . 2 . 6 8度时转换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附录F

    • F.1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

      • F.1.1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

      • F.1.2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

      • F.1.3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

      • F.1.4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应符合下

      • F . 1 . 5 钢支撑与混凝土框架的连接设计,应符合连

      • F . 1 . 6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钢支撑部

    • F.2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 F . 2 . 1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8度且房屋高度超过

      • F . 2 . 2 钢框架-混凝土简体(抗震墙)结构房屋应

      • F . 2 . 3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墙)结构

      • F . 2 . 4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墙)结构

      • F . 2 . 5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墙)结构房

  • 附录G 多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要求

    • G.1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厂房

      • G . 1 . 1 本节适用于由钢筋混凝土框架与排架侧向连

      • G . 1 . 2 框排架结构厂房的框架部分应根据烈度、结

      • G . 1 . 3 厂房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G . 1 . 4 竖向框排架厂房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

      • G . 1 . 5 竖向框排架厂房的地震作用计算,尚应符合

      • G . 1 . 6 竖向框排架厂房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和抗震

      • G . 1 . 7 竖向框排架厂房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尚应符

      • G . 1 . 8 侧向框排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地震作用效应

    • G.2 多层钢结构厂房

      • G.2.1 本节适用于钢结构的框架、支撑框架、框排架等结构

      • G . 2 . 2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 G . 2 . 3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

      • G . 2 . 4 厂房楼盖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的组合楼板,亦

      • G . 2 . 5 框排架结构应设置完整的屋盖支撑,尚应符

      • G . 2 . 6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地震作用计算,尚应符合

      • G . 2 . 7 多层钢结构厂房构件和节点的抗震承载力验

      • G . 2 . 8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尚应

  • 附录H

    • H.1 基本自振周期的调整

      • H . 1 . 1 按平面排架计算厂房的横向地震作用时,排

    • H.2 排架柱地震剪力和弯矩的调整系数

      • H . 2 . 1 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 H . 2 . 2 排架柱的剪力和弯矩应分别乘以相应的调整

      • H . 2 . 3 高低跨交接处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支承低跨屋

      • H . 2 . 4 钢筋混凝土柱单层厂房的吊车梁顶标高处的

  • 附录J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纵向抗震验算

    • J.1 厂房纵向抗震计算的修正刚度法

      • J . 1 . 1 纵向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 按本附录计算单

      • J . 1 . 2 柱列地震作用的计算 1 等高多跨钢筋混

    • J.2 柱间支撑地震作用效应及验算

      • J . 2 . 1 斜杆长细比不大于200的柱间支撑在单位

      • J . 2 . 2 长细比不大于200的斜杆截面可仅按抗拉

      • J . 2 . 3 无贴砌墙的纵向柱列,上柱支撑与同列下柱

    • J.3 厂房柱间支撑端节点预埋件的截面抗震验算

      • J . 3 . 1 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预埋件的锚件采用锚

      • J . 3 . 2 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预埋件的锚件采用角

  • 附录K 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

    • K.1 隔震设计的简化计算

      • K . 1 . 1 多层砌体结构及与砌体结构周期相当的结构

      • K . 1 . 2 砌体结构及与其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隔震

      • K . 1 . 3 砌体结构及与其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隔震

      • K . 1 . 4 当隔震支座的平面布置为矩形或接近于矩形

      • K . 1 . 5 砌体结构按本规程第12.2.5条规定进

      • K . 1 . 6 砌体结构的隔震层顶部各纵、横梁均可按承

    • K.2 砌体结构的隔震措施

      • K . 2 . 1 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0时(设置

      • K . 2 . 2 砌体结构隔震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K . 2 . 3 丙类建筑隔震后上部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

  • 附录L 实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参考方法

    • L.1 结构构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 L . 1 . 1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可根据表L.1.

      • L . 1 . 2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Ⅰ、Ⅱ、Ⅲ三

      • L . 1 . 3 各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构件设计可按下列要

      • L . 1 . 4 各类结构构件的抗震构造要求可根据结构的

      • L . 1 . 5 各类结构对应于各抗震性能水准的最大层间

    • L.2 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设备支座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 L . 2 . 1 当非结构的建筑构件和附属机电设备按使用

      • L . 2 . 2 建筑围护墙、附属构件及固定储物柜等进行

      • L . 2 . 3 建筑附属设备的支座及连接件进行基于性能

    • L.3 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设备抗震计算的楼面谱方法

      • L . 3 . 1 非结构构件的楼面谱,应反映支承非结构构

      • L . 3 . 2 采用楼面反应谱法时,非结构构件的水平地

收藏 相似条文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
沪建交[2013]902号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关于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同济大学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经市建设交通委科技委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J08-9-2013,自2013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1、3.3.1、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3、6.3.3、6.3.7、6.4.3、7.1.4、8.1.2、8.1.6、8.1.7、8.2.4、8.2.6、8.3.1、8.3.3、8.3.5、8.3.6、8.3.8、8.4.1、8.4.4、8.5.8、8.5.9、8.6.1、8.6.6、8.6.8、8.6.15、8.7.3、9.1.26、9.1.31、11.1.3、11.1.12、11.1.15、12.1.6、12.2.1、12.2.9条为强制性条文。原《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同时废止。
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同济大学负责解释。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0一三年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