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适应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指导多

    • 1.0.2  本细则适用于多年冻土地区新建、改(扩)建的二

    • 1.0.3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应考虑工程与多年冻

    • 1.0.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应结合特殊的自然因

    • 1.0.5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多年冻土  permafrost     冻

      • 2.1.2  融区  thawed area     多年

      • 2.1.3  冻土总含水率  total water co

      • 2.1.4  季节冻结层  seasonal freezi

      • 2.1.5  季节融化层  seasonslly thaw

      • 2.1.6  多年冻土天然上限  natural perm

      • 2.1.7  多年冻土人为上限  artificial p

      • 2.1.8  多年冻土下限  permafrost bas

      • 2.1.9  衔接多年冻土  connect permaf

      • 2.1.10  不衔接多年冻土  detachment p

      • 2.1.11  盐渍化冻土  saline frozen

      • 2.1.12  地温年较差  annual range o

      • 2.1.13  年平均地温  mean annual gu

      • 2.1.14  融沉系数  thaw-settlement

      • 2.1.15  冻胀率  frost heaving ra

      • 2.1.16  冻结强度  freezing streng

      • 2.1.17  冻土抗剪强度  share strengt

      • 2.1.18  冻胀力  frost-heaving fo

      • 2.1.19  切向冻胀力  tangential fro

      • 2.1.20  法向冻胀力  normal frost-h

      • 2.1.21  水平冻胀力  horizontal fro

      • 2.1.22  标准冻深  standare freezi

      • 2.1.23  标准融深  standard thawed

      • 2.1.24  冻结指数  freezing index

      • 2.1.25  热融滑塌  thaw slumping  

      • 2.1.26  融冻泥流  gelifluction   

      • 2.1.27  热融湖(塘)  thermokarst l

      • 2.1.28  冰锥  icing     多年冻土地区地

      • 2.1.29  冻土沼泽  marsh in permaf

      • 2.1.30  冻胀丘  frost mound    

      • 2.1.31  冻融圈  freeze-thaw cyli

      • 2.1.32  融化指数  thawing index  

      • 2.1.33  融化盘  thaw bulb     采暖

      • 2.1.34  冻土核  frozen core    

      • 2.1.35  冻结层上水  superpermafros

      • 2.1.36  冻结层间水  interpermafros

      • 2.1.37  冻结层下水  enfrapermafros

      • 2.1.38  不良冻土现象  harmful cryog

      • 2.1.39  主动降温  positive coolin

      • 2.1.40  被动保护  passive protcet

      • 2.1.41  热棒  thermosyphon    

    • 2.2 符号

      • 2.2.1  冻土物理、力学及热学特性     Tcp——

      • 2.2.2  土的季节冻结与融化参数     η——平均冻

      • 2.2.3  路基高度     Hg——改建路基设计临界高

      • 2.2.4  路面相关参数     It——温缩抗裂指数;

      • 2.2.5  其他类结构物参数     a——挡土墙顶宽;

      • 2.2.6  其他指数与系数     y——设计路基时的年

  • 3 路线

    • 3.1 一般规定

      • 3.1.1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线位选择应结合地形、地貌、地

      • 3.1.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线设计应遵循宁填勿挖的原则

      • 3.1.3  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路线设计应考虑冻结期路

      • 3.1.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线设计应考虑对沿线植被、湿

    • 3.2 公路选线

      • 3.2.1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选线应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空间

      • 3.2.2  公路线位方案比选论证时,应采用综合地质勘察方

      • 3.2.3  路线宜选择在平缓、干燥和向阳的斜坡上通过,避

      • 3.2.4  路线穿越河谷时,线位宜选择在多年冻土工程地质

      • 3.2.5  路线经过微丘坡地或阶地时,线位高程宜高不宜低

      • 3.2.6  路线穿越多年冻土地区垭口时,应对深挖路堑和隧

      • 3.2.7  路线设计宜选择零填挖、半填半挖及浅挖路段长度

      • 3.2.8  厚层地下冰的斜坡路段,路线宜从斜坡上部通过。

      • 3.2.9  冰丘、冰锥发育地段,路线宜在其下方通过。

      • 3.2.10  改(扩)建公路应充分利用既有较为稳定的公路

    • 3.3 线形指标选用

      • 3.3.1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停车视距及下坡修正应根据公

      • 3.3.2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各等级公路在纵坡变化处均应

      • 3.3.3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应考虑路面冰滑的特点,平曲

      • 3.3.4  海拔高度3 000m及以上地区,最大纵坡不宜

      • 3.3.5  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的最大坡长应按表3

      • 3.3.6  双车道公路连续上坡路段,沿连续上坡方向载货汽

      • 3.3.7  超车道的设置标准应以跟车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

      • 3.3.8  超车道及爬坡车道的横断面布置形式如图3.3.

  • 4 工程地质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1.1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综合采取冻土工程地质调

      • 4.1.2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应做好既有公路的地质、冻土、

      • 4.1.3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以下主要内容:    

      • 4.1.4  勘察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根据冻土温度、含冰状态、

      • 4.1.5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时应采用调绘、坑探、钻探和物

    • 4.2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和要求

      • 4.2.1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了解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

      • 4.2.2  初步勘察应在工可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工程方

      • 4.2.3  初步勘察应采用综合勘察手段,基本查明公路沿线

      • 4.2.4  详细勘察应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进行,查明路线及

      • 4.2.5  详细勘察应在确定的线位上进行,查明公路沿线及

    • 4.3 勘察设备与试验仪器

      • 4.3.1  冻土工程地质钻探设备选型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 4.3.2  地质雷达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4.3.3  冻土总含水率和重度参数应在现场直接采样进行测

      • 4.3.4  现场钻孔温度测试仪器应满足下列要求:    

    • 4.4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 4.4.1  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探应选择在适宜的时间进行,

      • 4.4.2  地质勘探宜在路线两侧100m范围内进行,钻探

      • 4.4.3  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探应减少对场地地表植被的扰

      • 4.4.4  坑探和钻探应对勘探点周围100m × 100

      • 4.4.5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 4.4.6  冻土浅部土层、各地貌单元分界线处的季节融化层

      • 4.4.7  多年冻土地区宜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物探,地质雷达

      • 4.4.8  测定冻土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的土样应由地面以下0

    • 4.5 工程地质分区

      • 4.5.1  多年冻土地区可根据地貌条件、冻土分布和特征及

      • 4.5.2  第一级分区应反映下列内容:     1  多

      • 4.5.3  第二级分区应在第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反映下列内容

      • 4.5.4  第三级分区应在第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反映下列内容

    • 4.6 工程地质评价

      • 4.6.1  冻土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4.6.2  土体冻胀和融沉特性评价应根据地质勘察、冻土物

      • 4.6.3  不良冻土现象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4.6.4  生态环境评价应调查与评价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工

      •  4.6.5  工程地质评价的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 5 一般路基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1.1  路基设计应收集气象、工程地质及冻土物理、力学

      • 5.1.2  路基设计应考虑地表水对多年冻土的不利影响,采

      • 5.1.3  存在多年冻土层的挖方路基,应采取封闭保护措施

      • 5.1.4  路基填筑应选择不冻胀或弱冻胀及弱融沉性的土石

      • 5.1.5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应考虑冻土地区生态环境特

    • 5.2 设计原则

      • 5.2.1  路基设计应依据多年冻土地区地温特征值、多年冻

      • 5.2.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按保护冻土的原则设计:

      • 5.2.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按主动冷却、综合治理的

      • 5.2.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按控制融化速率的原则设

      • 5.2.5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按预融冻土的原则设计:

      • 5.2.6  多年冻土区内的融区宜按季节冻土区设计。

    • 5.3 路床

      • 5.3.1  路床填料的选择应考虑冻结层中含水率及填料的冻

      • 5.3.2  路床加固应考虑土质、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

    • 5.4 路堤设计

      • 5.4.1  低温冻土区一般填土路堤,按保护多年冻土或控制

      • 5.4.2  低温多年冻土地区新建路基设计临界高度HS可按

      • 5.4.3  低温多年冻土地区改建路基设计临界高度Hg可按

      • 5.4.4  平坦地段,当路堤实际填土高度大于或等于路基设

      • 5.4.5  平坦地段,当路堤实际填土高度小于路基设计临界

      • 5.4.6  在坡度缓于1:5的缓坡地段,宜以路堤形式通过

      • 5.4.7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埋藏较浅,可能融化影响路堤稳

      • 5.4.8  按控制融化速率的设计原则设计时,不同冻土地质

      • 5.4.9  多年冻土地区路堤设计不宜清除地表植被,当遇泥

      • 5.4.10  除基岩路段外,路基最小高度不宜低于1.5m

      • 5.4.11  路堤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5.5 低填浅挖及零填挖断面结构设计

      • 5.5.1  低填浅挖及零填挖断面路基的设计应根据路段的水

      • 5.5.2  路基下多年冻土中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含土冰

      • 5.5.3  路基下多年冻土中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含土冰

      • 5.5.4  公路等级较低,路基下多年冻土层中的含冰量较小

    • 5.6 路堑设计

      • 5.6.1  路堑设计应考虑区域气候条件和冻土条件,遵循保

      • 5.6.2  多年冻土地区路堑设计应包括换填隔热设计和支挡

      • 5.6.3  换填隔热设计应包括确定断面形式和处理措施、计

      • 5.6.4  路堑坡顶宜采取设置截水沟、挡水埝等措施,防止

      • 5.6.5  路堑边沟应设置防渗隔断层。采用宽浅边沟时,沟

      • 5.6.6  深路堑断面可采用上保下挡的支挡形式。支挡结构

    • 5.7 路基防排水设计

      • 5.7.1  路基地表排水设施设计应考虑地表水文条件、地形

      • 5.7.2  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

      • 5.7.3  路基地表排水沟宜采用宽浅形式,以减少对多年冻

      • 5.7.4  应合理选择排水沟设置位置和坡度,并应与桥涵或

      • 5.7.5  当路基地形一侧较高或挖方边坡一侧的山坡汇水面

      • 5.7.6  在土质松散并夹有较多的碎(砾)石的山坡地段,

    • 5.8 挡土墙设计

      • 5.8.1  位于横坡陡于1:5的斜坡上的路基,路基边坡过

      • 5.8.2  挡土墙扩大基础宜采用混凝土拼装基础或桩基础,

      • 5.8.3  挡土墙的设计荷载除计算土压力外,还应考虑作用

      • 5.8.4  刚性挡土墙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 5.9 过渡段设计

      • 5.9.1  融区与多年冻土地区过渡段路基设计应遵循既防治

      • 5.9.2  高含冰量冻土不同地温过渡段的低温段应按相对高

      • 5.9.3  填挖过渡段路基纵向过渡段设计中,挖方段应进行

      • 5.9.4  当地表横坡大于1:3时,路基基底应开挖台阶,

      • 5.9.5  路基与桥(涵)过渡段路基设计长度不宜小于20

      • 5.9.6  桥(涵)背应设置厚度不小于6 cm的隔热层,

    • 5.10 取、弃土场设计

      • 5.10.1  取土场宜分段集中设置于路基坡脚以外至少20

      • 5.10.2  在融沉和强融沉多年冻土地带,取土场的最大取

      • 5.10.3  取土场宜根据地形、地质和地表排水条件等合理

      • 5.10.4  弃土场宜选择储量大的地形低洼地,并应符合以

  • 6 特殊结构路基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1.1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当按一般路基设计原则确定的

      • 6.1.2  低温区路基应按保护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 6.2 隔热层路基

      • 6.2.1  隔热层路基可用于低温多年冻土路段,可参照图6

      • 6.2.2  隔热材料宜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XPS),其

      • 6.2.3  隔热板的厚度可按式(6.2.3)确定。 [6

      • 6.2.4  隔热板埋设深度可按式(6.2.4)确定。  

      • 6.2.5  隔热板宽度应大于路面宽,宜在路面两侧各加宽0

      • 6.2.6  隔热板上结构层最小压实厚度与压路机最大接触应

    • 6.3 片块石路基

      • 6.3.1  片块石路基可用于高温冻土区地下泉水发育或地表

      • 6.3.2  片块石应采用坚硬或较坚硬岩石,粒径宜控制在1

      • 6.3.3  片块石层的铺筑厚度宜为1.0~1.5 m,分

      • 6.3.4  片块石层的铺筑层位应根路基高度、路面结构层厚

      • 6.3.5  片块石层底部宜铺设砂砾层等辅助防护结构:片块

    • 6.4 通风管路基

      • 6.4.1  通风管路基可用于路基高度大于2m的高温高含冰

      • 6.4.2  通风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通风管内径应不

      • 6.4.3  通风管间距应小于冷却半径R和两倍通风管外径。

      • 6.4.4  通风管埋设深度应根据当地主导风向与风速、地表

    • 6.5 热棒路基

      • 6.5.1  新建路段,热棒路基可用于极高温多年冻土区或冻

      • 6.5.2  热棒的形状可按图6.5.2分为Ⅰ型和Ⅱ型(L

      • 6.5.3  热棒的埋设深度应根据被处治路基的多年冻土人为

      • 6.5.4  热棒的有效作用半径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冻土地

      • 6.5.5  热棒的间距应根据热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确定,宜为

      • 6.5.6  当热棒工程措施不能完全处理路基病害或路基高度

  • 7 沥青路面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1.1  沥青路面设计应考虑多年冻土地区气温低、降温速

      • 7.1.2  沥青路面设计应收集沿线气温、冻结深度、冻土类

      • 7.1.3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应考虑行车荷载的作用,以及

      • 7.1.4  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应对路面材料的抗低温特性、抗

      • 7.1.5  在满足交通荷载、温度、冻土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

      • 7.1.6  新建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可为10年,改建

    • 7.2 结构组合设计

      • 7.2.1  路面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各结构层的刚

      • 7.2.2  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公路等级、交通

      • 7.2.3  表面层宜采用对辐射热反射能力强的材料,主动降

      • 7.2.4  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筑路材料,同时考虑特殊自然条

      • 7.2.5  路面结构总厚度应满足防冻层厚度的要求。

    • 7.3 沥青面层

      • 7.3.1  路面面层应提供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

      • 7.3.2  沥青技术要求应重点强调抗低温和老化性能。表面

      • 7.3.3  面层混合料宜采用骨架密实结构。,集料级配组成

      • 7.3.4  混合料沥青用量宜在室内试验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

      • 7.3.5  上面层沥青混凝土可采取掺加纤维材料等措施,提

    • 7.4 基层、底基层

      • 7.4.1  沥青路面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冰冻稳定性和抗

      • 7.4.2  基层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沥青稳定类、粒料

      • 7.4.3  用于多年冻土地区基层的水泥稳定粒料,标准养生

      • 7.4.4  底基层应具有良好的抗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能力、

      • 7.4.5  半刚性材料应进行抗冻耐久性评价。冻融试验应模

      • 7.4.6  半刚性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温缩抗裂指数

      • 7.4.7  用于多年冻土地区路面基层或过渡层的沥青碎石,

      • 7.4.8  沥青碎石混合料配合比应采用大型马歇尔试验方法

    • 7.5 垫层

      • 7.5.1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必须设置垫层。

      • 7.5.2  垫层应具有良好的抗冻性、水稳定性、排(隔)水

      • 7.5.3  垫层材料宜采用粒料。当粒料类材料缺乏时,也可

      • 7.5.4  垫层厚度宜大于20cm,并应满足路面最小防冻

  • 8 桥涵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1.1  桥涵工程设计应根据桥涵址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特

      • 8.1.2  融沉、强融沉或融陷多年冻土地段,桥涵地基宜采

      • 8.1.3  基础设计除应进行地基承载、变形及稳定性计算外

      • 8.1.4  高含冰量冻土地段的特大桥宜采用钻孔桩基础,必

      • 8.1.5  桥梁墩台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基底强度、稳定性

      • 8.1.6  桥梁桩基基础宜适当加深,将桩基嵌入多年冻土内

      • 8.1.7  桥梁设计应选用维修量小、耐久性好、适应变形能

      • 8.1.8  涵洞设计应考虑冻胀力对涵洞基础的作用和水热对

      • 8.1.9  位于高含冰量冻土地段的涵洞应根据其径流量大小

    • 8.2 桥位

      • 8.2.1  过水桥桥位宜绕避多年冻土地段,不能绕避时,宜

      • 8.2.2  桥梁涵洞宜结合天然沟渠单独设置,不宜采用截水

      • 8.2.3  山前区变迁性河流地段,应设置与桥梁连接的导流

      • 8.2.4  对于存在冰锥、冻胀丘、流冰、融冻泥流及上限较

    • 8.3 桥梁上部结构

      • 8.3.1  桥梁结构形式宜采用简支梁(板)结构,桥梁上部

      • 8.3.2  桥梁支座应保证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按设计要

      • 8.3.3  桥梁上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 8.3.4  桥梁护栏杆宜采用钢筋混土墙式护栏。

    • 8.4 桥梁基础

      • 8.4.1  桥梁基础宜选用桩基础,工程地质简单、持力层良

      • 8.4.2  按照保护冻土原则设计的明挖基础,基底宜铺设厚

      • 8.4.3  不衔接多年冻土地段,可将明挖基础埋置于季节冻

      • 8.4.4  钻孔灌注桩适用于各类地温分区及各种岩性的冻土

      • 8.4.5  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应结合桥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

      • 8.4.6  当季节融化层为冻胀土时,桩基承台或系梁底宜高

      • 8.4.7  无冲刷时,桥台锥体坡面铺砌基础的埋置深度应不

      • 8.4.8  桥台背后及锥体均应填粗粒土,台背后范围填土的

      • 8.4.9  桥址处分布有盐渍化冻土、冻土泥炭层时应采用桩

    • 8.5 桥梁基础及下部抗冻防护

      • 8.5.1  桥梁扩大基础宜采取换填粗粒土或在基础表面涂抹

      • 8.5.2  冻胀丘分布地带,桥梁承台宜采用高桩承台。在一

      • 8.5.3  墩台主体结构不宜采用浆砌片石材料。应在冻土上

      • 8.5.4  基底的季节融化层为冻胀土时,混凝土桥墩台底部

      • 8.5.5  桥梁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混凝土均宜采用低温早强混

    • 8.6 涵洞结构设计

      • 8.6.1  涵洞类型的选择应根据涵位冻土特征、上限深度、

      • 8.6.2  涵洞宜选用能适应一定变形的封闭型结构,可采用

      • 8.6.3  排洪涵洞可按照无压涵洞设计。涵洞宜按原沟床设

      • 8.6.4  高含冰量地段,宜采用拼装式金属波纹管涵或钢筋

      • 8.6.5  多年冻土地区不宜使用平行设置的双孔涵洞、有压

      • 8.6.6  涵洞孔径除应满足排洪及维修的要求外,还应考虑

      • 8.6.7  涵洞应每隔2.0~4.0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

    • 8.7 涵洞基础

      • 8.7.1  涵洞基础选择应与冻土地基类型相适应,与涵洞类

      • 8.7.2  强融沉、强冻胀及不良冻土地段,当按容许融化的

      • 8.7.3  强融沉、强冻胀及不良冻土地段,按照保护多年冻

      • 8.7.4  涵洞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涵

      • 8.7.5  涵洞基础可根据涵洞轴向的融深变化,分段采用不

      • 8.7.6  按保护多年冻土原则设计涵洞基础时,基础埋置深

      • 8.7.7  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区,可采取主动冷却涵洞

      • 8.7.8  金属波纹管涵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管径和地质条件

    • 8.8 涵洞进出口

      • 8.8.1  涵洞进出口可采用一字墙加锥坡或八字墙等形式。

      • 8.8.2  进出口高差比较大的涵洞,洞口应设置急流槽、跌

      • 8.8.3  涵洞进出口端翼墙应考虑水平冻胀力的影响,宜按

      • 8.8.4  金属波纹管涵进出口类型应根据涵位水文地质条件

      • 8.8.5  涵洞进出口的端翼墙基础埋深应与进出口段涵节相

    • 8.9 附属工程

      • 8.9.1  高含冰量冻土地段桥涵附属工程应遵循多填少挖的

      • 8.9.2  当桥位上游有冰幔时,宜设置封闭式导流堤。导流

      • 8.9.3  与桥涵相连的防护工程基础可置于季节融化层或多

  • 9 路基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1.1  路基施工应按设计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季节。

      • 9.1.2  路堑施工期间,各道工序应紧密衔接,快速施工,

      • 9.1.3  路基土石方宜移挖作填;隧道弃渣和路堑挖方为岩

      • 9.1.4  路基施工前应预先形成临时排水系统,防止施工期

      • 9.1.5  路堑地段、取土场地表的草皮应先行挖取,选址堆

      • 9.1.6  应编制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

    • 9.2 路堤施工

      • 9.2.1  路堤施工应根据冻土环境和现场冻土地质情况,进

      • 9.2.2  路基填料选择与路基借土应符合以下规定:   

      • 9.2.3  地表排水系统应在施工之前实施。在路基主体施工

      • 9.2.4  填土护道应及时碾压,压实度应达到80%以上。

      • 9.2.5  厚层地下冰地段宜寒季施工。

    • 9.3 路堑施工

      • 9.3.1  路堑施工应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采取隔水、排水、

      • 9.3.2  施工前应完成施工组织设计、设立施工标记、修筑

      • 9.3.3  路堑段路基换填作业以粗粒土为换填材料并采用集

      • 9.3.4  路堑较长路段应分段开挖。开挖可采用爆破松土开

      • 9.3.5  经爆破松动或松土机松动后的松方可采用推土法或

      • 9.3.6  横向通道的设置应与路堑开挖的松土作业同时进行

      • 9.3.7  开挖至换填层位时,应对暴露的冰层作昼盖夜开的

      • 9.3.8  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完成整平作业。整平作业应包

      • 9.3.9  路堑边坡保温层铺设草皮泥炭层时,边坡挖除部分

    • 9.4 隔热层铺设

      • 9.4.1  隔热层材料应按设计要求的控制指标和拼接方式提

      • 9.4.2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隔热层下的路基填筑高程和横坡

      • 9.4.3  隔热层的铺设应在下垫层高程和压实度等达到规范

      • 9.4.4  全区段的铺设应满足幅宽要求,弯道处局部可适当

      • 9.4.5  隔热层上填料的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施工机械

    • 9.5 片块石路基施工

      • 9.5.1  片块石路基应选择洁净、耐冻、无风化、无水锈和

      • 9.5.2  进行片块石路基填筑时,边坡码砌应采用硬质片块

      • 9.5.3  片块石的压实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或冲击式压路

      • 9.5.4  压路机的线压力应与片块石的抗压强度极限相匹配

      • 9.5.5  压路机的最大接触应力应与片块石的允许最大接触

      • 9.5.6  片块石顶部砂砾层摊铺完后应采用压路机进行整平

    • 9.6 通风管安装

      • 9.6.1  通风管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平整光洁,

      • 9.6.2  原地面基底处理应本着宁填勿挖的原则,减少对附

      • 9.6.3  通风管应采用反开槽法安设。开挖前路堤应填至通

      • 9.6.4  沟槽应采用开槽机或按标志桩进行人工开挖,沟槽

      • 9.6.5  通风管宜采用人工或小型起重设备安装,也可采用

      • 9.6.6  通风管两端伸出路堤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两端应

      • 9.6.7  安装通风管的沟槽可采用中粗砂回填,并用小型压

      • 9.6.8  管顶路堤填筑应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堤表面

    • 9.7 热棒安装

      • 9.7.1  热棒安装前应对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

      • 9.7.2  热棒临时存放时,必须远离火源;露天存放时,宜

      • 9.7.3  热棒应在路基施工结束、路基两侧边坡平整处理后

      • 9.7.4  钻孔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起吊热棒进行安装;不能及

      • 9.7.5  热棒吊装置入孔后,应及时用砂土密实回填,并进

    • 9.8 防护及排水工程

      • 9.8.1  防护及排水工程基坑施工宜在基础所用建筑材料、

      • 9.8.2  应组织力量快速施工,各个工序应全面展开,相互

      • 9.8.3  砂砾垫层施工前,应将积雪、融雪水或雨水及基坑

      • 9.8.4  挡土墙施工宜避开暖季,采用不间断连续作业的方

      • 9.8.5  高含冰量冻土地段挡土墙的施工宜选择在寒季进行

      • 9.8.6  必须暖季施工时,应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基坑

      • 9.8.7  渗沟宜在春融后至雨季开始以前施工。

  • 10 沥青路面施工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沥青路面施工应考虑多年冻土地区温度低、施工

      • 10.1.2  宜采取提高混合料出料温度、减小拌和机拌和仓

      • 10.1.3  应采取缩短施工工作段长度、适当增加摊铺层厚

      • 10.1.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基层成型并检验合格后,

    • 10.2 材料技术要求

      • 10.2.1  沥青路面宜选择高标号的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

      • 10.2.2  水泥稳定类材料可采用具有早强、抗冻功能的外

    • 10.3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 10.3.1  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分为目标配合比设

      • 10.3.2  拌和厂冷料斗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不同规格的

      • 10.3.3  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保证在130℃以上

      • 10.3.4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应采取保温措施。车厢四周宜

      • 10.3.5  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工序应合理

    • 10.4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

      • 10.4.1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应采用专用厂拌

      • 10.4.2  混合料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充分均匀拌和,保

      • 10.4.3  混合料拌和含水率宜根据多年冻土地区高蒸发率

      • 10.4.4  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减少水分损

      • 10.4.5  混合料宜采用摊铺机摊铺,摊铺能力应与拌和设

      • 10.4.6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摊铺前应洒水湿润下卧层表面

      • 10.4.7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施工作业时间应根据日气温变

      • 10.4.8  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压实,初步碾压应紧跟

      • 10.4.9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从混合料拌和开始至碾压结

      • 10.4.10  混合料宜采用养生薄膜下铺设黑色或深色织物

      • 10.4.11  混合料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d,养生结束后应

      • 10.4.12  水泥稳定类材料施工宜采取下列技术措施,保

    • 10.5 粒料类材料基层、底基层

      • 10.5.1  粒料类材料施工宜采取预埋路缘石、安装侧模板

      • 10.5.2  级配碎石应采用厂拌设备集中拌和,拌和过程应

      • 10.5.3  级配碎石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其他碎石摊

      • 10.5.4  级配碎石摊铺后应在接近最佳含水率条件下及时

      • 10.5.5  级配碎石碾压过程应严格控制压实厚度,合理选

      • 10.5.6  级配碎石碾压宜先采用钢轮压路机慢速静压,使

      • 10.5.7  级配碎石摊铺、碾压过程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离析

  • 11 桥涵施工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桥涵工程的明挖基础,按保护冻土原则设计的桥

      • 11.1.2  桥涵工程的钻孔打入桩、钻孔插入桩基础施工可

      • 11.1.3  结构物和圬工体寒季施工时应综合考虑混凝土配

      • 11.1.4  桩顶段永久性钢护筒的周围应设置沥青涂层或换

      • 11.1.5  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早强、低温、负温强度增长

      • 11.1.6  桥涵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核对与调查,必要时进行

    • 11.2 钢筋

      • 11.2.1  钢筋加工宜在暖季进行。预应力钢筋用锚夹具等

      • 11.2.2  钢筋在运输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负温

      • 11.2.3  钢筋张拉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的油液应根

      • 11.2.4  预应力钢筋张拉温度不宜低于-15℃。当温度

      • 11.2.5  钻孔桩和墩柱受力钢筋的接头在室外焊接时,宜

      • 11.2.6  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必须进行现场施工条件下

      • 11.2.7  钢筋低温电弧焊宜采用分层控温施焊;热轧钢筋

      • 11.2.8  热轧HRB335、HRB400钢筋多层施焊

    • 11.3 混凝土浇筑与养生

      • 11.3.1  制备混凝土的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

      • 11.3.2  混凝土所采用的集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

      • 11.3.3  混凝土寒季施工时应合理确定配合比,加强混凝

      • 11.3.4  混凝土寒季施工应严格控制入模温度、浇筑温度

    • 11.4 基坑开挖

      • 11.4.1  明挖基础基坑开挖宜在寒季施工,必须暖季施工

      • 11.4.2  桥涵明挖浅基础进行基坑开挖前,应将施工所用

      • 11.4.3  基坑开挖可采取“爆破一次成型,机械化快速开

      • 11.4.4  开挖后应核查基础地质情况,全部或部分设在纯

      • 11.4.5  基底下季节融化层较薄时,可采用挖除季节融化

      • 11.4.6  基坑开挖尺寸宜每侧比基础或承台尺寸大0.5

      • 11.4.7  基坑开挖边坡坡率应根据气温、地温以及土的类

      • 11.4.8  基坑开挖弃土应及时清运至设计指定的弃土场,

      • 11.4.9  明挖基础基底应按设计要求铺设碎、砾石类土垫

      • 11.4.10  基础施工完毕应及时回填封闭基坑,必须间歇

    • 11.5 钻孔灌注桩施工

      • 11.5.1  钻孔灌注桩施工宜采用螺旋钻机干钻法成孔,条

      • 11.5.2  桩基施工场地布置应减少对原地表和地基土的热

      • 11.5.3  钻孔施工护筒宜选择钢护筒;钢护筒应埋设至冻

      • 11.5.4  钻孔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钻头形式。

      • 11.5.5  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时,泥浆温度应根据施工现场

      • 11.5.6  泥浆净化循环措施应考虑多年冻土环境保护的要

      • 11.5.7  在-20℃以上的条件下,对钻头进行现场焊接

      • 11.5.8  钻孔施工应连续进行,因故停机时应提升钻头。

      • 11.5.9  钻孔达到设计高程时应检查成孔质量及孔底沉渣

      • 11.5.10  采用螺旋钻成孔,浇筑混凝土时孔口应采取保

      • 11.5.11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宜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

    • 11.6 钻孔插入桩施工

      • 11.6.1  钻孔插入桩施工宜采用螺旋钻机成孔,受水文条

      • 11.6.2  预制桩混凝土宜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并根

      • 11.6.3  钻孔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应尽快插桩,在暖季当钻

      • 11.6.4  钻孔插入桩施工宜采用先插桩后灌浆的施工工艺

      • 11.6.5  空心桩插入到位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并按

      • 11.6.6  插入桩应准确测量定位,预制桩插入到位后,在

    • 11.7 钻孔打入桩施工

      • 11.7.1  钻孔打入桩施工宜采用螺旋钻机成孔,钻孔过程

      • 11.7.2  钻孔打入桩钻孔直径宜比预制桩径小5 cm,

      • 11.7.3  钻孔打入桩的施工顺序应根据水流、地形、土质

      • 11.7.4  钻孔打入桩桩尖应开孔,以减少打桩阻力,防止

      • 11.7.5  钻孔打入桩宜采用桩尖高程控制法施工,并进行

    • 11.8 钻孔扩底桩施工

      • 11.8.1  钻孔扩底桩宜采用机械式扩孔钻头进行桩基底部

      • 11.8.2  当桩周为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且处于地

      • 11.8.3  桩基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桩基防冻胀

      • 11.8.4  桩基施工完后应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和桩基钻芯

    • 11.9 墩台

      • 11.9.1  当桥涵基础为桩基础时,墩台身施工宜在桩侧土

      • 11.9.2  墩台身混凝土应在整个截面内一次连续浇筑,雨

      • 11.9.3  存放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设防排水设施。

      • 11.9.4  墩台柱吊入基杯内就位时,应在柱四周采取加固

      • 11.9.5  寒季安装墩台柱和帽梁应考虑温差影响,宜在阳

      • 11.9.6  柱身与墩顶安装完成并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基

    • 11.10 涵洞

      • 11.10.1  钢筋混凝土拼装式涵洞管节宜在预制构件场集

      • 11.10.2  位于径流量大、径流期长的地段,高含冰量冻

      • 11.10.3  拼装式涵洞管节拼装应根据预制管节的重量选

      • 11.10.4  金属波纹管涵进行基坑开挖前,应完成涵身管

      • 11.10.5  金属波纹管管节应连接紧密,不得漏水。

      • 11.10.6  金属波纹管涵基础材料应采用一定级配的天然

      • 11.10.7  涵洞基础侧面应回填粉黏粒含量不大于80%

      • 11.10.8  涵洞进出口与河床接头处宜设置双层浆(干)

      • 11.10.9  金属波纹管涵宜采用反开槽法施工,开挖槽宽

      • 11.10.10  涵洞基底及两侧非冻胀性砂砾石土换填厚度

      • 11.10.11  径流量大、径流期长的河沟,地表沼泽化地

    • 11.11 梁板预制与安装

      • 11.11.1  制梁台座宜设置在融区或低含冰量多年冻土地

      • 11.11.2  制梁宜选择在暖季施工。寒季施工时宜采用蒸

      • 11.11.3  拆除侧模和端模,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

      • 11.11.4  预应力钢筋管道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

      • 11.11.5  在室外进行封锚混凝土施工时,应加强梁端的

      • 11.11.6  架梁在暖季施工时,应合理确定施工组织方案

      • 11.11.7  架梁在寒季施工时,应考虑高原缺氧、严寒、

      • 11.11.8  架桥机拼接时间应根据工期、季节、工序进度

      • 11.11.9  必须在严寒天气进行联结板焊接时,应采取低

    • 11.12 桥涵拼装结构接头施工

      • 11.12.1  拼装式构件接头宜选择在暖季施工,寒季施工

      • 11.12.2  焊接和浇筑接头混凝土,应在构件安装就位,

      • 11.12.3  拼装式结构中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接缝,混凝土

      • 11.12.4  采用湿法连接构件接头时,预埋构件可采用间

    • 11.13 防水层及沉降缝

      • 11.13.1  防水层及沉降缝宜在暖季施工,寒季施工时应

      • 11.13.2  防水层的垫层应牢固坚实,表面无凹凸、起砂

      • 11.13.3  垫层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当环境

      • 11.13.4  防水层施工采用的涂料、玻璃丝布、合成纤维

      • 11.13.5  热沥青防水层施工采用的沥青,应根据现场温

      • 11.13.6  沉降缝施工应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特

    • 11.14 附属工程

      • 11.14.1  高含冰量冻土地段的桥涵附属工程施工应遵循

      • 11.14.2  桥涵台背及桥台锥体应填筑卵砾石土或碎砾石

      • 11.14.3  桥台锥体坡面混凝土预制块铺砌应符合设计要

      • 11.14.4  小桥桥下及涵洞进出口铺砌宜进行保温处理;

      • 11.14.5  导流工程基础应分层填筑、压实,其位置、高

      • 11.14.6  桥涵附属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垃圾

  • 12 环境保护与景观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应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2.1.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或充分利

      • 12.1.3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对多年冻

      • 12.1.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环境保护设施应因地制宜、技

      • 12.1.5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施工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细

      • 12.1.6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改(扩)建时,应对原有工程

    • 12.2 冻土环境保护

      • 12.2.1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

      • 12.2.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宜采取有效措施,

      • 12.2.3  多年冻土地区基础施工应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加

    • 12.3 水土保持

      • 12.3.1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水土保持设施应因地制宜,合

      • 12.3.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取土、弃土前应将表土集

      • 12.3.3  多年冻土地区取土场、弃土场使用完毕后,具备

      • 12.3.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弃土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拦挡设

      • 12.3.5  多年冻土地区取土场、取料场、弃土场及周围宜

      • 12.3.6  临时占地,具有复垦条件时宜进行复垦、种植作

    • 12.4 生态环境保护

      • 12.4.1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线宜远离野生动物聚集和频

      • 12.4.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对需保护的野生动物、野生植

      • 12.4.3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的路段宜设置预告、禁止

      • 12.4.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施工期间宜明确并落实各类野

      • 12.4.5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通过天然林地时,不宜砍伐公

      • 12.4.6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通过湿地时宜采取有效措施对

    • 12.5 景观绿化工程

      • 12.5.1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可充分利用独特的区域社

      • 12.5.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景观绿化应因地制宜,坚持宜

      • 12.5.3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绿化、植被恢复等采用的植物

      • 12.5.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施工扰动地段植被恢复,可采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适应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指导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提高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制定本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