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

    • 1.0.4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

    •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

    • 1.0.6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 2 术语、代号

    • 2.0.1 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

    • 2.0.2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

    • 2.0.3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

    • 2.0.4 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

    • 2.0.5 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

    • 2.0.6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

    • 2.0.7 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

    • 2.0.8 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

    • 2.0.9 小区(级)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 2.0.10 组团(级)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

    • 2.0.11 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

    • 2.0.12 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

    • 2.0.13 配建设施     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规模相对

    • 2.0.14 其它用地(E)     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

    • 2.0.15 公共活动中心     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

    • 2.0.16 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

    • 2.0.17 建筑线     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

    • 2.0.18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

    • 2.0.19 建筑小品     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

    • 2.0.20 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

    • 2.0.21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

    • 2.0.22 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

    • 2.0.23 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

    • 2.0.24 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

    • 2.0.25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

    • 2.0.26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每公顷住宅用地

    • 2.0.27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

    • 2.0.28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

    • 2.0.29 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

    • 2.0.30 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

    • 2.0.31 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

    • 2.0.32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

    • 2.0.33 拆建比     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

    • 2.0.34 (取消该条)

    • 2.0.35 (取消该条)

  • 3 用地与建筑

    • 3.0.1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

    • 3.0.2 居住区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

    • 3.0.3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3规定

    • 3.0.4 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

  • 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 4.0.1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

    • 4.0.2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4.

    • 4.0.3 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 4.0.4 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

  • 5 住宅

    • 5.0.1 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

    • 5.0.2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

    • 5.0.3 住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0.3.1 选

    • 5.0.4 住宅的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

    • 5.0.5 住宅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5.0.5

    • 5.0.6 住宅净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0.6.1 

  • 6 公共服务设施

    • 6.0.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

    • 6.0.2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

    • 6.0.3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

    • 6.0.4 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 6.0.5 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

  • 7 绿地

    • 7.0.1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

    • 7.0.2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7.0.2.1 

    • 7.0.3 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 7.0.4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

    • 7.0.5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

    • 7.0.6 居住区的绿地应结合场地雨水规划进行设计,可根据

    • 7.0.7 小游园、小广场等应满足透水要求。

  • 8 道路

    • 8.0.1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8.0.1

    • 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

    •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

    •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

    • 8.0.5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

    • 8.0.6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

    • 8.0.7 居住区内的道路在满足路面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等道路

  • 9 竖向

    • 9.0.1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

    • 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9.0.

    • 9.0.3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

    • 9.0.4 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

  • 10 管线综合

    • 10.0.1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

    • 10.0.2 居住区内各类管线的设置,应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确

  • 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 11.0.1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

    • 11.0.2 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1.0.

  • 附录A 附图及附表

    • A.0.1 附图A.0.1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附表A.0.

    • A.0.2 附图A.0.2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示

    • A.0.3 附图A.0.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示意

    • A.0.4 附图A.0.4开敞型院落式组团绿地示意图 附图

    • A.0.5 附表A.0.1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 A.0.6 附表A.0.2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级配建表

    • A.0.7 附表A.0.3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 附录B 本规范用此说明

    • B.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 B.0.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