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对公路的损害,保证结构稳定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各等级公路的排水设计。

    • 1.0.3 路界内排水设施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与路界外排

    • 1.0.4 公路排水设计应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防止水体

    • 1.0.5 公路排水设计应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

    • 1.0.6 公路排水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公路排水系统 drainage system

      • 2.1.2 拦水带 dike     沿硬路肩或路面外侧边

      • 2.1.3 反滤层 filter layer     保证

      • 2.1.4 蒸发池 evaporation pond   

      • 2.1.5 渗沟 underdrains     在地面下

      • 2.1.6 渗井 percolation well    

      • 2.1.7 暗沟 blind drain     设在地面

      • 2.1.8 水环境敏感路段 sensitive secti

      • 2.1.9 径流系数 coefficient of run

      • 2.1.10 设计径流量 design rate of r

      • 2.1.11 设计降雨重现期 design recurre

      • 2.1.12 汇流历时 time of concentra

      • 2.1.13 降雨历时 time of rainfall

      • 2.1.14 重现期转换系数 converting fac

      • 2.1.15 降雨历时转换系数 converting fa

    • 2.2 符号

      • 2.2.1 路面内部排水     Qp——纵向每延米行车道

      • 2.2.2 地表径流量     Q——设计径流量;    

      • 2.2.3 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Qc——泄水能力;

      • 2.2.4 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     Qs——单位长度

  • 3 总体要求

    • 3.0.1 公路排水系统的设置应以保障结构稳定和行车安全为

    • 3.0.2 公路排水设计应包括排水系统总体设计、水文调查与

    • 3.0.3 公路排水系统总体设计应在全面调查沿线水文、气象

    • 3.0.4 公路排水系统的总体设计应在公路总体设计中同步完

    • 3.0.5 公路排水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及自然环境相适应。设计

    • 3.0.6 公路排水设计应避免冲毁农田及水利设施。

    • 3.0.7 穿越城镇的公路排水设施应与城镇现有或规划的排水

    • 3.0.8 排水设施的结构应安全耐久、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 3.0.9 施工临时性排水设施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 3.0.10 冰冻区地面排水设施应耐冰冻、耐盐蚀;地下排水

    • 3.0.11 公路路线设计应做好综合规划,降低下穿道路排水

    • 3.0.12 桥面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应重视桥面防水层、

    • 3.0.13 隧道排水设计应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

    • 3.0.14 多年冻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及滑坡等路段,

    • 3.0.15 公路经过水环境敏感路段时,应采取相应的路(桥

    • 3.0.16 蒸发池与路基边沟外缘的距离不得小于5m,且应

    • 3.0.17 路侧公路排水设施的形式选择应与安全设施设置紧

    • 3.0.18 公路排水设施不应兼做其他非公路排水用途。

  • 4 路界地表排水

    • 4.1 一般规定

      • 4.1.1 路界地表排水可包括路(桥)面表面、中央分隔带、

      • 4.1.2 路界地表排水应采取防、排、截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 4.1.3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布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

      • 4.1.4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地基应密实稳定,结构形式应与

      • 4.1.5 路界地表排水设计应与坡面防护工程设计综合考虑。

      • 4.1.6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设计流量及沟管、泄水口的泄水

      • 4.1.7 路界地表排水设施所用材料的强度应不低于附录A的

    • 4.2 路面表面排水

      • 4.2.1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4.2.2 路肩拦水带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砂或当地其他材

      • 4.2.3 拦水带泄水口的间距应根据过水断面水面漫盖宽度的

      • 4.2.4 拦水带泄水口宜设置成喇叭口式。设在纵坡较大坡段

    • 4.3 中央分隔带排水

      • 4.3.1 中央分隔带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时,分隔带内部宜设

      • 4.3.2 中央分隔带排水渗沟宜设置在通信管道之下,渗沟顶

      • 4.3.3 降雨量较小、中央分隔带较窄时,中央分隔带可采用

      • 4.3.4 中央分隔带回填土与路面结构之间应设置防水层。

    • 4.4 起高段排水

      • 4.4.1 超高段外侧排水,可根据降雨量及路面宽度,采取经

      • 4.4.2 超高路段的地下排水系统应由纵向集水沟(管)、集

      • 4.4.3 纵向集水沟(管)、集水井及检查井等排水设施应在

      • 4.4.4 纵向集水沟(管)可采用缝隙式集水沟(管)、碟形

      • 4.4.5 集水井的形式、数量和间距应根据超高路段的外侧半

      • 4.4.6 纵向集水沟、集水井及检查井等的盖板材料应采用钢

    • 4.5 坡面排水

      • 4.5.1 挖方、低路堤及路界范围地面低于路界外侧地面的填

      • 4.5.2 边沟横断面形式应根据排水需要以及对路侧安全与环

      • 4.5.3 边沟的纵坡坡度应结合路线纵坡、地形、土质、出水

      • 4.5.4 边沟出水口的间距,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桥涵

      • 4.5.5 挖方路段或斜坡路堤上方流入路界的地表径流量大时

      • 4.5.6 截水沟应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设置,宜布设在路堑坡

      • 4.5.7 在路堤和路堑坡面或者坡面平台上向下竖向集中排水

      • 4.5.8 陡坡或沟谷地段的排水沟,宜设置跌水等消能结构物

      • 4.5.9 急流槽可采用矩形断面等形式,槽深不应小于0.2

      • 4.5.10 跌水槽横断面可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要求与急

      • 4.5.11 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等的横断面尺寸应

      • 4.5.12 沟壁材料的抗冲刷能力应与沟内水流速度相适应。

      • 4.5.13 设置在土质、软质岩、全风化及强风化硬质岩石地

      • 4.5.14 地形平缓无固定沟槽的山前冲积扇、戈壁滩、草原

  • 5 路面内部排水

    • 5.1 一般规定

      • 5.1.1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可由路面边缘排水系统、排水基层

      • 5.1.2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 5.1.3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5.1.4 路表面渗入路面结构的水量大,仅设置路面边缘排水

      • 5.1.5 行车道路面表面水渗入路面结构的量,可按路面类型

    • 5.2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 5.2.1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应沿路面结构外侧边缘设置,宜由

      • 5.2.2 集水沟的断面尺寸应根据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和设计

      • 5.2.3 透水性填料宜采用水泥处治开级配碎石,其空隙率宜

      • 5.2.4 纵向带孔排水管管径应按设计流量根据水力计算确定

      • 5.2.5 纵向排水管宜选用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

      • 5.2.6 横向出水管管径应不小于纵向排水管管径,其间距和

    • 5.3 排水基层

      • 5.3.1 透水性排水基层应直接设置在面层下,排水基层下应

      • 5.3.2 排水基层可采用水泥或沥青处治的不含或含少量粒径

      • 5.3.3 排水基层厚度Hb应根据所需排放的水量和基层材料

      • 5.3.4 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最大渗流时间,冰冻地区不应

    • 5.4 排水垫层

      • 5.4.1 排水垫层宜采用横贯路基整个宽度的形式,也可采用

      • 5.4.2 排水垫层宜选用开级配集料(砂或砂砾石),其级配

  • 6 路界地下排水

    • 6.1 一般规定

      • 6.1.1 当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或强度时,应设置暗沟、渗沟

      • 6.1.2 应通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勘察,查明地下水

      • 6.1.3 地下排水设施应具有足够强度,能承受来自包括排水

      • 6.1.4 地下排水设施应采取反滤措施,防止堵塞、失效。

      • 6.1.5 应妥善处理地下排水设施出水口的排水通道,避免出

      • 6.1.6 应采取措施防止路界及附近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

      • 6.1.7 不得将地表水排放到地下排水设施内。

      • 6.1.8 地下排水设施的设计渗流量应按第9章计算确定。

    • 6.2 地下水勘察

      • 6.2.1 地下水勘察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查明地

      • 6.2.2 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的

      • 6.2.3 地下水的流向可用几何法量测,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 6.2.4 地下水的流速可采用指示剂着色法测定,也可采用已

      • 6.2.5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可采用下述室内或野外试验方法确

      • 6.2.6 泉水出露处的水流量可根据流量大小选择容积法、三

      • 6.2.7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渗水试验等应符合现行《岩土工

    • 6.3 地下排水设施

      • 6.3.1 应根据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埋藏深度、地层渗透性、

      • 6.3.2 渗沟类型应根据使用部位、渗流量等确定,横断面尺

      • 6.3.3 管式渗沟的排水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6.3.4 在盛产石料地区,可采用洞式渗沟。洞式渗沟应在路

      • 6.3.5 斜坡路堤与路基填挖交界处的渗沟,挖方区侧和顶面

      • 6.3.6 边坡渗沟应垂直嵌入边坡坡体,根据边坡情况可按条

      • 6.3.7 支撑渗沟的横向间距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渗水量确定,

      • 6.3.8 渗井直径宜为0.5~0.6m,距离路堤坡脚不宜

      • 6.3.9 渗水隧洞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隧

      • 6.3.10 暗沟(管)的尺寸应根据泉水流量计算确定。暗沟

      • 6.3.11 仰斜式排水孔仰角不宜小于6°,长度应伸至地下

      • 6.3.12 暗沟(管)、渗沟及渗水隧洞的平面转弯、纵坡变

      • 6.3.13 黏质土地段地下水埋深小于0.5m或粉质土地段

  • 7 公路构造物、下穿道路及沿线设施排水

    • 7.1 桥面排水

      • 7.1.1 桥面排水系统应与桥梁结构及桥下排水条件相适应,

      • 7.1.2 桥面应有足够的横向和纵向排水坡度。桥面横向排水

      • 7.1.3 桥面排水对桥下通行有影响时,桥面水通过横坡和纵

      • 7.1.4 泄水口宜设置在桥面行车道边缘处,间距可依据设计

      • 7.1.5 泄水口可为圆形或矩形。圆形泄水口的直径宜为15

      • 7.1.6 排水管或排水槽宜设置在悬臂板外侧,并与周围景观

      • 7.1.7 伸缩缝结构应能避免桥面水下落至梁端、盖梁和墩台

    • 7.2 桥(涵)台和支挡构造物排水

      • 7.2.1 桥(涵)台台背和支挡构造物墙背宜采用透水性材料

      • 7.2.2 台背或墙背回填透水性材料时,应在台身或墙身设置

      • 7.2.3 泄水孔可采用塑料管或铸铁管等,直径宜为50~1

      • 7.2.4 挡土墙的背面有地下水渗入时,应在后部和底部增加

      • 7.2.5 当由于地形情况有可能产生流向挡土墙的斜坡径流时

    • 7.3 隧道排水

      • 7.3.1 隧道排水系统应与隧道主体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紧密

      • 7.3.2 隧道洞顶存在积水洼地时,宜设洞顶排水沟疏导引排

      • 7.3.3 隧道衬砌防排水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7.3.4 隧道内排水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隧道内

      • 7.3.5 隧道路面结构底部排水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 7.3.6 洞口与明洞防排水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7.3.7 当地下水发育且有长期补给来源时,除设置盲沟和中

      • 7.3.8 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应采用铺设抗侵蚀防水层等措

    • 7.4 下穿道路排水

      • 7.4.1 下穿道路应根据下挖深度和排水条件合理确定排水方

      • 7.4.2 下穿道路在下挖段的上游端,可设置泄水口、排水沟

      • 7.4.3 在上跨构造物范围内的下穿道路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

      • 7.4.4 排水条件不良时,应在纵断面最低点处设置排水沟或

      • 7.4.5 在上跨构造物范围内的下挖段边沟应加大过水断面面

      • 7.4.6 平原区当地下水位较高且下挖段汇集的水无法及时排

      • 7.4.7 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较低且地层土质渗透性好的路段,

      • 7.4.8 集水渗滤排水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7.4.9 气候干旱、排水困难的路段,可结合公路建设取土和

    • 7.5 沿线设施排水

      • 7.5.1 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和养护管理站等沿线设施的

      • 7.5.2 沿线设施的污水排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7.5.3 洗车台(场)、加油站应设置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排

      • 7.5.4 沿线设施的雨水汇集、排放设计应按照本规范第4~

      • 7.5.5 公路沿线设施的排水设计应与主线排水系统有机结合

  • 8 特殊地区及特殊路段排水

    • 8.1 多年冻土地区

      • 8.1.1 多年冻土地区地表、地下排水设施设计应考虑多年冻

      • 8.1.2 多年冻土地区应查明路线经过区域多年冻土的特性及

      • 8.1.3 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基所处地形一侧较高或挖方边

      • 8.1.4 排水沟、截水沟、挡水埝内侧边缘至保温护道坡脚、

      • 8.1.5 地表排水设施宜采用干砌片石或预制拼装等耐变形、

      • 8.1.6 对无法引排的路基坡脚积水,宜设置护坡道隔离。护

      • 8.1.7 当地下水对路基有危害时,应根据地下水类型、水量

      • 8.1.8 当取土坑内部积水可能危及路基稳定时,取土坑内侧

    • 8.2 膨胀土地区

      • 8.2.1 膨胀土地区应按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渗入膨胀土体,

      • 8.2.2 膨胀土地区应查明沿线膨胀土分布范围、成因类型、

      • 8.2.3 路床宜采用路面底层封闭隔水、路床换填不透水材料

      • 8.2.4 路堑边沟宜较一般地区适当加宽、加深,边沟外应设

      • 8.2.5 路堑边坡宜设置支撑渗沟或柔性支护结构;路堑坡顶

      • 8.2.6 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宜在边沟下或坡脚挡土墙墙踵

      • 8.2.7 地表排水设施宜采用预制拼装结构,并做好接缝防渗

    • 8.3 黄土地区

      • 8.3.1 黄土地区应按防止地表水下渗、避免路基湿陷破坏的

      • 8.3.2 黄土地区应查明路线所处地貌单元及地表水、地下水

      • 8.3.3 黄土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 8.3.4 当填方高度小于2m时,应对基底进行石灰土改良、

      • 8.3.5 填方路基的路面表面水宜采用设置拦水带、急流槽集

      • 8.3.6 湿陷性黄土路段,沿线的蒸发池和集中取土坑的边缘

      • 8.3.7 对危害路基安全的黄土陷穴,应根据陷穴埋藏深度及

      • 8.3.8 当路线附近灌溉可能造成黄土地基湿陷,影响路基安

    • 8.4 盐渍土地区

      • 8.4.1 盐渍土地区应按切断盐分迁移路线、保证路基稳定的

      • 8.4.2 盐渍土地区应查明路线经过区域盐渍土的分布范围、

      • 8.4.3 下路堤采用盐渍土填筑的路段,路面表面水应采用设

      • 8.4.4 中、强盐渍土路段,路基受到地面水或地下水影响时

      • 8.4.5 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高或路侧有排、灌沟渠的路

      • 8.4.6 荒漠盐滩、耕地稀少的路段,可采用反压护道隔水或

      • 8.4.7 路侧设置取土坑时,取土坑底部应高出地下水位不小

      • 8.4.8 通过干涸盐湖地段的低路堤可不设边沟。当盐湖地表

    • 8.5 滑坡路段

      • 8.5.1 滑坡路段的排水设计应与滑坡处治方案紧密结合,避

      • 8.5.2 滑坡勘察时,除应查明滑坡性质、滑坡体附近的地形

      • 8.5.3 滑坡体后缘及滑坡体可采用环形截水沟、排水沟、渗

      • 8.5.4 当滑坡体后缘存在水池、水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体且必

      • 8.5.5 滑坡范围较大时,宜在滑坡体范围内设置树枝状排水

      • 8.5.6 对渗水的土质滑坡和浅层滑坡,可采取设置格状支撑

      • 8.5.7 当滑坡体表层有积水湿地和泉水出露时,可将排水沟

      • 8.5.8 对大规模滑坡体,地下水丰富时可采用横向截水渗沟

      • 8.5.9 各类地表及地下排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第4章和第6

    • 8.6 水环境敏感路段

      • 8.6.1 水环境敏感路段的排水设计,应突出保护水体的要求

      • 8.6.2 水环境敏感路段应收集沿线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水

      • 8.6.3 应按照不同的敏感等级对水质的要求,结合工程具体

      • 8.6.4 水环境强敏感路段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 8.6.5 水环境中敏感路段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 8.6.6 水环境弱敏感路段路面表面水可采取散排方式。当路

      • 8.6.7 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9 水文与水力计算

    • 9.1 水文计算

      • 9.1.1 路界内各项排水设施所需排泄的设计径流量可按式(

      • 9.1.2 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应根据公路等级和排水类型,按表

      • 9.1.3 计算路面表面排水时,单向三车道及以下的路面汇流

      • 9.1.4 坡面汇流历时可按式(9.1.4)计算确定。  

      • 9.1.5 计算沟管内汇流历时时,应在断面尺寸、坡度变化点

      • 9.1.6 当地气象站有10年以上自记雨量计资料时,宜利用

      • 9.1.7 当地缺乏自记雨量计资料时,可利用标准降雨强度等

      • 9.1.8 径流系数应按汇水区域内的地表种类由表9.1.8

      • 9.1.9 设计径流量的计算过程可参照图9.1.9进行。

    • 9.2 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 9.2.1 沟和管的水力计算,应包括依据设计流量确定沟和管

      • 9.2.2 沟或管的泄水能力Qc可按式(9.2.2)计算。

      • 9.2.3 沟或管内的平均流速v可按式(9.2.3)计算。

      • 9.2.4 浅沟可按以下要求计算其泄水能力:     1

      • 9.2.5 沟和管的允许流速应符合以下规定:     1

    • 9.3 泄水口水力计算

      • 9.3.1 泄水口的水力计算,应包括依据设计流量和截流要求

      • 9.3.2 在纵坡坡段上的开口式泄水口,设计泄水量应根据开

      • 9.3.3 在凹形竖曲线底部的开口式泄水口的设计泄水量,应

      • 9.3.4 在纵坡坡段上的格栅式泄水口,其设计泄水量为过水

      • 9.3.5 在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格栅式泄水口,其泄水量计算应

      • 9.3.6 在纵坡坡段上,上方第一个泄水口的位置按保证过水

      • 9.3.7 拦水带或缘石泄水口水力计算的过程,可按图9.3

    • 9.4 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

      • 9.4.1 渗沟沟底设在不透水层上或不透水层内,且不透水层

      • 9.4.2 渗沟沟底距不透水层顶面较远时,位于含水层内的单

      • 9.4.3 不透水层的横向坡度较陡时,可按式(9.4.3)

      • 9.4.4 渗沟水力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盲沟

      • 9.4.5 渗沟埋置深度h2,应按式(9.4.5)计算,如

      • 9.4.6 渗井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位于含水

  • 附录A 各种排水构造物用圬工材料强度要求

  • 附录B 各种沟管的水力半径和过水断面面积计算表

  • 附录C 开口式泄水口截流率计算诺谟图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对公路的损害,保证结构稳定、行车安全,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