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在建筑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中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岩质边坡高度为30m以下(含30m

    • 1.0.3 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和其他特殊性岩土

    • 1.0.4 建筑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

    • 1.0.5 建筑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建筑边坡 building slope    

      • 2.1.2 边坡支护 slope retaining   

      • 2.1.3 边坡环境 slope environment

      • 2.1.4 永久性边坡 longterm slope   

      • 2.1.5 临时性边坡 temporary slope  

      • 2.1.6 锚杆(索) anchor(anchorage)

      • 2.1.7 锚杆挡墙 retaining wall wit

      • 2.1.8 锚喷支护 anchor-shotcrete r

      • 2.1.9 重力式挡墙 gravity retaining

      • 2.1.10 扶壁式挡墙 counterfort reta

      • 2.1.11 桩板式挡墙 pile-sheet retai

      • 2.1.12 坡率法 slope ratio method

      • 2.1.13 工程滑坡 engineering-trigg

      • 2.1.14 软弱结构面 weak structural

      • 2.1.15 外倾结构面 out-dip structur

      • 2.1.16 边坡塌滑区 landslip zone of

      • 2.1.17 岩体等效内摩擦角 equivalent an

      • 2.1.18 动态设计法 method of inform

      • 2.1.19 信息法施工 construction of

      • 2.1.20 逆作法 topdown constructi

      • 2.1.21 土层锚杆 anchored bar in s

      • 2.1.22 岩石锚杆 anchored bar in r

      • 2.1.23 系统锚杆 system of anchor

      • 2.1.24 坡顶重要建(构)筑物 important c

      • 2.1.25 荷载分散型锚杆 load-dispersiv

      • 2.1.26 地基系数 coefficient of su

    • 2.2 符 号

      •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a——修正前侧向土压

      •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性能     c——岩土体的黏聚

      • 2.2.3 几何参数     a——上阶边坡的宽度;坡脚到

      • 2.2.4 计算系数     Fs——边坡稳定性系数;挡墙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1.1 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 3.1.2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二级边坡工程宜采

      • 3.1.3 建筑边坡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被保护的建(

      • 3.1.4 建筑边坡支护结构形式应考虑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

      • 3.1.5 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以处理的滑坡、危岩、

      • 3.1.6 山区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及工程要求,

      • 3.1.7 当边坡坡体内洞室密集而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时,应

      • 3.1.8 存在临空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基础必

      • 3.1.9 边坡工程平面布置、竖向及立面设计应考虑对周边环

      • 3.1.10 当施工期边坡变形较大且大于规范、设计允许值时

      • 3.1.11 对已出现明显变形、发生安全事故及使用条件发生

      • 3.1.12 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 3.1.13 建筑边坡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

    • 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 3.2.1 边坡工程应根据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

      • 3.2.2 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

      • 3.2.3 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下式估算: [3.2.3]

    • 3.3 设计原则

      • 3.3.1 边坡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护

      • 3.3.2 边坡工程设计所采用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

      • 3.3.3 地震区边坡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 3.3.4 抗震设防区,支护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应采用地震作

      • 3.3.5 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型、平面及立面布

      • 3.3.6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

      • 3.3.7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尚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 4 边坡工程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1.1 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性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4.1.2 除本规范第4.1.1条规定外的其他边坡工程可与

      • 4.1.3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4.1.3划分。 表4

      • 4.1.4 岩质边坡工程勘察应根据岩体主要结构面与坡向的关

      • 4.1.5 当无外倾结构面及外倾不同结构面组合时,完整、较

      • 4.1.6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时,由坚硬程度不同的岩石

      • 4.1.7 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

      • 4.1.8 边坡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地质环

      • 4.1.9 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下列标准判别:    

      • 4.1.10 工程滑坡应根据工程特点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 4.2 边坡工程勘察要求

      • 4.2.1 边坡工程勘察前除应收集边坡及邻近边坡的工程地质

      • 4.2.2 边坡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

      • 4.2.3 边坡工程勘察应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地

      • 4.2.4 边坡工程勘探应采用钻探(直孔、斜孔)、坑(井)

      • 4.2.5 边坡工程勘探范围应包括坡面区域和坡面外围一定的

      • 4.2.6 勘探线应以垂直边坡走向或平行主滑方向布置为主,

      • 4.2.7 勘探点分为一般性勘探点和控制性勘探点。控制性勘

      • 4.2.8 详细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可按表4.2.8或地区

      • 4.2.9 边坡工程勘探点深度应进入最下层潜在滑面2.0m

      • 4.2.10 对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

      • 4.2.11 建筑边坡工程勘察应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对于土质

      • 4.2.12 建筑边坡工程勘察除应进行地下水力学作用和地下

      • 4.2.13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初步勘察时宜选择

      • 4.2.14 除各类监测孔外,边坡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探井、探

      • 4.2.15 对大型待填的填土边坡宜进行料源勘察,针对可能

    • 4.3 边坡力学参数取值

      • 4.3.1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4.3.2 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可按表4.3.2确定。  

      • 4.3.3 当无试验资料和缺少当地经验时,天然状态或饱和状

      • 4.3.4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宜按当地经验确定。当缺乏当

      • 4.3.5 边坡稳定性计算应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相应的抗剪强

      • 4.3.6 填土边坡的力学参数宜根据试验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

      • 4.3.7 土质边坡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5 边坡稳定性评价

    • 5.1 一般规定

      • 5.1.1 下列建筑边坡应进行稳定性评价:     1 选

      • 5.1.2 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在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

      • 5.1.3 对土质较软、地面荷载较大、高度较大的边坡,其坡

    • 5.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5.2.1 边坡稳定性分析之前,应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对边

      • 5.2.2 边坡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结

      • 5.2.3 计算沿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时,应根据结构面形态采

      • 5.2.4 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抗滑稳定性时,可根据

      • 5.2.5 边坡稳定性计算时,对基本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

      • 5.2.6 塌滑区内无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采用刚体极限平

      • 5.2.7 当边坡可能存在多个滑动面时,对各个可能的滑动面

    • 5.3 边坡稳定性评价标准

      • 5.3.1 除校核工况外,边坡稳定性状态分为稳定、基本稳定

      • 5.3.2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应按表5.3.2确定,当

  • 6 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

    • 6.1 一般规定

      • 6.1.1 侧向岩土压力分为静止岩土压力、主动岩土压力和被

      • 6.1.2 侧向岩土压力可采用库仑土压力或朗金土压力公式求

      • 6.1.3 在各种岩土侧压力计算时,可用解析公式求解。对于

    • 6.2 侧向土压力

      • 6.2.1 静止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e0i——计算

      • 6.2.2 静止土压力系数宜由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对

      • 6.2.3 根据平面滑裂面假定(图6.2.3),主动土压力

      • 6.2.4 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主动土压力可按

      • 6.2.5 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被动土压力可按

      • 6.2.6 边坡坡体中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作用于支护结

      • 6.2.7 边坡坡体中有地下水形成渗流时,作用于支护结构上

      • 6.2.8 当挡墙后土体破裂面以内有较陡的稳定岩石坡面时,

      • 6.2.9 当坡顶作用有线性分布荷载、均布荷载和坡顶填土表

      • 6.2.10 当边坡的坡面为倾斜、坡顶水平、无超载时(图6

      • 6.2.11 考虑地震作用时,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地震主动土

    • 6.3 侧向岩石压力

      • 6.3.1 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可按

      • 6.3.2 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图6.3.

      • 6.3.3 岩质边坡的侧向岩石压力计算和破裂角应符合下列规

      • 6.3.4 当岩质边坡的坡面为倾斜、坡顶水平、无超载时,岩

      • 6.3.5 考虑地震作用时,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地震主动岩石

  • 7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1.1 本章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下地区、建

      • 7.1.2 对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下列边坡应优先采用排

      • 7.1.3 对坡顶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等可能引发较

    • 7.2 设计计算

      • 7.2.1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

      • 7.2.2 边坡与坡顶建(构)筑物同步设计的边坡工程及坡顶

      • 7.2.3 无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质边坡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

      • 7.2.4 岩质边坡主动岩石压力修正系数β1,可根据边坡岩

      • 7.2.5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有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质边

      • 7.2.6 采用锚杆挡墙的岩土质边坡侧压力设计值应按本章规

      • 7.2.7 对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有较高要求时,可按本规范第7

      • 7.2.8 当岩质边坡塌滑区或土质边坡1倍坡高范围内有建(

      • 7.2.9 在已建挡墙坡脚新建建(构)筑时,其基础及地下室

      • 7.2.10 位于边坡坡顶的挡墙及建(构)筑物基础应按国家

    • 7.3 构造设计

      • 7.3.1 支护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 7.3.2 在已有边坡坡顶新建重要建(构)筑物时,穿越边坡

      • 7.3.3 穿越边坡滑塌体及软弱结构面的桩基础经隔离处理后

      • 7.3.4 边坡支护结构及其锚杆的设置应注意避免与坡顶建筑

      • 7.3.5 设计时应明确提出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坡顶建(构)筑

      • 7.3.6 坡顶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时,应根据其重要性、

    • 7.4 施 工

      • 7.4.1 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法,施工过程中应对边坡工

      • 7.4.2 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好地表截排水措施。应

      • 7.4.3 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开挖方案应按不利工况进行边坡稳

      • 7.4.4 当水钻成孔可能诱发边坡和周边环境变形过大等不良

  • 8 锚杆(索)

    • 8.1 一般规定

      • 8.1.1 当边坡工程采用锚固方案或包含有锚固措施时,应充

      • 8.1.2 锚杆(索)主要分为拉力型、压力型、荷载拉力分散

      • 8.1.3 锚杆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所服务的边坡工程设计使用年

      • 8.1.4 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未经处理的下列岩土层中:

      • 8.1.5 下列情况宜采用预应力锚杆:     1 边坡变

      • 8.1.6 下列情况的锚杆(索)应进行基本试验,并应符合本

      • 8.1.7 锚杆(索)的形式应根据锚固段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 8.2 设计计算

      • 8.2.1 锚杆(索)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8.

      • 8.2.2 锚杆(索)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 8.2.3 锚杆(索)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

      • 8.2.4 锚杆(索)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式

      • 8.2.5 永久性锚杆抗震验算时,其安全系数应按0.8折减。

      • 8.2.6 锚杆(索)的弹性变形和水平刚度系数应由锚杆抗拔

      • 8.2.7 预应力岩石锚杆和全粘结岩石锚杆可按刚性拉杆考虑。

    • 8.3 原 材 料

      • 8.3.1 锚杆(索)原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

      • 8.3.2 锚杆(索)杆体可使用普通钢材、精轧螺纹钢、钢绞

      • 8.3.3 灌浆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

      • 8.3.4 锚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筋用锚

      • 8.3.5 套管材料和波纹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3.6 防腐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锚杆设

      • 8.3.7 导向帽、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他对杆体无害的材

    • 8.4 构造设计

      • 8.4.1 锚杆总长度应为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头的长度之和

      • 8.4.2 锚杆的钻孔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

      • 8.4.3 锚杆的倾角宜采用10°~35°,并应避免对相邻

      • 8.4.4 锚杆隔离架应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m~3m设置一

      • 8.4.5 预应力锚杆传力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4.6 当锚固段岩体破碎、渗(失)水量大时,应对岩体作

      • 8.4.7 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8 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可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 8.5 施 工

      • 8.5.1 锚杆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应

      • 8.5.2 锚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孔定位

      • 8.5.3 钻孔机械应考虑钻孔通过的岩土类型、成孔条件、锚

      • 8.5.4 锚杆的灌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浆前

      • 8.5.5 预应力锚杆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8.5.6 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9 锚杆(索)挡墙

    • 9.1 一般规定

      • 9.1.1 锚杆挡墙可分为下列形式:     1 根据挡墙

      • 9.1.2 下列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     1

      • 9.1.3 在施工期稳定性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板肋式或格构式

      • 9.1.4 填方锚杆挡墙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

    • 9.2 设计计算

      • 9.2.1 锚杆挡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侧向

      • 9.2.2 坡顶无建(构)筑物且不需对边坡变形进行控制的锚

      • 9.2.3 确定岩土自重产生的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应考虑锚

      • 9.2.4 填方锚杆挡墙和单排锚杆的土层锚杆挡墙的侧压力,

      • 9.2.5 对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

      • 9.2.6 对板肋式和排桩式锚杆挡墙,立柱荷载取立柱受荷范

      • 9.2.7 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

      • 9.2.8 除坚硬、硬塑状黏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外的土质

      • 9.2.9 根据挡板与立柱连接构造的不同,挡板可简化为支撑

      • 9.2.10 当锚固点变形较小时,钢筋混凝土格构式锚杆挡墙

      • 9.2.11 由支护结构、锚杆和地层组成的锚杆挡墙体系的整

    • 9.3 构造设计

      • 9.3.1 锚杆挡墙支护结构立柱的间距宜采用2.0m~6.

      • 9.3.2 锚杆挡墙支护中锚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3 立柱、挡板和格构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

      • 9.3.4 立柱的截面尺寸除应满足强度、刚度和抗裂要求外,

      • 9.3.5 立柱基础应置于稳定的地层内,可采用独立基础、条

      • 9.3.6 对永久性边坡,现浇挡板和拱板厚度不宜小于200

      • 9.3.7 锚杆挡墙立柱宜对称配筋;当第一锚点以上悬臂部分

      • 9.3.8 格构梁截面尺寸应按强度、刚度和抗裂要求计算确定

      • 9.3.9 锚杆挡墙现浇混凝土构件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20

      • 9.3.10 锚杆挡墙立柱的顶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连梁。

      • 9.3.11 当锚杆挡墙的锚固区内有建(构)筑物基础传递较

    • 9.4 施 工

      • 9.4.1 排桩式锚杆挡墙和在施工期边坡可能失稳的板肋式锚

      • 9.4.2 对施工期处于不利工况的锚杆挡墙,应按临时性支护

  • 10 岩石锚喷支护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岩石锚喷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

      • 10.1.2 膨胀性岩质边坡和具有严重腐蚀性的边坡不应采用

      • 10.1.3 岩质边坡整体稳定用系统锚杆支护后,对局部不稳

    • 10.2 设计计算

      • 10.2.1 采用锚喷支护的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

      • 10.2.2 锚喷支护边坡时,锚杆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2

      • 10.2.3 岩石锚杆总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8.4.1条的相

      • 10.2.4 采用局部锚杆加固不稳定岩石块体时,锚杆承载力

    • 10.3 构造设计

      • 10.3.1 系统锚杆的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10.3.2 锚喷支护用于岩质边坡整体支护时,其面板应符合

      • 10.3.3 岩质边坡坡面防护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10.3.4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永久性边坡不应低于C2

      • 10.3.5 喷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可按表10.3.5采

      • 10.3.6 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力,对整体状和块状岩体

      • 10.3.7 面板宜沿边坡纵向每隔20m~25m的长度分段

      • 10.3.8 坡体泄水孔及截水、排水沟等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

    • 10.4 施 工

      • 10.4.1 边坡坡面处理宜尽量平缓、顺直,且应锤击密实,

      • 10.4.2 应清除坡面松散层及不稳定的块体。

      • 10.4.3 Ⅲ类岩体边坡应采用逆作法施工,Ⅱ类岩体边坡可

  • 11 重力式挡墙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根据墙背倾斜情况,重力式挡墙可分为俯斜式挡墙

      • 11.1.2 采用重力式挡墙时,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

      • 11.1.3 对变形有严格要求或开挖土石方可能危及边坡稳定

      • 11.1.4 重力式挡墙类型应根据使用要求、地形、地质和施

    • 11.2 设计计算

      • 11.2.1 土质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高度不小于5m时,主动

      • 11.2.2 重力式挡墙设计应进行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11.2.3 重力式挡墙的抗滑移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验算(图

      • 11.2.4 重力式挡墙的抗倾覆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

      • 11.2.5 地震工况时,重力式挡墙的抗滑移稳定系数不应小

      • 11.2.6 重力式挡墙的地基承载力和结构强度计算,应符合

    • 11.3 构造设计

      • 11.3.1 重力式挡墙材料可使用浆砌块石、条石、毛石混凝

      • 11.3.2 重力式挡墙基底可做成逆坡。对土质地基,基底逆

      • 11.3.3 挡墙地基表面纵坡大于5%时,应将基底设计为台

      • 11.3.4 块石或条石挡墙的墙顶宽度不宜小于400mm,

      • 11.3.5 重力式挡墙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稳定性、

      • 11.3.6 位于稳定斜坡地面的重力式挡墙,其墙趾最小埋入

      • 11.3.7 重力式挡墙的伸缩缝间距,对条石、块石挡墙宜为

      • 11.3.8 挡墙后面的填土,应优先选择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

      • 11.3.9 挡墙的防渗与泄水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环境、

      • 11.3.10 挡墙后填土地表应设置排水良好的地表排水系统。

    • 11.4 施 工

      • 11.4.1 浆砌块石、条石挡墙的施工所用砂浆宜采用机械拌

      • 11.4.2 块石、条石挡墙所用石材的上下面应尽可能平整,

      • 11.4.3 墙后填土应分层夯实,选料及其密实度均应满足设

      • 11.4.4 当填方挡墙墙后地面的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

      • 11.4.5 重力式挡墙在施工前应预先设置好排水系统,保持

      • 11.4.6 重力式抗滑挡墙应分段、跳槽施工。

  • 12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

      • 12.1.2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适用高度对悬臂式挡墙不

      • 12.1.3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结构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

      • 12.1.4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基础应置于稳定的岩土

    • 12.2 设计计算

      • 12.2.1 计算挡墙整体稳定性和立板内力时,可不考虑挡墙

      • 12.2.2 计算挡墙实际墙背和墙踵板的土压力时,可不计填

      • 12.2.3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侧向主动土压力宜按第

      • 12.2.4 计算立板内力时,侧向压力分布可按图12.2.

      • 12.2.5 悬臂式挡墙的立板、墙趾板和墙踵板等结构构件可

      • 12.2.6 对扶壁式挡墙,根据其受力特点可按下列简化模型

      • 12.2.7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结构构件截面设计应按

      • 12.2.8 挡墙结构应进行混凝土裂缝宽度的验算。迎土面的

      • 12.2.9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抗滑、抗倾稳定性验算

      • 12.2.10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验

    • 12.3 构造设计

      • 12.3.1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

      • 12.3.2 悬臂式挡墙截面尺寸应根据强度和变形计算确定,

      • 12.3.3 扶壁式挡墙尺寸应根据强度和变形计算确定,并应

      • 12.3.4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结构构件应根据其受力特

      • 12.3.5 当挡墙受滑动稳定控制时,应采取提高抗滑能力的

      • 12.3.6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位于纵向坡度大于5%的

      • 12.3.7 对软弱地基或填方地基,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

      • 12.3.8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泄水孔设置及构造要求

      • 12.3.9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纵向伸缩缝间距宜采用1

      • 12.3.10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的墙后填料质量和回填

    • 12.4 施 工

      • 12.4.1 施工时应做好排水系统,避免水软化地基的不利影

      • 12.4.2 施工时应清除填土中的草和树皮、树根等杂物。在

      • 12.4.3 扶壁间回填宜对称实施,施工时应控制填土对扶壁

      • 12.4.4 当挡墙墙后表面的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在进

  • 13 桩板式挡墙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桩板式挡墙适用于开挖土石方可能危及相邻建筑物

      • 13.1.2 桩板式挡墙按其结构形式分为悬臂式桩板挡墙、锚

      • 13.1.3 悬臂式桩板挡墙高度不宜超过12m,锚拉式桩板

      • 13.1.4 桩间距、桩长和截面尺寸应根据岩土侧压力大小和

      • 13.1.5 锚拉式桩板挡墙可采用单点锚固或多点锚固的结构

      • 13.1.6 填方锚拉式桩板挡墙应符合本规范第9.1.4条

      • 13.1.7 桩板式挡墙用于滑坡治理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7章

      • 13.1.8 锚拉式桩板挡墙的锚杆(索)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

    • 13.2 设计计算

      • 13.2.1 桩板式挡墙的岩土侧向压力可按库仑主动土压力计

      • 13.2.2 对有潜在滑动面的边坡及工程滑坡,应取滑动剩余

      • 13.2.3 作用在桩上的荷载宽度可按左右两相邻桩桩中心之

      • 13.2.4 桩板式挡墙用于滑坡支挡时,滑动面以上桩前滑体

      • 13.2.5 桩板式挡墙桩身内力计算时,临空段或边坡滑动面

      • 13.2.6 桩板式挡墙的桩嵌入岩土层部分的内力采用地基系

      • 13.2.7 桩底支承应结合岩土层情况和桩基埋入深度可按自

      • 13.2.8 桩嵌入岩土层的深度应根据地基的横向承载力特征

      • 13.2.9 桩基嵌固段顶端地面处的水平位移不宜大于10m

      • 13.2.10 桩板式挡墙的桩身按受弯构件设计,当无特殊要

      • 13.2.11 锚拉式桩板挡墙计算时可考虑将桩、锚固段岩土

      • 13.2.12 锚拉桩采用锚固段为岩石的预应力锚杆(索)或

    • 13.3 构造设计

      • 13.3.1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用于滑坡支

      • 13.3.2 桩受力主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挡板

      • 13.3.3 桩内不宜采用斜筋抗剪。剪力较大时可采用调整混

      • 13.3.4 桩的箍筋宜采用封闭式,肢数不宜多于4肢,箍筋

      • 13.3.5 桩的两侧和受压边应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两侧纵向

      • 13.3.6 锚拉式桩板挡墙锚孔距桩顶距离不宜小于1500

      • 13.3.7 悬臂式桩板挡墙桩长在岩质地基中嵌固深度不宜小

      • 13.3.8 桩板式挡墙应根据其受力特点进行配筋设计,其配

      • 13.3.9 桩板式挡墙纵向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25m。伸缩

      • 13.3.10 桩板式挡墙墙后填料质量和回填质量应符合本规

    • 13.4 施 工

      • 13.4.1 挖方区悬臂式桩板挡墙应先施工桩,再施工挡板;

      • 13.4.2 桩身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缝。当

      • 13.4.3 桩纵筋的接头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处和滑动面处。

      • 13.4.4 墙后填土必须分层夯实,选料及其密实度均应满足

      • 13.4.5 桩和挡板设计未考虑大型碾压机的荷载时,桩板后

      • 13.4.6 工程滑坡治理施工尚应符合本规范第17.3节的

  • 14 坡 率 法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当工程场地有放坡条件,且无不良地质作用时宜优

      • 14.1.2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边坡不应单独采用坡率法,应与

      • 14.1.3 填方边坡采用坡率法时可与加筋材料联合应用。

      • 14.1.4 采用坡率法时应进行边坡环境整治、坡面绿化和排

      • 14.1.5 高度较大的边坡应分级开挖放坡。分级放坡时应验

    • 14.2 设计计算

      • 14.2.1 土质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根据工程经验,按工程类

      • 14.2.2 在边坡保持整体稳定的条件下,岩质边坡开挖的坡

      • 14.2.3 下列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确定

      • 14.2.4 填土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根据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 14.2.5 土质边坡稳定性计算应考虑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建(

      • 14.2.6 边坡稳定性评价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有关规定。

    • 14.3 构造设计

      • 14.3.1 边坡整体高度可按同一坡率进行放坡,也可根据边

      • 14.3.2 位于斜坡上的人工压实填土边坡应验算填土沿斜坡

      • 14.3.3 边坡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4.3.4 对局部不稳定块体应清除,或采用锚杆和其他有效

      • 14.3.5 永久性边坡宜采用锚喷、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

    • 14.4 施 工

      • 14.4.1 挖方边坡施工开挖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

      • 14.4.2 填土边坡施工应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每一层填土施

      • 14.4.3 边坡工程在雨期施工时应做好水的排导和防护工作。

  • 15 坡面防护与绿化

    • 15.1 一般规定

      • 15.1.1 边坡整体稳定但其坡面岩土体易风化、剥落或有浅

      • 15.1.2 边坡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边坡上设置。对欠稳定

      • 15.1.3 边坡坡面防护应根据工程区域气候、水文、地形、

      • 15.1.4 临时防护措施应与永久防护措施相结合。

      • 15.1.5 地下水和地表水较为丰富的边坡,应将边坡防护结

    • 15.2 工程防护

      • 15.2.1 砌体护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护

      • 15.2.2 护面墙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5.2.3 对边坡坡度不大于60°、中风化的易风化岩质边

      • 15.2.4 喷射混凝土防护工程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规定。

    • 15.3 植物防护与绿化

      • 15.3.1 植物防护与绿化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3.2 骨架植物防护工程中的骨架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

      • 15.3.3 混凝土空心块植物防护适用于坡度缓于1:0.7

      • 15.3.4 锚杆钢筋混凝土格构植物防护与绿化适用于土质边

    • 15.4 施 工

      • 15.4.1 坡面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

      • 15.4.2 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4.3 砌体护坡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5.4.4 护面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护面

      • 15.4.5 植被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种

  • 16 边坡工程排水

    • 16.1 一般规定

      • 16.1.1 边坡工程排水应包括排除坡面水、地下水和减少坡

      • 16.1.2 坡面排水应根据汇水面积、降雨强度、历时和径流

      • 16.1.3 地下排水措施宜根据边坡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 16.1.4 边坡工程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满足坡面水尤其是

      • 16.1.5 边坡排水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排水结构安全可靠

    • 16.2 坡面排水

      • 16.2.1 建筑边坡坡面排水设施应包括截水沟、排水沟、跌

      • 16.2.2 各类坡面排水设施设置的位置、数量和断面尺寸应

      • 16.2.3 截、排水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6.3 地下排水

      • 16.3.1 在设计地下排水设施前应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16.3.2 边坡地下排水设施包括渗流沟、仰斜式排水孔等。

      • 16.3.3 渗流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

      • 16.3.4 仰斜式排水孔和泄水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6.4 施 工

      • 16.4.1 边坡排水设施施工前,宜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

      • 16.4.2 截水沟和排水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6.4.3 渗流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坡

      • 16.4.4 排水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仰斜

  • 17 工程滑坡防治

    • 17.1 一般规定

      • 17.1.1 工程滑坡类型可按表17.1.1进行划分。  

      • 17.1.2 在滑坡区或潜在滑坡区进行工程建设和滑坡整治时

      • 17.1.3 当滑坡体上有重要建(构)筑物时,滑坡防治在确

      • 17.1.4 滑坡防治方案除应满足滑坡整治稳定性要求外,尚

      • 17.1.5 工程滑坡的发育阶段可按表17.1.5划分。

      • 17.1.6 滑坡治理尚应符合本规范第3章的有关规定。

    • 17.2 工程滑坡防治

      • 17.2.1 工程滑坡治理应考虑滑坡类型成因、滑坡形态、工

      • 17.2.2 滑坡治理设计及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3 工程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剩余下滑力计算应按本规范

    • 17.3 施 工

      • 17.3.1 工程滑坡治理应采用信息法施工。

      • 17.3.2 工程滑坡治理各单项工程的施工程序应有利于施工

      • 17.3.3 滑坡区地段的工程切坡应自上而下、分段跳槽方式

      • 17.3.4 工程滑坡治理开挖不宜在雨期实施,应控制施工用

      • 17.3.5 工程滑坡治理不宜采用普通爆破法施工。

      • 17.3.6 工程滑坡的抗滑桩应从滑坡两端向主轴方向分段间

  • 18 边坡工程施工

    • 18.1 一般规定

      • 18.1.1 边坡工程应根据安全等级、边坡环境、工程地质和

      • 18.1.2 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

      • 18.1.3 不应在边坡潜在塌滑区超量堆载。

      • 18.1.4 边坡工程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应满足地下水、暴雨和

      • 18.1.5 边坡工程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实施支护结构施工或

      • 18.1.6 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法施工。

      • 18.1.7 边坡工程施工应进行水土流失、噪声及粉尘控制等

      • 18.1.8 边坡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

    • 18.2 施工组织设计

      • 18.2.1 边坡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 18.2.2 采用信息法施工的边坡工程组织设计应反映信息法

    • 18.3 信息法施工

      • 18.3.1 信息法施工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 18.3.2 信息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设

    • 18.4 爆破施工

      • 18.4.1 岩石边坡开挖爆破施工应采取避免边坡及邻近建(

      • 18.4.2 当地质条件复杂、边坡稳定性差、爆破对坡顶建(

      • 18.4.3 边坡爆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

      • 18.4.4 爆破影响区有建筑物时,爆破产生的地面质点震动

      • 18.4.5 对稳定性较差的边坡或爆破影响范围内坡顶有重要

    • 18.5 施工险情应急处理

      • 18.5.1 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

      • 18.5.2 边坡施工出现险情时,施工单位应做好边坡支护结

      • 18.5.3 边坡施工出现险情后,施工单位应会同相关单位查

      • 18.5.4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抢险方案及时开展边坡工程抢

  • 19 边坡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

    • 19.1 监 测

      • 19.1.1 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一级边坡工程施

      • 19.1.2 边坡工程应由设计提出监测项目和要求,由业主委

      • 19.1.3 边坡工程可根据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

      • 19.1.4 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

      • 19.1.5 地表位移监测可采用GPS法和大地测量法,可辅

      • 19.1.6 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地表裂缝、位错等变化。监测

      • 19.1.7 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及监测期间遇到下列情况时应

      • 19.1.8 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采用新技术治理的一级边

      • 19.1.9 边坡工程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19.2 质量检验

      • 19.2.1 边坡支护结构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 19.2.2 锚杆的质量验收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执行。软

      • 19.2.3 灌注桩检验可采取低应变动测法、预埋管声波透射

      • 19.2.4 钢筋位置、间距、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钢筋探

      • 19.2.5 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19.2.6 边坡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 19.3 验 收

      • 19.3.1 边坡工程验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施

      • 19.3.2 边坡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

  • 附录A 不同滑面形态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 A.0.1 圆弧形滑面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 A.0.2 平面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 A.0.3 折线形滑动面的边坡可采用传递系数法隐式解,边坡

  • 附录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

    • B.0.1 距支护结构顶端作用有线分布荷载时(图B.0.1

    • B.0.2 距支护结构顶端作用有宽度的均布荷载时,附加侧向

    • B.0.3 当坡顶地面非水平时,支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可按

    • B.0.4 当边坡为二阶且竖直、坡顶水平且无超载时(图B.

  • 附录C 锚杆试验

    • C.1 一般规定

      • C.1.1 锚杆试验包括锚杆的基本试验、验收试验。锚杆蠕变

      • C.1.2 锚杆试验的千斤顶和油泵以及测力计、应变计和位移

      • C.1.3 锚杆试验的反力装置在计划的最大试验荷载下应具有

      • C.1.4 锚杆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进行试验。

      • C.1.5 锚杆试验记录表可按表C.1.5制定。     

    • C.2 基本试验

      • C.2.1 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

      • C.2.2 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应超过杆体标准值的0

      • C.2.3 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

      • C.2.4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

      • C.2.5 锚杆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

      • C.2.6 试验完成后,应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Q

      • C.2.7 拉力型锚杆弹性变形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

      • C.2.8 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

      • C.2.9 当锚杆试验数量为3根,各根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差

      • C.2.10 基本试验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

    • C.3 验收试验

      • C.3.1 锚杆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

      • C.3.2 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自

      • C.3.3 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质监、监理、业主或设

      • C.3.4 验收试验荷载对永久性锚杆为锚杆轴向拉力Nak的

      • C.3.5 前三级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每级

      • C.3.6 锚杆试验完成后应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

      • C.3.7 符合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应评定为合格:   

      • C.3.8 当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

      • C.3.9 锚杆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

  • 附录D 锚杆选型

  • 附录E 锚杆材料

    • E.0.1 锚杆材料可根据锚固工程性质、锚固部位和工程规模

    • E.0.2 锚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 附录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

    • F.0.1 对板肋式及桩锚式挡墙,当立柱(肋柱和桩)嵌入深

    • F.0.2 采用静力平衡法或等值梁计算立柱内力和锚杆水平分

    • F.0.3 采用静力平衡法(图F.0.3)计算时应符合下列

    • F.0.4 采用等值梁法(图F.0.4)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

    • F.0.5 计算挡墙后侧向压力时,在坡脚地面以上部分计算宽

    • F.0.6 挡墙前坡脚地面以下被动侧向压力,应考虑墙前岩土

  • 附录G 岩土层地基系数

    • G.0.1 较完整岩层和土层的地基系数可按表G.0.1-1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在建筑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