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加固设计水平,指导桥梁加固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公路桥梁以恢复使用功能、提高

    • 1.0.3  桥梁加固前,应按照有关要求及相关规范对其技术

    • 1.0.4  有特殊使用要求的桥梁,其荷载标准、加固设计基

    • 1.0.5  公路桥梁的加固设计除应满足本规范有关规定外,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1.1  桥梁加固  strengthening of

      • 2.1.2  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

      • 2.1.3  主要承重构件  main structure

      • 2.1.4  纤维复合材料  fibre reinforc

      • 2.1.5  植筋  bonded rebars    

      • 2.1.6  锚栓  anchor bolt     将被

      • 2.1.7  结构胶黏剂structural adhesi

      • 2.1.8  聚合物砂浆  polymer mortar

      • 2.1.9  环氧混凝土  epoxy resin con

      • 2.1.10  阻锈剂  corrosion inhibi

      • 2.1.11  增大截面加固法  structure me

      • 2.1.12  粘贴钢板加固法  structure me

      • 2.1.1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structur

      • 2.1.14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structure m

      • 2.1.1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strengthen

    • 2.2 符号

      • 2.2.1  材料性能符号     Es1――原构件普通钢

      • 2.2.2  作用效应及承载力符号     Md――构件加

      • 2.2.3  几何参数符号     As1、A's1――分

      •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有关符号     αEs――原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1.1  桥梁经过技术状况评定及承载能力鉴定,确认经过

      • 3.1.2  桥梁加固应尽可能不损伤原结构,避免不必要的拆

      • 3.1.3  因特殊环境(高温、冻融、腐蚀等)造成的桥梁结

      • 3.1.4  有抗震要求的桥梁,加固时还应进行抗震能力验算。

      • 3.1.5  加固施工方法、流程、工艺的设计,应考虑结构或

      • 3.1.6  特大桥、大桥主要承重构件加固时,应作多方案的

    • 3.2 加固设计计算基本假定

      • 3.2.1  桥梁加固时,应考虑分阶段受力,在新加材料与原

      • 3.2.2  在不同受力阶段,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 3.2.3  在极限状态下,原结构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

      • 3.2.4  在极限状态下,原结构受拉区钢筋仍为理想弹塑性

      • 3.2.5  混凝土结构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应以原结构截面

    • 3.3 加固基本原则与设计程序

      • 3.3.1  加固设计应依据原桥梁竣工图和设计图及检测评估

      • 3.3.2  加固设计计算,应考虑结构病害影响、材料劣化、

      • 3.3.3  加固设计应进行各施工阶段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

      • 3.3.4  加固后的结构验算应考虑附加荷载(温度变化、混

      • 3.3.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时,结构构件任一截面上的应力

      • 3.3.6  加固验算时,应根据桥梁建设年代的设计荷载、材

      • 3.3.7  桥梁加固设计可按下列程序进行:加固工程可行性

  • 4 加固用材料

    • 4.1 材料选用原则

      • 4.1.1  桥梁加固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及使用性能,应符合

      • 4.1.2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桥梁结构时,应采用与此纤

      • 4.1.3  桥梁加固用新材料必须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技

    • 4.2 水泥混凝土

      • 4.2.1  桥梁结构加固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

      • 4.2.2  水泥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 4.2.3  集料的品种和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4.2.4  混凝土拌和用水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4.2.5  混凝土所掺的粉煤灰应是Ⅰ级灰,且烧失量不应大

      • 4.2.6  当桥梁加固选用聚合物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或合

      • 4.2.7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时,其质量及相关技术规定应

    • 4.3 钢材

      • 4.3.1  普通钢筋应采用热轧R235、HRB335、H

      • 4.3.2  钢板、型钢、扁钢和钢管应采用Q235钢、Q3

      • 4.3.3  预应力钢材的品种、质量和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 4.3.4  焊接材料的型号和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 4.3.5  高强度螺栓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

    • 4.4 锚固件

      • 4.4.1  桥梁加固需要植筋时,宜采用HRB335级热轧

      • 4.4.2  锚固件使用钢螺杆时,应采用全螺纹非焊接螺杆,

      • 4.4.3  锚固件为锚栓时,其钢材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表4

    • 4.5 纤维复合材料

      • 4.5.1  纤维复合材料用的纤维应为连续纤维,通常采用碳

      • 4.5.2  加固用纤维复合材料与胶黏剂应进行以下适配性检

      • 4.5.3  在材料性能检验和桥梁加固设计中,纤维复合材料

      • 4.5.4  纤维复合材料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和纤维体积应符

    • 4.6 胶黏剂

      • 4.6.1  桥梁加固用胶黏剂,根据所加固结构的重要程度分

      • 4.6.2  桥梁承重结构(构件)加固用浸渍、粘贴纤维复合

      • 4.6.3  浸渍、粘贴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用的胶黏剂,其安全

      • 4.6.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用的底胶与修补胶应与浸渍、粘

      • 4.6.5  粘贴钢板或型钢用的胶黏剂,其安全性能指标必须

      • 4.6.6  混凝土桥梁结构锚固用的胶黏剂,必须采用专用改

      • 4.6.7  混凝土桥梁加固用胶黏剂,其钢钢黏结抗剪性能必

      • 4.6.8  桥梁加固用胶黏剂应进行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的

      • 4.6.9  在桥梁加固用的胶黏剂中,不得使用乙二胺作为改

      • 4.6.10  寒冷地区桥梁加固用胶黏剂应通过耐冻融性能检

    • 4.7 裂缝修补用材料

      • 4.7.1  混凝土桥梁裂缝注射或压力灌注用修补胶的安全性

      • 4.7.2  桥梁混凝土裂缝修补用聚合物水泥注浆料的安全性

    • 4.8 混凝土表层缺陷修复及防护用材料

      • 4.8.1  混凝土表层缺陷修复材料可采用混凝土(砂浆)、

      • 4.8.2  处于侵蚀性环境桥梁的钢筋防锈宜采用渗透型阻锈

      • 4.8.3  受侵蚀性环境影响的混凝土桥梁,其表面防护用涂

  •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 5.1 一般规定

      • 5.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 5.1.2  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应满

      • 5.1.3  界面构造、原构件混凝土表面处理符合本规范第5

      • 5.1.4  增大截面加固桥梁构件的作用(或荷载)效应,按

    • 5.2 受弯构件加固计算

      • 5.2.1  采用增大正截面的加固可分为在截面受压区或受拉

      • 5.2.2  仅在受压区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的钢筋混凝土和

      • 5.2.3  在受拉区加固受弯构件时的承载力计算,除应符合

      • 5.2.4  在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T形截面钢筋混凝

      • 5.2.5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钢筋混凝土截面受弯构件

      • 5.2.6  在受拉区采用增大截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 5.2.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截面受拉区加固和增大梁肋

      • 5.2.8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截面受拉区加固后,斜截面

    • 5.3 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 5.3.1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其

      • 5.3.2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可采用在原构

      • 5.3.3  两侧加厚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正截面抗压承载力按

      • 5.3.4  两侧加厚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拉边或受

      • 5.3.5  两侧加厚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拉边或受

      • 5.3.6  第一阶段受力时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压

      • 5.3.7  计算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时,对长细比ι0

      • 5.3.8  对加固后偏心受压构件,还应按轴心受压构件复核

    • 5.4 新老混凝土结合计算

      • 5.4.1  在受压区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的梁,当满足本规

      • 5.4.2  在受压区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的板,当在新老混

    • 5.5 构造要求

      • 5.5.1  新浇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

      • 5.5.2  加固用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不宜大于2

      • 5.5.3  新增钢筋应按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

      • 5.5.4  在受拉区增设混凝土加固的受弯构件,新增纵向钢

      • 5.5.5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原构件的表面应凿成凹凸差

      • 5.5.6  为满足式(5.4.1)和式(5.4.2-2)

  • 6 粘贴钢板加固法

    • 6.1 一般规定

      • 6.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和受压构件的

      • 6.1.2  被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见本规范第5

      • 6.1.3  粘贴钢板外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表面防护材料对

      • 6.1.4  被加固构件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侵

      • 6.1.5  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构件时,宜将钢板受力方式设

      • 6.1.6  粘贴钢板加固桥梁构件的作用效应宜分别按下列两

    • 6.2 受弯构件加固计算

      • 6.2.1  采用粘贴钢板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抗弯加固

      • 6.2.2  在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区的钢筋混凝土T形截

      • 6.2.3  加固钢板的拉应变εsp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6.2.4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粘

      • 6.2.5  对受弯构件正弯矩区的正截面加固,受拉钢板的截

      • 6.2.6  受弯构件加固后的斜截面应满足下列条件: 式中

      • 6.2.7  采用加锚箍、竖直粘贴的各种U形箍、L形箍或斜

    • 6.3 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 6.3.1  偏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

      • 6.3.2  两侧粘贴钢板加固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

      • 6.3.3  两侧粘贴钢板加固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受

      • 6.3.4  两侧粘贴钢板加固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钢板的

      • 6.3.5  对小偏心受压构件,当轴向力作用在纵向普通钢筋

      • 6.3.6  单侧贴钢板加固或两侧粘贴钢板加固的I形截面偏

    • 6.4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6.4.1  两侧粘贴钢板加固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应

      • 6.4.2  两侧粘贴钢板加固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

      • 6.4.3  两侧粘贴钢板加固的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截面

    • 6.5 构造要求

      • 6.5.1  采用直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钢

      • 6.5.2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加固时,钢板宜

      • 6.5.3  当粘贴的钢板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本规范第6

      • 6.5.4  当采用钢板对受弯构件负弯矩区进行正截面承载力

      • 6.5.5  当加固的受弯构件需粘贴一层以上钢板时,相邻两

      • 6.5.6  当采用钢板进行斜截面承载力加固时,应粘贴成斜

      • 6.5.7  直接涂胶粘贴钢板宜使用锚固螺栓,锚固深度不应

  • 7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 7.1 一般规定

      • 7.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压柱,以提高延性、耐

      • 7.1.2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受压柱时,原构件混凝土强

      • 7.1.3  纤维复合材料、黏结材料和表面防护材料的性能及

      • 7.1.4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时,必须将纤维复合材料与

      • 7.1.5  加固时宜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部分荷载。

      • 7.1.6  结构设计计算,必须进行分阶段受力和整桥结构验

      • 7.1.7  加固后构件的承载能力由原构件中受拉钢筋(预应

      • 7.1.8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受弯构件时,其破坏形式应

      • 7.1.9  墩柱延性不足时,应采用全长无间隔环向连续粘贴

      • 7.1.10  必要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 7.2 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 7.2.1  一般规定     1  轴心受压构件可采用全

      • 7.2.2  加固计算     1  环向围束加固的轴心受

    • 7.3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 7.4 墩柱延性加固计算

    • 7.5 受拉构件加固计算

      • 7.5.1  对轴心受拉构件进行加固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

      • 7.5.2  对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加固时,正截面承载力

    • 7.6 受弯构件加固计算

      • 7.6.1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抗弯加固时,除应遵守

      • 7.6.2  对矩形截面或翼板位于受拉边的钢筋混凝土T形截

      • 7.6.3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当在其受

      • 7.6.4  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 7.6.5  纤维复合材料粘贴于受拉区的梁侧时,正截面受弯

      • 7.6.6  加固后的受弯构件截面应满足下列条件: 式中:

      • 7.6.7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对梁、板构件进行斜截面加固时

    • 7.7 构造要求

      • 7.7.1  一般规定     1  纤维复合材料宜粘贴成

      • 7.7.2  柱的加固     1  沿柱轴向粘贴纤维复合

      • 7.7.3  梁和板加固     对梁、板进行抗弯加固时,

  • 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 8.1 一般规定

      • 8.1.1  体外预应力(简称体外索)加固是通过增设体外预

      • 8.1.2  预应力钢筋(束)可由水平筋(束)和斜筋(束)

      • 8.1.3  转向装置可采用钢部件、现浇混凝土块体或附加钢

      • 8.1.4  体外索的自由长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定位装置。

      • 8.1.5  当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5时,不

      • 8.1.6  转向装置的尺寸设计应综合考虑体外预应力产生的

    • 8.2 加固计算

      • 8.2.1  体外索加固整体计算应包括: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

      • 8.2.2  体外索加固局部计算内容:转向构造的承载力和抗

      • 8.2.3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 

      • 8.2.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 

      • 8.2.5  应力计算     1  持久状况设计的体外预

    • 8.3 构造要求

      • 8.3.1  体外预应力筋(束)的布置     1  体外

      • 8.3.2  T形梁及I形梁加固体系构造     1  水

      • 8.3.3  箱形梁加固体系的转向构造     1  箱形

  • 9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 9.1 一般规定

      • 9.1.1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是采用一定技术措施改变原结

      • 9.1.2  桥梁常用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包括:将多孔简支梁

      • 9.1.3  对拟采用改变结构体系法加固的桥梁,需进行深入

      • 9.1.4  采用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时,应对新、旧整体结构的

      • 9.1.5  施工中应严格执行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和程序。

    • 9.2 加固方法

      • 9.2.1  增设支承结构加固     1  适用于桥下净

      • 9.2.2  简支变连续加固     1  简支变连续加固

    • 9.3 构造要求

      • 9.3.1  增设支承加固法的支承构造按现行桥梁设计规范相

      • 9.3.2  简支变连续加固应符合下列构造规定:    

  • 10 梁桥加固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本章规定适用于混凝土梁桥的加固设计。当梁桥

      • 10.1.2  梁桥的加固主要采用施加体外预应力、改变结构

    • 10.2 加固方法

      • 10.2.1  简支梁(板)桥     1  简支梁桥抗弯

      • 10.2.2  连续梁(刚构)桥、悬臂梁桥     1 

    • 10.3 计算方法

      • 10.3.1  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和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 10.3.2  改变体系加固设计计算,见本规范第9章。

      • 10.3.3  增强横向整体性、加强桥面横向联系、增设主梁

      • 10.3.4  结构加固后应进行整体计算,并应考虑加强部分

      • 10.3.5  齿板、牛腿、转向装置等构造局部应力分析宜按

    • 10.4 构造要求

      • 10.4.1  更换混凝土铺装层,应将原有混凝土调平层和桥

      • 10.4.2  更换(新增)主梁(板)加固时,应清除拟更换

      • 10.4.3  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时,箱梁齿板应尽量靠近承

      • 10.4.4  增强横向联系宜在梁(板)端部及其他控制截面

      • 10.4.5  其他构造要求见相关加固方法的构造要求。

  • 11 拱桥加固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当拱桥承载力、稳定性、整体性以及耐久性不满

      • 11.1.2  当拱上建筑为纵向连续结构或拱式腹拱时,可计

      • 11.1.3  应严格控制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的圬工拱桥主拱截

      • 11.1.4  拱桥结构加固前应对混凝土裂缝、钢管混凝土脱

      • 11.1.5  拱桥钢构件应按照腐蚀环境、构件工作条件、维

      • 11.1.6  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石拱桥,应修旧如旧。

      • 11.1.7  因加固导致恒载增加时,应对拱座及基础进行验

    • 11.2 加固方法

      • 11.2.1  圬工拱桥可采用增大主拱截面、调整拱上建筑恒

      • 11.2.2  双曲拱桥可采用增大截面或改变截面形式、粘贴

      • 11.2.3  桁架(刚架)拱桥可采用增强横向整体性、粘贴

      • 11.2.4  钢筋混凝土箱板(肋)拱桥可采用增大截面、调

      • 11.2.5  钢管混凝土拱桥可采用外套钢管混凝土增大截面

    • 11.3 加固计算

      • 11.3.1  加固设计计算应考虑结构损伤、材料劣化、新旧

      • 11.3.2  增大主拱截面加固时,新浇混凝土与原混凝土或

      • 11.3.3  增大主拱混凝土截面或在主拱圈上粘贴钢板和纤

      • 11.3.4  吊架方式新增主拱圈截面混凝土恒载由原拱承担

      • 11.3.5  采用混凝土增大主拱圈截面或在主拱圈上粘贴钢

      • 11.3.6  圬工拱桥、双曲拱桥     1  计算内容

      • 11.3.7  桁架(刚架)拱桥     1  桁架(刚架

      • 11.3.8  钢筋混凝土箱板(肋)拱桥     1  箱

      • 11.3.9  钢管混凝土拱桥     1  钢管混凝土拱

    • 11.4 构造要求

      • 11.4.1

      • 11.4.2  双曲拱桥     1  粘贴钢板、粘贴纤维

      • 11.4.3  钢筋混凝土桁架拱、刚架拱桥     1 

      • 11.4.4  钢筋混凝土箱板(肋)拱桥     1  增

      • 11.4.5  钢管混凝土拱桥     1  粘贴纤维复合

  • 12  悬索桥、斜拉桥加固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悬索桥加劲梁、索塔或整体刚度以及斜拉桥主梁

      • 12.1.2  悬索桥主缆不宜更换或加强,主缆或锚碇承载能

      • 12.1.3  悬索桥、斜拉桥钢构件应按照腐蚀环境、构件工

    • 12.2 加固方法

      • 12.2.1  悬索桥可采用更换吊索(杆)、增设斜拉索、设

      • 12.2.2  斜拉桥可采用更换斜拉索、增设辅助墩、增设纵

    • 12.3 加固计算

      • 12.3.1  加固设计计算应考虑结构损伤、材料劣化、新旧

      • 12.3.2  悬索桥     1  悬索桥整体计算、验算

      • 12.3.3  斜拉桥     1  斜拉桥整体计算、验算

    • 12.4 构造要求

      • 12.4.1  悬索桥加劲梁以及斜拉桥主梁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 12.4.2  悬索桥索塔、斜拉桥桥塔增大混凝土截面加固构

      • 12.4.3  悬索桥主缆及锚碇、索鞍、吊索(杆)及上下锚

  • 13 钢桥及钢一混组合结构桥梁加固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当钢桥或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承载力(包括强度

      • 13.1.2  钢桥加固设计时,永久作用的取值宜采用实测的

      • 13.1.3  加固钢桥结构可按下列原则进行验算:    

      • 13.1.4  钢桥或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存在局部损伤时,应处

      • 13.1.5  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形状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 13.1.6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加固后的钢混凝土组合

      • 13.1.7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中的混凝土桥面板的加固计算

      • 13.1.8  对于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钢材,其容许应力值可

      • 13.1.9  当桥梁控制截面的钢材锈蚀严重,其截面面积损

    • 13.2 加固方法

      • 13.2.1  钢桥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加大截面法(加焊

      • 13.2.2  钢桥结构加固时可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局部黏

      • 13.2.3  钢桥或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截面刚度不足时可采

      • 13.2.4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墩顶负弯矩区裂缝的宽度超

      • 13.2.5  梁端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之间发生较明显的相对

      • 13.2.6  钢梁加固的构造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降低应力

    • 13.3 钢桥加固计算

      • 13.3.1  按弹性理论计算钢桥加固后的控制截面应力必须

      • 13.3.2  按弹性理论计算加固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时应计

      • 13.3.3  对加固后结构的构件和连接宜进行疲劳强度验算。

      • 13.3.4  加固连接计算     1  当采用焊接连接

      • 13.3.5  承载力计算     1  加固钢桥可按塑性

    • 13.4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桥加固计算

      • 13.4.1  粘贴钢板、碳纤维复合材料或体外预应力加固钢

      • 13.4.2  粘贴钢板或纤维复合材料时,宜卸除桥梁的部分

      • 13.4.3  钢梁截面为密实型截面时,加固后钢混凝土组合

      • 13.4.4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翼缘板计算宽度,对于结构

      • 13.4.5  当采用体外索加固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

      • 13.4.6  加固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通常采用栓钉连接件、

    • 13.5 构造要求

      • 13.5.1  加大截面法的加固方法及构造     1 

      • 13.5.2  钢板梁的加固构造     1  可用水平盖

      • 13.5.3  钢桁梁加固方法与构造     1  钢桁梁

  • 14 桥梁下部结构及基础加固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下部结构加固方法     1  盖梁可采用

      • 14.1.2  采用预应力加固盖梁、柱、薄壁墩台、空心墩等

      • 14.1.3  下部结构加固宜对称进行。

      • 14.1.4  加固前应先处理裂缝、缺陷等病害。

      • 14.1.5  桥下净空不足,影响桥梁的安全使用时,可降低

    • 14.2 加固计算

      • 14.2.1  墩台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和纤维复合

      • 14.2.2  增大基础加固计算应考虑两阶段受力,基底面积

      • 14.2.3  增补桩基加固计算应考虑两阶段受力和新、旧桩

      • 14.2.4  基础冲刷加固     1  基础的冲刷深度

      • 14.2.5  对未设置防撞设施,可能被撞击的桥梁,应进行

      • 14.2.6  下部结构加固后,应对全桥进行整体验算。

    • 14.3 构造要求

      • 14.3.1  墩台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

      • 14.3.2  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     1  钢筋混凝

      • 14.3.3  用支撑梁法加固扩大基础桥台时,钢筋混凝土支

      • 14.3.4  扩大墩台基础加固,当抗剪承载力不足时,应采

      • 14.3.5  增补桩基加固时,新增桩的构造、布置、间距等

      • 14.3.6  基础冲刷加固     1  浆砌片石铺砌范

  • 15 桥梁抗震加固

    • 15.1 适用范围

    • 15.2 抗震评估

      • 15.2.1  应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 15.2.2  桥梁抗震评估应分为抗震初步评估阶段和抗震详

      • 15.2.3  初步评估阶段     综合考虑桥梁结构的重

      • 15.2.4  详细评估阶段     对初步评估阶段确定的

      • 15.2.5  桥梁抗震性能详细评估应根据E1和E2地震作

      • 15.2.6  在E1地震作用下可采用弹性地震分析方法,确

      • 15.2.7  对于D类桥梁和采用重力式桥墩的桥梁,可只进

      • 15.2.8  根据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性的复杂程度

      • 15.2.9  根据15.2.8条的规则和非规则分类,各类

      • 15.2.10  E1地震作用和E2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构件

    • 15.3 桥墩加固方法

      • 15.3.1  可采用增大截面、外包钢管或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 15.3.2  增大截面加固法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 15.3.3  外包钢管加固法的钢管壁厚(图15.3.3)

      • 15.3.4  顺桥向和横桥向E 1地震作用效应和永久作用

      • 15.3.5  E2地震作用下,应按式(15.3.5)验算

      • 15.3.6  加固后塑性铰区域的最大容许转角按下式计算:

      • 15.3.7  加固后桥墩屈服曲率φy和极限破坏状态曲率φ

      • 15.3.8  在E2地震作用下,规则桥梁可按下式验算桥墩

      • 15.3.9  规则桥梁墩顶容许位移     1  单柱墩

      • 15.3.10  加固后在E2地震作用下墩柱塑性铰区域的抗

    • 15.4 桥梁基础加固方法

      • 15.4.1  基础加固设计时应考虑土的特性及各种可能的破

      • 15.4.2  为了提高承台抗弯强度,可在既有承台表面(图

      • 15.4.3  在承台加固中,钢筋设置范围:宜布置在距离墩

      • 15.4.4  如果抗剪植筋的抗拉能力不足以满足加固要求,

      • 15.4.5  可采用设置预应力筋提高承台的正、负弯矩区的

      • 15.4.6  承台倾覆抗力的提高可通过扩大承台的平面尺寸

      • 15.4.7  对于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等存在液

    • 15.5 减隔震措施

      • 15.5.1  基本要求     1  当桥梁中有刚性墩,

      • 15.5.2  采用减隔震技术加固后的桥梁固有周期宜为原结

      • 15.5.3  一般情况下,应分别考虑顺桥和横桥两个方向的

      • 15.5.4  减隔震装置宜构造简单、性能可靠,并具有可换

      • 15.5.5  当桥梁总长超过600m或桥墩位于显著不同的

      • 15.5.6  设置减隔震措施后桥梁抗震分析宜采用非线性动

      • 15.5.7  规则性梁桥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单自由度反

      • 15.5.8  减隔震装置的设计、校核应满足以下要求:  

      • 15.5.9  应对减隔震装置的变形、阻尼等力学参数进行试

    • 15.6 防落梁措施

      • 15.6.1  防落梁装置的构造参见图15.6.1-1~图

      • 15.6.2  防落梁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 

      • 15.6.3  纵桥向拉杆限位装置在E2地震作用下应保持在

      • 15.6.4  横向位移约束装置在E1地震作用下应保持弹性

      • 15.6.5  桥台前墙应适当加强,并在梁与梁之间和梁与桥

      • 15.6.6  桥面不连续的简支梁(板)桥和挂梁,宜采用挡

  • 16 混凝土裂缝处理

    • 16.1 一般规定

      • 16.1.1  桥梁混凝土裂缝一般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

      • 16.1.2  桥梁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处理,应分析裂缝的成因

      • 16.1.3  当裂缝区的钢筋锈蚀时,应先对钢筋进行除锈,

      • 16.1.4  裂缝修补后,可进行表观处理。

    • 16.2 裂缝修补材料的性能及要求

    • 16.3 裂缝修补方法

      • 16.3.1  表面封闭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15mm的裂

      • 16.3.2  自动低压渗注法:适用于数量较多、宽度在0.

      • 16.3.3  压力灌注法:适用于较深、宽度≥0.15mm

  • 17 支座、伸缩缝更换

    • 17.1 支座更换

      • 17.1.1  桥梁支座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应进行更换。更换

      • 17.1.2  更换的桥梁支座应与结构体系相适应。

      • 17.1.3  桥梁支座更换宜采用整联顶升,横桥向应严格同

      • 17.1.4  必要时宜将同一墩台上的同一排支座全部更换。

      • 17.1.5  新换支座宜与原支座使用功能和几何尺寸一致。

      • 17.1.6  支座更换时,顶升位置、顶升顺序和支座顶升量

      • 17.1.7  当设置支架顶升更换支座时,应对支架结构进行

    • 17.2 伸缩缝更换

      • 17.2.1  当伸缩缝功能不满足使用要求,严重破损、失效

      • 17.2.2  更换伸缩缝应满足结构变形要求,严格控制开口

      • 17.2.3  槽口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

      • 17.2.4  新更换的伸缩缝下应设置排水装置。

  • 附录A 植筋

    • A.1 设计规定

      • A.1.1  本附录适用于桥梁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 A.1.2  采用植筋技术时,桥梁主要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 A.1.3  采用植筋锚固时,桥梁锚固部位混凝土若有局部缺

      • A.1.4  种植用钢筋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相

      • A.1.5  桥梁受力植筋用胶黏剂应采用A级胶;仅按构造要

      • A.1.6  采用植筋锚固的桥梁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

    • A.2 锚固计算

      • A.2.1  承重构件的植筋锚固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 A.2.2  单根植筋锚固的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A.2.3  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ιs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

      • A.2.4  植筋用胶黏剂的黏结强度设计值fbd应按表A.

      • A.2.5  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

      • A.2.6  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

    • A.3 构造规定

      • A.3.1  当按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ιmin应

      • A.3.2  当所植钢筋与原钢筋搭接(图A.3.2)时,其

      • A.3.3  当植筋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S不符合表A.2.3

      • A.3.4  新植钢筋与原有钢筋在搭接部位的净间距,应按本

      • A.3.5  用于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最小厚度hmin

      • A.3.6  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种植;若有困难而必须后

  • 附录B 锚栓

    • B.1 设计规定

      • B.1.1  本附录适用于混凝土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的锚固,

      • B.1.2  混凝土桥梁采用锚栓加固时,主要承重构件混凝土

      • B.1.3  桥梁承重构件用的锚栓,应采用有机械锁键效应的

      • B.1.4  不得采用膨胀型锚栓作为桥梁主要承重构件的连接

      • B.1.5  处于地震区桥梁结构中采用锚栓时,应采用加长型

      • B.1.6  锚栓连接的设计计算,应采用开裂混凝土的假定;

      • B.1.7  锚栓的受力分析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 B.2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 B.2.1  锚栓钢材的承载力验算,应按锚栓受拉、受剪及同

      • B.2.2  锚栓钢材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B.2.3  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锚栓的钢材强度设计指标必

      • B.2.4  锚栓钢材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区分无杠杆臂和有

    • B.3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 B.4 构造规定

      • B.4.1  桥梁混凝土构件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0mm。

      • B.4.2  桥梁主要承重结构用锚栓,其公称直径不得小于1

      • B.4.3  锚栓的最小边距Dmin、临界边距DDr,N和

      • B.4.4  地震区锚栓的实际锚固深度,应按本规范计算确定

  • 附录C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

    • C.0    构件应力(应变)计算     采用增大截面法

    • C.1  偏心距增大系数η1     η1为偏心距增大系数

    • C.2  小偏心受压构件     1  原构件截面受压较大

    • C.3  大偏心受压构件     1  原构件截面受压较大

    • C.4  两种偏心受压构件的判断     当偏心距ηe0≤

  • 附录D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黏结

    • D.0.1  本方法适用于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粘贴强度

    • D.0.2  检验用黏结强度检测仪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数显

    • D.0.3  现场检测应在已完成碳纤维片材粘贴加固的结构表

    • D.0.4  被测部位的加固表面应清除污渍并保持干燥;从加

    • D.0.5  按照黏结强度检测仪生产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连

    • D.0.6  正拉黏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正拉

    • D.0.7  破坏形式判别。破坏类型A:混凝土破坏――混凝

    • D.0.8  试验结果:每组3个被测试点,以算术平均值作为

    • D.0.9  施工质量判定:     破坏形式为A时,施工

  • 附录E 体外索加固体系结构分析方法和

    • E.0.1  对于用体外索加固的简支梁体系,其整体计算图式

    • E.0.2  对于用体外索加固的连续梁或连续刚构体系,宜采

    • E.0.3  体外索简支加固体系南可变作用标准值产生的体外

  • 附录F 刚性支撑和弹性支撑铰支法加固的计算步骤

    • F.0.1  刚性支撑加固法     1  计算并绘制原梁

    • F.0.2  弹性支撑加固计算步骤     1  计算并绘

  • 附录G 圆形和矩形截面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计算

    • G.0.1  对于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其截面屈服曲率可按下

    • G.0.2  截面极限曲率可按下式计算:     1  圆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加固设计水平,指导桥梁加固设计,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久耐用、经济合理、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