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

  • 公告

  • 前言

  • 1 总则

    • 1.0.1

    •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村或自然

    • 1 . 0 . 3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

    • 1 . 0 . 4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体现当地的生态环境、

    • 1 . 0 . 5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 2 术语

    • 2.0.1

    • 2 . 0 . 2 建筑全寿命周期 life cycle

    • 2 . 0 . 3 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

    • 2 . 0 . 4 生活废水 domestic waste

    • 2 . 0 . 5 分散处理 decentralized

    • 2 . 0 . 6 集中处理 centralized tr

    • 2 . 0 . 7 太阳能集热器 solar collec

    • 2 . 0 . 8 穿堂通风 cross ventilat

    • 2 . 0 . 9 单侧通风 one-side venti

    • 2 . 0 . 10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 2 . 0 . 11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

    • 2 . 0 . 12 被动式节能技术 passive en

  • 3 基本规定

    • 3.0.1

    • 3 . 0 . 2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与周围生态环境相

    • 3 . 0 . 3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 3 . 0 . 4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综合全寿命周期与农村

    • 3 . 0 . 5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

    • 3 . 0 . 6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满足日照、天然采光、

    • 3 . 0 . 7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必须满足节能要求,住宅

    • 3 . 0 . 8 农村生态建筑设计应符合《农村防火规范》

  • 4 场地设计与室外环境保护

    • 4.1 一般规定

      • 4.1.1

      • 4 . 1 . 2 应遵循美观、适用、经济、安全和环保的原

      • 4 . 1 . 3 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村庄的公共设施和

      • 4 . 1 . 4 应加强对场地生态环境的控制和保护,植物

      • 4 . 1 . 5 应采用清洁能源,推行环保技术,控制污染

    • 4.2 场地设计

      • 4.2.1

      • 4 . 2 . 2 场地设计宜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等自

      • 4 . 2 . 3 生活区宜集中布置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

      • 4 . 2 . 4 农村生态建筑布局应满足卫生、防疫、安全

      • 4 . 2 . 5 农村生态建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和经济

    • 4.3 道路交通

      • 4.3.1

      • 4 . 3 . 2 可根据村庄规模和需要,选择设置主要道路

      • 4 . 3 . 3 路面应硬化处理,主要道路路面铺装材料宜

      • 4 . 3 . 4 宜结合宅前空地和公共活动场所,配置适量

    • 4.4 配套设施

      • 4.4.1

      • 4 . 4 . 2 公共建筑的配套应依据产业特点确定,与经

      • 4 . 4 . 3 公共服务设施宜适度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

      • 4 . 4 . 4 公共设施建筑应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建筑体

    • 4.5 环境景观

      • 4.5.1

      • 4 . 5 . 2 环境景观应突出农村特色,充分利用山水农

      • 4 . 5 . 3 应维护村庄水体的自然形态,不宜填池塘(

      • 4 . 5 . 4 禁止破坏村庄历史文化风貌,对各级文物保

      • 4 . 5 . 5 应选择易养护的乡土植物,不应选择易产生

      • 4 . 5 . 6 应结合蔬菜瓜果等作物,进行墙面绿化、屋

      • 4 . 5 . 7 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宜种

      • 4 . 5 . 8 可利用机耕路建设生态休闲道路,兼顾生产

      • 4 . 5 . 9 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庭院等地面铺装宜选

    • 4.6 水源卫生保护

      • 4.6.1

      • 4 . 6 . 2 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不得修建渗水的厕所、化

      • 4 . 6 . 3 水源保护范围内禁止设立粪便、生活垃圾的

      • 4 . 6 . 4 水源保护范围内厕所应达到国家卫生厕所标

    • 4.7 生活污水治理

      • 4.7.1

      • 4 . 7 . 2 农村生态建筑应进行建筑生活污水处理,可

      • 4 . 7 . 3 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

      • 4 . 7 . 4 村庄布局相对集中、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

      • 4 . 7 . 5 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

      • 4 . 7 . 6 生活废水可采用化粪池或者就地生态处理技

      • 4 . 7 . 7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应符合《农村生活污染控

      • 4 . 7 . 8 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宜选址在夏季主导风向下

      • 4 . 7 . 9 地理环境适合时,可采用荒地、废地以及坑

      • 4 . 7 . 10 采用水冲式厕所时,在有污水处理设的村

      • 4 . 7 . 11 三格化粪池出水与农灌水混合后的水质应

      • 4 . 7 . 12 污水处理程度应根据污水处理规模、排放

    • 4.8 生活垃圾处理

      • 4.8.1

      • 4 . 8 . 2 应倡导农村垃圾就地分类,综合利用,应按

      • 4 . 8 . 3 厨余、集贸市场垃圾、农产品初级加工垃圾

      • 4 . 8 . 4 煤渣、泥土、建筑垃圾等惰性无机类垃圾,

      • 4 . 8 . 5 废纸、玻璃、塑料、泡沫、农用地膜、废橡

      • 4 . 8 . 6 医疗废弃物、农药瓶、电池、电瓶等有毒有

    • 4.9 空气污染控制

      • 4.9.1

      • 4 . 9 . 2 有条件的农村应采用气化、电气化等清洁能

      • 4 . 9 . 3 合理配置房屋结构,畜禽舍与居室必须分离

  • 5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优化

    • 5.1 一般规定

      • 5.1.1

      • 5 . 1 . 2 建筑设计应按照被动优先的设计原则,充分

      • 5 . 1 . 3 建筑设计宜综合考虑场地内外建筑曰照、自

      • 5 . 1 . 4 建筑造型应简约,尺度适宜、色彩明快,无

      • 5 . 1 . 5 建筑设计宜考虑建筑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宜

    • 5.2 建筑设计

      • 5.2.1

      • 5 . 2 . 2 建筑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充分利用外

      • 5 . 2 . 3 室内环境需求相同或相近的空间宜集中布置。

      • 5 . 2 . 4 住宅应按户设置独立厨房,厨房面积不应小

      • 5 . 2 . 5 住宅应普及户用卫生厕所。室外户厕应根据

      • 5 . 2 . 6 住宅应根据农户生活习惯设置辅助空间。其

      • 5 . 2 . 7 农村公共设施按其使用性质分为行政管理、

      • 5 . 2 . 8 用于旅游接待的农村住宅应参照《旅馆建筑

    • 5.3 采光与遮阳设计

      • 5.3.1

      • 5 . 3 . 2 住宅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应充分利用自

    • 5.4 自然通风

      • 5.4.1

      • 5 . 4 . 2 建筑的主要房间宜迎向夏季主导风向,宜采

      • 5 . 4 . 3 夏热冬冷地区的自然通风设计宜考虑冬季防

      • 5 . 4 . 4 应结合节能设计和采光设计的要求合理设计

      • 5 . 4 . 5 地下空间宜充分利用地形,结合功能空间特

      • 5 . 4 . 6 宜考虑在室外环境不利时的自然通风措施。

    • 5.5 隔声、降噪

      • 5.5.1

      • 5 . 5 . 2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

      • 5 . 5 . 3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楼板不应小于45dB

      • 5 . 5 . 4 公共服务设施各类主要用房的室内允许噪声

    • 5.6 防水、防潮

      • 5.6.1

      • 5 . 6 . 2 住宅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

    • 5.7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 5.7.1

      • 5 . 7 . 2 公共建筑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

      • 5 . 7 . 3 主要功能空间的外窗夏季的热负荷较大时,

      • 5 . 7 . 4 外墙设计宜考虑保温和隔热,在夏热冬暖地

      • 5 . 7 . 5 建筑外窗设计要综合考虑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 5 . 7 . 6 住宅建筑的外窗宜结合节能设计和采光要求

      • 5 . 7 . 7 屋面保温和隔热材料应以贴铺材料为主。屋

  • 6 结构设计与建筑材料节约和利用

    • 6.1 一般规定

      • 6.1.1

      • 6 . 1 . 2 建筑设计中应统筹建造过程中的材料使用,

      • 6 . 1 . 3 严禁采用高耗能、污染超标及国家和地方限

      • 6 . 1 . 4 鼓励采用废弃物回用生产的建筑材料以及有

      • 6 . 1 . 5 在满足建筑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

    • 6.2 结构设计

      • 6.2.1

      • 6 . 2 . 2 结构体系应结合当地情况确定,优先采用砌

      • 6 . 2 . 3 基础选型应结合当地地质情况确定,优先采

      • 6 . 2 . 4 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

      • 6 . 2 . 5 对位于岩溶地区、膨胀土地区等特殊地质条

    • 6.3 建筑材料的节约和利用

      • 6.3.1

      • 6 . 3 . 2 选择材料时应评估其对能源的消耗量,并符

      • 6 . 3 . 3 选择材料时应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符合

      • 6 . 3 . 4 在保证性能情况下,材料的选择宜符合下列

  • 7 给排水设计与水资源节约和利用

    • 7.1 一般规定

      • 7.1.1

      • 7 . 1 . 2 应根据村庄的降雨量、雨水收集可能性、社

    • 7.2 给水设计

      • 7.2.1

      • 7 . 2 . 2 供水系统应结合自身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

      • 7 . 2 . 3 农村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

      • 7 . 2 . 4 供水系统应节水节能,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 7 . 2 . 5 热水宜采用以户为单位的供水方式,应优先

      • 7 . 2 . 6 给水管选择及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7 . 2 . 7 农村生态型建筑卫生设备布置应满足使用要

    • 7.3 排水设计

      • 7.3.1

      • 7 . 3 . 2 排水收集管网应结合地形、水系分布等条件

      • 7 . 3 . 3 雨水应有序排放,雨水沟渠可与道路边沟结

      • 7 . 3 . 4 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采用管道收集生活

      • 7 . 3 . 5 采用管道收集生活污水的村庄,污水管道应

      • 7 . 3 . 6 新建农村户厕应符合《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 7 . 3 . 7 农村生态建筑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应符合

      • 7 . 3 . 8 排水系统与卫生器具的连接应设置水封高度

    • 7.4 雨水利用

      • 7.4.1

      • 7 . 4 . 2 广西农村地区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

      • 7 . 4 . 3 雨水入渗、积蓄、处理及利用的方案应符合

  • 8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1.1

      • 8 . 1 . 2 采暖、通风、空调方式的设计应和建筑设计

      • 8 . 1 . 3 所选用的采暖、通风、空调设备应符合现行

      • 8 . 1 . 4 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空调系统

    • 8.2 采暖设计

      • 8.2.1

      • 8.2.2 室内不宜采用生物质等燃料直接燃烧方式进行采暖,

      • 8 . 2 . 3 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设备作为室内空间采暖

    • 8.3 通风设计

      • 8.3.1

      • 8.3 . 2 利用风压进行自然通风时,建筑的开口宜与当地

      • 8 . 3 . 3 夏热冬暖地区可考虑适当增加建筑层高,以

      • 8 . 3 . 4 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室内空气品质要求时,

    • 8.4 空气调节设计

      • 8.4.1

      • 8 . 4 . 2 空调区域建筑热工,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建

      • 8 . 4 . 3 农村住宅建筑宜在各户设置分散式空气调节

      • 8 . 4 . 4 全年运行中存在供冷和供热需求的热泵式变

  • 9 电气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1.1

      • 9 . 1 . 2 农村生态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设计、

    • 9.2 配电设备与线路

      • 9.2.1

      • 9 . 2 . 2 引入建筑物的低压电源线路,应在电源箱的

      • 9 . 2 . 3 每幢建筑的进线端应设置电源箱,空调电源

      • 9 . 2 . 4 配电系统应采取措施保证三相负荷平衡,由

      • 9 . 2 . 5 电源箱宜设在室内便于检修、维护的地方,

      • 9 . 2 . 6 易燃易爆场所以及有特殊规定的建筑的配电

      • 9 . 2 . 7 室内配电线路宜采用导管暗敷或采用线槽沿

      • 9 . 2 . 8 建筑室内电气线路的敷设应避开潮湿部位和

      • 9 . 2 . 9 有线电视、电话和网络通讯线路宜预埋管线

      • 9 . 2 . 10 农村公共配套设施宜设置经济、合理的建

    • 9.3 绿色照明

      • 9.3.1

      • 9 . 3 . 2 除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外,应根据使用场合选

      • 9 . 3 . 3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度、一般显色指数

      • 9 . 3 . 4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宜符合《建

    • 9.4 电气安全

      • 9.4.1

      • 9 . 4 . 2 建筑物内的保护接地线、所有电气装置外露

      • 9 . 4 . 3 架空电力线路距建筑物、地面和树木等最小

      • 9 . 4 . 4 所有电源线路进出建筑物处应设置防过电压

      • 9 . 4 . 5 配电箱、电表箱应采用不可燃材料制作。配

  • 10 可再生能源利用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 10 . 1 . 2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坚持因地制宜

      • 10 . 1 . 3 切实考虑广西各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民

    • 10.2 太阳能光热利用

      • 10.2.1

      • 10 . 2 . 2 农村生态建筑宜根据用户情况、经济条件

      • 10 . 2 . 3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太

      • 10 . 2 . 4 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宜与农村生态建筑

      • 10 . 2 . 5 鼓励有条件的村(居)民小区、机关、学

    • 10.3 太阳能光电利用

      • 10.3.1

      • 10 . 3 . 2 当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时,应征得有

      • 10.3 . 3 当在建筑物屋顶或墙面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时

    • 10.4 生物质能利用

      • 10.4.1

      • 10 . 4 . 2 宜大力发展清洁利用生物质能的沼气技术

      • 10 . 4 . 3 宜根据农村的具体条件推广生活用能与生

    • 10.5 风能利用

      • 10.5.1

      • 1 0 . 5 . 2 当采用风力发电系统时,应征得有关部

      • 10 . 5.3 风力发电机的选型和安装应避免对建筑物和周

    • 10.6 浅层地能利用

      • 10.6.1

      • 10 . 6 . 2 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可提取浅层地热能为建

收藏 相似条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桂建标[2014]19号

关于批准发布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广西农村生态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局),各有关单位:
  由我厅批复立项,并由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广西农村生态建筑设计规范》已获专家评审通过,现予批准发布。标准编号如下:
DBJ/T45-013-2013广西农村生态建筑设计规范
  该标准自2014年6月20日发布,2014年7月20目起实施。
  该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信息公开选项:依申请公开
 抄送:本厅建管处、设计处、规划处、村镇处、标准定额处,办存。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14年6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