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前言

  • 1 总则

    • 1.0.1  为了统一全国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技术要求,做到

    • 1.0.2   本规程适用于在铁路运营条件下,道路穿越铁路

    • 1.0.3   地道桥顶进施工,应进行工艺设计和施工组织设

    • 1.0.4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 2 术语

    • 2.0.1   地道桥underpass bridge  

    • 2.0.2  顶入法  jacking method  

    • 2.0.3   箱形桥box-bridge    采用顶进

    • 2.0.4   工作坑working pit    预制和

    • 2.0.5   滑板bed-Way    工作坑底板,又是

    • 2.0.6  后背  reaction pedestal

    • 2.0.7   吊轨hanging bridge of t

    • 2.0.8   顶铁(顶柱)  jack blick  

    • 2.0.9   顶力  jacking force    

    • 2.0.10  顶力系数jacking force fac

    • 2.0.11  中继间  intermediate jac

    • 2.0.12  顶拉法pull and push meth

    • 2.0.13   半顶拉法semi-pull and pu

    • 2.0.14   扎头downward heading  

  • 3 一般规定

    • 3.0.1   城镇地道桥孔数和跨径、净高应符合城市规划及

    • 3.0.2   应根据土质情况组织施工组织设计或制定有针对

    • 3.0.3   应与铁路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

    • 3.0.4   地道桥采用整体顶进时,其长度不宜大于或等于

    • 3.0.5   多孔地道桥的宽度超过45m时,宜横向分解为

    • 3.0.6   桥体顶力作用面应垂直于道路中心线,并应设置

    • 3.0.7   桥体尾墙长度不宜小于桥高的0.4倍。

    • 3.0.8   在地道桥顶进过程中,应对线路加固系统、桥体

    • 3.0.9   地道桥体结构可采用箱形框架结构,亦可采用拱

  • 4 顶进施工方法

    • 4.1 一次顶入法

      • 4.1.1  采用一次顶入法(图4.1.1)施工,桥体应整

    • 4.2 中间继法

      • 4.2.1   多节桥体采用中继间法(图4.2.1)顶进时

      • 4.2.2   中继间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采用的千斤顶的外

      • 4.2.3   在场地预制桥体时,各节桥体可采用串联预制或

    • 4.3 顶拉法和半顶拉法

      • 4.3.1  采用顶拉法(图4.3.1)施工时,桥体不应少

      • 4.3.2   设计顶力应根据桥体分节、各节的长度和各节静

      • 4.3.3   采用半顶拉法施工时,桥体不应少于两节,常用

    • 4.4 多个单体桥顶进法

      • 4.4.1  多个单体采用分次顶进,桥体间净距不宜小于0.

      • 4.4.2   多个单体桥采用同步顶进应视同多孔桥整体顶进

  • 5 顶进工艺设计

    • 5.1 现场调查

      • 5.1.1   地道桥顶进地点的调查应包括:地形、地貌,地

      • 5.1.2   施工范围内的调查应包括:地上、地下各种设施

      • 5.1.3   调查附近道路和铁路交通的情况应包括:铁路容

      • 5.1.4   现场调查应包括:水源、电源、料源、施工运输

    • 5.2 降水

      • 5.2.1   地道桥顶进施工范围内,应保持干槽施工。工作

      • 5.2.2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降水设计,通常可采用

    • 5.3 工作坑

      • 5.3.1   预制和顶进地道桥的工作坑,应根据线路情况,

      • 5.3.2   靠铁路一侧的工作坑边坡坡顶与最外侧铁路中心

      • 5.3.3   工作坑的尺寸应根据地道桥的长度、宽度、后背

      • 5.3.4   工作坑基底的承载力应满足顶进地道桥的要求;

      • 5.3.5  工作坑运土的坡道位置,宜避开后背路基土的顶进

    • 5.4 滑板

      • 5.4.1  滑板应满足预制桥体所需的强度、刚度和顶进时稳

      • 5.4.2   滑板中心线应与地道桥设计中心线一致。根据土

      • 5.4.3   滑板顶面应平整光滑,可用水泥砂浆抹面。滑板

      • 5.4.4   当控制地道桥顶进入土方向时,在滑道两侧应设

      • 5.4.5  当后背反力不能满足地道桥顶进要求时,可将混凝

      • 5.4.6  地道桥采用气垫起动时应在桥体底板或滑板中预留

    • 5.5 润滑隔离层

      • 5.5.1  润滑隔离层由润滑剂和隔离层两部分组成。润滑剂

      • 5.5.2   润滑隔离层可根据顶进方法选用。当采用顶入法

    • 5.6 顶力计算

      • 5.6.1   地道桥顶进起动时,应克服桥体自重产生于滑板

      • 5.6.2   地道桥全部入土后的最大顶力可按下式计算:

      • 5.6.3  当斜桥顶入路基后产生水平偏转时,应调整中轴线

      • 5.6.4  当采用气垫减阻或触变泥浆减阻时,应根据有无气

    • 5.7 后背

      • 5.7.1   顶进地道桥的后背应包括后背梁、后背墙和后背

      • 5.7.2   后背型式可根据设计顶力、现场条件、地质、地

      • 5.7.3   后背的设计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

      • 5.7.4   重力式后背墙可按浆砌片石挡土墙或混凝土挡土

      • 5.7.5   板桩式后背可按顶端锚固板桩进行设计,最大顶

      • 5.7.6   后背的设置应留有补强余地。当后背的水平反力

      • 5.7.7   后背的布置宽度应根据其单位宽度提供的土抗力

    • 5.8 钢刃脚及中平台

      • 5.8.1   桥体前端周边应设置钢刃脚。桥体高度大于4.

      • 5.8.2   钢刃脚宜划分为侧刃脚、底刃脚、中刃脚和顶刃

      • 5.8.3   钢刃脚应按位置的不同分别进行设计,并应按施

      • 5.8.4   钢刃脚可采用厚10~20mm的钢板焊成块体

      • 5.8.5  中平台应按施工垂直荷载和刃角正面阻力进行设计

    • 5.9 顶进设备

      • 5.9.1  顶进设备应包括液压系统及顶力传递部分。顶力传

      • 5.9.2   高压油泵宜采用柱塞泵。柱塞泵的工作压力可选

      • 5.9.3   千斤顶的工作顶力可按额定顶力的70%进行计

      • 5.9.4  液压系统油管内径应按流量确定;回油管路主油管

      • 5.9.5  地道桥分节顶进时,油路宜采用电液和电磁换向联

      • 5.9.6   顶入法传力设备中的顶柱和顶铁可采用型钢组焊

      • 5.9.7  顶拉法传力设备可采用明拉杆和暗拉杆两种,拉杆

      • 5.9.8  当地道桥顶进时,在滑板分段处可设置地锚梁;当

      • 5.9.9  根据桥体尺寸和工艺设计应绘制出顶进传力设备平

  • 6 顶进施工

    • 6.1 施工放线

      • 6.1.1   施工放线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仪器,

      • 6.1.2   对地道桥的中线桩和水准基点应进行检查核对。

      • 6.1.3   应以桥体中线作为测量基准线,测出桥体预制端

      • 6.1.4   施放工作坑开挖边线,可撒石灰线示出。

      • 6.1.5   施放桥体顶进就位线,可在路基开挖线以外的可

      • 6.1.6   在工作坑开挖线以外的可靠位置宜设置临时水准

      • 6.1.7   各道工序施工放线都应建立复核制度。

    • 6.2 施工排水与降水

      • 6.2.1  施工降水应在工作坑开挖前进行;同时应采取工作

      • 6.2.2  当工作坑浅,土质为粘性土,四周渗水量小,且具

      • 6.2.3  当工作坑浅,土质较好,地下水流量小,不能自流

      • 6.2.4   当含水层为砂、砂砾和卵石层,渗水量较大时,

      • 6.2.5  各类井点的技术要求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地基与

    • 6.3 工作坑开挖

      • 6.3.1   工作坑应采用机械分层开挖,挖到边坡及底部土

      • 6.3.2   滑板设有锚梁时可与工作坑一次挖成。当选定钢

      • 6.3.3   当工作坑底土质较弱,需进行加固时,宜采用夯

      • 6.3.4  当工作坑坡顶需堆置土方料具,或有机械运行时,

    • 6.4 滑板施工

      • 6.4.1  混凝土滑板宜沿顶进方向支立模板进行浇筑,并应

      • 6.4.2   滑板应采取防滑锚固措施,当一次浇筑顶面不易

      • 6.4.3   灰土滑板可采用12%灰土分层压实,密实度应

    • 6.5 润滑隔离层施工

      • 6.5.1  当滑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应将

      • 6.5.2   润滑隔离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5.2

      • 6.5.3   润滑剂摊铺后可在其上平行顶进方向覆盖一层塑

      • 6.5.4   焊接桥体钢筋时,应在焊接地点铺一块石棉布或

    • 6.6 后背施工

      • 6.6.1  预制钢筋混凝土拼装式后背,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

      • 6.6.2   钢板桩后背可采用钢轨、工字钢、槽钢和钢板桩

      • 6.6.3   重力式后背可采用浆砌片石结构,并应在工作坑

      • 6.6.4   采用钢后背梁时,与后背墙接触面应保持平直,

    • 6.7 桥体预制

      • 6.7.1  桥体预制可采取先底板,后墙身及顶板两阶段施工

      • 6.7.2   钢筋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6.7.2.1

      • 6.7.3   模板支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承载

      • 6.7.4 混凝土浇筑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6.7.5   桥体防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且应符合下列

      • 6.7.6   顶进前,桥体顶面及外墙应涂润滑剂,减小桥体

      • 6.7.7   桥体拆模后应安装钢刃脚,侧刃脚应向外保持5

    • 6.8 顶进设备安装

      • 6.8.1   千斤顶用的钢垫板、钢托盘和油路等,应按工艺

      • 6.8.2   液压系统的千斤顶、高压油泵、电液控制阀、电

      • 6.8.3   传力用的顶柱、顶铁、垫板、横梁、拉杆等应按

      • 6.8.4   方向墩和桥体间宜设置导梁或垫板,并应楔紧,

      • 6.8.5   安装桥体顶进测量用的观测尺、水准仪和经纬仪

    • 6.9 顶进作业

      • 6.9.1   桥体顶进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6.

      • 6.9.2   顶进作业可分为桥体起动、空顶到线路加固梁下

      • 6.9.3   顶进挖运土方应符合下列规定: 6.9.3.

      • 6.9.4   地道桥顶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6.9.4.1

      • 6.9.5   地道桥顶进纠偏应符合下列规定: 6.9.5

      • 6.9.6   地道桥顶进中的结构变形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6.9.7   地道桥顶进就位后,应由有关单位组织检验,经

    • 6.10 测量监控

      • 6.10.1   地道桥顶进施工时应对桥体各部位、顶力体系

      • 6.10.2   发现变形和位移时,应立即调整,以确保顶进

      • 6.10.3   应测量监控桥体轴线、高程和桥体结构变形。

      • 6.10.4   在顶进过程中应观测顶柱轴线方向的变形和横

      • 6.10.5   在顶进过程中,应观测后背变形和受力影响区

    • 6.11 恢复线路

      • 6.11.1   地道桥顶进就位后,应及时拆除加固设备,立

      • 6.11.2   桥顶上枕木间的空隙,宜采用道碴全部填实后

      • 6.11.3   撤出横梁时,每撤一根工字钢,应随即穿入轨

  • 7 铁路线路加固

    • 7.0.1   在地道桥顶进施工中,必须对铁路线路进行加固

    • 7.0.2   根据铁路运输和施工条件,宜采用吊轨横梁和吊

    • 7.0.3   跨度小于3m,桥位处路基密实,覆盖厚度大于

    • 7.0.4  吊轨应将43kg/m或50kg/m钢轨组合成

    • 7.0.5   在道岔区加固时,应采取使尖轨不跳动;并应采

    • 7.0.6   横梁工字钢可选用I 50~I 56,其间距

    • 7.0.7  吊轨加纵横梁(图7.0.7),应在吊轨横梁的

    • 7.0.8  当加固材料符合要求,且铁路限速为45km/h

    • 7.0.9   地道桥顶进时,应防止铁路线路横向位移,可采

    • 7.0.10   无缝线路加固,应先对线路进行锁定或改造,

    • 7.0.11   线路加固时,应先将加固地段的钢筋混凝土轨

    • 7.0.12   安装横梁时,相邻横梁的接头应错开1.5m

    • 7.0.13   桥体顶进时,施工单位应配合铁路有关部门,

  • 8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 8.1 工作坑

      • 8.1.1   工作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当发生超挖,严禁

      • 8.1.2   施工时应采取使边坡稳定,防止塌方的措施。

      • 8.1.3   基底不得被水浸泡或结冻,其承载力应符合设计

      • 8.1.4   工作坑开挖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1.4的规定。

    • 8.2 滑板及润滑隔离层

      • 8.2.1   滑板及润滑隔离层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强度

      • 8.2.2   方向墩的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 8.2.3   润滑隔离层应摊铺均匀、平顺,厚度应符合设计

      • 8.2.4   滑板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4的规定。

    • 8.3 后背

      • 8.3.1   后背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强度应符合设计要

      • 8.3.2   后背墙后回填土的土质和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8.3.3   后背梁的顶力作用面应平直,并应垂直于桥体中

      • 8.3.4   各种形式后背墙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4-

    • 8.4 桥体预制

      • 8.4.1   模板及支撑不应有松动、跑模、漏浆或下沉等现

      • 8.4.2   钢筋、焊条和预埋件,其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

      • 8.4.3   水泥混凝土的原材、配合比、强度和抗渗应符合

    • 8.5 桥体防水

      • 8.5.1  防水层应坚固、耐久、弹韧性强、防水性能好,并

      • 8.5.2   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厚度一致。防水层应平整

      • 8.5.3   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第6.7.5.

      • 8.5.4   接缝防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第6.7.5

      • 8.5.5   桥面防水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5的规定。

    • 8.6 桥体顶进

      • 8.6.1   桥体顶进中应及时检查顶力系统和桥体各部位的

      • 8.6.2   桥体顶进就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 8.6.3   桥体顶进就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6.3的规

    • 8.7 施工测量

      • 8.7.1   地道桥施工前,应对设计单位所交付的有关测量

      • 8.7.2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应符合±40 (")的要求(

      • 8.7.3   水准点闭合差应符合±12 (mm)的要求(

      • 8.7.4  直接丈量测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7.4的规定。

  • 附录A  工作坑渗水量计算

    • A.0.1  用排水沟自流降水,当工作坑基底为不透水层时,

    • A.0.2  井点降水,当井底穿过潜水层到达不透水层时,工

    • A.0.3  井点降水,当井底进入潜水层而未到达不透水层时

  • 附录B 滑板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 B.0.1  混凝土滑板在桥体起动时的抗滑移稳定性可按式(

  • 附录C 后背墙的稳定性验算

    • C.0.1  当墙顶上面有填土,墙背面垂直时后背每米宽度上

    • C.0.2  当墙顶上面有填土,墙背面垂直时,后背每米宽上

    • C.0.3   抗倾覆稳定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 1

    • C.0.4   抗压稳定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 1 一

  • 附录D  地道桥顶进施工记录表

收藏 相似条文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验收规程》的通知

建标[1999]19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三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3]699号)要求,由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主编的《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验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CJJ74-99,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归口管理,由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负责具体解释。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9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