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

    • 1.0.3  钢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1.1  脆断  brittle  fracture

      • 2.1.2  一阶弹性分析  first-order el

      • 2.1.3  二阶P-△弹性分析  second-orde

      • 2.1.4  直接分析设计法 direct analysi

      • 2.1.5  屈曲  buckling     结构、构件

      • 2.1.6  板件屈曲后强度  post-buckling

      • 2.1.7  正则化长细比或正则化宽厚比 normaliz

      • 2.1.8  整体稳定  overall stabilit

      • 2.1.9  有效宽度  effective width

      • 2.1.10  有效宽度系数  effective wid

      • 2.1.11  计算长度系数 effective leng

      • 2.1.12  计算长度  effective lengt

      • 2.1.13  长细比  slenderness rati

      • 2.1.14  换算长细比  equivalent sle

      • 2.1.15  支撑力  nodal bracing fo

      • 2.1.16  无支撑框架  unbraced frame

      • 2.1.17  支撑结构  bracing structu

      • 2.1.18  框架-支撑结构  frame-bracin

      • 2.1.19  强支撑框架 frame braced wi

      • 2.1.20  摇摆柱  leaning column  

      • 2.1.21  节点域  panel zone     框

      • 2.1.22  球形钢支座  spherical stee

      • 2.1.23  钢板剪力墙 steel-plate she

      • 2.1.24  主管  chord member    

      • 2.1.25  支管 bracemember     钢管

      • 2.1.26  间隙节点  gap joint     两

      • 2.1.27  搭接节点  overlap joint  

      • 2.1.28  平面管节点  uniplanar join

      • 2.1.29  空间管节点  multiplanar jo

      • 2.1.30  焊接截面welded section   

      • 2.1.3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composite s

      • 2.1.32  支撑系统bracingsystem    

      • 2.1.33  消能梁段  link     在偏心支撑框

      • 2.1.34  中心支撑框架  concentricall

      • 2.1.35  偏心支撑框架 eccentrically

      • 2.1.36  屈曲约束支撑  buckling-rest

      • 2.1.37  弯矩调幅设计 moment redistr

      • 2.1.38  畸变屈曲 distortional buc

      • 2.1.39  塑性耗能区 plastic energy

      • 2.1.40  弹性区 elastic region   

    • 2.2 符号

      •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设计值     F――集中荷载

      • 2.2.2  计算指标     E――钢材的弹性模量;  

      • 2.2.3  几何参数     A――毛截面面积;    

      •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K1、K2――构件线

  • 3 基本设计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1.1  钢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

      • 3.1.2  本标准除疲劳计算和抗震设计外,应采用以概率理

      • 3.1.3  除疲劳设计应采用容许应力法外,钢结构应按承载

      • 3.1.4  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

      • 3.1.5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

      • 3.1.6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

      • 3.1.7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计算强度和稳定性

      • 3.1.8  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应包括预应力施工阶段和使用

      • 3.1.9  结构构件、连接及节点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

      • 3.1.10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可能遭受爆炸、冲击等偶然

      • 3.1.11  钢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材料、结构方案和构

      • 3.1.12  钢结构设计文件应注明所采用的规范或标准、建

      • 3.1.13  钢结构设计文件应注明螺栓防松构造要求、端面

      • 3.1.14  抗震设防的钢结构构件和节点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 3.2 结构体系

      • 3.2.1  钢结构体系的选用应符合下列原则:     1

      • 3.2.2  钢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2.3  施工过程对主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时,

    • 3.3 作用

      • 3.3.1  钢结构设计时,荷载的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荷

      • 3.3.2  计算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

      • 3.3.3  屋盖结构考虑悬挂起重机和电动葫芦的荷载时,在

      • 3.3.4  计算冶炼车间或其他类似车间的工作平台结构时,

      • 3.3.5  在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当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时,

    • 3.4 结构或构件变形及舒适度的规定

      • 3.4.1  结构或构件变形的容许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

      • 3.4.2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时,可不考虑螺栓或铆钉孔

      • 3.4.3  横向受力构件可预先起拱,起拱大小应视实际需要

      • 3.4.4  竖向和水平荷载引起的构件和结构的振动,应满足

      • 3.4.5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舒适度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 3.5 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

      • 3.5.1  进行受弯和压弯构件计算时,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

      • 3.5.2  当按本标准第17章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时,支撑

  • 4 材料

    • 4.1 钢材牌号及标准

      • 4.1.1  钢材宜采用Q235、Q345、Q390、Q4

      • 4.1.2  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

      • 4.1.3  处于外露环境,且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或处于侵蚀

      • 4.1.4  非焊接结构用铸钢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4.1.5  当采用本标准未列出的其他牌号钢材时,宜按照现

    • 4.2 连接材料型号及标准

      • 4.2.1  钢结构用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4.2.2  钢结构用紧固件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 4.3 材料选用

      • 4.3.1  结构钢材的选用应遵循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 4.3.2  承重结构所用的钢材应具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 4.3.3  钢材质量等级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 4.3.4  工作温度不高于-20℃的受拉构件及承重构件的

      • 4.3.5  在T形、十字形和角形焊接的连接节点中,当其板

      • 4.3.6  采用塑性设计的结构及进行弯矩调幅的构件,所采

      • 4.3.7  钢管结构中的无加劲直接焊接相贯节点,其管材的

      • 4.3.8  连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4.3.9  锚栓可选用Q235、Q345、Q390或强度

    • 4.4设计指标和设计参数

      • 4.4.1  钢材的设计用强度指标,应根据钢材牌号、厚度或

      • 4.4.2  建筑结构用钢板的设计用强度指标,可根据钢材牌

      • 4.4.3  结构用无缝钢管的强度指标应按表4.4.3采用

      • 4.4.4  铸钢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4.4采用。 表

      • 4.4.5  焊缝的强度指标应按表4.4.5采用并应符合下

      • 4.4.6  螺栓连接的强度指标应按表4.4.6采用。 表

      • 4.4.7  铆钉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4.7采用,并

      • 4.4.8  钢材和铸钢件的物理性能指标应按表4.4.8采

  • 5 结构分析与稳定性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1.1  建筑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可按结构静力学方法进行弹

      • 5.1.2  结构稳定性设计应在结构分析或构件设计中考虑二

      • 5.1.3  结构的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应与构件连接的实际性

      • 5.1.4  框架结构的梁柱连接宜采用刚接或铰接。梁柱采用

      • 5.1.5  进行桁架杆件内力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5.1.6  结构内力分析可采用一阶弹性分析、二阶P-△弹

      • 5.1.7  二阶P-△弹性分析应考虑结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

      • 5.1.8  当对结构进行连续倒塌分析、抗火分析或在其他极

      • 5.1.9  以整体受压或受拉为主的大跨度钢结构的稳定性分

    • 5.2 初始缺陷

      • 5.2.1  结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模式可按最低阶整体屈曲模

      • 5.2.2  构件的初始缺陷代表值可按式(5.2.2-1)

    • 5.3 一阶弹性分析与设计

      • 5.3.1  钢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采用一阶弹性分析时,应

      • 5.3.2  对于形式和受力复杂的结构,当采用一阶弹性分析

    • 5.4 二阶P-△弹性分析与设计

      • 5.4.1  采用仅考虑P-△效应的二阶弹性分析时,应按本

      • 5.4.2  二阶P-△效应可按近似的二阶理论对一阶弯矩进

    • 5.5 直接分析设计法

      • 5.5.1  直接分析设计法应采用考虑二阶P-△和P-δ效

      • 5.5.2  直接分析不考虑材料弹塑性发展时,结构分析应限

      • 5.5.3  直接分析法按二阶弹塑性分析时宜采用塑性铰法或

      • 5.5.4  直接分析法按二阶弹塑性分析时,钢材的应力-应

      • 5.5.5  直接分析法按二阶弹塑性分析时,钢结构构件截面

      • 5.5.6  当结构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法进行连续倒塌分析时,

      • 5.5.7  结构和构件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法进行分析和设计时

      • 5.5.8  采用塑性铰法进行直接分析设计时,除应按本标准

      • 5.5.9  采用塑性区法进行直接分析设计时,应按不小于1

      • 5.5.10  大跨度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分析宜采用直接分析

  • 6 受弯构件

    • 6.1 受弯构件的强度

      • 6.1.1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其受弯强度应按下式

      • 6.1.2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 6.1.3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除考虑腹板屈曲后强

      • 6.1.4  当梁受集中荷载且该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时

      • 6.1.5  在梁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若同时承受较大的正

    • 6.2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 6.2.1  当铺板密铺在梁的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相连,能

      • 6.2.2  除本标准第6.2.1条所指情况外,在最大刚度

      • 6.2.3  除本标准第6.2.1条所指情况外,在两个主平

      • 6.2.4  当箱形截面简支梁符合本标准第6.2.1条的要

      • 6.2.5  梁的支座处应采取构造措施,以防止梁端截面的扭

      • 6.2.6  用作减小梁受压翼缘自由长度的侧向支撑,其支撑

      • 6.2.7  支座承担负弯矩且梁顶有混凝土楼板时,框架梁下

    • 6.3 局部稳定

      • 6.3.1  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焊接截面梁可

      • 6.3.2  焊接截面梁腹板配置加劲肋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3  仅配置横向加劲肋的腹板(图6.3.2a),其

      • 6.3.4  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本标

      • 6.3.5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设有短加劲肋的区格

      • 6.3.6  加劲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3.7  梁的支承加劲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4 焊接截面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 6.4.1  腹板仅配置支承加劲肋且较大荷载处尚有中间横向

      • 6.4.2  加劲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5 腹板开孔要求

      • 6.5.1  腹板开孔梁应满足整体稳定及局部稳定要求,并应

      • 6.5.2  腹板开孔梁,当孔型为圆形或矩形时,应符合下列

    • 6.6 梁的构造要求

      • 6.6.1  当弧曲杆沿弧面受弯时宜设置加劲肋,在强度和稳

      • 6.6.2  焊接梁的翼缘宜采用一层钢板,当采用两层钢板时

  • 7 轴心受力构件

    • 7.1 截面强度计算

      • 7.1.1  轴心受拉构件,当端部连接及中部拼接处组成截面

      • 7.1.2  轴心受压构件,当端部连接及中部拼接处组成截面

      • 7.1.3  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当其组成板件在节

    • 7.2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 7.2.1  除可考虑屈曲后强度的实腹式构件外,轴心受压构

      • 7.2.2  实腹式构件的长细比λ应根据其失稳模式,由下列

      • 7.2.3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应按本标准式(7.

      • 7.2.4  缀件面宽度较大的格构式柱宜采用缀条柱,斜缀条

      • 7.2.5  缀板柱的分肢长细比λ1不应大于40εk,并不

      • 7.2.6  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或双槽钢构件,采用普通

      • 7.2.7  轴心受压构件剪力V值可认为沿构件全长不变,格

      • 7.2.8  两端铰支的梭形圆管或方管状截面轴心受压构件(

      • 7.2.9  钢管梭形格构柱的跨中截面应设置横隔。横隔可采

    • 7.3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和屈曲后强度

      • 7.3.1  实腹轴心受压构件要求不出现局部失稳者,其板件

      • 7.3.2  当轴心受压构件的压力小于稳定承载力φAf时,

      • 7.3.3  板件宽厚比超过本标准第7.3.1条规定的限值

      • 7.3.4  H形、工字形、箱形和单角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

      • 7.3.5  H形、工字形和箱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腹板,当

    • 7.4 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 7.4.1  确定桁架弦杆和单系腹杆的长细比时,其计算长度

      • 7.4.2  确定在交叉点相互连接的桁架交叉腹杆的长细比时

      • 7.4.3  当桁架弦杆侧向支承点之间的距离为节间长度的2

      • 7.4.4  塔架的单角钢主杆,应按所在两个侧面的节点分布

      • 7.4.5  塔架单角钢人字形或V形主斜杆,当辅助杆多于两

      • 7.4.6  验算容许长细比时,可不考虑扭转效应,计算单角

      • 7.4.7  验算容许长细比时,在直接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

      • 7.4.8  上端与梁或桁架铰接且不能侧向移动的轴心受压柱

    • 7.5 轴心受压构件的支撑

      • 7.5.1  用作减小轴心受压构件自由长度的支撑,应能承受

      • 7.5.2  桁架受压弦杆的横向支撑系统中系杆和支承斜杆应

      • 7.5.3  塔架主杆与主斜杆之间的辅助杆(图7.5.3)

    • 7.6 单边连接的单角钢

      • 7.6.1  桁架的单角钢腹杆,当以一个肢连接于节点板时(

      • 7.6.2  塔架单边连接单角钢交叉斜杆中的压杆,当两杆截

      • 7.6.3  单边连接的单角钢压杆,当肢件宽厚比w/t大于

  • 8 拉弯、压弯构件

    • 8.1 截面强度计算

      • 8.1.1  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 8.2 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 8.2.1  除圆管截面外,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的实腹式

      • 8.2.2  弯矩绕虚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整体稳定性计算

      • 8.2.3  弯矩绕实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其弯矩作用平

      • 8.2.4  当柱段中没有很大横向力或集中弯矩时,双向压弯

      • 8.2.5  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轴对称实腹式工字形

      • 8.2.6  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肢格构式压弯构件,

      • 8.2.7  计算格构式缀件时,应取构件的实际剪力和按本标

      • 8.2.8  用作减小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计算长度的支撑

    • 8.3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 8.3.1  等截面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等于该层柱

      • 8.3.2  单层厂房框架下端刚性固定的带牛腿等截面柱在框

      • 8.3.3  单层厂房框架下端刚性固定的阶形柱,在框架平面

      • 8.3.4  当计算框架的格构式柱和桁架式横梁的惯性矩时,

      • 8.3.5  框架柱在框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可取面外支撑点之

    • 8.4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和屈曲后强度

      • 8.4.1  实腹压弯构件要求不出现局部失稳者,其腹板高厚

      • 8.4.2  工字形和箱形截面压弯构件的腹板高厚比超过本标

      • 8.4.3  压弯构件的板件当用纵向加劲肋加强以满足宽厚比

    • 8.5 承受次弯矩的桁架杆件

      • 8.5.1  除本标准第5.1.5条第3款规定的结构外,杆

      • 8.5.2  只承受节点荷载的杆件截面为H形或箱形的桁架,

  • 9 加劲钢板剪力墙

    • 9.1 一般规定

      • 9.1.1  钢板剪力墙可采用纯钢板剪力墙、防屈曲钢板剪力

      • 9.1.2  钢板剪力墙承受恒荷载时,可考虑边缘构件的约束

    • 9.2 加劲钢板剪力墙的计算

      • 9.2.1  本节适用于不考虑屈曲后强度的钢板剪力墙。

      • 9.2.2  竖向加劲肋在构造上宜采取不承受竖向力的措施。

      • 9.2.3  同时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纵横加

      • 9.2.4  同时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加劲肋

      • 9.2.5  设置加劲的钢板剪力墙,应根据下列规定计算其稳

    • 9.3 构造要求

      • 9.3.1  加劲钢板墙可采用横向加劲、竖向加劲、井字加劲

      • 9.3.2  加劲钢板剪力墙与边缘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3  加劲钢板剪力墙在有洞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 塑性及弯矩调幅设计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本章规定宜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下列结构

      • 10.1.2  塑性及弯矩调幅设计时,容许形成塑性铰的构件

      • 10.1.3  结构或构件采用塑性或弯矩调幅设计时应符合下

      • 10.1.4  采用塑性设计的结构及进行弯矩调幅的构件,钢

      • 10.1.5  采用塑性及弯矩调幅设计的结构构件,其截面板

      • 10.1.6  构成抗侧力支撑系统的梁、柱构件,不得进行弯

      • 10.1.7  采用塑性设计,或采用弯矩调幅设计且结构为有

    • 10.2 弯矩调幅设计要点

      • 10.2.1  当采用一阶弹性分析的框架-支撑结构进行弯矩

      • 10.2.2  当采用一阶弹性分析时,对于连续梁和框架梁,

    • 10.3 构件的计算

      • 10.3.1  除塑性铰部位的强度计算外,受弯构件的强度和

      • 10.3.2  受弯构件的剪切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 10.3.3  除塑性铰部位的强度计算外,压弯构件的强度和

      • 10.3.4 塑性铰部位的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4 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

      • 10.4.1  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130εk。

      • 10.4.2  当钢梁的上翼缘没有通长的刚性铺板或防止侧向

      • 10.4.3  当工字钢梁受拉的上翼缘有楼板或刚性铺板与钢

      • 10.4.4  用作减少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计算长度的侧向支

      • 10.4.5  所有节点及其连接应有足够的刚度,应保证在出

      • 10.4.6  当构件采用手工气割或剪切机割时,应将出现塑

  • 11 连接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钢结构构件的连接应根据施工环境条件和作用力

      • 11.1.2  同一连接部位中不得采用普通螺栓或承压型高强

      • 11.1.3  C级螺栓宜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在下

      • 11.1.4  沉头和半沉头铆钉不得用于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

      • 11.1.5  钢结构焊接连接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1.6  焊缝的质量等级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

      • 11.1.7  焊接工程中,首次采用的新钢种应进行焊接性试

      • 11.1.8  钢结构的安装连接应采用传力可靠、制作方便、

    • 11.2 焊缝连接计算

      • 11.2.1  全熔透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应按下列

      • 11.2.2  直角角焊缝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强度计算:   

      • 11.2.3  两焊脚边夹角60°≤α≤135°T形连接的

      • 11.2.4  部分熔透的对接焊缝(图11.2.4)和T形

      • 11.2.5  圆形塞焊焊缝和圆孔或槽孔内角焊缝的强度应分

      • 11.2.6  角焊缝的搭接焊缝连接中,当焊缝计算长度lw

      • 11.2.7  焊接截面工字形梁翼缘与腹板的焊缝连接强度计

      • 11.2.8  圆管与矩形管T、Y、K形相贯节点焊缝的构造

    • 11.3 焊缝连接构造要求

      • 11.3.1  受力和构造焊缝可采用对接焊缝、角接焊缝、对

      • 11.3.2  对接焊缝的坡口形式,宜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

      • 11.3.3  不同厚度和宽度的材料对接时,应作平缓过渡,

      • 11.3.4  承受动荷载时,塞焊、槽焊、角焊、对接连接应

      • 11.3.5  角焊缝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3.6  搭接连接角焊缝的尺寸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3.7  塞焊和槽焊焊缝的尺寸、间距、焊缝高度应符合

      • 11.3.8  在次要构件或次要焊接连接中,可采用断续角焊

    • 11.4 紧固件连接计算

      • 11.4.1  普通螺栓、锚栓或铆钉的连接承载力应按下列规

      • 11.4.2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11.4.3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11.4.4  在下列情况的连接中,螺栓或铆钉的数目应予增

      • 11.4.5  在构件连接节点的一端,当螺栓沿轴向受力方向

    • 11.5 紧固件连接构造要求

      • 11.5.1  螺栓孔的孔径与孔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5.2  螺栓(铆钉)连接宜采用紧凑布置,其连接中心

      • 11.5.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螺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

      • 11.5.4  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5.5  当型钢构件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拼接

      • 11.5.6  螺栓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6 销轴连接

      • 11.6.1  销轴连接适用于铰接柱脚或拱脚以及拉索、拉杆

      • 11.6.2  销轴连接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1.6.

      • 11.6.3  连接耳板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抗拉、抗剪强度的计

      • 11.6.4  销轴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承压、抗剪与抗弯强度的

    • 11.7 钢管法兰连接构造

      • 11.7.1  法兰板可采用环状板或整板,并宜设置加劲肋。

      • 11.7.2  法兰板上螺孔应均匀分布,螺栓宜采用较高强度

      • 11.7.3  当钢管内壁不做防腐蚀处理时,管端部法兰应做

  • 12 节点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钢结构节点设计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受力特点

      • 12.1.2  节点设计应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传力可靠

      • 12.1.3  节点构造应符合结构计算假定,当构件在节点偏

      • 12.1.4  构造复杂的重要节点应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其承

      • 12.1.5  节点构造应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维护,防止

      • 12.1.6  拼接节点应保证被连接构件的连续性。

    • 12.2 连接板节点

      • 12.2.1  连接节点处板件在拉、剪作用下的强度应按下列

      • 12.2.2  桁架节点板(杆件轧制T形和双板焊接T形截面

      • 12.2.3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可用下

      • 12.2.4  当采用本标准第12.2.1条至第12.2.

      • 12.2.5  垂直于杆件轴向设置的连接板或梁的翼缘采用焊

      • 12.2.6  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图12.2.6)宜

      • 12.2.7  节点板厚度宜根据所连接杆件内力的计算确定,

    • 12.3 梁柱连接节点

      • 12.3.1  梁柱连接节点可采用栓焊混合连接、螺栓连接、

      • 12.3.2  梁柱采用刚性或半刚性节点时,节点应进行在弯

      • 12.3.3  当梁柱采用刚性连接,对应于梁翼缘的柱腹板部

      • 12.3.4  梁柱刚性节点中当工字形梁翼缘采用焊透的T形

      • 12.3.5  采用焊接连接或栓焊混合连接(梁翼缘与柱焊接

      • 12.3.6  端板连接的梁柱刚接节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3.7  采用端板连接的节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4 铸钢节点

      • 12.4.1  铸钢节点应满足结构受力、铸造工艺、连接构造

      • 12.4.2  铸钢节点应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节点应

      • 12.4.3  铸钢节点可采用有限元法确定其受力状态,并可

      • 12.4.4  焊接结构用铸钢节点材料的碳当量及硫、磷含量

      • 12.4.5  铸钢节点应根据铸件轮廓尺寸、夹角大小与铸造

      • 12.4.6  铸造工艺应保证铸钢节点内部组织致密、均匀,

    • 12.5 预应力索节点

      • 12.5.1  预应力高强拉索的张拉节点应保证节点张拉区有

      • 12.5.2  预应力索锚固节点应采用传力可靠、预应力损失

      • 12.5.3  预应力索转折节点应设置滑槽或孔道,滑槽或孔

    • 12.6 支座

      • 12.6.1  梁或桁架支于砌体或混凝土上的平板支座,应验

      • 12.6.2  弧形支座(图12.6.2a)和辊轴支座(图

      • 12.6.3  铰轴支座节点(图12.6.3)中,当两相同

      • 12.6.4  板式橡胶支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6.5  受力复杂或大跨度结构宜采用球形支座。球形支

    • 12.7 柱脚

      • Ⅰ 一般规定

        • 12.7.1  多高层结构框架柱的柱脚可采用埋入式柱脚、插

        • 12.7.2  外包式、埋入式及插入式柱脚,钢柱与混凝土接

        • 12.7.3  轴心受压柱或压弯柱的端部为铣平端时,柱身的

      • Ⅱ 外露式柱脚

        • 12.7.4  柱脚锚栓不宜用以承受柱脚底部的水平反力,此

        • 12.7.5  柱脚底板尺寸和厚度应根据柱端弯矩、轴力、底

        • 12.7.6  柱脚锚栓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当埋置深度受限

      • Ⅲ 外包式柱脚

        • 12.7.7  外包式柱脚(图12.7.7)的计算与构造应

      • Ⅳ 埋入式柱脚

        • 12.7.8  埋入式柱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7.9  埋入式柱脚埋入钢筋混凝土的深度d应符合下列

      • Ⅴ 插入式柱脚

        • 12.7.10  插入式柱脚插入混凝土基础杯口的深度应符合

        • 12.7.11  插入式柱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 钢管连接节点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本章规定适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钢管桁架

      • 13.1.2  圆钢管的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超过100ε2k

      • 13.1.3  采用无加劲直接焊接节点的钢管材料应符合本标

      • 13.1.4  采用无加劲直接焊接节点的钢管桁架,当节点偏

      • 13.1.5  无斜腹杆的空腹桁架采用无加劲钢管直接焊接节

    • 13.2 构造要求

      • 13.2.1  钢管直接焊接节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2.2  支管搭接型的直接焊接节点的构造尚应符合下列

      • 13.2.3  无加劲直接焊接方式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可

      • 13.2.4  钢管直接焊接节点采用主管表面贴加强板的方法

    • 13.3 圆钢管直接焊接节点和局部加劲节点的计算

      • 13.3.1  采用本节进行计算时,圆钢管连接节点应符合下

      • 13.3.2  无加劲直接焊接的平面节点,当支管按仅承受轴

      • 13.3.3  无加劲直接焊接的空间节点,当支管按仅承受轴

      • 13.3.4  无加劲直接焊接的平面T、Y、X形节点,当支

      • 13.3.5  主管呈弯曲状的平面或空间圆管焊接节点,当主

      • 13.3.6  主管采用本标准第13.2.4条第1款外贴加

      • 13.3.7  支管为方(矩)形管的平面T、X形节点,支管

      • 13.3.8  在节点处,支管沿周边与主管相焊;支管互相搭

      • 13.3.9  T(Y)、X或K形间隙节点及其他非搭接节点

    • 13.4 矩形钢管直接焊接节点和局部加劲节点的计算

      • 13.4.1  本节规定适用于直接焊接且主管为矩形管,支管

      • 13.4.2  无加劲直接焊接的平面节点,当支管按仅承受轴

      • 13.4.3  无加劲直接焊接的T形方管节点,当支管承受弯

      • 13.4.4  采用局部加强的方(矩)形管节点时,支管在节

      • 13.4.5  方(矩)形管节点处焊缝承载力不应小于节点承

  • 1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本章规定适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合梁。

      • 14.1.2  在进行组合梁截面承载能力验算时,跨中及中间

      • 14.1.3  组合梁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符合下列

      • 14.1.4  组合梁施工时,混凝土硬结前的材料重量和施工

      • 14.1.5  在强度和变形满足要求时,组合梁可按部分抗剪

      • 14.1.6  按本章进行设计的组合梁,钢梁受压区的板件宽

      • 14.1.7  组合梁承载能力按塑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时,连

      • 14.1.8  组合梁应按本标准第14.6节的规定进行混凝

    • 14.2 组合梁设计

      • 14.2.1  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

      • 14.2.2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在正弯矩区段的受弯承载力

      • 14.2.3  组合梁的受剪强度应按本标准式(10.3.2

      • 14.2.4  用弯矩调幅设计法计算组合梁强度时,按下列规

    • 14.3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 14.3.1  组合梁的抗剪连接件宜采用圆柱头焊钉,也可采

      • 14.3.2  对于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做翼板的组合梁(

      • 14.3.3  位于负弯矩区段的抗剪连接件,其受剪承载力设

      • 14.3.4  当采用柔性抗剪连接件时,抗剪连接件的计算应

    • 14.4 挠度计算

      • 14.4.1  组合梁的挠度应分别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和准永久

      • 14.4.2  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的折减刚度B可按下式确定

      • 14.4.3  刚度折减系数ξ宜按下列公式计算(当ξ≤0时

    • 14.5 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计算

      • 14.5.1  组合梁负弯矩区段混凝土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

      • 14.5.2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开裂截面纵向受拉

    • 14.6 纵向抗剪计算

      • 14.6.1  组合梁板托及翼缘板纵向受剪承载力验算时,应

      • 14.6.2  单位纵向长度内受剪界面上的纵向剪力设计值应

      • 14.6.3  组合梁承托及翼缘板界面纵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应

      • 14.6.4  横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下式要求:

    • 14.7 构造要求

      • 14.7.1  组合梁截面高度不宜超过钢梁截面高度的2倍,

      • 14.7.2  组合梁边梁混凝土翼板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 14.7.3  连续组合梁在中间支座负弯矩区的上部纵向钢筋

      • 14.7.4  抗剪连接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4.7.5  圆柱头焊钉连接件除应满足本标准第14.7.

      • 14.7.6  槽钢连接件一般采用Q235钢,截面不宜大于

      • 14.7.7  横向钢筋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14.7.8  对于承受负弯矩的箱形截面组合梁,可在钢箱梁

  • 15 钢管混凝土柱及节点

    • 15.1 一般规定

      • 15.1.1  本章适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钢管混凝土柱

      • 15.1.2  钢管混凝土柱可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

      • 15.1.3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与钢管混凝土柱相连的框

      • 15.1.4  钢管的选用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有关规定,混

      • 15.1.5  钢管混凝土柱和节点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15.1.6  钢管混凝土柱除应进行使用阶段的承载力设计外

      • 15.1.7  钢管内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

      • 15.1.8  钢管混凝土柱宜考虑混凝土徐变对稳定承载力的

    • 15.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 15.2.1  矩形钢管可采用冷成型的直缝钢管或螺旋缝焊接

      • 15.2.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边长尺寸不宜小于150mm

      • 15.2.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应考虑角部对混凝土约束作用

      • 15.2.4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受压计算时,混凝土的轴心受

    • 15.3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

      • 15.3.1  圆钢管可采用焊接圆钢管或热轧无缝钢管等。

      • 15.3.2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180mm

      • 15.3.3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钢管对混

      • 15.3.4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受拉弹性阶段计算时,可不考

    • 15.4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 15.4.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可采用隔板贯

      • 15.4.2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可采用外加强

      • 15.4.3  柱内隔板上应设置混凝土浇筑孔和透气孔,混凝

      • 15.4.4  节点设置外环板或外加强环时,外环板的挑出宽

  • 16 疲劳计算及防脆断设计

    • 16.1 一般规定

      • 16.1.1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

      • 16.1.2  本章规定的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疲劳计算,不适

      • 16.1.3  疲劳计算应采用容许应力幅法,应力应按弹性状

      • 16.1.4  在低温下工作或制作安装的钢结构构件应进行防

      • 16.1.5  需计算疲劳构件所用钢材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

    • 16.2 疲劳计算

      • 16.2.1  在设计使用年限期间,当常幅疲劳或变幅疲劳的

      • 16.2.2  当常幅疲劳计算不能满足本标准式(16.2.

      • 16.2.3  当变幅疲劳的计算不能满足本标准式(16.2

      • 16.2.4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

      • 16.2.5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高强度螺栓连接,

    • 16.3 构造要求

      • 16.3.1  直接承受动力重复作用并需进行疲劳验算的焊接

      • 16.3.2  需要验算疲劳的吊车梁、吊车桁架及类似结构应

    • 16.4 防脆断设计

      • 16.4.1  钢结构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6.4.2  在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30℃的地区,焊接构

      • 16.4.3  在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的地区,焊接连

      • 16.4.4  在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的地区,结构设

      • 16.4.5  对于特别重要或特殊的结构构件和连接节点,可

  • 17 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 17.1 一般规定

      • 17.1.1  本章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8度(0.20

      • 17.1.2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 17.1.3  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抗震

      • 17.1.4  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可采用下列基本步

      • 17.1.5  钢结构构件的性能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1.6  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钢结构构件,其材料应符

      • 17.1.7  钢结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 17.2 计算要点

      • 17.2.1  结构的分析模型及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2  钢结构构件的性能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3  钢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式中

      • 17.2.4  框架梁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5  框架柱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6  受拉构件或构件受拉区域的截面应符合下式要求

      • 17.2.7  偏心支撑结构中支撑的非塑性耗能区内力调整系

      • 17.2.8  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9  塑性耗能区的连接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10  当框架结构的梁柱采用刚性连接时,H形和箱

      • 17.2.11  支撑系统的节点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2.12  柱脚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3 基本抗震措施

      • Ⅰ 一般规定

        • 17.3.1  抗震设防的钢结构节点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17.3.2  构件塑性耗能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7.3.3  在支撑系统之间,直接与支撑系统构件相连的刚

      • Ⅱ  框架结构

        • 17.3.4  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

        • 17.3.5  框架柱长细比宜符合表17.3.5的要求:

        • 17.3.6  当框架结构的梁柱采用刚性连接时,H形和箱形

        • 17.3.7  当框架结构塑性耗能区延性等级为Ⅰ级或Ⅱ级时

        • 17.3.8  当梁柱刚性节点采用骨形节点(图17.3.8

        • 17.3.9  当梁柱节点采用梁端加强的方法来保证塑性铰外

        • 17.3.10  当框架梁上覆混凝土楼板时,其楼板钢筋应可

      • Ⅲ  支撑结构及框架-支撑结构

        • 17.3.11  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框架部分,即不传递支

        • 17.3.12  支撑长细比、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应根据其结

        • 17.3.13  中心支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7.3.14  钢支撑连接节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3.15  当结构构件延性等级为Ⅰ级时,消能梁段的构

      • Ⅳ  柱脚

        • 17.3.16  实腹式柱脚采用外包式、埋入式及插入式柱脚

  • 18 钢结构防护

    • 18.1 抗火设计

      • 18.1.1  钢结构防火保护措施及其构造应根据工程实际,

      • 18.1.2  建筑钢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18.1.3  当钢构件的耐火时间不能达到规定的设计耐火极

      • 18.1.4  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结构的设计耐火等

      • 18.1.5  构件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时,其高强度螺

    • 18.2 防腐蚀设计

      • 18.2.1  钢结构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按下

      • 18.2.2  钢结构防腐蚀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中介质的腐蚀

      • 18.2.3  对危及人身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

      • 18.2.4  结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8.2.5  钢材表面原始锈蚀等级和钢材除锈等级标准应符

      • 18.2.6  钢结构防腐蚀涂料的配套方案,可根据环境腐蚀

      • 18.2.7  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防腐蚀方案,如采用

    • 18.3 隔热

      • 18.3.1  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中的钢结构,应考虑高温作用

      • 18.3.2  钢结构的温度超过100℃时,进行钢结构的承

      • 18.3.3  高温环境下的钢结构温度超过100℃时,应进

      • 18.3.4  钢结构的隔热保护措施在相应的工作环境下应具

  • 附录A 常用建筑结构体系

    • A.1 单层钢结构

      • A.1.1  单层钢结构可采用框架、支撑结构。厂房主要由横

      • A.1.2  每个结构单元均应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

      • A.1.3  柱间支撑的间距应根据建筑的纵向柱距、受力情况

      • A.1.4  屋面板、檩条和屋盖承重结构之间应有可靠连接,

    • A.2 多高层钢结构

      • A.2.1  按抗侧力结构的特点,多高层钢结构常用的结构体

      • A.2.2  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建筑

    • A.3 大跨度钢结构

      • A.3.1  大跨度钢结构体系可按表A.3.1分类。 表A

      • A.3.2  大跨度钢结构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 附录B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 B.1 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

      • B.1.1  吊车梁、楼盖梁、屋盖梁、工作平台梁以及墙架构

      • B.1.2  冶金厂房或类似车间中设有工作级别为A7、A8

    • B.2 结构的位移容许值

      • B.2.1  单层钢结构水平位移限值宜符合下列规定:   

      • B.2.2  多层钢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宜符合下列规定:  

      • B.2.3  高层建筑钢结构在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层

      • B.2.4  大跨度钢结构位移限值宜符合下列规定:    

  • 附录C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 C.0.1  等截面焊接工字形和轧制H型钢(图C.0.1)

    • C.0.2  轧制普通工字形简支梁的整体稳定系数φb应按表

    • C.0.3  轧制槽钢简支梁的整体稳定系数,不论荷载的形式

    • C.0.4  双轴对称工字形等截面悬臂梁的整体稳定系数,可

    • C.0.5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当λy≤120εk时,其

  • 附录D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 D.0.1  a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按表D.0.

    • D.0.2  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按表D.0.

    • D.0.3  c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按表D.0.

    • D.0.4  d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按表D.0.

    • D.0.5  当构件的λ/εk超出表D.0.1至表D.0.

  • 附录E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 E.0.1  无侧移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应按表E.0.1

    • E.0.2  有侧移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应按表E.0.2

    • E.0.3  柱上端为自由的单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数μ2应

    • E.0.4  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单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

    • E.0.5  柱上端为自由的双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数μ3应

    • E.0.6  柱顶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双阶柱下段的计算长度系数

  • 附录F 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弹性屈曲临界应力

    • F.1 仅设置竖向加劲的钢板剪力墙

      • F.1.1  仅设置竖向加劲的钢板剪力墙,其弹性剪切屈曲临

      • F.1.2  仅设置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其竖向受压弹性

      • F.1.3  仅设置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其竖向抗弯弹性

    • F.2 设置水平加劲的钢板剪力墙

      • F.2.1  仅设置水平加劲的钢板剪力墙,其弹性剪切屈曲临

      • F.2.2  仅设置水平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其竖向受压弹性

      • F.2.3  仅设置水平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其竖向抗弯弹性

    • F.3 同时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

      • F.3.1  同时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图F.

      • F.3.2  同时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其竖向

      • F.3.3  同时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其竖向

  • 附录G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

    • G.0.1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宜采用

    • G.0.2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宜采用下列公式分

    • G.0.3  对lf/t​>60εk且沿自由边加劲的无竖腹

  • 附录H 无加劲钢管直接焊接节点刚度判别

    • H.0.1  空腹桁架、单层网格结构中无加劲圆钢管直接焊接

    • H.0.2  空腹桁架中无加劲方管直接焊接节点的刚度计算宜

    • H.0.3  空腹桁架采用无加劲钢管直接焊接节点时的应按下

  • 附录J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验算

    • J.0.1  本附录规定仅针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合梁。组

    • J.0.2  当抗剪连接件为圆柱头焊钉时,应按本标准第16

    • J.0.3  当抗剪连接件焊于承受拉应力的钢梁翼缘时,应按

  • 附录K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 K.0.1  非焊接的构件和连接分类应符合表K.0.1的规

    • K.0.2  纵向传力焊缝的构件和连接分类应符合表K.0.

    • K.0.3  横向传力焊缝的构件和连接分类应符合表K.0.

    • K.0.4  非传力焊缝的构件和连接分类应符合表K.0.4

    • K.0.5  钢管截面的构件和连接分类应符合表K.0.5的

    • K.0.6  剪应力作用下的构件和连接分类应符合表K.0.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