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符号

    • 3.1 术语

      • 3.1.1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  probabili

      • 3.1.2     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  partial

      • 3.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ultimate

      • 3.1.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serviceal

      • 3.1.5     设计基准期  design refer

      • 3.1.6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

      • 3.1.7     作用(荷载)  action(load

      • 3.1.8 永久作用(荷载)  permanent act

      • 3.1.9     可变作用(荷载)  variable

      • 3.1.10     可控制的可变作用(荷载)  gove

      • 3.1.11     偶然作用(荷载)  accident

      • 3.1.12     作用(荷载)效应  effect o

      • 3.1.13     设计状况  design situa

      • 3.1.14 持久状况  persistent desig

      • 3.1.15     短暂状况  transient de

      • 3.1.16     偶然状况  accidental d

      • 3.1.17     基本组合  fundamental

      • 3.1.18     偶然组合  accidental c

      • 3.1.19     标准组合  characterist

      • 3.1.20     作用(荷载)标准值  charact

      • 3.1.21 作用(荷载)设计值  design valu

      • 3.1.22     材料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

      • 3.1.23     材料强度设计值  design va

      • 3.1.24     结构重要性系数  importanc

      • 3.1.25     设计状况系数  factor of

      • 3.1.26     材料性能分项系数  partial

      • 3.1.27     作用(荷载)分项系数  partia

      • 3.1.28     结构系数  structural f

      • 3.1.29     耐久性  durabililty 在

      • 3.1.30     相对界限受压区计算高度  ratio

      • 3.1.31 剪跨比  shear span to dep

      • 3.1.32     截面抵抗矩的塑性系数  ratio

      • 3.1.33     深受弯构件  deep flexur

      • 3.1.34     深梁  deep beam 跨高比l

      • 3.1.35     短梁  short beam 跨高比

      • 3.1.36     厚板  thick slab 跨高比

      • 3.1.3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

    • 3.2 材料性能符号

    • 3.3 作用(荷载)和作用(荷载)效应及承载力符号

    • 3.4 几何参数符号

    • 3.5 计算系数及其他符号

  • 4 总则

    • 4.0.1  为了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

    • 4.0.2  本标准是根据GB 50199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 4.0.3  采用本标准设计时,水工建筑物级别应按DL 5

    • 4.0.4  采用本标准设计时,作用(荷载)代表值(标准值

    • 4.0.5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

    • 4.0.6  当水工建筑物有专门的设计标准时,尚应符合专门

  • 5 基本设计规定

    • 5.1 一般规定

      • 5.1.1  本标准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以分项系数设

      • 5.1.2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

      • 5.1.3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根据GB 50201

      • 5.1.4  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在施工、安装、运行、检

      • 5.1.5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下列两种作用

      • 5.1.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作用(荷载)的代表值应

      • 5.1.7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荷载)分项系

      • 5.1.8  预制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应包括制作、运输、吊装

      • 5.1.9  无法按杆件结构力学方法求得截面内力的钢筋混凝

      • 5.1.10  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如温度的变化对建筑

      • 5.1.11  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应考虑作用在构件截面上

      • 5.1.12  水工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可按表5.1.

    • 5.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

      • 5.2.1  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作用效应的基

      • 5.2.2  对于基本组合,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按下列

      • 5.2.3  对于偶然组合,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按下列

    • 5.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 5.3.1  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极限状

      • 5.3.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时,应按表5.3.3

      • 5.3.4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

    • 5.4 结构耐久性要求

      • 5.4.1  设计永久性建筑物时,应满足结构的耐久性要求。

      • 5.4.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表5.4.2所列数值。

      • 5.4.3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水灰比不

      • 5.4.4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表5.4.4所列数值

      • 5.4.5  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不宜超过表

      • 5.4.6  混凝土抗冻等级按28d龄期的试件用快冻试验方

      • 5.4.7  抗冻混凝土应掺加外加剂。其水泥、掺合料、外加

      • 5.4.8  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的材料选取、配合比设计及混凝

      • 5.4.9  在海洋环境中,重要水工结构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

      • 5.4.10  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程度分级,应按照GB

      • 5.4.11  化学腐蚀环境中宜测定水中SO2-4、M2+

      • 5.4.12  对处于化学腐蚀性环境中的混凝土,应采用抗腐

      • 5.4.13  对于有抗渗性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有关抗

      • 5.4.14  对遭受高速水流空蚀的部位,应采用合理的结构

      • 5.4.15  结构的型式应有利于排去积水,避免水汽凝聚和

      • 5.4.16  结构构件正截面最大裂缝宽度应不超过表5.3

      • 5.4.17  当构件处于强腐蚀环境时,普通受力钢筋直径不

      • 5.4.18  处于强腐蚀环境的构件,暴露在混凝土外的吊环

      • 5.4.19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水工结构,耐久性要

  • 6 材料

    • 6.1 混凝土

      • 6.1.1  混凝土应满足强度要求,并应根据建筑物的工作条

      • 6.1.2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 6.1.3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

      • 6.1.4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ft

      • 6.1.5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中,不宜利用混凝土的后期

      • 6.1.6  28d龄期时混凝土受压或受拉的弹性模量Ec应

      • 6.1.7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重度)可由试验确定。当无试

    • 6.2 钢筋

      • 6.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

      • 6.2.2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 6.2.3 表6.2.3-1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   

      • 6.2.4  钢筋弹性模量Es应按表6.2.4采用。 表6

  • 7 结构分析

    • 7.1 基本原则

      • 7.1.1  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按正常使用极限状

      • 7.1.2  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

      • 7.1.3  在结构分析中,结构模型所采用的计算图形、几何

      • 7.1.4  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

      • 7.1.5  结构分析时应根据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受力特点

      • 7.1.6  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应经考核和验证,其技

    • 7.2 线弹性分析方法

      • 7.2.1  线弹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

      • 7.2.2  杆件体系结构宜按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对

      • 7.2.3  结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解析法与数值方法,数值方

      • 7.2.4  杆件体系结构的计算图形宜按下列方法确定:  

      • 7.2.5  杆件体系结构分析时,杆件的截面刚度应按下列方

      • 7.2.6  对与支承构件整体浇筑的梁端,可取支座或节点边

      • 7.2.7  非杆件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所需的钢筋用

      • 7.2.8  用线弹性分析方法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

      • 7.2.9  结构分析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可按下列方法取用:

    • 7.3 非线性分析方法

      • 7.3.1  对混凝土开裂前后受力状态有显著变化的非杆件体

      • 7.3.2  非线性分析时,结构形状、尺寸和边界条件,以及

      • 7.3.3  对非杆件体系结构,按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法进行非

      • 7.3.4  当按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分析时,可按

    • 7.4 基于试验模型的结构设计

      • 7.4.1  基于试验模型的结构设计适用于下列情况:   

      • 7.4.2  试验前应制定一个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试验方案。

      • 7.4.3  试验应考虑与真实条件的符合性。对于原型试验,

      • 7.4.4  选择的试验环境和加载顺序应能代表结构的工作状

      • 7.4.5  当将试验结果用于实际设计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的

      • 7.4.6  根据试验确定标准值时,应考虑试验结果的统计不

      • 7.4.7  材料性能或抗力的设计值可根据试验确定的标准值

      • 7.4.8  转换系数应通过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确定,考虑的

    • 7.5 其他分析方法

      • 7.5.1  对于直接承受水压或动力荷载的结构,或处于腐蚀

      • 7.5.2  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

      • 7.5.3  当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以及混凝

  • 8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8.1 一般规定

      • 8.1.1  素混凝土不应用于受拉构件。当裂缝形成会导致破

      • 8.1.2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包

    • 8.2 受压构件

      • 8.2.1  素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根据结构的工

      • 8.2.2  当计算素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而不考虑

      • 8.2.3  当计算素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考虑混

      • 8.2.4  素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除应计算弯矩作用平面的

    • 8.3 受弯构件

      • 8.3.1  素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 局部受压

      • 8.4.1  素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8.5 素混凝土结构构造钢筋

      • 8.5.1  素混凝土结构在截面尺寸急剧变化处、孔口周围、

      • 8.5.2  对于遭受剧烈温度或湿度变化作用的素混凝土结构

  • 9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9.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 9.1.1  本章所规定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公式,适用于

      • 9.1.2  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 9.1.3  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应

      • 9.1.4  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和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时

      • 9.1.5  纵向钢筋应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 9.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9.2.1  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

      • 9.2.2  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I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正

      • 9.2.3  T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

      • 9.2.4  当受拉钢筋按构造要求或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 9.2.5  在计算中计入受压钢筋且不符合式(9.2.1-

      • 9.2.6  环形和圆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

      • 9.2.7  双向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当内、外

    • 9.3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9.3.1  轴心受压构件,当配置的箍筋符合13.3的规定

      • 9.3.2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

      • 9.3.3  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也可按下列

      • 9.3.4  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及翼缘位于截面较大受压边

      • 9.3.5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矩形、T形或I形

      • 9.3.6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环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 9.3.7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 9.3.8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偏心受压构件,均应在其正截

      • 9.3.9  对矩形、T形、I形、环形和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

      • 9.3.10  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的计算长度如可按下列规

      • 9.3.11  当采用考虑二阶效应的弹性分析方法时,宜在结

      • 9.3.12  偏心受压构件除应计算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

      • 9.3.13  对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轴的矩形、I形截面

    • 9.4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 9.4.1  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2  轴向拉力N作用在钢筋As合力点和A′s合力点

      • 9.4.3  轴向拉力N不作用在钢筋As合力点及A′s合力

      • 9.4.4  对称配筋的偏心受拉构件,不论大、小偏心受拉情

    • 9.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9.5.1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

      • 9.5.2  在计算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时,其计算位置应按下

      • 9.5.3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

      • 9.5.4  不配置抗剪钢筋的实心板,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 9.5.5  配置弯起钢筋的实心板,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

      • 9.5.6  斜截面抗剪计算时,剪力设计值V可按下列规定采

      • 9.5.7  受弯构件的配筋应符合12.3.1~12.3.

      • 9.5.8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

      • 9.5.9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偏心受压构件,其斜截面

      • 9.5.10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偏心受拉构件,其斜截

      • 9.5.11  圆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斜截面

    • 9.6 受扭承载力计算

      • 9.6.1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T形、I

      • 9.6.2  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Wt可按下列公式

      • 9.6.3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9.6.4  T形和I形截面纯扭构件,可将其截面划分为几个

      • 9.6.5  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剪扭构件,其

      • 9.6.6  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T形和I形截面剪扭构

      • 9.6.7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T形和I

      • 9.6.8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T形和I

    • 9.7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 9.7.1  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

      • 9.7.2  当板开有孔洞且孔洞至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

      • 9.7.3  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当受冲切承载力不

      • 9.7.4  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在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

    • 9.8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9.8.1  配置间接钢筋的构件,其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应

      • 9.8.2  当配置方格网式或螺旋式间接钢筋且符合Al≤A

  • 1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10.1 正截面抗裂验算

      • 10.1.1  对使用上不允许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应

      • 10.1.2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已满足10.1.1的抗裂要

    • 10.2 正截面裂缝宽度控制验算

      • 10.2.1  对使用上要求限制裂缝宽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 10.2.2  矩形、T形及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

      • 10.2.3  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标准组合

    • 10.3 非杆件体系结构裂缝控制验算

      • 10.3.1  特别重要的非杆件体系结构的裂缝控制宜分为按

      • 10.3.2  对只需验算表面裂缝宽度的非杆件体系结构,可

      • 10.3.3  对特别重要的或需控制内部裂缝的非杆件体系结

    • 10.4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 10.4.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

      • 10.4.2  矩形、T形及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刚度B可按下

      • 10.4.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s可按下列公

  • 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

    • 11.1 计算规定

      • 11.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使用条件进行承

      • 11.1.2  当仅对一部分纵向钢筋施加预应力已能使构件符

      • 11.1.3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不宜超

      • 11.1.4  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经计算

      • 11.1.5  由预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

      • 11.1.6  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及合力点的偏

      • 11.1.7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进行正截面

      • 11.1.8  先张法构件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ltr

      • 11.1.9  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

      • 11.1.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阶段,除应进行

      • 11.1.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阶段,除应进行

      • 11.1.1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拉区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宜

      • 11.1.13  对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承载

      • 11.1.14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计算在预

      • 11.1.15  预应力钢筋中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11.1

      • 11.1.16  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

      • 11.1.17  后张法构件预应力曲线钢筋或折线钢筋由于锚

      • 11.1.18  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

      • 11.1.19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受拉区和受压区预应力

      • 11.1.20  后张法构件的预应力钢筋采用分批张拉时,应

      • 11.1.21  预应力构件在各阶段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可按

      • 11.1.22  水工建筑物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配筋构造

    • 11.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 11.2.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

      • 11.2.2  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和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

      • 11.2.3  钢筋应力可根据截面应变保持为平面的假定计算

    • 11.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11.3.1  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

      • 11.3.2  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截面受弯构件(如图11

      • 11.3.3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x≤

      • 11.3.4  当计算中考虑非预应力受压钢筋且不符合式(1

    • 11.4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 11.4.1  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

      • 11.4.2  轴向力N作用在钢筋AS与Ap的合力点及A′

      • 11.4.3  轴向力N不作用在钢筋As与Ap的合力点及A

      • 11.4.4  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不

    • 11.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11.5.1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9.

      • 11.5.2  在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剪承载力时,

      • 11.5.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

      • 11.5.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若符合下式要求时:

      • 11.5.5  受弯构件的配筋应符合12.3.1~12.3

    • 11.6 抗裂验算

      • 11.6.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正截面

      • 11.6.2  抗裂验算时截面上混凝土的平均应力σm应按下

      • 11.6.3  在标准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

      • 11.6.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斜

      • 11.6.5  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11.6.6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集中力作用点两侧各0

      • 11.6.7  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进行斜截面受剪

    • 11.7 裂缝宽度验算

      • 11.7.1  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

      • 11.7.2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

      • 11.7.3  在标准组合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

    • 11.8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 11.8.1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标准组合并考

      • 11.8.2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B可按下列公式计

      • 11.8.3  标准组合下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

      • 11.8.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应力反拱

  • 12 一般构造规定

    • 12.1 永久缝和临时缝

      • 12.1.1  结构受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作用时,应设置伸

      • 12.1.2  施工期间设置的临时缝和临时宽缝应尽量与施工

      • 12.1.3  伸缩缝的间距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构型式

    • 12.2 混凝土保护层

      • 12.2.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钢筋外边缘到最近混凝土表

      • 12.2.2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 12.2.3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

      • 12.2.4  处于一类环境、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

      • 12.2.5  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

    • 12.3 钢筋的锚固

      • 12.3.1  绑扎骨架中的受力光圆钢筋应在末端做成180

      • 12.3.2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

      • 12.3.3  当HRB335、HRB400、RRB400

      • 12.3.4  成束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4la(用于

      • 12.3.5  水闸或溢流坝的闸墩等结构构件,当底部固接于

    • 12.4 钢筋的接头

      • 12.4.1  钢筋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

      • 12.4.2  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 12.4.3  梁、柱的绑扎骨架中,在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范

      • 12.4.4  钢筋的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构件的受力较小处,并

      • 12.4.5  成束钢筋的搭接长度,应为单根钢筋搭接长度的

      • 12.4.6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满足纵向

    • 12.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12.5.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应不小

      • 12.5.2  卧置在地基上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板厚大于2

      • 12.5.3  截面厚度大于2.5m的墩墙,当按承载力计算

    • 12.6 预制构件的接头、吊环与预埋件

      • 12.6.1  预制构件的接头形式应根据结构受力性能和施工

      • 12.6.2  承受弯矩的刚性接头,接头部位的截面刚度应与

      • 12.6.3  装配式柱采用榫式接头时,接头附近区段内截面

      • 12.6.4  在装配整体式节点处,柱的纵向钢筋应贯穿节点

      • 12.6.5  承受内力的装配式构件接头,当接缝宽度不大于

      • 12.6.6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HPB235级和HPB

      • 12.6.7  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Q235级钢,锚筋应采用

  • 13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 13.1 板

      • 13.1.1  板的最小支承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 13.1.2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 13.1.3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

      • 13.1.4  钢筋混凝土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2

      • 13.1.5  简支板或连续板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

      • 13.1.6  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

      • 13.1.7  如板边为部分嵌固,而在分析中没有考虑到这种

      • 13.1.8  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的肋部平行时,应沿梁肋

      • 13.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

      • 13.1.10  留有孔洞的板,当荷载垂直于板面时,除应验

      • 13.1.11  在混凝土板内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

    • 13.2 梁

      • 13.2.1  梁的最小支承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 13.2.2  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的水平方向净距不应小于25

      • 13.2.3  简支梁的下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

      • 13.2.4  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不宜

      • 13.2.5  在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两根上部钢

      • 13.2.6  纵向受压钢筋在跨中截断时,应伸至按计算不需

      • 13.2.7  钢筋混凝土梁中宜采用箍筋作为抗剪钢筋。箍筋

      • 13.2.8  梁中配有两片及两片以上的焊接骨架时,应设横

      • 13.2.9  受扭构件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3.2.10  绑扎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当设置弯起钢筋时

      • 13.2.11  在梁的受拉区,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按正

      • 13.2.12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

      • 13.2.13  梁中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

      • 13.2.14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

      • 13.2.15  当梁的腹板高度hw超过450mm时,在梁

      • 13.2.16  对薄腹梁,应在下部1/2梁高的腹板内沿两

    • 13.3 柱

      • 13.3.1  钢筋混凝土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 13.3.2  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

    • 13.4 梁、柱节点

      • 13.4.1  连续梁中间支座或框架梁中间节点处的上部纵向

      • 13.4.2  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处,上部纵向钢筋在节点内的

      • 13.4.3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

      • 13.4.4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中间节点和中间

      • 13.4.5  框架项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4

      • 13.4.6  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应符合13

    • 13.5 墙

      • 13.5.1  当竖立构件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其短边(厚

      • 13.5.2  承重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无支承高度的1/25,

      • 13.5.3  顶部承受竖向荷载的承重墙,按正截面承载力计

      • 13.5.4  顶部承受局部竖向荷载的墙体,可作为如图13

      • 13.5.5  在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对

      • 13.5.6  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ρsh和竖向分

      • 13.5.7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

      • 13.5.8  承受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的墙体,墙厚不宜小

      • 13.5.9  开洞墙体的洞口周边部位,应设置不少于2根直

    • 13.6 叠合式受弯构件

      • 13.6.1  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式受弯构件,应对叠合

      • 13.6.2  对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内力,

      • 13.6.3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9

      • 13.6.4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

      • 13.6.5  当叠合梁符合13.2.7和13.6.14的

      • 13.6.6  承受局部集中荷载作用的叠合板,其受冲切承载

      • 13.6.7  要求不出现裂缝的叠合式受弯构件应按下列公式

      • 13.6.8  钢筋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在标准组合下,其纵

      • 13.6.9  钢筋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 13.6.10  叠合式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标准组合并考

      • 13.6.11  叠合式受弯构件对应于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

      • 13.6.12  标准组合作用下叠合式受弯构件正弯矩区段内

      • 13.6.13  叠合式受弯构件负弯矩区段内第二阶段的短期

      • 13.6.14  叠合梁除应符合普通梁的构造要求外,尚应符

      • 13.6.15  叠合板的预制板表面应做成凹凸不小于4.0

    • 13.7 深受弯构件

      • 13.7.1  跨高比l0/h<5的钢筋混凝土深梁、短梁和

      • 13.7.2  简支单跨深受弯构件的内力可按简支梁计算。连

      • 13.7.3  深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7.4  深梁和短梁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其

      • 13.7.5  深梁和短梁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 13.7.6  承受分布荷载的实心厚板,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13.7.7  在承受支座反力和集中荷载的部位,对深梁应按

      • 13.7.8  使用上不允许出现竖向裂缝的深受弯构件应进行

      • 13.7.9  使用上要求不出现斜裂缝的深梁,应符合下列规

      • 13.7.10  使用上要求限制裂缝宽度的深受弯构件应验算

      • 13.7.11  深受弯构件可不进行挠度验算。

      • 13.7.12  深梁的下部纵向受拉钢筋应均匀地布置在下边

      • 13.7.13  连续深梁中间支座截面上部纵向受拉钢筋应按

      • 13.7.14  简支深梁或连续深梁的下部纵向受拉钢筋应全

      • 13.7.15  深梁、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和水平分

      • 13.7.16  对于跨高比l0>3.5的短梁可不配置水平

      • 13.7.17  深梁应配置不少于两片由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

    • 13.8 立柱独立牛腿

      • 13.8.1  立柱上的独立牛腿(当α≤h0时)的截面尺寸

      • 13.8.2  当牛腿的剪跨比α/h0≥0.2时,牛腿的配

      • 13.8.3  当牛腿的剪跨比α/h0<0.2时,牛腿的配

    • 13.9 壁式连续牛腿

      • 13.9.1  采用壁式连续牛腿时,牛腿的计算宽度b可取为

      • 13.9.2  吊车竖向轮压Fvk、Fv及水平刹车力Fhk

      • 13.9.3  连续牛腿承受竖向力的受拉钢筋宜采用HRB3

      • 13.9.4  连续牛腿的水平箍筋可用水平拉筋或水平U形钢

      • 13.9.5  连续牛腿的剪跨比α/h0≥0.3时,宜设置

    • 13.10 弧形闸门支座

      • 13.10.1  弧门支座附近闸墩局部受拉区的裂缝控制应符

      • 13.10.2  闸墩局部受拉区的扇形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应符

      • 13.10.3  弧门支座的剪跨比α/h0宜小于0.3(α

      • 13.10.4  弧门支座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应按下列公

      • 13.10.5  弧门支座应设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2

    • 13.11 弧形闸门预应力混凝土闸墩

      • 13.11.1  基本设计规定:     1  当弧形闸门

      • 13.11.2  在弧门推力标准值作用下,简单锚块(弧门支

      • 13.11.3  闸墩颈部抗裂控制验算:     1  在

      • 13.11.4  闸墩颈部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分别符合下列规

      • 13.11.5  闸墩颈部主锚束在闸墩体内的布置,应符合下

      • 13.11.6  弧门支座(简单锚块)计算:     1 

      • 13.11.7  闸墩体内锚束锚固区计算:     1 

    • 13.12 钢筋混凝土蜗壳

      • 13.12.1  钢筋混凝土蜗壳适用于40m以下水头的水电

      • 13.12.2  蜗壳顶板和侧墙内力可简化成平面框架计算;

      • 13.12.3  根据框架分析得出的顶板和侧墙内力特征,应

      • 13.12.4  尾水锥体可简化成等厚圆筒进行内力分析和配

      • 13.12.5  蜗壳顶板径向钢筋和侧墙竖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 13.12.6  蜗壳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5.3.2规定

      • 13.12.7  对接力器坑、进入孔等孔洞部位应布置加强钢

    • 13.13 钢筋混凝土尾水管

      • 13.13.1  尾水管扩散段顶板、底板和侧墙内力可简化成

      • 13.13.2  根据分析得出的顶板、底板和侧墙内力特征,

      • 13.13.3  尾水管顶板或整体式底板符合深受弯构件的条

      • 13.13.4  按平面框架分析时,尾水管顶板和底板分布钢

      • 13.13.5  尾水管顶板和底板垂直水流向的受力钢筋最小

      • 13.13.6  尾水管扩散段顶板如果采用预制梁做浇筑模板

      • 13.13.7  尾水管侧墙水平分布钢筋不应小于竖向受力钢

      • 13.13.8  对于孔洞等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应配置

      • 13.13.9  整体式尾水管顶板、底板与侧墙交角处外侧钢

      • 13.13.10  分离式尾水管底板配筋构造要求按13.1

    • 13.14 坝体内孔洞

      • 13.14.1  坝体内孔洞等结构采用大坝混凝土时,其结构

      • 13.14.2  坝体内孔洞周边配筋可根据应力计算成果,按

      • 13.14.3  为防止孔洞角隅裂缝开展,宜布置角缘斜筋。

      • 13.14.4  对采取坝体横缝灌浆措施的孔口,应复核孔侧

    • 13.15 平面闸门门槽

      • 13.15.1  对闸门门槽,应按9.8的规定对门槽部位的

      • 13.15.2  当闸门门槽高度每延米受载大于2000kN

      • 13.15.3  钢筋的配置可根据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方法计算

      • 13.15.4  当两扇平板闸门门槽距离较近或支撑闸门的混

  • 14 温度作用设计原则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下列情况应考虑温度作用:     1  重

      • 14.1.2  温度作用应按下列情况分别考虑:     1

      • 14.1.3  气温、水温、表面目照辐射热等温度作用的计算

      • 14.1.4  对于大型工程,混凝土的线热胀系数αc、导热

      • 14.1.5  对重要结构除温度作用外,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 14.2 大体积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的裂缝控制

      • 14.2.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应采用包括不稳定过

      • 14.2.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应力宜根据徐

      • 14.2.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抗裂验算宜符

      • 14.2.4  对于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当考虑温度作用影响

    • 14.3 考虑温度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计算

      • 14.3.1  钢筋混凝土框架计算时,应考虑框架封闭时的温

      • 14.3.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时,温

      • 14.3.3  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温度作用产生的内力时,

  • 15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 15.1 一般规定

      • 15.1.1  地震区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前面各章的

      • 15.1.2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设

      • 15.1.3  抗震验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承载力的设计

      • 15.1.4  基本烈度为8度、9度地区的大跨度结构及高耸

      • 15.1.5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及铰接排架等类结构,当设

      • 15.1.6  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列规定

      • 15.1.7  高层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 15.2 框架梁

      • 15.2.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其受弯

      • 15.2.2  框架梁梁端的剪力设计值Vb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15.2.3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框架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

      • 15.2.4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

      • 15.2.5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框架梁,在梁端应加密

    • 15.3 框架柱

      • 15.3.1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框架柱,其正截面受压

      • 15.3.2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框架,除项层柱和轴压

      • 15.3.3  设计烈度为7度、8度及9度的框架结构底层柱

      • 15.3.4  设计烈度7度、8度及9度时,框架柱考虑地震

      • 15.3.5  设计烈度为7度、8度、9度的框架角柱,其弯

      • 15.3.6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其斜截面的受剪承

      • 15.3.7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

      • 15.3.8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

      • 15.3.9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中,箍筋的配置应符

    • 15.4 框架梁柱节点

      • 15.4.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柱节点中的水平箍

      • 15.4.2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框架节点的锚固和

      • 15.4.3  抗震设计时,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

    • 15.5 铰接排架柱

      • 15.5.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铰接排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

      • 15.5.3  当铰接排架柱侧向受约束且约束点至柱顶的长度

      • 15.5.4  在地震作用组合的竖向力和水平拉力作用下,支

    • 15.6 桥跨结构

      • 15.6.1  对于跨度不大的渡槽、工作桥等桥跨结构的抗震

      • 15.6.2  下列桥梁结构可不进行抗震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

      • 15.6.3  上部结构为简支梁时,梁的活动支座端应采用挡

      • 15.6.4  按8度、9度设计烈度设防的工作桥,当采用简

      • 15.6.5  渡槽下部结构采用肋拱或桁架拱时,应加强横向

      • 15.6.6  设计烈度为8度、9度时,墩台高度超过3m的

      • 15.6.7  桥跨结构的下部支承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时,其抗

      • 15.6.8  桥跨结构的下部支承结构采用墩式结构,且墩的

      • 15.6.9  桥跨结构的下部支承结构采用墩式结构,但其净

      • 15.6.10  桥台宜采用U形、箱形和支撑式等整体性强的

  • 附录A

  • 附录B

    • B.1  对于一般工程,可根据混凝土的组成成分的质量百分比

    • B.2  混凝土的导温系数α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B.3  初步估算时,混凝土的热学特性也可按表B.2取值。

    • B.4  混凝土表面设有保温层时,等效的放热系数βeq可按

    • B.5  初估时,水泥水化热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B.6  混凝土在龄期t时的绝热温升Tt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 附录C

    • C.1  钢筋的公称直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见表C.1

    • C.2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

    • C.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

    • C.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质

    • C.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公称直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质

  • 附录D

    • D.1  无法按杆件结构力学方法求得截面内力的钢筋混凝土结

    • D.2  当截面在配筋方向的正应力图形接近线性分布时,可换

    • D.3  当截面在配筋方向的正应力图形偏离线性较大时,受拉

    • D.4  当弹性应力图形的受拉区高度小于结构截面高度的2/

    • D.5  受拉钢筋的配置方式应根据应力图形及结构受力特点确

  • 附录E

    • E.1 总则

      • E.1.1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可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 E.1.2  本附录中所给出的各种数学模型适用于下述条件:

      • E.1.3  本附录中,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均按相对值σ/f*

    • E.2 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 E.2.1  混凝土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可按下列公

      • E.2.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计算时,若采用片状裂缝模型,

    • E.3 多轴强度

      • E.3.1  非杆件体系结构或处于多维应力状态的杆件体系结

      • E.3.2  在二轴(压―压、拉―压、拉―拉)应力状态下,

      • E.3.3  在三轴受压(压―压―压)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

      • E.3.4  在三轴拉―压(拉―拉―压、拉―压―压)应力状

    • E.4

      • E.4.1  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准则可采用下列方

      • E.4.2  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可采用非线弹性的正交异性模

  • 附录F

  • 附录G

    • G.1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当仅配有纵向受拉钢筋

    • G.2  式(G1)中的系数ξ可根据求得的系数αs查表G.

  • 附录H

    • H.1  矩形和受压区在翼缘内的倒L形、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

    • H.2  对夹角β=0且受拉钢筋合力点在腹板宽度中线上时的

  • 附录J

    • J.1  抛物线形预应力钢筋可近似按圆弧形曲线预应力钢筋考

    • J.2  端部为直线(直线长度为l0),而后由两条圆弧形曲

    • J.3  当折线形预应力钢筋的锚固损失消失于折点c之外时(

  • 附录K

    • K.1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终极

    • K.2  考虑时间影响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 附录L

    • L.1  弧门推力效应标准组合下颈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

    • L.2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颈部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预压

收藏 相似条文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但不适用于混凝土坝(不含坝内孔洞、闸门门槽等)、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