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设备和工业金属管道焊接

    • 1.0.2  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铜及

    • 1.0.3  本规范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气焊、焊条电弧焊、埋

    • 1.0.4  焊接工程的施工,应按设计文件及本规范的规定执

    • 1.0.5  当需要修改设计文件及材料代用时,必须经原设计

    • 1.0.6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

    • 1.0.7  焊接工程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节能减排、环境

    • 1.0.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

  • 2 术 语

    • 2.0.1  现场设备  field equipment

    • 2.0.2  焊接责任人员    welding resp

    • 2.0.3  焊接工艺规程  welding proeed

    • 2.0.4  焊接工艺预规程    welding pro

    • 2.0.5  焊接工艺评定  welding proced

    • 2.0.6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welding pr

    • 2.0.7  焊接技能评定    welding skil

    • 2.0.8  道间温度    interpass temp

  • 3 基本规定

    • 3.0.1  设计文件应对焊接技术条件提出要求。

    • 3.0.2  焊接责任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资格及其职责应符合下

    • 3.0.3  监理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应配备有焊接责任人员。

    • 3.0.4  施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施工

    • 3.0.5  施焊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接

    • 3.0.6  不合格焊缝的返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0.7  工程施焊前,应对焊接和热处理工装设备进行检查

    • 3.0.8  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的焊接,应设置专用的场地和专

  • 4 材 料

    • 4.0.1  焊接工程所采用的母材,应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

    • 4.0.2  母材使用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

    • 4.0.3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下列规定:    

    • 4.0.4  焊接材料使用前应按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 4.0.5  施工现场应建立焊接材料的保管、烘干、清洗、发

  • 5 焊接工艺评定

    • 5.0.1  在掌握材料的焊接性能后,必须在工程焊接前进行

    • 5.0.2  焊接工艺评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焊接工

    • 5.0.3  焊接工艺评定前,应根据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按

    • 5.0.4  焊接工艺评定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

    • 5.0.5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坡口加工、组对及清理等工艺

    • 5.0.6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的性能应处于正常工

    • 5.0.7  焊接工艺评定应在本单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件

    • 5.0.8  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应做好记录,评定完成后应提

    • 5.0.9  焊接工艺预规程、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检测试验报

    • 5.0.10  工程产品施焊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

  • 6 焊接技能评定

    • 6.0.1  焊接技能评定应由企业焊接技能评定委员会组织和

    • 6.0.2  企业焊接技能评定委员会应具备下列条件:   

    • 6.0.3  企业焊接技能评定委员会应负责审查焊工的技能评

    • 6.0.4  申请参加焊接技能评定的焊工应有初中及以上学历

    • 6.0.5  焊接技能评定应包括基本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评定

    • 6.0.6  基本知识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6.0.7  持证的焊工增考同一焊接方法的项目时,可不再进

    • 6.0.8  焊接操作技能评定的焊接工艺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

    • 6.0.9  焊接操作技能评定的范围、内容、方法和结果评定

    • 6.0.10  基本知识考试或操作技能评定结果不合格的焊工

    • 6.0.11  焊工考试合格项目的有效期限为3年,并应符合

    • 6.0.12  按其他相关标准进行焊接技能评定合格的焊工,

    • 6.0.13  焊接技能评定记录、焊接技能评定结果登记表及

  • 7 碳素钢及合金钢的焊接

    • 7.1 一般规定

      • 7.1.1  本章适用于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0%的碳素钢

      • 7.1.2  本章适用于焊条电弧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

    • 7.2 焊前准备

      • 7.2.1  焊件的切割和坡口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7.2.2  焊件组对前及焊接前,应将坡口及内外侧表面不小

      • 7.2.3  除设计规定需进行冷拉伸或冷压缩的管道外,焊件

      • 7.2.4  管子或管件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错边量不应超过

      • 7.2.5  设备、卷管对接焊缝组对时,错边量应符合表7.

      • 7.2.6  焊缝不得设置在应力集中区,应便于焊接和热处理

      • 7.2.7  坡口形式和尺寸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0.1

      • 7.2.8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面

      • 7.2.9  当焊件组对的局部间隙过大时,应修整到规定尺寸

      • 7.2.10  焊件组对时应垫置牢固,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焊接

      • 7.2.11  背面带钢垫板的对接坡口焊缝,垫板与母材之间

      • 7.2.12  纵向对接焊缝两端部宜设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

      • 7.2.13  不锈钢焊件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在施

      • 7.2.14  螺柱焊的电源应单独设置,工作区应远离磁场或

    • 7.3 焊接工艺要求

      • 7.3.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按照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 7.3.2  定位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位

      • 7.3.3  不得在坡口之外的母材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并应

      • 7.3.4  对含铬量大于或等于3%或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5

      • 7.3.5  焊接时应采取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顺序。

      • 7.3.6  焊接过程中应保证起弧和收弧处的质量,收弧时应

      • 7.3.7  管子焊接时,管内应防止穿堂风。

      • 7.3.8  除工艺或检验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条焊缝宜一次

      • 7.3.9  需预拉伸或预压缩的管道焊缝,组对时所使用的工

      • 7.3.10  第一层焊缝和盖面层焊缝不宜采用锤击消除残余

      • 7.3.11  对进行双面焊的焊件,应清理焊根,并应显露出

      • 7.3.12  低温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耐热耐蚀

      • 7.3.13  奥氏体钢与非奥氏体钢的焊接,当焊件厚度较大

      • 7.3.14  复合钢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15  对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焊缝及其附近表面

      • 7.3.16  螺柱焊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17  公称尺寸大于或等于600mm的管道和设备,

      • 7.3.18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管道或设备的焊缝底层应

    • 7.4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 7.4.1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应根据钢材的淬硬性、焊件

      • 7.4.2  焊前预热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常用钢种的最低

      • 7.4.3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

      • 7.4.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

      • 7.4.5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道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

      • 7.4.6  焊后热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

      • 7.4.7  对有抗应力腐蚀要求的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 7.4.8  非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时,应按焊接性较差的一测钢

      • 7.4.9  焊后热处理的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4.10  炉外整体热处理和局部加热热处理的保温材料和

      • 7.4.11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件内外壁温度

      • 7.4.12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时,应测量和记录其温度

      • 7.4.13  热处理温度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应连续自动记录

      • 7.4.14  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立即进行

      • 7.4.15  焊后热处理的加热速度及冷却速度应符合下列规

      • 7.4.16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钢不宜进行焊后热处理。对耐

  • 8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 8.1 一般规定

      • 8.1.1  本章适用于工业纯铝及铝合金现场设备和管道的焊

      • 8.1.2  本章适用于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和熔化极惰性

    • 8.2 焊前准备

      • 8.2.1  焊丝的选用应综合考虑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 8.2.2  焊件坡口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2.3  焊前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件

      • 8.2.4   焊件组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

      • 8.2.5  当焊缝背面需加设永久性垫板时,垫板材质应符合

      • 8.2.6  管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错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7  设备对接焊缝的错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8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面

    • 8.3 焊接工艺要求

      • 8.3.1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应采用交流电源,熔化极

      • 8.3.2  焊接前应在试板上试焊,调整好工艺参数并确认无

      • 8.3.3  当采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方法焊接厚度大于

      • 8.3.4  当焊件温度低于5℃时,应在施焊处100mm范

      • 8.3.5  焊接过程中应清除焊层焊道间的氧化物夹杂等缺陷

      • 8.3.6  宜采用大电流快速施焊法,焊丝的横向摆动不宜超

      • 8.3.7  引弧板和熄弧板的材质应与母材相同。

      • 8.3.8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的焊丝端部不应离开氩气

      • 8.3.9  多层焊时宜减少焊接层数,道间温度不应高于15

      • 8.3.10  对于公称尺寸大于或等于600mm的管道和设

      • 8.3.11  当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的钨极前端出现污染

      • 8.3.12  当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发生导电嘴、喷嘴

      • 8.3.13  焊件应采用下列防止变形措施:     1 

  • 9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 9.1 一般规定

      • 9.1.1  本章适用于纯铜及黄铜设备和管道的焊接施工。

      • 9.1.2  本章适用于纯铜和黄铜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

    • 9.2 焊前准备

      • 9.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2.2  焊件坡口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2.3  焊件组划和施焊前,坡口及两侧不小于20mm范

      • 9.2.4  管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错边量不应超过母材厚

      • 9.2.5  设备对接焊缝错边量应符合本规范第8.2.7条

      • 9.2.6  不等厚对接焊件的组对,当内壁错边量超过本规范

      • 9.2.7  设备、容器相邻筒体或封头与筒体组对时,纵缝之

    • 9.3 焊接工艺要求

      • 9.3.1  焊接定位焊缝时,应采用与正式焊接要求相同的焊

      • 9.3.2  采用单面焊接接头时,应采取在背面加垫板等措施。

      • 9.3.3  铜管焊接位置宜采用转动焊,铜板焊接位置宜采用

      • 9.3.4  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

      • 9.3.5  纯铜及黄铜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应符合下列

      • 9.3.6  黄铜氧乙炔焊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3.7  应采取防止焊接变形、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 9.3.8  黄铜焊后热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本章适用于钛及钛合金(低合金钛,下同)设备

      • 10.1.2  本章适用于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方法。

    • 10.2 焊前准备

      • 10.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2.2  钨极直流氩弧焊时,钨极直径应按所使用的焊接

      • 10.2.3  坡口形式和尺寸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0.

      • 10.2.4  坡口加工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加工后的坡口

      • 10.2.5  焊件组对和施焊前,坡口及焊丝的清洗应符合下

      • 10.2.6  管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错边量不应超过母材

      • 10.2.7  设备对接焊缝的错边最应符合本规范第8.2.

      • 10.2.8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

      • 10.2.9  当采用钢质工装器具组对时,应采取防止铁离子

      • 10.2.10  定位焊缝应采用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应由合

    • 10.3 焊接工艺要求

      • 10.3.1  钛及钛合金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应采用直流

      • 10.3.2  管道焊接位置宜采用水平转动平焊。

      • 10.3.3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不宜进行焊前预热。多层焊缝

      • 10.3.4  在保证熔透及成形良好的条件下,应选用小线能

      • 10.3.5  焊接熔池及焊接接头的内外表面焊接区域,应采

      • 10.3.6  焊接时应采用高频引弧,焊炬应提前送气;熄弧

      • 10.3.7  焊接过程中,焊丝的加热端应处于保护气体的保

      • 10.3.8  一条焊缝应一次焊完,当中途停焊后重新焊接时

      • 10.3.9  焊接过程中电弧应保持稳定。当多层焊过程中产

      • 10.3.10  焊接时不得采用对已污染的焊缝重新熔化焊接

      • 10.3.11  钛及钛合金不宜进行焊后热处理。当设计文件

      • 10.3.12  焊接时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施焊方法或刚

  • 11 镍及镍合金的焊接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本章适用于镍及镍合金现场设备和管道的焊接施

      • 11.1.2  本章适用于焊条电弧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

    • 11.2 焊前准备

      • 11.2.1  镍及镍合金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2.2  坡口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

      • 11.2.3  焊件组对和施焊前,应对坡口两侧各20mm范

      • 11.2.4  管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错边量不应大于0.

      • 11.2.5  设备对接焊缝的错边量应符合本规范第8.2.

      • 11.2.6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

      • 11.2.7  定位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

    • 11.3 焊接工艺要求

      • 11.3.1  镍及镍合金管的底层焊道焊接时,宜采用钨极惰

      • 11.3.2  焊接应采用小线能量、窄焊道和保持电弧电压的

      • 11.3.3  焊缝多层焊时,宜采用多道焊。底层焊道完成后

      • 11.3.4  当焊件温度低于15℃时,应对焊缝两侧各30

      • 11.3.5  当采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方法焊接底层焊

      • 11.3.6  焊件表面不得有电弧擦伤,并不得在焊件表面引

      • 11.3.7  当焊接小直径管子时,宜采取在焊缝两侧加装冷

      • 11.3.8  双面焊时,背面清根应采用机械方法。

      • 11.3.9  焊接完毕后,应及时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表面飞

      • 11.3.10  镍及镍合金不宜进行焊后热处理。当设计文件

  • 12 锆及锆合金的焊接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本章适用于锆及锆合金管道的焊接施工。

      • 12.1.2  本章适用于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方法。

    • 12.2 焊前准备

      • 12.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12.2.2  焊件坡口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2.3  管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错边量不应大于母材

      • 12.2.4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

      • 12.2.5  定位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

    • 12.3 焊接工艺要求

      • 12.3.1  锆及锆合金焊接应采用直流电源、正接法。焊接

      • 12.3.2  锆及锆合金焊接宜选用偏大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

      • 12.3.3  锆及锆合金内外表面的焊接区域均应采取有效的

      • 12.3.4  焊接过程中,焊丝应始终处于保护气体的保护区

      • 12.3.5  当焊接过程中发生钨极碰触焊丝或熔池时,应停

      • 12.3.6  当焊道表面出现变色时,应立即停止焊接,查明

  • 13 焊接检验及焊接工程交接

    • 13.1 焊接前检查

      • 13.1.1  工程使用的母材及焊接材料,使用前应按本规范

      • 13.1.2  焊接前应对焊接、热处理和工装设备进行检查、

      • 13.1.3  焊接前应检查焊接工艺文件,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 13.1.4  焊接前应检查焊工资格,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

      • 13.1.5  焊接前应对焊接环境进行监控,并应符合本规范

      • 13.1.6  组对前应对焊件的主要结构尺寸与形状、坡口形

      • 13.1.7  组对后应检查组对构件焊缝的形状、位置、错边

      • 13.1.8  焊接前应检查坡口及坡口两侧的清理质量。清理

      • 13.1.9  焊接前应检查焊接材料的干燥及清洗质量,其质

      • 13.1.10  对有焊前预热规定的焊件,焊接前应检查预热

      • 13.1.11  当本规范第13.1节规定的检查结果不符合

    • 13.2 焊接中间检查

      • 13.2.1  定位焊缝焊完后,应清除渣皮进行检查,其质量

      • 13.2.2  对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缝,施焊时应测量焊接线

      • 13.2.3  多层焊每层焊完后,应立即对层间进行清理,并

      • 13.2.4  对规定进行层间无损检测的焊缝,无损检测应在

      • 13.2.5  对道间温度有明确规定的焊缝,应检查记录道间

      • 13.2.6  对中断焊接的焊缝,继续焊接前应进行清理、检

      • 13.2.7  焊接双面焊件时应清理并检查焊缝根部的背面,

      • 13.2.8  对规定进行后热的焊缝,应检查后热温度和后热

      • 13.2.9  设计文件或相关标准规定制怍产品焊接检查试件

    • 13.3 焊接后检查

      • 13.3.1  除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的焊缝外

      • 13.3.2  除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文件另有规定外,焊缝无

      • 13.3.3  应按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焊缝

      • 13.3.4  焊缝的内部质量应按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

      • 13.3.5  对焊缝无损检测时发现的不允许缺陷,应消除后

      • 13.3.6  当必须在焊缝上开孔或开孔补强时,应对开孔直

      • 13.3.7  设计文件没有规定进行射线照相检测或超声检测

      • 13.3.8  焊缝焊后热处理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3.9  当焊缝及附近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时,其质

      • 13.3.10  当对焊缝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焊缝铁素体含量

      • 13.3.11  焊缝的强度试验及严密度试验应在射线检测或

      • 13.3.12  焊缝焊完后应在焊缝附近做焊工标记及其他规

    • 13.4 焊接工程交接

      • 13.4.1  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的范围完成全部焊接工程项

      • 13.4.2  焊接工程交接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应对其

      • 13.4.3  焊接工程交接时,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或总承

      • 13.4.4  要求无损检测和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应在设备排

  • 附录A 焊接工艺规程的格式

  • 附录B 焊接技能评定记录、焊接技能评定结果

    • B.0.1  焊接技能评定记录的格式宜符合表B.0.1的规

    • B.0.2  焊接技能评定结果登记表的格式宜符合表B.0.

    • B.0.3  焊接技能评定合格证的格式宜符合表B.0.3的

  • 附录C 常用焊接坡口形式和尺寸

    • C.0.1  碳素钢和合金钢的焊接坡口形式和尺寸宜符合表C

    • C.0.2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坡口形式和尺寸宜符合表C.0

    • C.0.3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坡口形式及尺寸应分别符合表C

    • C.0.4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坡口形式及尺寸宜符合表C.0

    • C.0.5  镍及镍合金的焊条电弧焊和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坡

    • C.0.6  锆及锆合金的焊接坡口形式及尺寸宜符合表C.0

  • 附录D 焊接材料的选用

    • D.0.1  常用碳素钢及合金钢焊接材料可按表D.0.1-

    • D.0.2  铝及铝合金焊接材料的选用宜符合表D.0.2-

    • D.0.3  铜及铜合金焊接材料的选用宜符合表D.0.3的

    • D.0.4  镍及镍合金焊条和焊丝的选用宜符合表D.0.4

    • D.0.5  锆及锆合金焊丝的选用宜符合表D.0.5的规定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设备和工业金属管道焊接工程的施工水平,加强焊接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