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规范和引导办公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制定

    •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政府办公建筑

    • 1.0.3 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应以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为对象。

    • 1.0.4 评价绿色办公建筑时,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

    • 1.0.5 评价绿色办公建筑时,应统筹处理办公建筑全寿命期

    • 1.0.6 评价绿色办公建筑时,应鼓励采用被动技术、适宜技

    • 1.0.7 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 2 术语

    • 2.0.1 绿色办公建筑 green office bui

    • 2.0.2 综合办公建筑 comprehensive of

    • 2.0.3 建筑环境质量 building environ

    • 2.0.4 建筑环境负荷 building environ

    • 2.0.5 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 building envi

    • 2.0.6 围护结构节能率 energy-saving r

    • 2.0.7 空气调节和采暖通风系统节能率 energy-s

    • 2.0.8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 utilization ra

    • 2.0.9 雨水回用率 rate of rainwater

  • 3 基本规定

    • 3.1 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设置

      • 3.1.1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应分下列三级:

      • 3.1.2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按属性分为建筑环境质量Q指

      • 3.1.3 三级指标分为控制项和可选项两类。控制项不设权重

      • 3.1.4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应在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分别

    • 3.2 评价方法

      • 3.2.1 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的评价应分别按各自的权重系数

      • 3.2.2 评价时应逐级计算指标得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3.2.3 绿色办公建筑等级应根据可选项Q指标和L指标得分

      • 3.2.4 评价综合办公建筑时,建筑的其他功能部分应按相应

  •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 4.1 选址

      • 4.1.1 建筑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

      • 4.1.2 建筑场地应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 4.2 土地利用

      • 4.2.1 在满足当地城乡规划和室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场地

      • 4.2.2 建筑场地宜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 4.2.3 地下空间宜合理开发利用。

      • 4.2.4 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宜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倡建筑

    • 4.3 室外环境

      • 4.3.1 建筑场地内不应存在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4.3.2 建筑物不应影响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要求。

      • 4.3.3 环境噪声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

      • 4.3.4 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宜高于1.5℃。

      • 4.3.5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米高处风速不宜高于5

      • 4.3.6 室外公共活动区域和绿地冬季宜有日照。

      • 4.3.7 建筑不宜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天空造成光污染。

    • 4.4 交通

      • 4.4.1 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宜具有便捷的联系。

      • 4.4.2 建筑场地宜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设施及专门的人行道。

      • 4.4.3 机动车停车的数量和设施宜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宜采

    • 4.5 场地生态

      • 4.5.1 建筑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宜结合现有地形进行设计,

      • 4.5.2 建筑场地内的表层土宜进行分类收集,采取生态恢复

      • 4.5.3 场地内的自然河流、水体及湿地宜合理保护。

      • 4.5.4 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宜合理规划,降低地表径流

      • 4.5.5 建筑场地的绿地率宜高于规划设计要求,并合理采用

      • 4.5.6 绿化设计中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

      • 4.5.7 设有水景的项目,宜结合雨水收集等节水措施合理设

  •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5.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 5.1.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现行

      • 5.1.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宜高于现行国家或地方节能标

      • 5.1.3 外窗或透明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计。

      • 5.1.4 围护结构非透明部分宜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改善

    • 5.2 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利用

      • 5.2.1 建筑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 5.2.2 建筑宜采用合理的开窗设计及其他措施,强化自然通

      • 5.2.3 室内和地下主要功能空间宜采用合理的天然采光措施

    • 5.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 5.3.1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

      • 5.3.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宜合理选择系统形式,提

      • 5.3.3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宜高于现行

      • 5.3.4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输配系统效率宜高于现

      • 5.3.5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宜

    • 5.4 照明系统

      • 5.4.1 各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

      • 5.4.2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宜合理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

      • 5.4.3 照明系统宜合理设计控制方式,降低建筑照明能耗。

    • 5.5 其他用能系统

      • 5.5.1 电梯系统宜合理选用高效节能电梯和合理的控制方法

      • 5.5.2 给排水输配系统宜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给

      • 5.5.3 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高效能源利用系统,降低生活热

      • 5.5.4 输配电和变配电系统宜合理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合理

    • 5.6 可再生能源利用

      • 5.6.1 可再生能源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

    • 5.7 用能设备计量、监测与控制

      • 5.7.1 能耗计量与用能设备监控系统宜进行合理设置。

  •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6.1 水系统

      • 6.1.1 方案规划阶段应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

      • 6.1.2 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合理、完善。热水供应系统

    • 6.2 节水措施

      • 6.2.1 管网漏损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

      • 6.2.2 给水系统不宜出现超压出流现象。

      • 6.2.3 水表宜分区域、分用途设置。

      • 6.2.4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宜达到节水评价值。

      • 6.2.5 用水设备宜采用节水设备或节水措施。绿化灌溉宜采

      • 6.2.6 冷却水系统宜采用循环冷却塔、闭式冷却塔等节水型

    • 6.3 非传统水源利用

      • 6.3.1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不应

      • 6.3.2 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 6.3.3 项目周边有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非传统水源利用

      • 6.3.4 项目周边有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再生水利用率不

      • 6.3.5 雨水回用率不宜低于40%。

  •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7.1 材料资源利用

      • 7.1.1 禁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

      • 7.1.2 场址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宜合理利用。

      • 7.1.3 建筑构、配件宜工厂化生产。

      • 7.1.4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建筑宜使用可再

      • 7.1.5 装饰装修材料宜经济适用。

      • 7.1.6 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建筑宜合理使用新型

    • 7.2 建筑设计优化

      • 7.2.1 建筑造型要素宜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 7.2.2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宜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

      • 7.2.3 建筑方案宜规则。

      • 7.2.4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建筑结构方案宜进行优化设计。

      • 7.2.5 主体结构宜合理使用高强混凝土。

      • 7.2.6 主体结构宜合理使用高强度钢。

      • 7.2.7 建筑设计时宜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

      • 7.2.8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宜灵活分隔。

      • 7.2.9 建筑土建与装修宜一体化设计。

    • 7.3 施工过程控制

      • 7.3.1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应占建

      • 7.3.2 现浇混凝土应使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宜使用预拌

      • 7.3.3 建筑土建与装修宜一体化施工。

      • 7.3.4 施工组织设计中宜制定节材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得

      • 7.3.5 对旧建筑拆除、场地清理和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

      • 7.3.6 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的损耗率应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

      • 7.3.7 现场施工中宜提高围挡、模板等设施的重复使用率。

  • 8 室内环境质量

    • 8.1 光环境

      • 8.1.1 主要功能空间室内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光

      • 8.1.2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宜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 8.1.3 建筑宜鼓励采用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

      • 8.1.4 设计中宜充分考虑照明可控性及灯具防眩光措施。

    • 8.2 声环境

      • 8.2.1 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 8.2.2 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 8.2.3 除开放式办公室之外,室内其他主要功能空间的噪声

      • 8.2.4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宜合理安排,减少相邻空间

      • 8.2.5 建筑中宜合理设计设备减噪、隔振措施。

    • 8.3 热环境

      • 8.3.1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应

      • 8.3.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宜无结露、发霉现象;减少

      • 8.3.3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宜具有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

      • 8.3.4 建筑中宜合理设计各种被动措施、主动措施,加强室

    • 8.4 室内空气质量

      • 8.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

      • 8.4.2 建筑中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

      • 8.4.3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8.4.4 新风采气口位置应合理设计,保证新风质量及避免二

      • 8.4.5 在建筑中宜采取禁烟措施,或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室内

      • 8.4.6 在装饰装修设计中,宜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对室

      • 8.4.7 报告厅、会议室、公共区域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宜有

      • 8.4.8 地下停车场宜有针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措施。

    • 8.5 其他要求

      • 8.5.1 建筑人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宜设有无障碍设施。

      • 8.5.2 主要功能房间外窗宜合理设计,具有良好的外景视野。

      • 8.5.3 公共场所宜设有专门的休憩空间和绿化空间。

  • 9 运营管理

    • 9.1 管理制度

      • 9.1.1 物业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合理,人员及专业应配备齐全

      • 9.1.2 物业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

      • 9.1.3 物业管理单位宜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 9.1.4 物业管理部门宜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宜

      • 9.1.5 物业管理部门宜引导并规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

      • 9.1.6 物业管理部门宜定期进行办公建筑环境满意度评价,

    • 9.2 资源管理与运行维护

      • 9.2.1 建筑能耗和水耗应实行分类、分项计量与分用户计量

      • 9.2.2 物业管理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并建立有完善的建筑工

      • 9.2.3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配置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9.2.4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监控系统高效运行,满

      • 9.2.5 设备维护保养措施齐全,日常运行、检测、维护及应

      • 9.2.6 设备、管线的设置宜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 9.2.7 空调通风系统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

      • 9.2.8 建设用地内停车场闲置时间内宜对外开放,并设置自

    • 9.3 环境管理

      • 9.3.1 建筑运营管理过程中噪声检测达标,无不达标废气、

      • 9.3.2 建筑中应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容器设置合理

      • 9.3.3 垃圾分类收集率宜达到90%以上。

      • 9.3.4 设有餐厅或厨房的办公建筑,宜对餐厨垃圾进行单独

      • 9.3.5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宜大于90%,且植物生长

      • 9.3.6 病虫害防治宜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规范化学药品的

  • 附录A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表

    • A.0.1 “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

    • A.0.2 “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

    • A.0.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 A.0.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

    • A.0.5 “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按

    • A.0.6 “运营管理”部分的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应按表A

  • 附录B 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表

    • B.0.1 “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

    • B.0.2 “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

    • B.0.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

    • B.0.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

    • B.0.5 “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

    • B.0.6 “运营管理”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规范和引导办公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