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城市轨道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新线路建设

    •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应采用所在城市的平面坐标和

    • 1.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

    • 1.0.5 测量作业使用的仪器和工具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 1.0.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应根据工程的安全生产措

    • 1.0.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

      • 2.1.2 专项调查与测绘 special investi

      • 2.1.3 定线测量 final survey;route

      • 2.1.4 线路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

      • 2.1.5 近井点 control points near

      • 2.1.6 近井导线 adjacent traverse

      • 2.1.7 近井水准 adjacent levelling

      • 2.1.8 联系测量 connection survey

      • 2.1.9 陀螺全站仪和铅垂仪组合定向 gyro-theo

      • 2.1.10 贯通测量 holing through su

      • 2.1.11 铺轨基标 track laying benc

      • 2.1.12 任意设站控制网 free station c

      • 2.1.13 建筑 building and struct

      • 2.1.14 限界 gauge     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

      • 2.1.15 联络线 connecting line   

      • 2.1.16 明挖法 cut and cover meth

      • 2.1.17 盖挖顺筑法 cover and cut-bo

      • 2.1.18 盖挖逆筑法 cover and cut-to

      • 2.1.19 矿山法 mining method     

      • 2.1.20 盾构隧道法 shield method   

      • 2.1.21 车辆基地 vehicle base     

      • 2.1.22 车辆段 depot     承担车辆停放、运

      • 2.1.23 联络通道 connect dypass   

      • 2.1.24 疏散平台 evacuation platfo

      • 2.1.25 防淹门 flood gate     防止水

      • 2.1.26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monit

      • 2.1.27 允许偏差 allowable deviati

      • 2.1.28 点位中误差 mean square erro

      • 2.1.29 极限误差 tolerance     在一定

      • 2.1.30 较差 differential observ

    • 2.2 符 号

  • 3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 3.1 一般规定

      • 3.1.1 地面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

      • 3.1.2 地面平面控制网应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网为全市轨道

      • 3.1.3 一等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采用的高程投影面宜与城市

      • 3.1.4 当线路轨道面平均高程的边长高程投影长度变形和高

      • 3.1.5 线路贯穿多个使用不同平面坐标系统的行政区域时,

      • 3.1.6 对符合本规范埋设和使用要求的现有城市控制点的标

      • 3.1.7 已建成的地面平面控制网应适时进行复测。其中,全

    • 3.2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

      • 3.2.1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3.2.2 卫星定位控制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2.3 卫星定位控制网的选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 3.2.4 各等级卫星定位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标石。标石有基本

      • 3.2.5 车站、洞口和竖井附近建筑楼顶上的常用二等卫星定

      • 3.2.6 卫星定位控制测量作业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6

      • 3.2.7 控制网测量宜选用同型号天线,作业前应对卫星定位

      • 3.2.8 观测前应根据接收机数量、控制网设计图形以及交通

      • 3.2.9 卫星定位控制网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2.10 基线解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市轨

      • 3.2.11 基线向量解算的数据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3.2.12 重测或补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业

      • 3.2.13 卫星定位网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2.14 约束平差后,控制点与未作为约束点的同等级现有

      • 3.2.15 卫星定位控制测量结束后,应提交技术设计书和技

    • 3.3 精密导线网测量

      • 3.3.1 三等线路加密控制网应沿建设线路两侧布设,并应采

      • 3.3.2 精密导线网测量和观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表3.3

      • 3.3.3 精密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3.4 精密导线点标石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3.5 精密导线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同时

      • 3.3.6 当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人工观测

      • 3.3.7 在精密导线结点或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水平角时应

      • 3.3.8 附合精密导线或精密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Wβ)

      • 3.3.9 精密导线网测角中误差(Mo)应按下式计算:  

      • 3.3.10 精密导线测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3.11 精密导线边长应进行下列改正:     1 气

      • 3.3.12 精密导线测距边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应符合下

      • 3.3.13 精密导线应采用严密方法平差,其精度应符合本规

      • 3.3.14 精密导线测量结束后,应提交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

  • 4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 4.1 一般规定

      • 4.1.1 城市轨道交通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城市高程系统。

      • 4.1.2 高程控制网布设范围应与地面平面控制网相适应,并

      • 4.1.3 线路贯穿多个不同高程系统的行政区域时,其高程成

      • 4.1.4 对符合本规范埋设和使用要求的现有城市高程控制点

      • 4.1.5 已建成的高程控制网应定期进行复测。一等网应根据

    • 4.2 高程控制网设计与埋石

      • 4.2.1 高程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水准测量技术

      • 4.2.2 水准点应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或建设线路进行设计、

      • 4.2.3 一等水准网水准点平均间距应小于4km,二等水准

      • 4.2.4 水准点应选在受施工变形影响区外稳固、便于寻找、

      • 4.2.5 水准点标石宜分为混凝土水准标石、墙上水准标志、

      • 4.2.6 一、二等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

      • 4.2.7 水准点标石被破坏后,应恢复和补测。若其位置发生

    • 4.3 水准测量

      • 4.3.1 水准测量作业前应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4.3.2 水准仪i角应小于15″,i角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4.3.3 一、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 4.3.4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

      • 4.3.5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 4.3.6 往返两次测量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取

      • 4.3.7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4.3.8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

      • 4.3.9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提交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结或技术

  • 5 线路带状地形图与中线测量

    • 5.1 一般规定

      • 5.1.1 线路带状地形测量工作应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

      • 5.1.2 根据各设计阶段的要求,线路带状地形图宜包括1:

      • 5.1.3 线路带状地形图测绘可选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航空

      • 5.1.4 地形图图式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 5.1.5 根据线路带状地形图特点,地形图宜采用矩形自由分

      • 5.1.6 地形图等高距应符合表5.1.6的规定。 表5.

      • 5.1.7 线路带状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5.1.8 线路带状地形图成果的数据格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5.1.9 地形图上应展绘出轨道交通设计中线、各等级平面控

      • 5.1.10 地形图测绘内容应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

      • 5.1.11 地形图要素的测绘和表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

      • 5.1.12 地形图上各种名称、说明和数字应进行调查核实后

      • 5.1.13 线路带状地形图应通过内业检查、实地全面对照和

    • 5.2 图根控制测量

      • 5.2.1 图根点可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地面等级控制点或

      • 5.2.2 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 5.2.3 图根点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并

      • 5.2.4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4的要求,

      • 5.2.5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

      • 5.2.6 当采用GNSS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图根高程测量时,

    • 5.3 全站仪数字线路带状地形图测绘

      • 5.3.1 全站仪数字线路带状地形图测绘宜采用测记法,并应

      • 5.3.2 当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宜采用双极坐标法增设测站。

      • 5.3.3 仪器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5.3.4 地形图成果应符合本规范第5.1.8条~第5.1

    • 5.4 航空摄影测量

      • 5.4.1 本节适用于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1:500、1:

      • 5.4.2 摄影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摄影比例

      • 5.4.3 摄影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4.4 像控点布设宜根据航线数目选用航线网布点或区域网

      • 5.4.5 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6 空中三角测量的各项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7 测图的各种定向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4.8 地物、地貌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

      • 5.4.9 对于1:500、1:1000比例尺测图,城市建

      • 5.4.10 调绘时,应对航测内业成图进行全面实地检查、修

      • 5.4.11 编辑后的地形图成果应符合本规范第5.1.8条

    • 5.5 线路中线测量

      • Ⅰ 中线测量

        • 5.5.1 线路中线测量应包括对规划设计或初步设计的线路中

        • 5.5.2 线路中线测量可利用带状地形测量的控制点,当原有

        • 5.5.3 线路中线测量时,可采用极坐标法、卫星定位RTK

        • 5.5.4 线路中线桩间距,直线段不宜大于50m,曲线段不

        • 5.5.5 当中线桩位于河、湖或建筑上时,应测设指示桩,其

        • 5.5.6 上下行线路平行区段应测设右线,上下行线路非平行

        • 5.5.7 对影响线路设计的建筑、墩柱和大型管道均应测定其

      • Ⅱ 纵横断面测量

        • 5.5.8 纵断面测量应在中线测量的基础上,沿线路中线逐桩

        • 5.5.9 纵横断面测量可利用数字地形图解析、水准测量、全

        • 5.5.10 纵断面图比例尺:水平方向宜为1:500~1:

        • 5.5.11 纵断面桩点间距直线段应小于25m、曲线段应小

        • 5.5.12 纵横断面测量点应选择在反映地物、地貌特征以及

        • 5.5.13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纵横断面时,应起闭于不同

        • 5.5.14 设计所依据的铁路轨顶、桥面、道路中、探坑重要

        • 5.5.15 线路穿越河流湖泊时,在线路两侧应至少各加测一

        • 5.5.16 横断面测量宽度及测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 5.5.17 横断面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5.18 自来水厂、泵站、污水处理厂临近水域时,还应根

  • 6 专项调查与测绘

    • 6.1 一般规定

      • 6.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项调查与测绘应包括设计的线路

      • 6.1.2 专项调查与测绘工作开始时应充分收集专项调查与测

      • 6.1.3 专项调查与测绘的成图比例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1.4 专项调查与测绘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应符合

      • 6.1.5 专项调查与测绘细部点的坐标、高程测量应采用下列

      • 6.1.6 作业人员进入检查井时,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保护规

    • 6.2 地下管线调查与测绘

      • 6.2.1 对埋设在设计线路和附近的地下管线,除管径小于5

      • 6.2.2 地下管线调查前应进行如下工作:     1 应

      • 6.2.3 对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应进行实

      • 6.2.4 隐蔽地下管线宜采用物探方法查明其位置、走向、埋

      • 6.2.5 地下管线的测绘内容应包括测量管线特征点、管线附

      • 6.2.6 综合地下管线图上除绘制地下管线外,还应将道路、

      • 6.2.7 当地下综合管线过于密集无法依比例尺表达时,在图

      • 6.2.8 综合地下管线点成果表的内容宜包括:管线点号、管

      • 6.2.9 地下管线数字化成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

      • 6.2.10 管线探测完成后应按工区抽样检查。每一个工区隐

    • 6.3 地下建筑测绘

      • 6.3.1 地下建筑测绘应包括对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地下

      • 6.3.2 地面、地下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现场条件布设,可采用

      • 6.3.3 地下控制导线宜通过地下建筑物的出入口直接与地面

      • 6.3.4 地下建筑物的平面图及细部测量要求应执行本规范第

      • 6.3.5 地下通道除测量巷道及附属设施的平面位置外,还应

    • 6.4 跨越线路的建筑物测绘

      • 6.4.1 跨越线路的建筑物测绘应包括对人行天桥、立交桥、

      • 6.4.2 测绘跨越线路的建筑物宜采用解析法,并应按本规范

      • 6.4.3 架空管线的平面位置宜通过测定其支架、杆、塔支撑

      • 6.4.4 桥梁和管线应测定其离地面的净空高度。电缆、电线

      • 6.4.5 管线调查和细部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和

      • 6.4.6 在平面图、纵断面图上应根据设计要求以表格形式标

    • 6.5 水下地形测量

      • 6.5.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穿越河、湖等水域时应进行水下地

      • 6.5.2 水下地形测量可采用断面法或散点法,断面和测深点

      • 6.5.3 断面和测深点测量宜采用下列方法:     1

      • 6.5.4 测深前应对测深仪器、工具进行检验。

      • 6.5.5 测深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5.5的规定。 表6.

      • 6.5.6 在测深开始及结束时,应测断面处的水位。若水位涨

      • 6.5.7 水域地形测量完成后除应绘制水域地形图外,还应将

      • 6.5.8 测深过程中或测深结束后,应对测深断面进行检查。

    • 6.6 房屋拆迁测量

      • 6.6.1 房屋拆迁测量应包括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而进行的房

      • 6.6.2 拆迁定界应依据规划及设计条件对拆迁范围线进行实

      • 6.6.3 拆迁调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查

      • 6.6.4 拆迁房屋面积测量包括永久性房屋面积测量和非永久

      • 6.6.5 房屋面积计算和统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6.6 建筑面积测算时,永久性房屋全部建筑面积、一半建

      • 6.6.7 房屋面积测算应独立计算两次,其较差不应大于2倍

      • 6.6.8 房屋拆迁测量结束后,应提供下列资料:     

    • 6.7 勘测定界测量

      • 6.7.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工作应包括

      • 6.7.2 前期收集的文件及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 6.7.3 现场踏勘应实地调查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地类界

      • 6.7.4 实地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实地放样

      • 6.7.5 界址桩和界址线确定后,应进行界址测量。测量精度

      • 6.7.6 勘测定界图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或地形图上编绘

      • 6.7.7 面积量算可采用坐标法、几何绘图法、求积仪法。面

      • 6.7.8 勘测定界测量结束后,应提交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 7 地面线路施工测量

    • 7.1 一般规定

      • 7.1.1 地面线路施工测量应包括中线测量、路基施工测量和

      • 7.1.2 施工前,建设单位应会同设计、施工和测量单位进行

      • 7.1.3 测量工作开始前,测量人员应对施工设计资料进行查

      • 7.1.4 地面线路沿线按本规范第3章、第4章技术要求布设

      • 7.1.5 地面路基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不应超过±50m

    • 7.2 中线测量

      • 7.2.1 中线测量应对线路中线桩进行测设,线路中线桩应包

      • 7.2.2 中线测量前,应根据复核无误的线路施工设计图和相

      • 7.2.3 中线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卫星定位RTK法

      • 7.2.4 中线桩高程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

      • 7.2.5 中线测量完成后,应对中线桩坐标、相邻桩之间的距

      • 7.2.6 中线桩测设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加固,并应建立护桩。

    • 7.3 路基施工测量

      • 7.3.1 路基施工测量宜包括路基横断面测量和路基填筑、路

      • 7.3.2 路基横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横

      • 7.3.3 路基填筑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4 路基边坡控制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5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测量应包括路基挡墙、路基边沟和

      • 7.3.6 路基加固时应按路基加固的不同部位和施工方法,进

      • 7.3.7 路基施工测量各项放样测量极限误差不应超过±50

    • 7.4 路基结构完成后的测量

      • 7.4.1 路基结构完成后应进行线路各级测量控制点的恢复,

      • 7.4.2 分区、段施工的线路路基贯通后应以线路两侧卫星定

      • 7.4.3 各级测量控制点的恢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 7.4.4 完成后的路基结构与设计值较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7.4.5 地面建筑限界测量应根据车站或区间、直线或曲线段

  • 8 地下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

    • 8.1 一般规定

      • 8.1.1 地下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包括地下隧道和车站的联系

      • 8.1.2 施工测量方案编写前应进行踏勘和收集资料,并应根

      • 8.1.3 施工期间应对地面和地下各等级测量控制点加强保护

      • 8.1.4 每次测量前应对所使用的起算点进行检核,确认其稳

      • 8.1.5 结构施工完成后应恢复地下测量控制点,并以其为起

      • 8.1.6 地下隧道和车站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不应超过±

    • 8.2 联系测量

      • Ⅰ 基本要求

        • 8.2.1 联系测量应包括地面近井导线测量、近井水准测量以

        • 8.2.2 每次联系测量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

        • 8.2.3 定向测量的地下近井定向边应大于120m,且不应

        • 8.2.4 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应少于3次,宜在隧道

        • 8.2.5 当隧道单向贯通距离大于1500m时,应采用高精

      • Ⅱ 地面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水准测量

        • 8.2.6 地面近井点包括平面和高程近井点,应埋设在井口附

        • 8.2.7 地面平面近井点可利用精密导线点测设,并应符合下

        • 8.2.8 高程近井点应利用一、二等水准点测定,并应构成附

      • Ⅲ 定向测量

        • 8.2.9 根据现场条件,定向测量可采用一井定向、两井定向

        • 8.2.10 采用一井定向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11 采用两井定向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12 采用陀螺全站仪+铅垂仪组合定向测量时,应符合

        • 8.2.13 采用导线直接传递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14 采用投点定向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Ⅳ 高程传递测量

        • 8.2.15 高程传递测量应包括地面近井水准测量、高程传递

        • 8.2.16 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近井水准路线,应附合

        • 8.2.17 高程传递测量可采用悬挂钢尺法、电磁波测距三角

        • 8.2.18 采用在竖井内悬挂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

        • 8.2.19 当明挖施工或暗挖施工通过斜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

        • 8.2.20 电磁波测距法传递高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21 当竖井较深采用电磁波测距法传递高程时,作业步

      • Ⅴ 任意设站控制网坐标和高程的同步传递测量

        • 8.2.22 采用任意设站控制网进行坐标和高程的同步传递时

        • 8.2.23 在地面应成组布设不少于3个具有强制对中标志的

        • 8.2.24 控制网测量时,测量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 8.2.25 在地面测站与照准的已知三维近井控制点点组距离

        • 8.2.26 控制网各个点组中各点间距,地面近井点组应大于

        • 8.2.27 控制网测量时,应采用Ⅰ级全站仪进行水平角、垂

        • 8.2.28 任意设站控制网应独立测量两次,两次控制点坐标

    • 8.3 地下控制测量

      • Ⅰ 基本要求

        • 8.3.1 地下控制测量应包括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下高程控

        • 8.3.2 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地下的联系测量成果

        • 8.3.3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标志,应根据施工方法和隧道

        • 8.3.4 隧道单向贯通距离大于1500m时,应在隧道每掘

        • 8.3.5 每次进行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前,应对地下平面和高

      • Ⅱ 平面控制测量

        • 8.3.6 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隧道控

        • 8.3.7 隧道掘进距离满足布设控制点时应及时布设地下平面

        • 8.3.8 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

        • 8.3.9 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导线长度小于

        • 8.3.10 控制点点位横向误差宜符合下式要求:     

        • 8.3.11 每次延伸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控制导线点进行

        • 8.3.12 控制导线点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三次,并宜与

        • 8.3.13 当隧道长度超过1500m时,除应采用本规范第

        • 8.3.14 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后,地下平面控

      • Ⅲ 高程控制测量

        • 8.3.15 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应起算

        • 8.3.16 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地下导线点,单独埋设时宜每2

        • 8.3.17 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

        • 8.3.18 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

        • 8.3.19 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后,地下高程控

    • 8.4 暗挖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

      • Ⅰ 基本要求

        • 8.4.1 暗挖隧道施工测量应包括施工导线测量、施工高程测

        • 8.4.2 施工测量前,应熟悉设计图纸,检核设计数据,并对

        • 8.4.3 暗挖隧道掘进初期,施工测量应以联系测量成果为起

        • 8.4.4 已完成的暗挖隧道长度满足布设地下平面控制网和高

        • 8.4.5 暗挖隧道施工测量应以地下平面控制点或施工导线点

        • 8.4.6 隧道掘进距贯通面150m时,应对线路中线或隧道

        • 8.4.7 隧道贯通后,应立即进行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测量。

      • Ⅱ 施工导线和施工高程测量

        • 8.4.8 施工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线

        • 8.4.9 地下施工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Ⅲ 暗挖地下车站施工测量

        • 8.4.10 地下车站施工竖井、斜井等地面放样,应测设结构

        • 8.4.11 施工竖井、斜井竣工后应进行联系测量,联系测量

        • 8.4.12 车站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宜在各层测设地下控制

        • 8.4.13 采用导洞法施工时,上层边孔拱部隧道和下层边孔

        • 8.4.14 采用双侧壁或桩及梁柱导洞法施工时,应利用施工

        • 8.4.15 车站钢管柱的位置,应根据车站线路中线点测定,

        • 8.4.16 进行车站结构二衬施工测量前,应先恢复上、下层

        • 8.4.17 车站站台的结构施工,应使用已调整后的线路中线

      • Ⅳ 矿山法隧道施工测量

        • 8.4.18 隧道线路或结构中线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19 利用激光指向仪指导隧道掘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20 采用喷锚支护法进行隧道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21 在隧道未贯通前进行二衬施工时,应采取增加控制

      • Ⅴ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

        • 8.4.22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包括盾构始发、掘进和接收三

        • 8.4.23 盾构机始发井建成后,应利用联系测量成果加密测

        • 8.4.24 盾构机接收井建成后,根据所需的测量内容应按本

        • 8.4.25 盾构拼装后应进行初始姿态测量,掘进中应进行实

        • 8.4.26 采用人工测量方法进行初始姿态测量和实时姿态测

        • 8.4.27 采用自动导向系统测量方法进行初始姿态测量和实

        • 8.4.28 盾构机姿态测量频率应根据人工测量或导向系统精

        • 8.4.29 盾构机姿态测量计算数据取位精度要求应符合表8

        • 8.4.30 衬砌环姿态测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8.5 明挖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

      • Ⅰ 基本要求

        • 8.5.1 明挖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应包括其基坑围护结构、基

        • 8.5.2 施工前测量人员应收集设计和测绘资料,对收集的测

        • 8.5.3 施工放样应依据卫星定位点、精密导线点、线路中线

        • 8.5.4 对线路中线控制点的检测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本

        • 8.5.5 根据施工需要宜将明挖隧道、车站施工区域内的各种

      • Ⅱ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

        • 8.5.6 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时,其施工测量应符合

        • 8.5.7 基坑采用护坡桩围护结构时,其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应

      • Ⅲ 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 8.5.8 采用自然边坡的基坑,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

        • 8.5.9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尺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测

        • 8.5.10 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应采用附合导线将线路中线引

        • 8.5.11 高程传入基坑底部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电磁波测

      • Ⅳ 结构施工测量

        • 8.5.12 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

        • 8.5.13 底板混凝土模板、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

        • 8.5.14 结构边墙、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

        • 8.5.15 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

        • 8.5.16 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线控

        • 8.5.17 采用盖挖逆作法的结构施工测量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 8.5.18 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的车站,其结构施工测量方法

    • 8.6 地下结构完成后的测量

      • Ⅰ 基本规定

        • 8.6.1 分区、段施工的隧道和车站结构完成后,应进行结构

        • 8.6.2 隧道和车站贯通测量应依据本规范第7.4.2条的

        • 8.6.3 地下测量控制点的恢复应在完成贯通测量,并对已有

        • 8.6.4 建筑限界测量应采用恢复后的地下测量控制点作为起

      • Ⅱ 贯通误差测量

        • 8.6.5 隧道和车站结构贯通后应进行贯通误差测量,贯通误

        • 8.6.6 平面贯通误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6.7 高程贯通误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6.8 贯通误差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8.3

      • Ⅲ 地下控制点的恢复测量

        • 8.6.9 地下控制点的恢复测量应在贯通测量后,且贯通测量

        • 8.6.10 根据施工需要可对地下控制点或中线点进行恢复测

        • 8.6.11 进行地下控制点恢复测量时,地下控制点的埋设位

        • 8.6.12 进行中线点恢复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6.13 恢复后的地下控制点应作为后续各项测量工作的基

      • Ⅳ 结构限界测量

        • 8.6.14 隧道和车站结构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其结构横断面

        • 8.6.15 结构横断面、底板纵断面测量应以恢复后的地下控

        • 8.6.16 结构横断面应垂直于线路中线,结构横断面上测量

        • 8.6.17 结构横断面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断面仪法

        • 8.6.18 横断面测量可采用不低于Ⅲ级全站仪或断面仪等测

        • 8.6.19 底板纵断面上线路中线点高程测量应使用不低于D

        • 8.6.20 断面测量完成后,应对结构断面测量成果进行检核

        • 8.6.21 结构横断面和底板纵断面测量完成后,应按设计要

  • 9 高架结构施工测量

    • 9.1 一般规定

      • 9.1.1 高架结构施工测量应包括高架桥和高架车站的柱(墩

      • 9.1.2 进行高架桥结构施工测量时,应根据高架桥结构设计

      • 9.1.3 当本规范第9.1.2条所述的控制点不能满足放样

      • 9.1.4 高架桥施工测量应整体布设,分区、分段进行施工时

      • 9.1.5 相邻结构贯通后,应进行贯通测量。贯通测量内容和

      • 9.1.6 高架桥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不应超过±50mm

    • 9.2 柱、墩基础施工测量

      • 9.2.1 柱、墩基础施工应利用线路中线控制点或精密导线点

      • 9.2.2 同一里程处对多柱或柱下多桩组合的基础放样除按第

      • 9.2.3 柱、墩基础放样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2.4 基础放样后应测设基础施工控制桩,施工控制桩宜设

      • 9.2.5 柱、墩基础施工时,应以施工控制桩为依据,测定基

      • 9.2.6 柱、墩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基础承台施工测量。

    • 9.3 柱、墩施工测量

      • 9.3.1 柱、墩施工前,应在不同测站对完成的柱、墩基础承

      • 9.3.2 柱、墩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

      • 9.3.3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中心坐标和垂直度等进行复

      • 9.3.4 柱、墩施工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测定柱、墩顶帽中

    • 9.4 横梁施工测量

      • 9.4.1 横梁施工前,应对柱(墩)顶部的中心位置、高程及

      • 9.4.2 横梁现浇前应检测模板支立的位置、断面尺寸、方位

      • 9.4.3 预制梁安装前应检查其几何尺寸和预埋件位置,检查

    • 9.5 纵梁施工测量

      • 9.5.1 纵梁架设前应在横梁上恢复线路中线点和高程点,并

      • 9.5.2 在横梁上测设纵梁轴线时,应以线路中线点、高程点

      • 9.5.3 纵梁采用混凝土预制梁安装时,其中线和高程与线路

      • 9.5.4 纵梁采用混凝土现浇梁时,应在现浇梁端模上测设线

    • 9.6 高架结构完成后的测量

      • 9.6.1 高架桥结构施工完成后的竣工测量,应包括线路各级

      • 9.6.2 各级测量控制点的恢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 9.6.3 高架结构建筑限界测量应根据车站或区间、直线或曲

  • 10 轨道施工测量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轨道施工测量应包括铺轨控制测量和铺轨施工测量

      • 10.1.2 铺轨控制测量应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 10.1.3 铺轨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的起算数据应分别起

      • 10.1.4 铺轨施工测量前,应对铺轨综合图和线路设计资料

      • 10.1.5 铺轨施工测量时,应对相邻已测设的轨道铺设控制

    • 10.2 铺轨基标测量

      • 10.2.1 铺轨基标应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贯通平差后

      • 10.2.2 铺轨基标分两级测设,一级为控制基标,二级为加

      • 10.2.3 铺轨基标可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或线路中线的一侧。

      • 10.2.4 道岔基标应依据道岔铺轨设计图,利用控制基标单

      • 10.2.5 控制基标应设置成等高等距,埋设永久标志;加密

      • 10.2.6 铺轨基标的标志类型,宜按本规范附录F中图F.

      • 10.2.7 铺轨基标应使用不低于Ⅱ级全站仪和DS1级水准

      • 10.2.8 铺轨基标测设完成后,应按本规范附录F中表F.

      • 10.2.9 控制基标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

      • 10.2.10 加密基标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2.11 道岔基标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2.12 铺轨基标测量完成后,应提交技术设计书和技术

    • 10.3 任意设站控制网测量

      • Ⅰ 基本要求

        • 10.3.1 任意设站控制网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采用的布

        • 10.3.2 控制点沿线路宜成对布设,各对控制点间距根据通

        • 10.3.3 控制点应由埋设在建筑结构中的强制对中标志和可

        • 10.3.4 控制点的编号规则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10.3.5 任意设站控制网测量使用的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

        • 10.3.6 观测前应对全站仪进行检校,并按表10.3.3

        • 10.3.7 任意测站的编号规则宜符合下列规定:     

        • 10.3.8 坐标换带处平面网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

      • Ⅱ 平面测量技术要求

        • 10.3.9 任意设站控制网观测时,每个任意测站观测不宜少

        • 10.3.10 控制网水平方向应采用边角交会观测法进行观测

        • 10.3.11 控制网距离观测应采用多测回距离观测法,并应

        • 10.3.12 任意设站控制网平面测量中,有条件时地上段宜

        • 10.3.13 平面测量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分段测量,分段测

        • 10.3.14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软件应全线统一。平面数据

        • 10.3.15 进行任意设站控制网平面网复测时,采用的网形

        • 10.3.16 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取位应符合表10.3.

      • Ⅲ 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 10.3.17 任意设站控制网控制点高程精度应符合本规范二

        • 10.3.18 高程测量时,水准路线附合长度不宜大于2km

        • 10.3.19 高架段水准测量中,当桥面与地面间高差大于3

        • 10.3.20 高程测量可根据需要分区段测量,区段长度不宜

        • 10.3.21 高程测量数据处理时,应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质

        • 10.3.22 高程控制网平差后,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2m

        • 10.3.23 采用任意设站控制网测量方法,应满足本节Ⅱ平

        • 10.3.24 高程复测时,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应与原测相

        • 10.3.25 高程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取位,应按表10.3.

        • 10.3.26 任意设站控制网测量完成后,应提交技术设计书

    • 10.4 铺轨施工测量

      • Ⅰ 基本规定

        • 10.4.1 铺轨施工测量应包括轨道安装测量、道岔安装测量

        • 10.4.2 轨道施工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

        • 10.4.3 轨道精调测量应在轨道锁定后,控制基标恢复或任

      • Ⅱ 铺轨基标轨道安装测量

        • 10.4.4 轨道安装测量步骤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4.5 道岔安装测量方法、步骤和限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4.6 轨道精调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轨

      • Ⅲ 任意设站控制网轨道安装测量

        • 10.4.7 轨道安装测量方法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4.8 道岔安装测量方法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4.9 轨道精调测量方法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 车辆基地施工测量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车辆基地施工测量应包括施工控制网测量、施工测

      • 11.1.2 车辆基地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相应线路一致。线路

      • 11.1.3 测量前应收集设计和已有测绘资料,宜包括下列主

    • 11.2 施工控制网测量

      • 11.2.1 施工控制网应包括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施工高程控制

      • 11.2.2 车辆基地平面和高程施工控制网应分别附合在一、

      • 11.2.3 施工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全站仪电磁波测距导线或导

      • 11.2.4 施工平面控制网布设应参考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图

      • 11.2.5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2.6 施工高程控制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3 施工测量

      • 11.3.1 车辆基地施工测量应包括施工场地测量、建筑及附

      • 11.3.2 施工场地测量应包括场地平整、施工道路、临时管

      • 11.3.3 建筑施工测量应包括建筑轴线施工控制测量、建筑

    • 11.4 线路测量

      • 11.4.1 车辆基地线路应包括出入段线、车场线及地面联络

      • 11.4.2 定线测量、线路路基施工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

      • 11.4.3 铺轨测量应根据车辆基地线路特点进行,并应符合

      • 11.4.4 车辆基地线路与既有的正线或地面铁路衔接时,应

  • 12 磁悬浮和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施工测量

    • 12.1 磁悬浮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

      • 12.1.1 磁悬浮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内容应包括线路控制网测

      • 12.1.2 线路平面控制网测量应执行本规范第3.2节二等

      • 12.1.3 线路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1.4 高架结构施工测量应执行本规范第9章的要求。

      • 12.1.5 轨道梁铺设时应建立平面控制网。轨道梁平面控制

      • 12.1.6 轨道梁定位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1.7 轨道梁铺设完成后,应利用限界检查专用设备进行

    • 12.2 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施工测量

      • 12.2.1 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测量内容应包括平面和高程控

      • 12.2.2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应执行本规范第3章和第4章的

      • 12.2.3 隧道施工测量应执行本规范第8章的技术规定。

      • 12.2.4 高架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2.5 轨道梁架设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2.6 轨道梁架设完成后,应对轨道梁连接处线形和错台

      • 12.2.7 现浇轨道梁和钢轨道梁架设测量应满足本规范第1

      • 12.2.8 道岔安装测量应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采用极坐标法

      • 12.2.9 车辆运行前,应利用限界检查专用设备,进行建筑

  • 13 设备安装测量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设备安装测量应包括接触轨与架空接触网、防淹门

      • 13.1.2 安装测量方案应依据设备安装设计图进行编制,并

      • 13.1.3 设备安装应以铺轨基标或任意设站控制网点为起算

      • 13.1.4 在隧道边墙上测设设备安装1m控制线时,1m控

      • 13.1.5 设备安装限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

      • 13.1.6 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设备限界测量,对侵入限界

    • 13.2 接触轨与架空接触网安装测量

      • 13.2.1 接触轨与架空接触网的放样,宜采用极坐标方法或

      • 13.2.2 接触轨安装测量应包括底座和轨条安装测量。应以

      • 13.2.3 架空接触网安装测量内容和测量误差应符合下列规

      • 13.2.4 安装完成后,应按《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13.3 防淹门与疏散平台安装测量

      • 13.3.1 防淹门与疏散平台安装测量,应在隧道内铺轨控制

      • 13.3.2 防淹门安装测量应包括对防淹门导轨支撑基础的平

      • 13.3.3 疏散平台安装测量应包括疏散平台支架和平台的安

    • 13.4 行车信号与线路标志安装测量

      • 13.4.1 行车信号安装测量应包括自动闭塞的信号灯支架和

      • 13.4.2 线路标志安装测量应包括线路的千米标、百米标、

      • 13.4.3 钢轨轨腰上的线路标志,应在整体道床施工和无缝

    • 13.5 车站站台与屏蔽门安装测量

      • 13.5.1 车站站台测量应包括站台沿位置和站台大厅高程测

      • 13.5.2 车站站台沿测量应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其与线

      • 13.5.3 站台大厅高程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电磁波测距三

      • 13.5.4 车站屏蔽门安装应根据施工设计图和车站隧道的结

  • 14 竣工测量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竣工测量应包括控制网检测与控制点恢复测量、轨

      • 14.1.2 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应与

      • 14.1.3 竣工测量时,应收集已有的测量资料并进行实地检

      • 14.1.4 竣工测量成果精度及资料应符合国家城市轨道交通

      • 14.1.5 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竣工测量有关综合性技术文

    • 14.2 控制网检测与控制点恢复测量

      • 14.2.1 竣工测量前应对卫星定位控制网、精密导线网、水

      • 14.2.2 当需对已经毁坏、丢失的控制点恢复时,应在检测

      • 14.2.3 卫星定位控制网、精密导线网、水准网检测与控制

    • 14.3 轨道竣工测量

      • 14.3.1 轨道竣工并锁定后应进行轨道竣工测量。

      • 14.3.2 轨道竣工测量应以检测或恢复后的铺轨控制点为基

      • 14.3.3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内容和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4.3.4 铺轨控制网采用铺轨基标时,轨道几何状态测量应

      • 14.3.5 铺轨控制网采用任意设站控制网时,轨道几何状态

      • 14.3.6 测量完成后应按本规范第14.3.4条和第14

    • 14.4 建筑结构竣工测量

      • 14.4.1 建筑结构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区间地面线、隧道、

      • 14.4.2 进行建筑结构竣工测量时,应首先对已有实测的测

      • 14.4.3 建筑结构竣工测量成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 14.5 设备竣工测量

      • 14.5.1 设备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接触轨、架空接触网、风

      • 14.5.2 竣工测量时,应以铺轨控制点为测量基准进行设备

      • 14.5.3 接触轨、架空接触网竣工测量,在直线段每30m

      • 14.5.4 风机和风管位置竣工测量时,应对其轴线、消音墙

      • 14.5.5 行车信号与线路标志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其里程、

      • 14.5.6 对车站站台两侧边墙广告箱等应测定其与轨道之间

    • 14.6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

      • 14.6.1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

      • 14.6.2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

      • 14.6.3 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报告书,报告书中应包括下

    • 14.7 磁悬浮和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竣工测量

      • 14.7.1 磁悬浮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4.7.2 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 变形监测

    • 15.1 一般规定

      • 15.1.1 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工程和建成后线路应根据设计要

      • 15.1.2 变形监测方案应根据变形体埋深、结构特点、支护

      • 15.1.3 变形监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1 施工阶

      • 15.1.4 初始变形监测时间应根据全线或各施工段开工时间

      • 15.1.5 变形监测可采用几何测量、物理传感器测量方法。

      • 15.1.6 变形监测网应分为平面监测网和高程监测网,并应

      • 15.1.7 变形监测点宜按本规范附录L中图L.0.2的类

      • 15.1.8 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应符合

      • 15.1.9 变形监测点的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1.10 变形监测实施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1.11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经验和监测项目要求,应按

    • 15.2 变形监测控制网测量

      • 15.2.1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2.2 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2.3 当采用其他方法布设监测控制网时,在满足相邻基

    • 15.3 施工期间变形监测

      • 15.3.1 施工期间应对建筑结构和支护结构进行变形监测,

      • 15.3.2 施工期间建筑结构和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应符合下列

      • 15.3.3 沿线工程建设环境变形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4 建成后线路变形监测

      • 15.4.1 建成后线路应在下列条件下对相关线路的建筑结构

      • 15.4.2 变形监测对象应包括现有线路轨道、道床和隧道、

      • 15.4.3 变形监测项目应包括监测项目的垂直位移、水平位

      • 15.4.4 应根据本规范第15.4.1条的要求和本规范第

      • 15.4.5 邻近有施工活动时的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监测应符合

      • 15.4.6 软弱地层或高水位地区中的轨道交通线路,邻近有

    • 15.5 变形监测资料整理与信息反馈

      • 15.5.1 变形监测数据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5.5.2 监测单位应定期向委托方等单位提交包括各种图表

      • 15.5.3 变形监测应根据建设地段岩土条件,监测对象特点

      • 15.5.4 变形监测信息反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5.5.5 各条线路应建立变形监测信息数据处理和管理系统

  • 16 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监测

    • 16.1 一般规定

      • 16.1.1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应委托第三

      • 16.1.2 承担第三方测量或第三方监测工作的单位,应具备

      • 16.1.3 建设单位应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测量和第

      • 16.1.4 开工前,建设、施工、监理、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

      • 16.1.5 承担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监测工作的单位工作前应

      • 16.1.6 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监测应独立进行,作业方法应

    • 16.2 第三方测量

      • 16.2.1 开工前,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测量单位应向

      • 16.2.2 第三方测量单位应收集线路基础测绘资料、水文气

      • 16.2.3 第三方测量单位应按本规范第3章、第4章要求定

      • 16.2.4 施工单位的施工测量方案,宜经过第三方测量单位

      • 16.2.5 施工单位应在第三方测量单位对控制测量、关键工

      • 16.2.6 第三方测量单位应对建筑结构重要施工环节的施工

      • 16.2.7 第三方测量单位每次在进行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点

      • 16.2.8 施工测量成果与第三方测量检测成果的较差,应符

      • 16.2.9 第三方测量工作应在施工单位完成相应的施工测量

      • 16.2.10 第三方测量的检测成果不应直接用于指导施工。

    • 16.3 第三方监测

      • 16.3.1 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收集水文气象资料、岩土工程勘

      • 16.3.2 开工前,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向施工、监理单位就监

      • 16.3.3 施工前,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对布设的测点进行初始

      • 16.3.4 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应在同一时段分别独立获取

      • 16.3.5 第三方监测应遵循对关键工序、关键过程、关键时

      • 16.3.6 现场巡查范围应包括施工工程、工程周边地表和建

      • 16.3.7 第三方监测单位每次监测工作完成后,应立即对监

      • 16.3.8 相同时间的第三方监测成果与施工监测成果的较差

  • 17 质量检查与验收

    • 17.1 一般规定

      • 17.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成果质量应实行两级检查、

      • 17.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 17.1.3 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应依据下列文件进行:

      • 17.1.4 对测量成果,应根据质量检查结果评定其质量等级

      • 17.1.5 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1.6 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发现不符合项时,应立即

    • 17.2 质量检查

      • 17.2.1 测量成果质量的两级检查均应采用内业全数检查、

      • 17.2.2 对阶段测量成果,应检查下列内容:     1

      • 17.2.3 对最终测量成果的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7.3 质量验收

      • 17.3.1 测量成果的质量验收应采用抽样核查的方式进行,

      • 17.3.2 测量成果质量验收时应核查技术设计和技术报告,

      • 17.3.3 测量成果质量验收中,当需使用仪器设备时,其精

      • 17.3.4 测量成果质量验收应形成质量验收报告并评定质量

  • 附录A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 A.1 控制点标石埋设

      • A.1.1 卫星定位控制点基本标石埋设(图A.1.1) 图

      • A.1.2 卫星定位控制点岩石标石埋设(图A.1.2) 图

      • A.1.3 卫星定位或精密导线楼顶控制点标石埋设(图A.1

      • A.1.4 二等精密导线点标石埋设(图A.1.4) 图A.

    • A.2 卫星定位外业观测手簿

      • A.2.1 卫星定位外业观测手簿宜符合表A.2.1的要求。

    • A.3 卫星定位控制点点之记

      • A.3.1 卫星定位控制点点之记宜符合表A.3.1的要求。

    • A.4 全站仪的分级标准

      • A.4.1 全站仪的分级标准宜符合表A.4.1的要求。 表

  • 附录B 地面高程控制点标石埋设

    • B.0.1 混凝土水准点标石埋设(图B.0.1) 图B.0

    • B.0.2 墙上水准点标石埋设(图B.0.2) 图B.0.

    • B.0.3 岩石水准点标石埋设(图B.0.3) 图B.0.

    • B.0.4 深桩水准点标石埋设(图B.0.4) 图B.0.

  • 附录C 联系测量

    • C.0.1 一井定向(图C.0.1) 图C.0.1 一井定向

    • C.0.2 悬挂三根钢丝的一井定向(图C.0.2) C.0

    • C.0.3 两井定向(图C.0.3) C.0.3 两井定向

    • C.0.4 陀螺全站仪+铅垂仪组合定向(图C.0.4) 图

  • 附录D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 D.0.1 隧道底板上施工控制导线点或线路中线点钢板标志(

    • D.0.2 隧道拱顶施工控制导线“吊篮”标志(图D.0.2

    • D.0.3 隧道边墙施工控制导线点固定标志(图D.0.3)

    • D.0.4 隧道内施工导线点标志(图D.0.4) 图D.0

    • D.0.5 隧道内施工控制水准点位置(图D.0.5) 图D

  • 附录E 高架线路施工测量

    • E.0.1 墩顶帽测量标志位置(图E.0.1) 图E.0.

    • E.0.2 墩顶帽高程传递测量(图E.0.2) 图E.0.

  • 附录F 铺轨基标测量

    • F.1 铺轨基标标志图

      • F.1.1 矩形或直墙拱铺轨基标标志(图F.1.1) 图F

      • F.1.2 马蹄形或圆形隧道铺轨基标标志(图F.1.2)

      • F.1.3 单开道岔铺轨基标(图F.1.3)

      • F.1.4 复式交分道岔铺轨基标(图F.1.4) 图F.1

      • F.1.5 交叉渡线道岔铺轨基标(图F.1.5) 图F.1

    • F.2 基标成果表

      • F.2.1 控制基标成果宜符合表F.2.1的要求。 表F.

      • F.2.2 加密基标成果宜符合表F.2.2的要求。 表F.

  • 附录G 任意设站控制网测量

    • G.1 任意设站控制网测量

      • G.1.1 任意设站控制网平面网布设形式(图G.1.1)

      • G.1.2 任意设站控制网联测高等级线路控制网形式(图G.

      • G.1.3 任意设站控制网高程测量的水准路线形式    

    • G.2 任意设站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观测手簿

      • G.2.1 任意设站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观测手簿 表G.2.

  • 附录H 任意设站控制网控制点布设位置

    • H.0.1 高架桥梁控制点布设位置     在高架U形梁段

    • H.0.2 地下隧道段控制点布设位置     在地下隧道区

    • H.0.3 车站控制点布设位置     在地下岛式或侧式车

    • H.0.4 地面线路区间段控制点布设位置     地面线路

  • 附录J 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 J.0.1 中间设站的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图J.0

    • J.0.2 观测点在同一侧的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图

  • 附录K 设备竣工测量

    • K.1 竣工测量示意图

      • K.1.1 防淹门竣工测量位置(图K.1.1) 图K.1.

      • K.1.2 接触轨、接触网竣工测量位置(图K.1.2) 图

    • K.2 接触轨、接触网竣工测量记录表

      • K.2.1 接触轨、接触网竣工测量记录表 表K.2.1 接

  • 附录L 变形监测标石埋设

    • L.0.1 深层测温钢管高程控制点标石埋设形式(图L.0.

    • L.0.2 建筑变形观测点标志类型和埋设形式(图L.0.2

    • L.0.3 隧道净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

  • 附录M 质量检查记录表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技术要求,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和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