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落实国家能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化工厂纯供热蒸汽系统、单机容量10

    • 1.0.3 化工厂蒸汽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

  • 2 术 语

    • 2.0.1 蒸汽系统 steam system     化

    • 2.0.2 耗汽户 steam users without

    • 2.0.3 用汽户 steam users with us

    • 2.0.4 热用户 heat users     耗汽户和

    • 2.0.5 汽源 steam sources     燃料

    • 2.0.6 燃料锅炉 fuel-fired boilers

    • 2.0.7 余热锅炉 heat recovery stea

    • 2.0.8 开工锅炉 start-up boilers  

    • 2.0.9 副产蒸汽 by-produced steam

    • 2.0.10 工艺余热 process residual

    • 2.0.11 做功热耗 heat consumption

    • 2.0.12 发电热耗 heat consumption

    • 2.0.13 供热热耗 heat consumption

    • 2.0.14 年利用系数 annual utilizati

  • 3 基本规定

    • 3.0.1 系统设计应根据工艺装置等的各种生产情况,做到运

    • 3.0.2 系统参数、等级应根据工艺蒸汽负荷、参数、汽动机

    • 3.0.3 驱动机泵的汽轮机类型、台数、参数、容量应根据蒸

    • 3.0.4 系统中所需采用的蒸汽锅炉及开工(辅助)锅炉的参

    • 3.0.5 余热利用应根据化工厂蒸汽系统的经济、合理需求,

    • 3.0.6 系统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和利用方式应根据化工厂蒸汽

  • 4 系统类型及规模

    • 4.1 系统类型

      • 4.1.1 当不能实行热电(功)联产时,应采用纯供热系统。

      • 4.1.2 在热电(功)联产供热系统中,供热蒸汽应主要由汽

      • 4.1.3 含燃气轮机的供热系统,燃气轮机驱动发电机或驱动

    • 4.2 系统规模

      • 4.2.1 系统按容量分类:       1 蒸汽系统总蒸

      • 4.2.2 按系统最高级母管的公称压力等级分类,宜符合下列

  • 5 系统组成

    • 5.0.1 系统主要组成应包括锅炉房或热电站,辅助锅炉或开

    • 5.0.2 耗汽户应包括下列种类:       1 工艺生

    • 5.0.3 用汽户应包括下列种类:       1.背压式

    • 5.0.4 蒸汽发生设备应包括下列类型:       1

    • 5.0.5 外来蒸汽应为从本蒸汽系统以外来的蒸汽。

    • 5.0.6 给水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补给

    • 5.0.7 凝结水、排水回收系统及汽水质量监测设施应包括下

    • 5.0.8 系统平衡设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5.0.9 燃气轮机及其排气利用系统应包括下列方式:   

  • 6 系统拟定及蒸汽平衡图

    • 6.1 拟定的依据

      • 6.1.1 系统设计应取得本项目已审批的有关文件。

      • 6.1.2 系统设计已落实的外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 6.1.3 系统设计应取得系统内主要热力设备的特性数据、图

    • 6.2 系统拟定

      • 6.2.1 系统中宜配置参数及容量相同的蒸汽锅炉,余热锅炉

      • 6.2.2 除余热锅炉及开工锅炉外,系统中设置的蒸汽锅炉宜

      • 6.2.3 对连续生产的工艺装置供汽时,汽源不宜设置单台燃

      • 6.2.4 系统内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之间应统一设置减压减温

      • 6.2.5 耗汽户的凝结水应充分回收,并应按压力等级进行梯

      • 6.2.6 对于热力式除氧器,其进水温度上限应低于除氧器操

      • 6.2.7 第一级除氧器宜采用大气式除氧器。除氧器排汽管宜

      • 6.2.8 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中、低温位的余热加热除氧器补

      • 6.2.9 供汽、给水及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单母管系统。

      • 6.2.10 系统内各压力等级的蒸汽母管上应设置安全排放装

      • 6.2.11 减压减温装置应采用热备用。

    • 6.3 纯供热系统拟定

      • 6.3.1 对主要耗汽户应取得负荷条件,并应核实其可靠性。

      • 6.3.2 系统蒸汽参数应根据工艺蒸汽负荷、参数,并结合汽

    • 6.4 热电(功)联产系统拟定

      • 6.4.1 系统设计应根据系统内各用户蒸汽负荷及参数的要求

      • 6.4.2 在确定新蒸汽参数时,宜采用较高参数的新蒸汽。

      • 6.4.3 系统的各压力等级,应按工艺要求并根据汽轮机抽、

      • 6.4.4 除最高压力等级母管外,系统其余各级蒸汽母管平衡

      • 6.4.5 系统正常能力与最大能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6.4.6 汽轮机驱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 6.4.7 为保证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机型的选择应根

      • 6.4.8 系统中凝汽器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 6.4.9 凝汽压力应根据工厂冷却水的温度、可供量及电价等

      • 6.4.10 系统给水加热级数应根据余热载体介质类别、温度

      • 6.4.11 锅炉与驱动机泵的汽轮机布置邻近,以及锅炉与汽

    • 6.5 带燃气轮机的系统拟定

      • 6.5.1 燃气轮机所配余热锅炉的蒸汽参数应与装置蒸汽系统

      • 6.5.2 系统设计应利用燃气轮机排气产生蒸汽、过热蒸汽、

      • 6.5.3 采用燃气轮机时,在化工厂当其排气用作工业炉的助

    • 6.6 蒸汽平衡图

      • 6.6.1 当进行化工厂蒸汽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各装置或各专

      • 6.6.2 当取得各装置(或专业)提出的最终用汽热负荷、用

      • 6.6.3 蒸汽平衡图所包含的深度、内容,宜符合本规范附录

  • 7 系统内主要设备选择

    • 7.0.1 锅炉的台数和容量选择,在一台容量最大的锅炉停用

    • 7.0.2 汽轮机参数、型式、轴功率及抽、排汽量应满足系统

    • 7.0.3 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之间的减压减温装置的总容量,

    • 7.0.4 除氧器的总容量应按最大给水消耗量选择,设计能力

    • 7.0.5 除氧水箱的有效总容量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 7.0.6 给水泵的总容量及台数应保证在任何一台连续运行的

    • 7.0.7 系统中不应采用简单循环的燃气轮机系统。

    • 7.0.8 联合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应与化工生产装置及蒸汽系统

  • 8 系统控制

    • 8.1 系统控制分类和要求

      • 8.1.1 蒸汽系统控制可按下列分类:       1 单

      • 8.1.2 蒸汽系统的控制要求应根据蒸汽系统的类型、安全生

    • 8.2 系统内压力控制

      • 8.2.1 蒸汽系统应根据系统内主要设备或主要装置的压力调

      • 8.2.2 为确保蒸汽母管压力的稳定,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的

      • 8.2.3 在设有多种压力等级蒸汽母管的蒸汽系统中,最高压

      • 8.2.4 在设有多种压力等级蒸汽母管的蒸汽系统中,其他压

      • 8.2.5 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上各自动控制点的设定值取值应

      • 8.2.6 当在同一压力等级蒸汽系统中,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抽

      • 8.2.7 当动力或信号故障时,放空调节阀的开闭,应根据各

      • 8.2.8 除通过自动调节外加燃料的汽源设备的燃料加入量、

    • 8.3 系统内温度控制

      • 8.3.1 汽源设备的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的波动范围,应符合

      • 8.3.2 当系统中需设置减温器时,应设置喷水式(或面式)

      • 8.3.3 给水加热器的给水出口管线上,应设置温度检测仪表。

    • 8.4 系统内流量控制

      • 8.4.1 在系统中,正常运行的锅炉给水泵、表面式凝汽器的

      • 8.4.2 当利用化工工艺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并为两条或两条

      • 8.4.3 在蒸汽系统中,当设有公用或单独的汽包时,其液位

      • 8.4.4 对系统中的除氧器,应设置根据除氧水箱液位,调节

      • 8.4.5 汽轮机的入口蒸汽管线、抽汽管线、输往大的蒸汽用

    • 8.5 系统内水、汽品质的控制

      • 8.5.1 系统内水、汽品质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

      • 8.5.2 当利用化工工艺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化工工艺介质压

      • 8.5.3 在单套化工装置蒸汽系统中,具有高、中压蒸汽发生

      • 8.5.4 化工工艺系统蒸汽凝结水总管出口,应装设水质检测

  • 9 余热利用

    • 9.0.1 余热利用方案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

    • 9.0.2 载热介质温度在500℃以上的高温位余热,可用作

    • 9.0.3 载热介质温度在250℃~500℃的中温位余热,

    • 9.0.4 载热介质温度低于250℃的低温位余热,可用作给

    • 9.0.5 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生产设备,其凝结水回收率应大

  • 10 系统优化

    • 10.0.1 在进行方案优化选择时,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10.0.2 进行方案优化时,应对工程投资、运行费用、技术

    • 10.0.3 优化方案应经计算确定,计算数据应包含下列内容

    • 10.0.4 经本规范第10.0.3条计算出的数据应与本规

    • 10.0.5 关于蒸汽系统的热利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

    • 10.0.6 经本规范第10.0.5条计算出的数据中,最大

  • 附录A 条 件 表

    • 附录A 条 件 表 A.0.1 工艺蒸汽负荷及参数可按表A

    • A.0.2 汽动机泵特性数据可按表A,0.2填写 表A.0

    • A.0.3 副产蒸汽数据可按表A.0.3填写 表A.0.3

    • A.0.4 工艺余热数据可按表A.0.4填写 表A.0.4

    • A.0.5 凝结水回收数据可按表A.0.5填写 表A.0.

  • 附录B 典型蒸汽平衡图

  • 附录C 热耗数据表及供热系统煤耗

    • C.0.1 发电热耗及电动热耗应符合表C.0.1的规定 表

    • C.0.2 热供锅炉房与燃煤电站供热时的供热热耗,应符合表

    • C.0.3 供热锅炉房与燃煤热电站供热时的系统标准煤耗,应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落实国家能源产业政策,降低蒸汽系统总能耗,提高蒸汽系统设计水平,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