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适应我国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设计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城镇道路的路面设计。

    • 1.0.3 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鼓励设

    • 1.0.4 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 2.1 术语

      • 2.1.1 沥青路面 asphalt pavement  

      • 2.1.2 水泥混凝土路面 cement concrete

      • 2.1.3 砌块路面 block stone paveme

      • 2.1.4 当量轴次 equivalent single

      • 2.1.5 累计当量轴次 cumulative equiv

      • 2.1.6 设计基准期 design reference

      • 2.1.7 可靠度 reliability     结构在

      • 2.1.8 目标可靠度 objective reliabi

      • 2.1.9 半刚性基层 semi-rigid base  

      • 2.1.10 刚性基层 rigid base     用普

      • 2.1.11 柔性基层 flexible base    

      • 2.1.12 透层 prime coat     在非沥青

      • 2.1.13 粘层 tack coat     在沥青层与

      • 2.1.14 封层 seal coat     在沥青面层

      • 2.1.15 设计弯沉值 design deflectio

      • 2.1.16 容许拉应变 allowable tensil

      • 2.1.17 容许拉应力 allowable tensil

      • 2.1.18 容许剪应力 allowable shear

      • 2.1.19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tensile stren

      • 2.1.20 抗剪强度结构系数 shear strengt

      • 2.1.21 最不利季节 worst season    

      • 2.1.22 可靠度系数 reliability coef

    • 2.2 符号

      •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 2.2.2 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 Bx——综合温度翘曲应力

      • 2.2.3 几何参数: ds——钢筋直径; Ld——横向裂

      • 2.2.4 材料性能和路面抗力: Eo——路基抗压回弹模量

    • 2.3 代号

      • 2.3.1 材料类型: A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M—

      • 2.3.2 路表特性: SFC60——横向力系数; SMA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1.1 道路路面的面层、基层与垫层等各结构层应符合下列

      • 3.1.2 道路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

      • 3.1.3 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

    • 3.2 设计要素

      • 3.2.1 路面设计基准期应符合表3.2.1规定。   

      • 3.2.2 标准轴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面设计

      • 3.2.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3.2.4 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应符合下列规

      • 3.2.5 交通等级可根据累计轴次按表3.2.5的规定划分

      • 3.2.6 路面设计环境要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2.7 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 3.2.8 路面抗滑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快速

  • 4 路基、垫层与基层

    • 4.1 路基

      • 4.1.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

      • 4.1.2 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不利季

      • 4.1.3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

    • 4.2 垫层

      • 4.2.1 在下述情况下,应在基层下设置垫层:     1

      • 4.2.2 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

      • 4.2.3 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

    • 4.3 基层

      • 4.3.1 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 4.3.2 基层类型宜根据交通等级按表4.3.2-1选用,

      • 4.3.3 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半刚性

      • 4.3.4 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刚性基层

      • 4.3.5 柔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拌沥青

      • 4.3.6 旧路面再生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 沥青路面

    • 5.1 一般规定

      • 5.1.1 沥青路面设计应包括交通量预测与分析,材料选择,

      • 5.1.2 沥青路面在设计基准期内应具有足够的抗车辙、抗裂

    • 5.2 面层类型与材料

      • 5.2.1 应根据使用要求、气候特点、交通荷载与结构层功能

      • 5.2.2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

      • 5.2.3 沥青表面处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2.4 稀浆罩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稀浆

      • 5.2.5 沥青面层用材料包括沥青材料、集料、填料、纤维和

    • 5.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5.3.1 沥青面层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层

      • 5.3.2 面层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应与交通荷载等级以及使用要

      • 5.3.3 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

      • 5.3.4 特重交通道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措施提高沥青混

      • 5.3.5 应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开裂和反射裂缝,可

      • 5.3.6 沥青路面各结构层之间应保持紧密结合,并应符合下

      • 5.3.7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步行街采用沥青路面铺装时,

    • 5.4 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

      • 5.4.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

      • 5.4.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3 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

      • 5.4.4 沥青路面材料的容许拉应变[εR]应按下列公式计

      • 5.4.5 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5.4.6 沥青混面层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

      • 5.4.7 路面质量验收时,应对沥青路面弯沉进行检测和验收

    • 5.5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 5.5.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

      • 5.5.2 路表弯沉值计算点位置应为双轮轮隙中心点A,计算

      • 5.5.3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拉应变的计算点位置应为沥青层

      • 5.5.4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计算点应为半刚性基层

      • 5.5.5 沥青面层剪应力最大值计算点位置应取荷载外侧边缘

      • 5.5.6 路面设计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和抗剪强度等设计

      • 5.5.7 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5.8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宜按下列主要步骤进行:    

    • 5.6 加铺层结构设计

      • 5.6.1 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6.2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 6 水泥混凝土路面

    • 6.1 一般规定

      • 6.1.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交通等级,结合当

      • 6.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

    • 6.2 设计指标与要求

      • 6.2.1 材料性能和面层厚度的变异水平可分为低、中和高三

      • 6.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应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

      • 6.2.3 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作用次数,应按本规范第3.

      • 6.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所承受的轴载作用,应按设计基准期

      • 6.2.5 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水

      • 6.2.6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的路面结构总厚

      • 6.2.7 设计基准期内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

    • 6.3 结构组合设计

      • 6.3.1 路基、垫层和基层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

      • 6.3.2 面层宜采用设置接缝的普通混凝土。当面层板的平面

      • 6.3.3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

      • 6.3.4 纵向接缝的间距应按路面宽度在3.0m~4.5m

      • 6.3.5 横向接缝的间距应符合表6.3.5规定。

      • 6.3.6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

      • 6.3.7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应按钢纤维掺量确定,当钢

      • 6.3.8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应力应满足本规范式(6.2

      • 6.3.9 路面表面构造应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

      • 6.3.10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行街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

      • 6.3.11 停车场水泥混凝土面层28d龄期的弯拉强度不应

    • 6.4 面层材料

      • 6.4.1 面层材料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

      • 6.4.2 材料性质参数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5 路面结构计算

      • 6.5.1 单层混凝土板荷载应力分析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 6.5.2  单层混凝土板温度应力分析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 6.5.3 双层混凝土板荷载应力分析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 6.5.4 双层混凝土板温度应力分析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 6.5.5 混凝土板厚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6.6 面层配筋设计

      • 6.6.1 特殊部位配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连

    • 6.7 接缝设计

      • 6.7.1 纵向接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

      • 6.7.2 横向接缝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日

      • 6.7.3 交叉口接缝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两

      • 6.7.4 端部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混凝土

      • 6.7.5 接缝填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接缝槽壁粘结力强、回弹性

    • 6.8 加铺层结构设计

      • 6.8.1 加铺层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

      • 6.8.2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6.8.3 接缝传荷能力与板底脱空状况调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

      • 6.8.4 旧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8.5 分离式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6.8.6 结合式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 砌块路面

    • 7.1 一般规定

      • 7.1.1 砌块路面设计应包括交通量预测与分析,材料选择,

      • 7.1.2 砌块路面表面应平整、防滑、稳固、无翘动,缝线直

      • 7.1.3 砌块路面应按车行道和人行道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设

    • 7.2 砌块材料技术要求

      • 7.2.1 砌块路面根据材料类型可分为混凝土预制砌块路面和

      • 7.2.2 砌块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 结构层与结构组合

      • 7.3.1 砌块路面结构应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

      • 7.3.2 基层和垫层材料、厚度和设计应满足本规范第4章的

      • 7.3.3 砌块路面面层包括砌块、填缝材料和整平层材料。

      • 7.3.4 采用砌块铺装车行道、广场、停车场时宜采用连锁型

      • 7.3.5 人行道和步行街宜采用普通型混凝土砌块,普通型混

      • 7.3.6 石材砌块的适用性及其最小厚度宜符合表7.3.6

      • 7.3.7 砌块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粗

      • 7.3.8 砌块路面面层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4 结构层计算

      • 7.4.1 砌块路面的结构计算可采用等效厚度法,应根据基层

      • 7.4.2 对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的砌块路面,应采用沥青路

      • 7.4.3 对水泥混凝土基层的砌块路面,应按水泥混凝土路面

  • 8 其他路面

    • 8.1 透水人行道

      • 8.1.1 透水人行道下的土基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土的渗

      • 8.1.2 面层结构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15%,渗透系数不应

      • 8.1.3 整平层可采用干砂或透水干硬性水泥稳定中、粗砂,

      • 8.1.4 基层应选用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能良好、水稳定

    • 8.2 桥面铺装

      • 8.2.1 桥面铺装的结构形式宜与所在位置的道路路面相协调

      • 8.2.2 桥面铺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面沥青

    • 8.3 隧道路面铺装

      • 8.3.1 隧道路面铺装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

      • 8.3.2 当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厚度不宜低于200

      • 8.3.3 当隧道路面采用沥青路面时,沥青面层应具有与水泥

  • 9 路面排水

    • 9.1 一般规定

      • 9.1.1 路面排水应接入城镇排水系统。在城镇排水系统未建

      • 9.1.2 应根据道路所在区域和道路等级,结合路基、桥涵结

      • 9.1.3 路面雨水管渠暴雨强度设计重现期应符合表9.1.

    • 9.2 路面排水设计

      • 9.2.1 路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面

      • 9.2.2 路面排水采用管道或边沟形式。路面排水应综合两侧

      • 9.2.3 道路排水管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2.4 雨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道路

      • 9.2.5 锯齿形偏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

    • 9.3 路面内部排水

      • 9.3.1 对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路基土渗透系数小于

      • 9.3.2 当车行道路面结构设置排水基层或垫层时,应在排水

      • 9.3.3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纵向排水管

      • 9.3.4 集水沟的宽度宜为300mm。集水沟的深度应能保

      • 9.3.5 集水沟的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同,并不得小于0.2

      • 9.3.6 排水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用集料

      • 9.3.7 纵向集水沟可设在面层边缘外侧,集水沟中的填料应

      • 9.3.8 排水基层的下卧层应选用不透水的密级配混合料。

      • 9.3.9 排水垫层可直接设置在路基顶面,并应配置纵向集水

    • 9.4 分隔带排水

      • 9.4.1 当分隔带内设置纵向排水渗沟时,应间隔40m~8

      • 9.4.2 当分隔带封闭后,可不设内部排水系统。

    • 9.5 交叉口范围路面排水

      • 9.5.1 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措施

      • 9.5.2 立体交叉范围的路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 9.6 桥面排水

      • 9.6.1 桥面水应通过横坡和纵坡排入泄水口,并应汇集到竖

      • 9.6.2 桥面宜在铺装边缘设置渗沟,渗沟与泄水口相接。

  • 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 A.0.1 按照设计高温分区指标,一级区划分为3个区,应符

    • A.0.2 按照设计低温分区指标,二级区划分为4个区,应符

    • A.0.3 按照设计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分为4个区,应符

    • A.0.4 沥青路面温度分区由高温和低温组合而成,应符合表

    • A.0.5 由温度和雨量组成的气候分区应符合表A.0.5的

  • 附录B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

  • 附录C 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 附录D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 D.0.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利用单轴贯入试验仪在规定的温度

    • D.0.2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万能材料

    • D.0.3 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旋转压

    • D.0.4 将试件从烘箱中取出,立即置于压力机试验台座上,

    • D.0.5 沥青混凝土的单轴贯入剪切试验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D.0.6 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和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

  • 附录E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 E.0.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单轴

    • E.0.2 试验装置与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

    • E.0.3 试验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

    • E.0.4 试件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将位移传

    • E.0.5 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测

  • 附录F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适应我国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