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做到

    • 1.0.2 本规范适用于非地震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

    • 1.0.3 组合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组合结构构件 composite struct

      • 2.1.2 组合结构 composite structur

      • 2.1.3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steel reinforc

      • 2.1.4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 steel reinforc

      • 2.1.5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 steel reinforc

      • 2.1.6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 concrete-fil

      • 2.1.7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 concrete-fil

      • 2.1.8 转换柱 transfer columns   

      • 2.1.9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steel concrete

      • 2.1.10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steel plate c

      • 2.1.11 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 steel conce

      • 2.1.1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steel and con

      • 2.1.13 组合楼板 composite slabs  

    • 2.2 符 号

      • 2.2.1 材料性能     Ea——型钢(钢管、钢板)弹

      •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M——弯矩设计值;  

      • 2.2.3 几何参数     Ac、Aa、As、A′s——

      •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k——考虑柱身弯矩分布

  • 3 材 料

    • 3.1 钢 材

      • 3.1.1 组合结构构件中钢材宜采用Q345、Q390、Q

      • 3.1.2 钢材应具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

      • 3.1.3 钢材宜采用镇静钢。

      • 3.1.4 钢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方向拉

      • 3.1.5 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结构构件的钢材应符合国家标准

      • 3.1.6 钢材强度指标应按表3.1.6-1、表3.1.6

      • 3.1.7 钢材物理性能指标应按表3.1.7采用。 表3.

      • 3.1.8 压型钢板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压型钢板

      • 3.1.9 压型钢板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薄钢

      • 3.1.10 钢材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3.1.11 焊缝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

      • 3.1.12 钢构件连接使用的螺栓、锚栓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 3.1.13 栓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

      • 3.1.14 一个圆柱头栓钉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规

    • 3.2 钢 筋

      • 3.2.1 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

      • 3.2.2 钢筋弹性模量Es应按表3.2.2采用。 表3.

      • 3.2.3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

    • 3.3 混凝土

      • 3.3.1 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 3.3.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轴心抗拉强度标

      • 3.3.3 混凝土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Ec应按表3.3.3的

      • 3.3.4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混凝土最大骨料直径宜小

  • 4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 4.1 一般规定

      • 4.1.1 组合结构构件可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 4.1.2 各类结构体系中,可整个结构体系采用组合结构构件

      • 4.1.3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各类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柱,沿房

      • 4.1.4 各类结构体系中的楼盖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水平刚度和

    • 4.2 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类型

      • 4.2.1 型钢混凝土柱内埋置的型钢,宜采用实腹式焊接型钢

      • 4.2.2 型钢混凝土梁的型钢,宜采用充满型实腹型钢,其型

      • 4.2.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矩形钢管,可采用热轧钢板焊接

      • 4.2.4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圆形钢管,宜采用直焊缝钢管或

      • 4.2.5 钢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图

      • 4.2.6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翼板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板、混凝

      • 4.2.7 钢与混凝土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钢板可采用开口型压型

    • 4.3 设计计算原则

      • 4.3.1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多、高层建筑,其结构地震作用

      • 4.3.2 组合结构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

      • 4.3.3 组合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 4.3.4 在进行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型钢混凝土和钢管混

      • 4.3.5 采用组合结构构件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的各种组合结

      • 4.3.6 组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可取为0.

      • 4.3.7 采用型钢(钢管)混凝土转换柱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

      • 4.3.8 组合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

      • 4.3.9 多高层组合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按风荷载或多遇

      • 4.3.10 型钢混凝土梁、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及组合楼板的最

      • 4.3.11 型钢混凝土梁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值,并考虑荷载

      • 4.3.12 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在施工阶段的轴向应力不应大

      • 4.3.13 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组合结构,在施工阶段应计

    • 4.4 一般构造

      • 4.4.1 型钢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其梁、柱、

      • 4.4.2 组合结构中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4.4.3 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焊

      • 4.4.4 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埋入式柱脚时,型

      • 4.4.5 抗剪栓钉的直径规格宜选用19mm和22mm,其

      • 4.4.6 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纵向受

  • 5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

    • 5.1 一般规定

      • 5.1.1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

      • 5.1.2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中的型钢钢板厚度不宜小

      • 5.1.3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

    • 5.2 承载力计算

      • 5.2.1 型钢截面为充满型实腹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

      • 5.2.2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

      • 5.2.3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 5.2.4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 5.2.5 型钢截面为充满型实腹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

      • 5.2.6 配置桁架式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梁,其受弯承载力计算

    • 5.3 裂缝宽度验算

      • 5.3.1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应验算裂缝宽度,最大裂

      • 5.3.2 型钢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 5.4 挠度验算

      • 5.4.1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

      • 5.4.2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为

    • 5.5 构造措施

      • 5.5.1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型

      • 5.5.2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中纵向受拉钢筋不宜超过

      • 5.5.3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的腹板高度大于或等于4

      • 5.5.4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应采

      • 5.5.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梁端应设置

      • 5.5.6 非抗震设计时,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应采用封闭箍筋,

      • 5.5.7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

      • 5.5.8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的箍筋肢距,可按现行国

      • 5.5.9 型钢混凝土托柱转换梁,在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

      • 5.5.10 型钢混凝土托柱转换梁与托柱截面中线宜重合,在

      • 5.5.11 型钢混凝土托墙转换梁与转换柱截面中线宜重合;

      • 5.5.12 当转换梁处于偏心受拉时,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应

      • 5.5.13 配置桁架式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其压杆的长

      • 5.5.14 对于配置实腹式型钢的托墙转换梁、托柱转换梁、

      • 5.5.15 在型钢混凝土梁上开孔时,其孔位宜设置在剪力较

      • 5.5.16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圆孔孔洞截面处,应进行受弯

  • 6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

    • 6.1 一般规定

      • 6.1.1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

      • 6.1.2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受力型钢的含钢率不宜小

      • 6.1.3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

      • 6.1.4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最外层纵向受力钢筋的混

      • 6.1.5 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钢板厚度不宜小于8mm,其钢

    • 6.2 承载力计算

      • 6.2.1 型钢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

      • 6.2.2 型钢截面为充满型实腹型钢的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框

      • 6.2.3 配置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

      • 6.2.4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正截面受压承

      • 6.2.5 对截面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轴的型钢混凝土双向

      • 6.2.6 型钢混凝土轴心受拉柱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

      • 6.2.7 型钢截面为充满型实腹型钢的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框

      • 6.2.8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

      • 6.2.9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转换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柱轴力

      • 6.2.10 框架角柱和转换角柱宜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

      • 6.2.11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

      • 6.2.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框

      • 6.2.13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

      • 6.2.14 型钢混凝土转换柱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

      • 6.2.15 配置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其

      • 6.2.16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其斜截面受

      • 6.2.17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框架柱和转换柱,其斜截面受

      • 6.2.18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跨比不大于2.0的偏心受

      • 6.2.19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转换柱,其轴压比应

    • 6.3 裂缝宽度验算

      • 6.3.1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当型钢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

      • 6.3.2 配置工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按荷载

    • 6.4 构造措施

      • 6.4.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应设置箍筋加

      • 6.4.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其箍筋加密

      • 6.4.3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箍

      • 6.4.4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

      • 6.4.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应采用封闭

      • 6.4.6 型钢混凝土转换柱箍筋应采用封闭复合箍或螺旋箍,

      • 6.4.7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转换柱,其箍筋最小

      • 6.4.8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跨比不大于2的型钢混凝土框

      • 6.4.9 非抗震设计时,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应采用封

    • 6.5 柱脚设计及构造

      • Ⅰ 一般规定

        • 6.5.1 型钢混凝土柱可根据不同的受力特点采用型钢埋入基

        • 6.5.2 无地下室或仅有一层地下室的型钢混凝土柱的埋入式

        • 6.5.3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嵌固端以下有两层及两层以上

      • Ⅱ 埋入式柱脚

        • 6.5.4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度应

        • 6.5.5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压力

        • 6.5.6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压力

        • 6.5.7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柱,其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度应

        • 6.5.8 型钢混凝土柱的埋入式柱脚,其型钢底板厚度不应小

        • 6.5.9 型钢混凝土柱的埋入式柱脚,其埋入范围及其上一层

        • 6.5.10 型钢混凝土柱的埋入式柱脚,伸入基础内型钢外侧

        • 6.5.11 型钢混凝土柱的埋入式柱脚,在其埋入部分顶面位

        • 6.5.12 埋入式柱脚型钢底板处设置的锚栓埋置深度,以及

      • Ⅲ 非埋入式柱脚

        • 6.5.13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型钢底板

        • 6.5.14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

        • 6.5.15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

        • 6.5.16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非埋入式柱脚底板截面处的

        • 6.5.17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型钢底板

        • 6.5.18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型钢底板

        • 6.5.19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型钢底板

        • 6.5.20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上一层的

    • 6.6 梁柱节点计算及构造

      • Ⅰ 承载力计算

        • 6.6.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剪力

        • 6.6.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柱节点,其核心区的受剪

        • 6.6.3 框架梁柱节点有效截面宽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6.6.4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

        • 6.6.5 型钢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双向受剪承载力宜

        • 6.6.6 型钢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抗裂计算宜符合下

        • 6.6.7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梁端、柱端的型钢和钢筋

      • Ⅱ 梁柱节点形式

        • 6.6.8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连接构造应做到构造简单

        • 6.6.9 在各种结构体系中,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型钢混凝

        • 6.6.10 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采用刚性连接

        • 6.6.11 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采用铰接时,可在型钢柱上焊

        • 6.6.12 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梁柱节点宜采用刚

        • 6.6.13 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钢斜撑连接的复杂梁柱节点

      • Ⅲ 构造措施

        • 6.6.14 型钢混凝土节点核心区的箍筋最小直径宜符合本规

        • 6.6.15 型钢柱的翼缘与竖向腹板间连接焊缝宜采用坡口全

        • 6.6.16 型钢柱沿高度方向,对应于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内

  • 7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

    • 7.1 一般规定

      • 7.1.1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截面最小边尺寸不

      • 7.1.2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管壁宽厚比b/t、

      • 7.1.3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其内设的钢隔板宽

    • 7.2 承载力计算

      • 7.2.1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其正截面承载力计

      • 7.2.2 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 7.2.3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正截面受压

      • 7.2.4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正截面受

      • 7.2.5 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心受拉柱的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 7.2.6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拉框架柱和转换柱正截面受拉

      • 7.2.7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斜截面受

      • 7.2.8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拉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斜截面受

      • 7.2.9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转换柱的内力设计值应

      • 7.2.10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

    • 7.3 构造措施

      • 7.3.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型钢混凝土梁或钢筋混凝

      • 7.3.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边长大于等于2000mm时,应

      • 7.3.3 每层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下部的钢管壁上应对称设置两

      • 7.3.4 焊接矩形钢管上、下柱的对接焊缝应采用坡口全熔透

    • 7.4 柱脚设计及构造

      • Ⅰ 一般规定

        • 7.4.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可根据不同的受力特点采用埋入式

        • 7.4.2 无地下室或仅有一层地下室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埋

        • 7.4.3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嵌固端以下有两层及两层

      • Ⅱ 埋入式柱脚

        • 7.4.4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

        • 7.4.5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

        • 7.4.6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

        • 7.4.7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拉柱,其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

        • 7.4.8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的钢管底板厚度,不应

        • 7.4.9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度范围内的钢

        • 7.4.10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在其埋入部分的顶

        • 7.4.1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钢管底板处的锚栓埋

      • Ⅲ 非埋入式柱脚

        • 7.4.12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宜采

        • 7.4.13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柱

        • 7.4.14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柱

        • 7.4.15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柱

        • 7.4.16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底板

        • 7.4.17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底板

        • 7.4.18 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采用矩形环板的非埋

    • 7.5 梁柱节点计算及构造

      • Ⅰ 承载力计算

        • 7.5.1 考虑地震作用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其内

        • 7.5.2 在各种结构体系中,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框架梁或转

        • 7.5.3 带内隔板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刚性焊接节点

      • Ⅱ 梁柱节点形式

        • 7.5.4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可采用下列形式:

        • 7.5.5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可采用焊接

        • 7.5.6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可采用焊接

        • 7.5.7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采用钢牛腿连接时

      • Ⅲ 构造措施

        • 7.5.8 当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梁刚接,且钢管为四块钢板焊

        • 7.5.9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短边尺寸不小于1500mm时,

        • 7.5.10 当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为Ⅲ、Ⅳ类或设防烈度为

        • 7.5.11 当钢梁与柱为铰接连接时,钢梁翼缘与钢管可不焊

        • 7.5.1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厚度应符合板件的宽厚比

        • 7.5.1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内竖向隔板与柱的焊接在节点区

  • 8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

    • 8.1 一般规定

      • 8.1.1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的钢管外直径不宜小

      • 8.1.2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的套箍指标θ宜取0

      • 8.1.3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拄和转换柱的钢管外直径与钢管

      • 8.1.4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的等效计算长度与钢

    • 8.2 承载力计算

      • 8.2.1 圆形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

      • 8.2.2 圆形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承载力

      • 8.2.3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正截面受

      • 8.2.4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考虑偏心率影响的承

      • 8.2.5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考虑长细比

      • 8.2.6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考虑柱身弯矩分布梯

      • 8.2.7 圆形钢管混凝土轴心受拉柱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

      • 8.2.8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拉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正截面受

      • 8.2.9 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轴力为0的正截面受

      • 8.2.10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当剪跨

      • 8.2.1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

    • 8.3 构造措施

      • 8.3.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型钢混凝土梁或钢筋混凝

      • 8.3.2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00mm时

      • 8.3.3 焊接圆形钢管的焊缝应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

    • 8.4 柱脚设计及构造

      • Ⅰ 一般规定

        • 8.4.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可根据不同的受力特点采用埋入式

        • 8.4.2 无地下室或仅有一层地下室的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埋

        • 8.4.3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嵌固端以下有两层及两层

      • Ⅱ 埋入式柱脚

        • 8.4.4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

        • 8.4.5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

        • 8.4.6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埋入式柱脚在柱轴向

        • 8.4.7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拉柱,其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

        • 8.4.8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的柱脚底板厚度不应小

        • 8.4.9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的埋置深度范围内的钢

        • 8.4.10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在其埋入部分的顶

        • 8.4.1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钢管底板处的锚栓埋

      • Ⅲ 非埋入式柱脚

        • 8.4.12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底板

        • 8.4.13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柱

        • 8.4.14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轴

        • 8.4.15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在轴

        • 8.4.16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底板

        • 8.4.17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其非埋入式柱脚底板

        • 8.4.18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采用环形底板的非埋

    • 8.5 梁柱节点形式及构造

      • 8.5.1 在各种结构体系中,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框架梁或转

      • 8.5.2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可采用外加强环或内

      • 8.5.3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时,钢管外剪

      • 8.5.4 钢筋混凝土梁与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弯矩传递可采用

  • 9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 9.1 承载力计算

      • 9.1.1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剪力墙,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

      • 9.1.2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剪力墙,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

      • 9.1.3 特一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 9.1.4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其剪力设计

      • 9.1.5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 9.1.6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

      • 9.1.7 在承载力计算中,剪力墙的翼缘计算宽度可取剪力墙

      • 9.1.8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

      • 9.1.9 带边框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剪力墙,其正截面受压承

      • 9.1.10 带边框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

      • 9.1.11 带边框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

      • 9.1.12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

      • 9.1.13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中的钢筋混凝土连梁的受剪截面

      • 9.1.14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中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其斜截面

      • 9.1.15 当钢筋混凝土连梁的受剪截面不符合本规范第9.

      • 9.1.16 考虑地震作用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其重力荷载代

    • 9.2 构造措施

      • 9.2.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其端部型钢

      • 9.2.2 特一、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墙

      • 9.2.3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

      • 9.2.4 特一、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端

      • 9.2.5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内纵向钢筋应有箍筋

      • 9.2.6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9.2

      • 9.2.7 在各种结构体系中的剪力墙,当下部采用型钢混凝土

      • 9.2.8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

      • 9.2.9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端部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

      • 9.2.10 周边有型钢混凝土柱和梁的带边框型钢混凝土剪力

      • 9.2.11 剪力墙洞口连梁中配置的型钢或钢板,其高度不宜

  • 10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 10.1 承载力计算

      • 10.1.1 钢板混凝土偏心受压剪力墙,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 10.1.2 钢板混凝土偏心受拉剪力墙,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

      • 10.1.3 考虑地震作用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弯矩设计值

      • 10.1.4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

      • 10.1.5 钢板混凝土偏心受压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10.1.6 钢板混凝土偏心受拉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10.1.7 考虑地震作用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重力荷载代

      • 10.1.8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中的钢板两侧面应设置栓钉,每

    • 10.2 构造措施

      • 10.2.1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钢板厚度不宜小于10mm

      • 10.2.2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

      • 10.2.3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端部型钢周围应配置纵向钢筋

      • 10.2.4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在楼层标高处应设置型钢暗梁。

      • 10.2.5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端部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

      • 10.2.6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钢板两侧和端部型钢翼缘应设

      • 10.2.7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角部1/5板跨且不小于100

      • 10.2.8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箍筋应

  • 11 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

    • 11.1 承载力计算

      • 11.1.1 带钢斜撑混凝土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剪力墙(图1

      • 11.1.2 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其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

      • 11.1.3 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公式

      • 11.1.4 带钢斜撑混凝土偏心受压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承

      • 11.1.5 带钢斜撑混凝土偏心受拉剪力墙,其斜截面受剪承

      • 11.1.6 考虑地震作用的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其重力荷

    • 11.2 构造措施

      • 11.2.1 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其端部型钢周围应配置纵

      • 11.2.2 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在楼层标高处应设置型钢,

      • 11.2.3 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其端部型钢的混凝土保护

      • 11.2.4 钢斜撑全长范围和横梁端1/5跨度范围的型钢翼

      • 11.2.5 钢斜撑倾角宜取40°~60°。

  • 1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中及支座

      • 12.1.2 进行结构整体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对于仅承受竖向

      • 12.1.3 组合梁承载力按本规范第12.2节塑性分析方法

    • 12.2 承载力计算

      • 12.2.1 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

      • 12.2.2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 12.2.3 组合梁根据抗剪连接栓钉的数量可分为完全抗剪连

      • 12.2.4 钢梁与混凝土翼板交界面的纵向剪力应以弯矩绝对

      • 12.2.5 组合梁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 12.2.6 用塑性设计法计算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受

      • 12.2.7 组合梁的抗剪连接件宜采用圆柱头焊钉,也可采用

      • 12.2.8 对于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做翼板的组合梁,一

      • 12.2.9 连接件数量可在对应的剪跨区段内均匀布置。当在

      • 12.2.10 组合梁由荷载作用引起的单位纵向抗剪界面长度

      • 12.2.11 组合梁由荷载作用引起的单位纵向抗剪界面长度

      • 12.2.12 混凝土板横向钢筋最小配筋宜符合下式规定:

    • 12.3 挠度计算及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计算

      • 12.3.1 组合梁的挠度应分别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

      • 12.3.2 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的折减刚度B可按下式确定:

      • 12.3.3 刚度折减系数ξ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

      • 12.3.4 组合梁负弯矩区段混凝土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考

      • 12.3.5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开裂截面纵向受拉钢

    • 12.4 构造措施

      • 12.4.1 组合梁截面高度不宜超过钢梁截面高度的2倍;混

      • 12.4.2 有板托的组合梁边梁混凝土翼板伸出长度不宜小于

      • 12.4.3 连续组合梁在中间支座负弯矩区的上部纵向钢筋及

      • 12.4.4 抗剪连接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4.5 圆柱头焊钉连接件除应符合12.4.4条规定外

      • 12.4.6 槽钢连接件宜采用Q235钢,截面不宜大于[1

      • 12.4.7 板托的外形尺寸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2.

      • 12.4.8 无板托的组合梁,混凝土翼板中的横向钢筋应符合

      • 12.4.9 对于承受负弯矩的箱形截面组合梁,可在钢箱梁底

  • 13 组合楼板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组合楼板用压型钢板应根据腐蚀环境选择镀锌量,

      • 13.1.2 压型钢板浇筑混凝土面的槽口宽度,开口型压型钢

      • 13.1.3 组合楼板总厚度h不应小于90mm,压型钢板肋

      • 13.1.4 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钢板肋顶以上混凝土厚度hc为

      • 13.1.5 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钢板肋顶以上混凝土厚度hc大

    • 13.2 承载力计算

      • 13.2.1 组合楼板截面在正弯矩作用下,其正截面受弯承载

      • 13.2.2 组合楼板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可不考虑压型钢板

      • 13.2.3 组合楼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 13.2.4 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与混凝土间的纵向剪切粘结承

      • 13.2.5 在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组合楼板应对作用力较大

      • 13.2.6 在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现行

    • 1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13.3.1 组合楼板负弯矩区最大裂缝宽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13.3.2 使用阶段组合楼板挠度应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

      • 13.3.3 组合楼板长期荷载作用下截面抗弯刚度可按下列公

      • 13.3.4 组合楼盖应进行舒适度验算,舒适度验算可采用动

    • 13.4 构造措施

      • 13.4.1 组合楼板正截面承载力不足时,可在板底沿顺肋方

      • 13.4.2 组合楼板在有较大集中(线)荷载作用部位应设置

      • 13.4.3 组合楼板支座处构造钢筋及板面温度钢筋配置应符

      • 13.4.4 组合楼板支承于钢梁上时,其支承长度对边梁不应

      • 13.4.5 组合楼板支承于混凝土梁上时,应在混凝土梁上设

      • 13.4.6 组合楼板支承于砌体墙上时,应在砌体墙上设混凝

      • 13.4.7 组合楼板支承于剪力墙侧面时,宜支承在剪力墙侧

      • 13.4.8 组合楼板栓钉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12.4.4

    • 13.5 施工阶段验算及规定

      • 13.5.1 在施工阶段,压型钢板作为模板计算时,应考虑下

      • 13.5.2 计算压型钢板施工阶段承载力时,湿混凝土荷载分

      • 13.5.3 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13.5.4 压型钢板施工阶段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挠度,

      • 13.5.5 压型钢板端部支座处宜采用栓钉与钢梁或预埋件固

      • 13.5.6 压型钢板侧向在钢梁上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m

  • 14 连接构造

    • 14.1 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

      • 14.1.1 在各种结构体系中,当结构下部楼层采用型钢混凝

      • 14.1.2 在各种结构体系中,当结构下部楼层采用型钢混凝

      • 14.1.3 型钢混凝土柱中的型钢柱需改变截面时,宜保持型

      • 14.1.4 型钢混凝土柱中的型钢柱拼接连接节点,翼缘宜采

    • 14.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

      • 14.2.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对接应考虑构造和运输要

      • 14.2.2 不同壁厚的矩形钢管柱段的对接拼接宜采用下列方

      • 14.2.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柱段截面宽度或高度明显不同

    • 14.3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

      • 14.3.1 等直径钢管对接时宜设置环形隔板和内衬钢管段,

      • 14.3.2 不同直径钢管对接时,宜采用一段变径钢管连接(

    • 14.4 梁与梁连接构造

      • 14.4.1 当框架柱一侧为型钢混凝土梁,另一侧为钢筋混凝

      • 14.4.2 钢筋混凝土次梁与型钢混凝土主梁连接,次梁纵向

      • 14.4.3 钢次梁与型钢混凝土主梁连接,其主梁和次梁的型

    • 14.5 梁与墙连接构造

      • 14.5.1 型钢混凝土梁或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墙的连接,可采

    • 14.6 斜撑与梁、柱连接构造

      • 14.6.1 斜撑宜采用H型钢、钢管等钢斜撑,也可采用型钢

      • 14.6.2 斜撑与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内型钢以及型钢混凝土

    • 14.7 抗剪连接件构造

      • 14.7.1 各种结构体系中的型钢混凝土柱,宜在下列部位设

      • 14.7.2 各种结构体系中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和圆形钢管混

      • 14.7.3 型钢、钢板、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

    • 14.8 钢筋与钢构件连接构造

      • 14.8.1 钢筋与钢构件相碰,宜采用在钢构件上开洞穿孔、

      • 14.8.2 焊接于钢构件翼缘的可焊接机械连接套筒,应在钢

      • 14.8.3 可焊接机械连接套筒与钢构件的焊接应采用熔透焊

  • 附录A 常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剪切粘结系数及标准试验方法

    • A.1 常用压型钢板M、K系数

      • A.1.1 采用本规范计算剪切粘结承载力时,应按本附录给出

    • A.2 标准试验方法

      • A.2.1 试件所用压型钢板应符合本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

      • A.2.2 试件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长度:试

      • A.2.3 试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组合楼板

      • A.2.4 试件剪力件的设计应与实际工程一致。

    • A.3 试验步骤

      • A.3.1 试验加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可采

      • A.3.2 荷载测试仪器精度不应低于±1%。跨中变形及钢板

      • A.3.3 试验应对试验材料、试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 A.4 试验结果分析

      • A.4.1 剪切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

      • A.4.2 剪切粘结m、k系数应按下列规定得出:     

      • A.4.3 当某个试验数据的坐标值偏离该组平均值大于±15

    • A.5 试验结果应用

      • A.5.1 试验分析得到的剪切粘结m、k系数,应用前应得到

      • A.5.2 已有试验结果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A.5.3 试验中无剪力件试件的试验结果所得到的m、k系数

  • 附录B 组合楼盖舒适度验算

    • B.0.1 组合楼盖舒适度应验算振动板格的峰值加速度,板格

    • B.0.2 对于简支梁或等跨连续梁形成的组合楼盖,其自振频

    • B.0.3 组合楼盖计算板格有效荷载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