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了在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

    • 1.0.2  本规范适用于燃煤、燃油或燃气等采用直接燃烧方

    • 1.0.3  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 2 术语

    • 2.0.1  严寒地区    severe cold re

    • 2.0.2  寒冷地区    cold region   

    • 2.0.3  热压    stack pressure  

    • 2.0.4  事故通风    emergency vent

    • 2.0.5  降温通风    cooling ventil

    • 2.0.6  水蒸发冷却    water evapora

    • 2.0.7  真空清扫    vacuum cleanin

    • 2.0.8  微雾抑尘    micro-fog dust

    • 2.0.9  水喷雾抑尘    water spray d

    • 2.0.10  常规岛    conventional i

    • 2.0.11  保护区    protected area

    • 2.0.12  不燃材料    non-combustib

    • 2.0.13  难燃材料    difficult-com

    • 2.0.14  可燃材料    combustible m

    • 2.0.15  燃烧性能等级    classificat

  • 3 基本规定

    • 3.0.1  发电厂供暖系统的设置原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3.0.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选用宜符

    • 3.0.3  发电厂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本规

    • 3.0.4  设置供暖系统的主要生产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最大传

    • 3.0.5  发电厂厂区建筑集中供暖的热媒宜采用热水,热水

    • 3.0.6  当严寒地区的主厂房或运煤建筑热水供暖不能满足

    • 3.0.7  厂区集中供暖系统采用单台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时

    • 3.0.8  有可靠余热可以利用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宜

    • 3.0.9  位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建筑,当生产或使用要

    • 3.0.10  输送、储存或生产过程中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或物

    • 3.0.11  供暖系统应选择承压能力高、易清扫、耐腐蚀、

    • 3.0.12  辅助建筑中有人值守的就地控制室可采用散热器

    • 3.0.13  散热器供暖系统的供水和回水管道应在热力入口

    • 3.0.14  供暖系统热用户热力入口处的供回水管道应分别

    • 3.0.15  暖风机的送风温度不应低于35℃,不宜高于5

    • 3.0.16  冬季送风系统的空气加热器选择计算时,室外空

    • 3.0.17  发电厂各类建筑及车间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原

    • 3.0.18  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车间内经常有人的工作地

    • 3.0.19  当采用自然通风,车间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

    • 3.0.20  事故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

    • 3.0.21  炎热干燥地区降温通风的冷却方式宜采用水蒸发

    • 3.0.22  当通风系统从厂房内吸风时,进风温度应考虑厂

    • 3.0.23  配备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气设备间、电子设

    • 3.0.24  电气设备散热量的计算和取值应符合下列原则:

    • 3.0.25  在风沙较大的地区,通风系统应考虑防风沙措施

    • 3.0.26  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进风口应远离排风口。

    • 3.0.27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新风口

    • 3.0.28  当生产车间或工艺房间的通风或除尘系统连续运

    • 3.0.29  排除含有可燃或爆炸危险气体的通风设备和风管

    • 3.0.30  有人值守控制室的最小新风量应满足每人30m

    • 3.0.31  空气调节和降温通风系统的冷源应根据所在地区

    • 3.0.32  制冷系统的开式冷却水源应根据全厂可用冷却水

    • 3.0.33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材与绝热材料的防

    • 3.0.34  离心风机、空调机、制冷机和水泵的进出口应采

    • 3.0.35  离心风机、水泵、换热器、除尘器和空气处理机

    • 3.0.36  集中空调、加热站和制冷站等系统应设置自动控

    • 3.0.37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房间的通风和空调设备应

    • 3.0.38  核电厂保护区外宜单独设置制冷站,供暖加热站

    • 3.0.39  在核事故时使用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应配

    • 3.0.40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产生的噪声、传播至使

    • 3.0.41  发电厂办公类及生活类建筑物供暖通风与空气调

    • 3.0.4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

  • 4 主厂房供暖与通风

    • 4.1 供暖

      • 4.1.1  计算主厂房供暖热负荷时,不应计列设备及管道散

      • 4.1.2  主厂房供暖热负荷的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 4.1.3  当锅炉送风机冬季在锅炉房内吸风时,允许吸风量

      • 4.1.4  主厂房供暖设备应以散热器为主,暖风机为辅。冬

      • 4.1.5  燃气轮机房、燃气和燃油锅炉房内设置于爆炸危险

      • 4.1.6  主厂房供暖系统宜以机组为单元划分,汽机房与锅

      • 4.1.7  当热水供暖系统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超过40m时

    • 4.2 通风

      • 4.2.1  主厂房应设置全面通风系统,通风方式应符合下列

      • 4.2.2  主厂房通风的风量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 4.2.3  主厂房设备及管道散热量和散湿量宜按工艺专业提

      • 4.2.4  当主厂房采用自然通风时,进、排风口面积应按热

      • 4.2.5  主厂房通风计算时,进、排风温度宜按下列数值选

      • 4.2.6  自然进风窗的设置及有效通风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

      • 4.2.7  当汽机房和锅炉房采用自然通风时,应设置避风型

      • 4.2.8  汽机房和除氧间的中间层及运转层楼板应设置通风

      • 4.2.9  氢冷发电机组的汽机房屋面排氢装置应按下列要求

      • 4.2.10  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

      • 4.2.11  石子煤隧道宜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

    • 4.3 真空清扫

      • 4.3.1  燃煤锅炉房宜设置真空清扫系统,该系统兼管煤仓

      • 4.3.2  真空清扫系统宜在下列部位设置吸尘口:    

      • 4.3.3  真空清扫设备应按下列要求配置:     1 

      • 4.3.4  真空清扫管网的布置及管材材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 4.3.5  吸尘部件的选择和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 5 主厂房空气调节

    • 5.1 一般规定

      • 5.1.1  集中(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室、工程师室、继

      • 5.1.2  集中(单元)控制室和工程师室等房间宜按舒适性

      • 5.1.3  设置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建筑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

      • 5.1.4  空气调节房间的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应根据工艺要求

      • 5.1.5  300MW级及以上机组的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

      • 5.1.6  继电器室宜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设备不应

      • 5.1.7  集中(单元)控制室等有人值守的空调房间室内噪

      • 5.1.8  空调区内的空气压力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当工艺

      • 5.1.9  空调系统的送风管、回风管、冷热水管及冷凝水管

    • 5.2 空调负荷计算

      • 5.2.1  空调区的夏季计算得热量应包括下列内容:   

      • 5.2.2  空气调节房间与邻室的夏季温差超过3℃时,应计

      • 5.2.3  计算空调房间与主厂房非空调房间相邻的内围护结

      • 5.2.4  空调区的夏季计算散湿量应为运行人员的人体散湿

      • 5.2.5  空气调节系统夏季冷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 5.2.6  空调区的冬季热负荷应包括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加

      • 5.2.7  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应按各空调区热负荷累计值

    • 5.3 系统设计

      • 5.3.1  集中(单元)控制室和工程师室等房间的空调系统

      • 5.3.2  炎热干燥地区宜采用水蒸发冷却进行空气冷却或预

      • 5.3.3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室等房间的全空气集中空调

      • 5.3.4  全空气集中空调系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设回

      • 5.3.5  空气调节系统的最小新风量不应小于下列风量中的

      • 5.3.6  300MW级以下机组的集中控制室和单元控制室

      • 5.3.7  集中空调系统的新风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5.3.8  空调系统宜采用低速风管,风管内风速宜符合表5

      • 5.3.9  选择通风机、空气加热器、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加湿

    • 5.4 气流组织

      • 5.4.1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应根据空调区的温湿度参数

      • 5.4.2  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宜采用散流器上送风方式,其

      • 5.4.3  当室内无吊顶或吊顶内高度不满足要求时,宜采用

      • 5.4.4  空调区的换气次数不宜小于每小时5次。

      • 5.4.5  送、回风口的风速宜符合表5.4.5规定的数值

    • 5.5 空气处理

      • 5.5.1  全空气集中空调系统空气冷却装置的形式应符合下

      • 5.5.2  全空气集中空调系统空气处理机组中的空气冷却器

      • 5.5.3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当室内、外混合空气的焓值

      • 5.5.4  加热空气热媒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 5.5.5  全年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应设置加湿装置。加湿量

      • 5.5.6  集中空调系统不应采用汽轮机抽汽作为加湿汽源。

      • 5.5.7  全空气集中空调系统应设置粗效和中效空气过滤器

      • 5.5.8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隔声设计应根据工艺和使用要求

    • 5.6 空调机房布置

      • 5.6.1  空气处理机组宜室内布置。当空气处理机组室外布

      • 5.6.2  空调机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6.3  空调机房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5.6.4  空调机房应设有以下设施:     1  室内

      • 5.6.5  当空气处理机组布置在楼板上时,设备与基础之间

  • 6 电气建筑

    • 6.1 网络控制室

      • 6.1.1  网络控制室和网络继电器室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 6.1.2  网络控制室和网络继电器室的室内设计参数、冷负

      • 6.1.3  网络控制室和网络继电器室的空调设备配置不宜少

      • 6.1.4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在穿越网络继电器室

    • 6.2 蓄电池室

      • 6.2.1  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及调酸室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

      • 6.2.2  阀控密封式蓄电池室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应

      • 6.2.3  蓄电池室通风系统的进风宜过滤,室内应保持负压

      • 6.2.4  当蓄电池室的顶棚被梁分隔时,每个分隔均应设置

      • 6.2.5  布置于蓄电池室内的通风机和空气调节装置的选型

      • 6.2.6  蓄电池室冬季围护结构耗热量宜由散热器供暖系统

      • 6.2.7  散热器与蓄电池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75m。

      • 6.2.8  供暖通风沟道不应敷设在蓄电池室的地下。供暖、

      • 6.2.9  通风系统的设备、风管及其附件应采取防腐措施。

    • 6.3 通信机房

      • 6.3.1  通信机房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 6.3.2  通信机房的空调设备配置不宜少于2台。

    • 6.4 变压器室

      • 6.4.1  油浸式变压器室的通风可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

      • 6.4.2  油浸式变压器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

      • 6.4.3  油浸式变压器室采用机械通风时,宜采用机械进风

      • 6.4.4  油浸式变压器室的通风系统应与其他通风系统分开

      • 6.4.5  干式变压器室的通风可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0

      • 6.4.6  干式变压器室宜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统。当

      • 6.4.7  干式变压器的设备散热量宜按变压器生产厂家提供

      • 6.4.8  当周围空气含尘严重时,变压器室应采用正压通风

      • 6.4.9  设有火灾检测系统的变压器室,当发生火灾时,应

    • 6.5 厂用配电装置室

      • 6.5.1  主厂房、集中控制楼、烟气除尘和除灰运煤建筑物

      • 6.5.2  厂用配电装置室应设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按排除室

      • 6.5.3  厂用配电装置室通风系统应根据周围环境条件,按

      • 6.5.4  主厂房、集中控制楼、烟气除尘和除灰建筑物内厂

      • 6.5.5  厂用配电装置室降温通风系统的房间计算冷负荷应

      • 6.5.6  当厂用配电装置室采用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时,灭

      • 6.5.7  厂用配电装置室冬季室内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 6.5.8  室内布置有干式变压器的低压配电装置室,当采用

      • 6.5.9  厂用配电装置室送风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宜按设计

      • 6.5.10  厂用配电装置室通风系统宜设置就地电源开关,

    • 6.6 励磁设备室

      • 6.6.1  发电机励磁设备室的室内设计温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 6.6.2  室内布置有励磁调节器柜的励磁设备室,通风系统

      • 6.6.3  室内无励磁调节器柜的励磁设备室应按照下列要求

      • 6.6.4  励磁设备室的通风或空调设备宜设置备用。

    • 6.7 出线小室

      • 6.7.1  出线小室的通风方式应根据机组容量及室内电气设

      • 6.7.2  出线小室夏季通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6.8 电抗器室

      • 6.8.1  电抗器室宜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统,通风系

    • 6.9 母线室及母线桥

      • 6.9.1  母线室及封闭母线桥通风量宜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

      • 6.9.2  母线室及封闭母线桥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自然

    • 6.10 油断路器室

      • 6.10.1  油断路器室应设置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平时通

      • 6.10.2  油断路器室应设置事故排风系统,通风量按换气

    • 6.11 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

      • 6.11.1  电缆隧道应设置通风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6.11.2  电缆隧道不应作为其他通风系统的吸风地点。

      • 6.11.3  电缆夹层宜采用自然通风。当电缆夹层采用全淹

      • 6.11.4  通风或空调设备安装在电缆夹层时,应设置独立

    • 6.12 电除尘器配电室

      • 6.12.1  电除尘器配电装置室的通风设计应按本规范第6

      • 6.12.2  电除尘器控制室和电除尘器继电器室应设置空气

      • 6.12.3  电除尘器控制室和电除尘器继电器室的空调设备

    • 6.13 不停电电源室及直流屏室

      • 6.13.1  不停电电源室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直流屏室宜

      • 6.13.2  内置蓄电池的不停电电源室应设置换气次数不少

      • 6.13.3  不停电电源的设备散热量宜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数

    • 6.14 电梯机房

      • 6.14.1  电梯机房应设置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

      • 6.14.2  当机械通风不能满足设备的环境温度要求时,宜

    • 6.1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室

      • 6.15.1  GIS配电装置室以及六氟化硫气体实验室、六

      • 6.15.2  GIS配电装置室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 6.15.3  六氟化硫气体实验室和六氟化硫设备检修室应设

      • 6.15.4  当GIS配电装置室内的六氟化硫浓度检测仪或

      • 6.15.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室内的电缆隧道或电缆沟及与

      • 6.15.6  GIS配电装置室和电缆隧道的排风机电源开关

      • 6.15.7  通风设备、风管及其附件应采取防腐措施。

    • 6.16 柴油发电机室

      • 6.16.1  柴油发电机室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不宜高于40℃

      • 6.16.2  柴油发电机室应设置平时通风系统和柴油发电机

      • 6.16.3  柴油发电机室平时通风系统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

      • 6.16.4  柴油发电机运行时通风系统的通风量应满足下列

      • 6.16.5  柴油发电机室通风宜采用自然进风方式。

      • 6.16.6  柴油发电机室设置供暖系统时,进风口应采用电

      • 6.16.7  集中供暖地区柴油发电机室冬季平时通风系统产

      • 6.16.8  当油箱间单独设置时,油箱间的机械排风系统应

      • 6.16.9  柴油发电机室、油箱间的通风机和电动百叶窗的

    • 6.17 变频器室

      • 6.17.1  变频器室夏季室内环境温度不宜高于35℃,冬

      • 6.17.2  变频器室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量应按照排

      • 6.17.3  变频器采用空气冷却时,变频器室应根据当地气

      • 6.17.4  变频器采用空一水冷却时,变频器室宜采用自然

      • 6.17.5  变频器室降温通风的冷负荷应按照排除室内电气

      • 6.17.6  变频器室通风系统的设备宜采用2台或2台以上

      • 6.17.7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变频器室应具有冬季利用

      • 6.17.8  变频器的设备散热量宜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确

    • 6.18 空冷岛配电室

      • 6.18.1  空冷岛配电装置与变频器分开布置时,空冷岛配

      • 6.18.2  空冷岛配电装置与变频器合并布置的空冷岛配电

      • 6.18.3  空冷岛电子设备间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 7 运煤建筑

    • 7.1 供暖

      • 7.1.1  运煤建筑供暖热媒宜采用热水。当采用蒸汽作为供

      • 7.1.2  热水供暖系统宜以一个转运站及其相邻斜升栈桥来

      • 7.1.3  供暖系统应选用不易积尘的散热器,严寒地区应采

      • 7.1.4  转运站下部与斜升运煤栈桥下部宜增加散热器布置

      • 7.1.5  夏热冬冷地区的运煤建筑内,当冬季存在冻结可能

      • 7.1.6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翻车机室供暖系统设计应符

      • 7.1.7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运煤隧道、地下卸煤沟、转

      • 7.1.8  热风补偿系统应与通风除尘系统联锁运行。

    • 7.2 通风与空调

      • 7.2.1  运煤系统的地下建筑宜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

      • 7.2.2  运煤栈桥设置可开启外窗时,栈桥宜采用自然通风

      • 7.2.3  煤仓间皮带层宜采用自然通风。当无通向室外的侧

      • 7.2.4  地下运煤建筑通风的进风口宜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

      • 7.2.5  地下卸煤沟内设置凝结水箱和凝结水泵的地点应考

      • 7.2.6  运煤建筑通风的气流组织应合理,车间内工作地区

      • 7.2.7  运煤集中控制室、轨道衡控制室和翻车机控制室宜

    • 7.3 除尘

      • 7.3.1  运煤系统的除尘设施应按照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含

      • 7.3.2  石灰石破碎及输送系统的粉尘扬尘点应按照工作场

      • 7.3.3  转运站、碎煤机室、原煤仓及原煤仓落料口等局部

      • 7.3.4  原煤表面水分宜通过表面加湿和微雾抑尘等措施控

      • 7.3.5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煤系统除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 7.3.6  转运站除尘抽风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7  碎煤机除尘抽风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8  原煤仓、筒仓上部的扬尘点的除尘抽风量可按本标

      • 7.3.9  当有可靠的实测风量数据时,各除尘点的抽风量可

      • 7.3.10  地下卸煤沟可采用自动跟踪水喷雾抑尘或微雾抑

      • 7.3.11  除尘器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 7.3.12  在运煤除尘系统中,宜选用湿式除尘器和袋式除

      • 7.3.13  当厂内设有含煤废水处理和回收设施时,除尘设

      • 7.3.14  袋式除尘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15  运煤系统转运站受料点应设置密闭容积式导料槽

      • 7.3.16  除尘器收集的煤尘或煤泥应设有回收设施。湿式

      • 7.3.17  运煤系统的除尘设施宜按每路皮带单独设置。当

      • 7.3.18  转运站各层同时工作的吸风点可合设一个除尘系

      • 7.3.19  每个原煤仓及筒仓宜设置独立的除尘系统。当多

      • 7.3.20  除尘器应设置在除尘系统的负压段。除尘器本体

      • 7.3.21  除尘系统选择风机时,其风量应比计算值大10

      • 7.3.22  同一除尘系统中负压段风管内风速应按系统中较

      • 7.3.23  吸尘罩位置及罩面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24  风管荷重不应支撑在风机和除尘器上,除尘设备

      • 7.3.25  除尘系统的风管和落灰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26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除尘装置应布置在有供暖

      • 7.3.27  运煤系统除尘器和排风系统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

      • 7.3.28  运煤系统除尘器的排风管应直接通到室外的安全

      • 7.3.29  机械除尘和微雾抑尘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 7.3.30  圆形封闭煤场通风和抑尘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31  翻车机卸煤应采用水喷雾或微雾抑尘设施。

      • 7.3.32  翻车机水喷雾抑尘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33  当微雾抑尘系统采用压缩空气微雾发生装置时,

      • 7.3.34  当微雾抑尘系统采用高压微雾发生装置时,应符

  • 8 化学建筑

    • 8.1 化学水处理室

      • 8.1.1  化学水处理车间应根据水处理工艺以及室内有害气

      • 8.1.2  酸库及酸计量间的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 8.1.3  碱库及碱计量间宜采用自然通风。当酸碱共库时,

      • 8.1.4  石灰乳搅拌器间及凝聚剂搅拌器间宜采用自然通风

      • 8.1.5  石灰库应采用机械除尘的方法消除石灰粉尘。石灰

      • 8.1.6  氨、联胺仓库及其加药间应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每

      • 8.1.7  天平室、精密仪器室、热计量室及微量分析室等应

      • 8.1.8  当色谱气瓶间内存有化验用的氢气瓶时,室内应设

      • 8.1.9  酸碱库及计量间,氨、联胺仓库及加药间,化验室

    • 8.2 工业废水处理室

      • 8.2.1  工业废水处理车间应根据废水处理工艺、运行班制

      • 8.2.2  工业废水处理间应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15

      • 8.2.3  废水泵间、助凝剂与絮凝剂加药间及其药品间宜采

      • 8.2.4  次氯酸钠贮存计量问应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

      • 8.2.5  酸碱贮存计量间的供暖通风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

      • 8.2.6  泥浆泵间与泥斗间应设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15

      • 8.2.7  当次氯酸钠贮存计量装置、酸碱贮存计量装置、含

      • 8.2.8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工业废水处理室的冬季排风

    • 8.3 氢气站及供氢站

      • 8.3.1  氢气站内的电解间、氢气干燥间、氢气压缩机间、

      • 8.3.2  事故排风机应与氢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联锁。当空

      • 8.3.3  氢气站、供氢站的供暖形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8.3.4  供暖管道及散热器与各种储气罐的距离不宜小于1

      • 8.3.5  氢气站、供氢站具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供暖、通风

    • 8.4 供氧站及氧气瓶间

      • 8.4.1  供氧站和氧气瓶间宜设置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3

      • 8.4.2  供氧站和氧气瓶间的供暖形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8.4.3  供氧站和氧气瓶间内供暖管道及散热器与储气罐的

    • 8.5 循环水处理建筑

      • 8.5.1  循环水加酸间及酸库的通风设计应按照本标准第8

      • 8.5.2  加阻垢剂的计量泵与加酸计量泵布置在同一房间时

      • 8.5.3  加氯系统采用二氧化氯制剂时,房间的通风系统设

      • 8.5.4  加氯系统采用次氯酸钠制剂时,房间的通风系统设

      • 8.5.5  加氯系统采用液氯制剂时,房间的通风系统设计应

      • 8.5.6  加氯系统采用氯锭制剂时,室内可采用自然通风。

      • 8.5.7  加氯系统的工艺房间均应采用负压通风方式。

      • 8.5.8  二氧化氯系统工艺房间、次氯酸钠系统工艺房间、

    • 8.6 汽水取样间、化验室及试验室

      • 8.6.1  汽水取样的高温架间宜设置排除室内余热余湿的机

      • 8.6.2  产生有毒、有异味等有害气体的化验室和试验室应

      • 8.6.3  水分析室、油分析室、煤分析室及化验室等房间设

      • 8.6.4  油分析通风柜和煤分析通风柜的排风机和电动机应

      • 8.6.5  排除具有放射性物质或危险性较高物质的通风柜宜

      • 8.6.6  当一个房间内设有多个通风柜时,宜合并为一个排

      • 8.6.7  化验室和试验室宜根据工艺要求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 8.7 凝结水精处理间

      • 8.7.1  凝结水精处理间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8.7.2  凝结水精处理控制室宜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 8.8 海水淡化建筑

      • 8.8.1  当海水淡化采用反渗透工艺时,各工艺房间的通风

      • 8.8.2  当采用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时,其热交换器间和泵

  • 9 其他辅助及附属建筑

    • 9.1 灰渣泵房

      • 9.1.1  灰渣(浆)泵的配用电动机布置在地上时,泵房宜

      • 9.1.2  灰渣(浆)泵房通风量应按消除设备散热量进行计

    • 9.2 油泵房、空压机室及启动锅炉房

      • 9.2.1  油泵房的通风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9.2.2  空压机室的供暖和通风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9.2.3  启动锅炉房的供暖通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9.2.4  润滑油传送间和主油箱室宜采用机械通风,其通风

    • 9.3 水工建筑

      • 9.3.1  循环水泵房及岸边水泵房的供暖和通风设计应满足

      • 9.3.2  生活消防水泵房和综合水泵房宜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 9.3.3  污水及废水处理建筑的通风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 9.3.4  距厂区较远的灰场管理站应根据当地条件确定供冷

    • 9.4 各种库房及车间

      • 9.4.1  汽车库的供暖和通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汽

      • 9.4.2  推煤机库宜采用自然通风。

      • 9.4.3  材料库、冷机修仓库及非放射性机修仓库应按下列

      • 9.4.4  核电厂的危险品库应按下列要求设计:    

      • 9.4.5  油脂库宜采用自然通风,通风量换气次数宜不小于

      • 9.4.6  无可开启外窗的消防气体储瓶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装

      • 9.4.7  检修车间宜采用自然通风。当工作地点有通风要求

      • 9.4.8  各类库房供暖热负荷应计人连续运行排风系统的冷

    • 9.5 试验类建筑

      • 9.5.1  金属试验室的各房间应根据功能要求设置通风及空

      • 9.5.2  仪表与控制试验室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通风或空调装

      • 9.5.3  电气试验室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通风及空气调节系

      • 9.5.4  环境监测站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通风系统。计算机

      • 9.5.5  核电厂性能试验室中的恒温恒湿库、仪控实验工具

    • 9.6 脱硫建筑

      • 9.6.1  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的石灰石卸料、转运、破碎

      • 9.6.2  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的石灰石制浆车间、石膏脱

      • 9.6.3  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的浆液循环泵房的值班供暖

      • 9.6.4  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的氧化风机房和海水脱硫的

      • 9.6.5  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的石膏库宜采用自然通风。

      • 9.6.6  氨法脱硫的硫酸铵制备车间宜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 9.6.7  脱硫建筑的供暖热负荷应计入连续运行通风系统的

      • 9.6.8  脱硫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 9.7 脱硝建筑

      • 9.7.1  烟气脱硝的还原剂车间不允许使用明火取暖。室内

      • 9.7.2  还原剂车间、液氨蒸发设备间和卸氨压缩机房等房

      • 9.7.3  液氨蒸发设备间和卸氨压缩机房应设置平时通风系

      • 9.7.4  还原剂车间、液氨蒸发设备间和卸氨压缩机房的通

      • 9.7.5  还原剂车间、液氨蒸发设备间和卸氨压缩机房的供

      • 9.7.6  烟气脱硝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

      • 9.7.7  当采用尿素制备还原剂时,尿素溶解车间通风系统

    • 9.8 核电厂附属建筑

      • 9.8.1  当职业医疗中心布置在生产办公楼时,应按以下原

  • 10 加热站与制冷站

    • 10.1 加热站

      • 10.1.1  发电厂集中供暖热水加热站的热负荷应包括厂区

      • 10.1.2  核电厂的核岛加热站布置在常规岛时,加热站应

      • 10.1.3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全厂建筑供暖通风

      • 10.1.4  当发电厂有明确的近期扩建规划时,加热站热负

      • 10.1.5  火力发电厂厂区内建筑供暖系统应设置独立的厂

      • 10.1.6  核电厂常规岛及其辅助和附属建筑供暖加热站的

      • 10.1.7  厂区供暖加热站内的设备和管道布置应按照现行

      • 10.1.8  厂区供暖加热站设计及加热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

      • 10.1.9  热网加热器的凝结水应回收至热力系统。当加热

      • 10.1.10  厂区热网循环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1.11  厂区热网系统补水装置的流量不应小于循环流

      • 10.1.12  厂区供暖热网系统的补给水可以采用除氧软化

      • 10.1.13  当厂区供热介质中氯离子含量高于25mg/

      • 10.1.14  厂区热水管网的定压点宜设在热网循环水泵吸

      • 10.1.15  加热站内换热设备的布置应满足抽管检修距离

      • 10.1.16  热网循环水泵宜布置在热交换器的进水侧。在

      • 10.1.17  膨胀水箱的容积应根据系统的水容量、运行中

      • 10.1.18  热网循环水泵、补给水泵和热网加热器的凝结

      • 10.1.19  热网供回水总管和补水管上宜装设流量计,供

      • 10.1.20  闭式热网系统应设置泄压装置。

      • 10.1.21  加热器、分集水器、补水水箱、蒸汽管道、热

    • 10.2 制冷站

      • 10.2.1  发电厂通风、空调系统冷源应根据发电厂类型、

      • 10.2.2  发电厂集中制冷站应按下列原则设置:    

      • 10.2.3  发电厂人工冷源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 10.2.4  集中制冷站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符合下列规

      • 10.2.5  冷水机组及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应符合现

      • 10.2.6  冷水(热泵)机组台数及单机制冷(热)量选择

      • 10.2.7  集中空调系统的冷热水参数应根据冷热源和末端

      • 10.2.8  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形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 10.2.9  集中空调系统的冷热水水泵的配置应符合下列原

      • 10.2.10  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输送能效比应符合

      • 10.2.11  闭式空调冷水系统和闭式冷却水系统定压点宜

      • 10.2.12  闭式空调冷水和闭式冷却水系统的补水应符合

      • 10.2.13  空调水系统补水泵、补水箱的选择应符合下列

      • 10.2.14  冷水系统及闭式冷却塔冷却水系统中应设置排

      • 10.2.15  冷却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2.16  冷却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2.17  冷却水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2.18  开式冷却塔循环冷却系统应有可靠的补水系统

      • 10.2.19  空调冷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

      • 10.2.20  冷(热)水机组和水泵等设备的进口和出口应

      • 10.2.21  空调冷热水管、分水器、集水器等设备的绝热

      • 10.2.22  制冷机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2.23  制冷机房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及管道布置情况确

      • 10.2.24  制冷机房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 室外管网

    • 11.1 供暖热水管网

      • 11.1.1  供暖热水管网应采用闭式双管制系统。

      • 11.1.2  供暖热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满足本期热负荷需要

      • 11.1.3  进行水力计算时,供暖热水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

      • 11.1.4  确定供暖热水管网主干线管径时,设计比摩阻宜

      • 11.1.5  供暖热水管网支干线和支线应按照允许压力降确

      • 11.1.6  进行供暖热水管网水力计算时,宜采取下列措施

      • 11.1.7  厂区供暖热水管网与各热用户宜采用直接连接的

      • 11.1.8  厂区供暖热水管网任何一点的压力至少应比该点

      • 11.1.9  厂区供暖热水管网的回水压力应小于直接连接用

      • 11.1.10  厂区供暖热水管网静水压力的确定应符合现行

      • 11.1.11  供暖热水管网末端的供回水压力差应满足热用

      • 11.1.12  在绘制水压图时,加热站内部的压力损失可按

    • 11.2 空调冷水管网

      • 11.2.1  空调冷水管网应采用闭式双管制系统。

      • 11.2.2  冷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满足本期冷负荷需要。当

      • 11.2.3  对于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的管网,管网设计流量应

      • 11.2.4  进行水力计算时,冷水管网的允许流速应符合下

      • 11.2.5  冷水管网与各用户之间宜采用直接连接。入口处

      • 11.2.6  空调冷水管网的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时压力符合

      • 11.2.7  空调冷水管网停止运行时,系统的静水压力线应

    • 11.3 蒸汽管网

      • 11.3.1  供暖用蒸汽管网的凝结水回收宜采用闭式系统。

      • 11.3.2  负荷变动较大或常年运行的蒸汽管道应与供暖蒸

      • 11.3.3  蒸汽和凝结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时,管道内壁粗

      • 11.3.4  蒸汽和凝结水管道内允许最大流速应按表11.

      • 11.3.5  蒸汽管网应根据管网起点压力和用户需要压力来

      • 11.3.6  压力凝结水管道的设计比摩阻可采用50Pa/

      • 11.3.7  余压回收系统的凝结水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3.8  余压回收系统的凝结水管道的计算流量应按下列

      • 11.3.9  加压回收的凝结水系统宜选用闭式凝结水回收装

      • 11.3.10  加压回收系统的凝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

    • 11.4 管网布置及敷设

      • 11.4.1  厂区冷热水管道、蒸汽管道和凝结水管道可采用

      • 11.4.2  厂区内敷设的冷网或热网管道应平行或垂直于道

      • 11.4.3  热网管道不应穿越因汽水泄漏会引起事故的场所

      • 11.4.4  厂区内工艺管道或电缆桥架穿越冷网或热网管沟

      • 11.4.5  管沟敷设的冷网或热网管道进入建构筑物或穿过

      • 11.4.6  冷网或热网管沟敷设的相关尺寸应符合表11.

      • 11.4.7  地下敷设的冷网或热网管道坡度值不应小于0.

      • 11.4.8  冷网或热网管沟敷设时,管沟盖板或检查室盖板

      • 11.4.9  厂区内的冷网或热网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施和良

      • 11.4.10  冷水、热水和凝结水管道的高点应安装放气管

      • 11.4.11  冷水、热水和凝结水管道的低点应安装放水管

      • 11.4.12  厂区蒸汽管道的疏排水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 11.4.13  厂区内直埋或地沟敷设的冷热水管、蒸汽管和

      • 11.4.14  厂区架空供热管道与建(构)筑物、交通线路

      • 11.4.15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

      • 11.4.16  地上敷设的冷网或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交叉

    • 11.5 管材、连接及绝热

      • 11.5.1  冷网、热网管道和蒸汽网管道可采用无缝钢管和

      • 11.5.2  冷网或热网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管道与设备

      • 11.5.3  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低于-5℃地区的架空敷设不

      • 11.5.4  冷网或热网中可采用热压弯头。弯头的材质不应

      • 11.5.5  冷网或热网的管道及附件的保温结构设计应按照

      • 11.5.6  供热介质设计温度高于50℃的热水和蒸汽管道

      • 11.5.7  保温(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

      • 11.5.8  供热管道保温层的厚度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 11.5.9  阀门和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 11.5.10  保温(冷)层外应有性能良好的外保护层。保

      • 11.5.11  架空和不通行地沟内敷设的冷、热管道,其保

    • 11.6 热补偿及强度计算

      • 11.6.1  热网管道的温度变形应充分利用管道的转角管段

      • 11.6.2  当采用L型和Z型转角进行自然补偿时,转角不

      • 11.6.3  采用弯管补偿器时,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25

      • 11.6.4  采用套筒补偿器时,热网管道工作压力宜低于1

      • 11.6.5  采用轴向波纹管补偿器时,补偿器宜布置在靠近

      • 11.6.6  采用球形补偿器时,应合理地布置导向支架和固

      • 11.6.7  架空与管沟敷设时,活动支吊架最大间距应取管

      • 11.6.8  架空或管沟敷设的热网管道的许用应力、管壁厚

      • 11.6.9  进行管道机械强度计算时,供热介质计算参数的

      • 11.6.10  管道作用于固定支座的水平荷载应考虑最不利

      • 11.6.11  固定支架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7 直埋管敷设

      • 11.7.1  厂区内冷网或热网管道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采

      • 11.7.2  冷水或热水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时,应采用钢制内

      • 11.7.3  冷水网管道直埋敷设时,可采用无补偿冷安装方

      • 11.7.4  直埋敷设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11.7.

      • 11.7.5  管道直埋敷设时,供热管道与建(构)筑物、交

      • 11.7.6  直埋敷设预制保温管道的应力验算应按现行行业

      • 11.7.7  计算直埋管道的热伸长量时,应计入管道塑性变

      • 11.7.8  直埋敷设热水管网可利用“L”形转角弯管进行

      • 11.7.9  当直埋敷设的热水管网从主干线直接引出分支管

      • 11.7.10  当直埋管道利用补偿器进行热补偿时,补偿器

      • 11.7.11  直埋管道的三通、弯头、阀门及变径管等应力

      • 11.7.12  直埋敷设的冷水或热水管道的绝热结构应有足

      • 11.7.13  冷网或热网直埋管道的高点应设置放气检查井

      • 11.7.14  直埋管道阀门处应设置阀门井。直埋冷水或热

      • 11.7.15  蒸汽直埋管道应有良好的保温,外保护壳应防

      • 11.7.16  蒸汽直埋管道的保温结构可采用内滑动外固定

      • 11.7.17  厂区内蒸汽或凝结水直埋管道的转弯处宜利用

      • 11.7.18  蒸汽直埋管道的阀门应选用焊接连接,且无盘

      • 11.7.19  直埋蒸汽管道固定墩的隔热层应满足下列规定

      • 11.7.20  蒸汽管道在两固定墩间应设置排潮管,排潮管

      • 11.7.21  直埋疏排水管应按蒸汽直埋管道的技术要求敷

  • 12 监测与控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主厂房机械通风、加热站、制冷站、集中空调系

      • 12.1.2  集中监控系统应具有远方/就地控制功能,并设

      • 12.1.3  调节装置的执行机构宜采用电动型。

      • 12.1.4  集中监控系统测量元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

      • 12.1.5  设有消防报警和消防集中控制的厂房或工艺房间

      • 12.1.6  设有易燃易爆等危险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的厂房或

    • 12.2 加热站

      • 12.2.1  加热站的运行参数检测宜包括下列内容:   

      • 12.2.2  加热站设备的监控宜包括热网循环水泵、补水泵

      • 12.2.3  热水供暖系统的运行调节宜采用定流量质调节方

      • 12.2.4  供暖系统应设置气候补偿装置和供热量调节控制

      • 12.2.5  补水的控制应以定压点的压力值为信号,应维持

      • 12.2.6  凝结水系统采用凝结水泵回收时,凝结水箱应设

      • 12.2.7  水过滤器应设置超压报警。

      • 12.2.8  热网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和补水泵应设故障报警

    • 12.3 制冷站

      • 12.3.1  制冷站的运行参数检测宜包括下列内容:   

      • 12.3.2  制冷站设备的监控宜包括制冷机组、冷水泵和冷

      • 12.3.3  制冷系统可远程启停。

      • 12.3.4  制冷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应设置故

      • 12.3.5  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宜与冷却水水温联锁控制。

      • 12.3.6  水过滤器应设置超压报警。

    • 12.4 集中空调及降温通风系统

      • 12.4.1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

      • 12.4.2  集中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  

      • 12.4.3  集中冷源的降温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宜包括下列

    • 12.5 主厂房机械通风

      • 12.5.1  主厂房机械通风的运行参数监测宜包括下列内容

      • 12.5.2  主厂房机械通风系统宜分别监控送风机、排风装

      • 12.5.3  进风装置与排风装置应与相应区域内的温度测点

      • 12.5.4  电动风阀应与风机联锁控制。

      • 12.5.5  送风机、排风装置和进风电动百叶窗应设置故障

  • 13 防火防排烟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 13.1.2  氢气站或供氢站等甲、乙类厂房中的空气不应循

      • 13.1.3  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液体管道不得穿过通风空调

      • 13.1.4  机械排烟系统宜与通风空调系统分开设置。

      • 13.1.5  防烟和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应采用

      • 13.1.6  防排烟系统、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

      • 13.1.7  办公与生活类建筑物的防火、防排烟设计应按照

    • 13.2 防火

      • 13.2.1  氢气站、供氢站、供氧站及特种材料库等甲、乙

      • 13.2.2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的送、排风

      • 13.2.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

      • 13.2.4  穿越墙体和楼板的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

      • 13.2.5  防火阀宜安装在易于检修处。防火阀应设有单独

      • 13.2.6  设置感烟探测器区域的防火阀应选用防烟防火阀

      • 13.2.7  风管内安装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

      • 13.2.8  建筑物的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风口。当必须开设时

    • 13.3 防排烟

      • 13.3.1  发电厂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1

      • 13.3.2  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可不设机械排烟系统。

      • 13.3.3  下列场所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 13.3.4  自然排烟口的面积、机械防烟量和机械排烟量的

      • 13.3.5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排烟防火阀

  • 附录A 发电厂各房间空气参数

  • 附录B 发电厂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最大传热系数

  • 附录C 运煤皮带转运站机械除尘抽风量

    • C.0.1  运煤皮带转运站机械除尘抽风量可按表C.0.1

    • C.0.2  当运煤系统各部位密封较好,落煤管上加装缓冲锁

    • C.0.3  当采用全封闭扩容导料槽或双层裙边密封的扩容导

  • 附录D 碎煤机出料口鼓风量

    • D.0.1  HS系列轻型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见表D.0.1

    • D.0.2  HS系列重型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见表D.0.2

    • D.0.3  KRC系列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见表D.0.3。

  • 附录E 原煤斗机械除尘抽风量

  • 附录F 各类湿式除尘器耗水量参考指标

  • 附录G 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压缩空气耗量

  • 附录H 发电厂建筑供暖通风及

    • H.1 供暖热负荷

      • H.1.1  主厂房供暖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 H.1.2  运煤栈桥、天桥的供暖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 H.1.3  翻车机室供暖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 H.1.4  辅助及附属建筑物供暖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

    • H.2 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

      • H.2.1  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

    • H.3 发电厂各建筑物供暖热指标

      • H.3.1  主厂房供暖热指标见表H.3.1。 表H.3.

      • H.3.2  运煤栈桥、天桥长度供暖热指标见表H.3.2。

      • H.3.3  翻车机室供暖热指标见表H.3.3。 表H.3

      • H.3.4  辅助及附属建筑物供暖热指标见表H.3.4。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在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保证生产运行安全及工作人员健康的工作环境,统一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工作的技术标准,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