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 引 言

  • 1 范 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3.1   轴对称 axisymmetric     <顶

    • 3.2    顶棚 ceiling     任何的建筑中密

    • 3.3  顶棚射流 ceiling jet     在火羽

    • 3.4   火羽流 fire plume     由燃烧所

    • 3.5  火羽流转向区 fire plume turnin

    • 3.6    火焰 flame     火羽流的发光区域。

    • 3.7    喷射火焰 jet flame     受动量

    • 3.8   准稳态 quasi-steady state

  • 4 物理现象的描述

    • 4.1 应采用图表来描述火源类型、流动边界条件(包括对称边

    • 4.2 应明确识别需要计算的顶棚射流特征参数及其适用范围,

    • 4.3 应明确识别具体计算公式适用的顶棚射流区域(是否处于

    • 4.4 不同的计算公式描述了不同的顶棚射流特征(见4.2)

  • 5 计算书

    • 5.1 计算书的一般要求见GB/T 31593.1。

    • 5.2 计算步骤应由一系列的计算公式表述。

    • 5.3 每个计算公式应由独立的条款表述,其内容应包含公式输

    • 5.4 应明确定义计算公式中的各变量,给出适用的SI单位;

    • 5.5 应酌情通过引用公认的手册、科技文献或通过推导等方法

    • 5.6 应给出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符合第4章要

  • 6 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 6.1 应给出直接应用计算公式计算输出参数的定量限制条件,

    • 6.2 应给出在更通用的计算方法中使用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

  • 7 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

    • 7.1 应明确识别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如热释放速率或几何尺

    • 7.2 应识别或明确提供输入参数的数据来源。

    • 7.3 应按GB/T 31593.1的规定列出输入参数的有

  • 8 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 8.1 应通过一组或多组测量数据确定公式的适用范围。这些数

    • 8.2 应按照计算方法的评估、验证和确认原则,通过与8.1

    • 8.3 计算公式应用于第4章给出的特定场景时,应明确识别其

  • 附录A 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 16736: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

  • 附录B 准稳态、轴对称顶棚射流计算公式

    • B.1 符 号

    • B.2 物理现象的描述

      • B.2.1 顶棚射流的选定特性     计算了轴对称、准稳

      • B.2.2 公式适用的场景因素     公式适用于火羽流对

      • B.2.3 公式计算的顶棚射流特征参数     公式可计算

      • B.2.4 公式适用的顶棚射流区域     火羽流转向区末

      • B.2.5 公式的协调一致性     本附录给出的公式已由

      • B.2.6 采用公式的标准和其他文献     《SFPE消

    • B.3 计算书

      • B.3.1 半径r上的顶棚射流最高平均温升 B.3.1.1

      • B.3.2 在半径r上的顶棚射流最高平均速度  B.3.2

      • B.3.3 火羽流转向区外的顶棚时间平均温度曲线  B.3

      • B.3.4 火羽流转向区外的顶棚射流时间平均速度曲线 B.

      • B.3.5 顶棚射流对顶棚的对流热通量 B.3.5.1 在

    • B.4 计算公式的依据

    • B.5 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 B.5.1 火源     计算公式不适用于下列火源:   

      • B.5.2 火焰尺寸     在室内无障碍空间内的火源,当

      • B.5.3 气动干扰     当顶棚射流是由受到下列因素引

      • B.5.4 顶棚障碍物和倾斜度     当顶棚的结构或材料

      • B.5.5 边界面     在封闭空间内,当出现下列任一情

      • B.5.6 输出参数数据     当输出参数数据出现下面任

    • B.6 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

      • B.6.1 火灾热释放速率     参数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

      • B.6.2 对流热释放速率份数     对于暴露的固体表面

      • B.6.3 火源直径     参数D是圆形火源的直径。此参

      • B.6.4 顶棚高度     参数zH通常通过设定火灾场景

      • B.6.5 顶棚射流的径向距离     参数r的单位为m,

      • B.6.6 输入参数的有效范围     参数zH有效取值范

    • B.7 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 B.7.1 本附录使用公式的造用范围可通过B.4中给出的计

      • B.7.2 为了保持B.7.1规定的适用范围,应满足以下规

    • B.8 计算示例

      • B.8.1 顶棚射流最高平均温升     假设在房间里有一

      • B.8.2 顶棚射流温度曲线的特征深度     假设火源为

    • B.9 示意图

收藏 相似条文

前 言

    GB/T 31593《消防安全工程》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计算方法的评估、验证和确认;
    ——第2部分:所需数据类型与信息;
    ——第3部分:火灾风险评估指南;
    ——第4部分:设定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的选择;
    ——第5部分:火羽流的计算要求
    ——第6部分:烟气层的计算要求
    ——第7部分:顶棚射流的计算要求
    ——第8部分:开口气流的计算要求
    ——第9部分:人员疏散评估指南。
    本部分为GB/T 31593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16736:2006《消防安全工程 计算公式控制要求 顶棚射流》。
    本部分与ISO 16736: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 16736: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 16736:2006的技术性差异是对规范性引用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GB/T 5907(所有部分)代替了ISO 13943(见第3章)。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重新起草了前言;
    ——修改了国际标准的引言,将其作为本部分的引言;
    ——将国际标准的“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GB/T 31593的本部分”或“本部分”;
    ——将国际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编排为本部分的资料性附录B,将国际标准附录中的术语和定义调整到本部分正文的第3章中,删除了部分通用术语的定义,调整了符号的编排格式;
    ——将国际标准的某些标点符号修改为符合汉语习惯的标点符号。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1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玉贤 邓松华 郭歌 姚松经 韩伟平 毕少颖 智会强 阚强 陆守香 胡忠日 张向阳 郑巍